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1-4)章课件_第1页
教师资格(1-4)章课件_第2页
教师资格(1-4)章课件_第3页
教师资格(1-4)章课件_第4页
教师资格(1-4)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贾凤芹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什么谁来学学什么怎么教谁来教历年考题的分析揭示学习内容的分布;揭示学习目的的变化.考试分析题型填空(15*1=15)选择(10*1=10)名词解释(判断)(5*3=15or 3*5=15)简答(6*5=30)论述(3*10=30)重点细目分析2005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论述合计1112233816343294141810245213622181371181899881022101411111211131415合计15151040201002007填空选择名词简答论述合计1236933694101053361010766893310101011126

2、61333141566合计10151530301002008选择填空名词简答论述合计1112213610311361141210135336111012716781191341011011111112116813113514213151269合计1510153030100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完全识记遵循记忆的规律,采用多种记忆的方法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每一章能画出知识结构图评价目标的解读学习行为考试题型学习要求识记填空、选择、名词解释完整复述理解选择、简答用自己的话组织;举例运用论述理论+实践学习内容的解读1、总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发展状况、对实践的作用2、学生与学习心理

3、(第2-11章):(题量多,难度大)中学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学习策略、知识学习、技能的掌握、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教学与教师心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 (活动)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她的日记今晚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古怪。我们本来约好了一起吃晚饭。 但是我白天和我好朋友去shopping了,结果就去晚了一会儿,可能他因此就不高兴 了。他一直不理睬我,气氛僵极了。后来我主动让步,说我们都退一步,好好的交流一下吧。他虽然同意了,但是还是继续沉默,

4、一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他到底怎么了,他只说“没事。”后来我就问他,是不是我惹他生气了。他说,这不关我的事,让我 不要管。在回去的路上我对他说,我爱他。但是他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真的不明白,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说“我也爱你”了。我感觉我可能要失去他了,因为他已经不想理我了。他什么也不说,继续发呆,继续无精打采 。他的心思根本不 在我这里!这真的是太让我心痛了。我肯定他已不再爱我了,想到这里真的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天哪,我真不知道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今晚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古怪。我们本来约好了一起吃晚饭。 但是我白天和我好朋友去shopping了,结果就去晚了一会儿,可能他因此就不高兴 了。

5、他一直不理睬我,气氛僵极了。后来我主动让步,说我们都退一步,好好的交流一下吧。他虽然同意了,但是还是继续沉默,一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他到底怎么了,他只说“没事。”后来我就问他,是不是我惹他生气了。他说,这不关我的事,让我 不要管。在回去的路上我对他说,我爱他。但是他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真的不明白,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说“我也爱你”了。我感觉我可能要失去他了,因为他已经不想理我了。他什么也不说,继续发呆,继续无精打采 。他的心思根本不 在我这里!这真的是太让我心痛了。我肯定他已不再爱我了,想到这里真的感觉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天哪,我真不知道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女性心理特征:(交流;感性;依

6、赖)表达性;男性心理特征:(沉默;理性;独立;)工具性。人际距离:(1)亲密距离: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4厘米以内,在异性,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人们熟悉的“办公室性骚扰”就发生在这一人际空间。(2)个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3)社交距离:12米37米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4)公众距离:37米76米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考情追

7、踪选择、填空要求:把握细节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的相互作用3、学科性质: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研究内容:1个系统、5个要素、3个过程1、1个系统: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 2、5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三节 发展概况一、初创(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标志:教育心

8、理学这一学科的出现1913-1914发展为教育心理学大纲理论基础:多为普通心理学的原理二、发展(20年代-50