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_第1页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_第2页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_第3页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_第4页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尚清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文人士大夫们不满现实逃避现实的产物,但“尚清却又表达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多地体味到了自然和生活中美的情趣,从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保持了精神的纯洁,找到了不同于仕途的人生价值,开展并传播了尚清生活与尚清审美意识。“清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最早在先秦的老庄哲学中,就作了深入的阐述。老子日:“天得一以清。庄子也说:“水之性,不杂那么清,莫动那么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澄水,以其清而静也。夭之所以清,是因为“得一;水中没有杂物那么清澈,不搅动那么平静,但如堵塞而不流动那

2、么也不能清澈,这就是自然现象;人要像水那样,清澈明净。在老庄的哲学中,“清与“道、与“自然,、与“一、与“纯、与“和、与“虚、与“淡有关,与“浊、与“俗、与“杂相对。“清作为美学范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根本含义是清洁、清净、清明。“清的本字为“青,“青含有美妙之意。日之美妙日“晴,草之美妙日青,米之美妙日“精,人之美妙日“倩,水之美妙日“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与“清有关的含有惬意的词语。如:清爽、清凉、清脆、清澈、清净、明晰、清闲、娟秀、清雅、清香、清幽、清新、清淡、清晨等等。为官者崇尚清政、清廉;艺术家追求恬静、和润、飘逸、古朴、雅致;居家生活向往清福、悠闲、幽静

3、、潇洒;就连古代读书人的贫寒、清苦、清平也被儒家颂扬为固穷守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自然万物、宇宙离不开“清,真正的人,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政治,真正的道德等同样离不开“清。另那么“新亦为“清。新沐谓之“清爽;新衣谓之“清新;新房谓之“清亮;新雨谓之“清凉。由此可见,作为美学范畴的“清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是以“清作为根底的一种东方特有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尚清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美学是一种尚清的美学。朱自清先生从小就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文学,深受古代诗词散文以及传统美学中尚清意识的影响,因此文化的民族传统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他的散文朴素中见优美,平淡中见绮丽,单纯中

4、见异彩,自然中见真挚。正如李广田所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那么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场就建立了一种纯粹朴实的新颖作风。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泰斗。传统美学中的尚清意识,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他的笔下,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文体,都能转化为优美动人的散文。在抒情、议论、描写人物,甚至在表现音乐歌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尚清审美倾向。(荷塘月色)是人们至今仍然喜欢的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它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就在于朱自清先生用清雅幽静的文字,将一个本来是平凡的寂静的荷塘

5、,赋予了勃勃的活力。虽然也委婉细腻地道出了朱自清先生仿徨、烦闷的心情,但文中的情与景的交融,犹如山水画卷,令人清心沁脾。淡淡的月光如清澈的流水,静静地泻在田田的、层层的荷叶上;静静地泻在白色的、零星的、袅娜的、羞涩的荷花上;静静地泻在灌木和柳树上,留下参差斑驳弯弯稀疏的倩影。仿佛牛乳洗过的叶子与花朵,在薄薄青雾的萦绕下,做着笼着轻纱的梦。“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整个荷塘“新、“清、“秀、“淡、“稚。在这如诗如画的荷塘月夜美景中,何人能不“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呢!在文章中,朱自清先生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同样表达了他的尚清审美倾向。如淡淡、田田、层层、亭亭、脉脉、缕

6、缕、静静、薄雹高上下低、远远近近、隐隐约约等等,这使得行文的气势变得轻柔舒缓,更加营造了清雅幽静的气氛。类似这样的抒情散文还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朝晖的一月)、(扬州的夏日)、(看花)、(春)、(威尼斯)、(莱茵河?、(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等。(匆匆)的目的在于警世醒人,劝人懂得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珍惜时间。一般应该是板起面孔,表情严肃。但就是这样一篇说教味很浓文章,朱自清先生以流动的笔触,将情融入景,让人们在绘画美和诗意美中得到陶冶。“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篇首这三个排比句,虽然暗示了光阴流逝的踪迹,但展如今读者面前的“

7、燕子、杨柳、桃花,却是一个鲜活的春天。文中的太阳,已经不是普通意义的自然景物,它已融入了朱自清先生的主观情感,形神兼备。“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那“逃去如飞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如“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这委婉、轻灵的风格,清幽流畅的旋律,营造了飘忽悠远的意境,使人进入了诗情画意的尚清审美境界,给予人们更多的不是消极,而是惜时进龋“跋一般是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属议论文体,主要靠对作品的真知灼见和深入论断赢得读者。但朱自清先生为俞平伯的诗集(忆)所撰写的?跋?,却没有抽象的理论分析,没有明确的价值评判,更没有直截了当的推荐

8、与介绍。作者将这些都隐入诗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中。让人们在清新气氛中,感受到了诗集的魅力。?忆?是俞平伯回忆儿时生活的诗集,这些诗写得纯真烂漫、清新自然。朱自清先生准确地把握了其神韵,引用了俞平伯(忆?中的一句诗作为(跋)的开头,“小燕子其实也无所爱,只是沉浸在朦胧而飘忽的夏夜梦里吧了。采用了与诗同样的情致和笔调。“梦是导入并贯穿全文的典型意象,同时美妙的“梦自然给人以“清的感觉。“人生假设真如一场大梦,这个梦倒也很有情趣的。在这个大梦里,一定还有长长短短,深深浅浅,肥肥瘦瘦,甜甜苦苦,无数无数的小梦。有些已经随着日影飞去;有些还远着哩。飞去的梦便是飞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十二分的可惜,在人们

9、心里。这里的“人生如梦就是生活,没有通常的消极情调,其中蕴含着诗人的爱,蕴含着诗人清悠的生活情趣。诗人儿时的梦充满了闪光的爱,同时又是闪光的爱照亮了诗人儿时的梦,而过去的光阴毕竟已经逝去。“眼见得在那隐约的朝雾里,凭你怎样招着你的手儿,总是不回到腔子里来。为了“略减他的空虚之感,那惆怅的味儿,又为了“爱着一切的童心,诗人才不得不提起笔“像春日的轻风在绿树间微语一般,低低地,密密地将他的可忆而不可捉的儿时诉给你。这曲折有致的表达,委婉细腻的心理透析,虽然没有一句主观评价,但却将俞平伯的写作动机明晰自然地展如今读者面前。在介绍诗集的灵魂与韵致时,朱自清先生采用了这样的诗化语言:“在朦胧的他儿时的梦

10、里、有像红蜡烛的光一跳一跳的,便是爱。那充满梦幻色彩的迷人的夜:“他将像小燕子一样,沉浸在夏夜梦里,便是清楚的自白。在他的忆的路上,在他的儿时里,满布着黄昏与夜的颜色。夏夜是银白色的,带着桅子花儿的香;秋夜是铁灰色的,有青色的油盏火的微芒;春夜最热闹的是上灯节,有各色灯的辉煌,小烛的摇荡;冬夜是数除夕了,红的,绿的,淡黄的颜色,便是年的衣裳,朱自清先生以清新爽快的笔调,强调写出了俞平伯儿时生活中那充满梦幻色彩的迷人的夜,让人不用读原诗,便会感受到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感受到一种充满了温馨稚趣的爱的生活气氛。假如说,丰子恺先生的画给俞平伯(忆)中的“薄薄的影“着了颜色,使诗的影子显得“格外清楚,使

11、“梦的颜色加添了梦的滋味,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跋)那么为俞平伯的(忆)谱上了清亮悠扬的曲,自然巧妙地征服了读者的心,为(忆)赢得了广阔的“听众。?歌声?让人不禁想起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誉,但细细品来仍觉模糊不甚明晰,至少离身心较远。而“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因为它“清爽是可以触摸到的。歌声如“一个暮春的早晨,爽人心脾。音乐如“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他的手感觉到了“新颖的微风吹动,他的脚感觉到了“经了那细雨,变得“滑腻得意的雨道。“微雨偷偷洗去了花园里做着“清梦的群花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有“恬静的红、“冷落的

12、紫、“苦笑的白与绿。音乐如“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吹来了“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还有“清新的蒸气。这些朴素、淡雅、清爽的语言,表达了富有朝气的青年诗人的内心世界。(阿河)与(女人)等散文中,都有关于人物的描写,同样给人以清爽、娟秀的感觉。阿河“有一套和云霞比美,水月争灵的曲线。她的两颊“白中透着微红,润泽如玉;她的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她的眼睛“像一双小燕子;老是在淞淞的春水上打着圈儿;她的笑脸“像一朵桃花.,微笑时便是盛开的时候;她的头发如纯丝,柔软而光滑。在(女人)中,作者看到了“在薄薄的香泽当中,一群白上衣,黑背心,黑裙子的女人,默默的,远远的走进来了。仿佛看见了“安琪儿;“在暮霭四合的湖上、艇里“坐着八九个雪白雪白的白衣的姑娘,湖风舞弄着她们的衣裳,便成一片浑然的白。她们成了“湖之女神;“淡月微云之下的桥上,相依的十来个姑娘,“朦膝胧胧的与月一齐白着,她们是月姊儿的化身。这些描写虽然没有一个“美字,但朱自清先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物的野趣与美趣,无不表达了一个“清字,恰如“清水出芙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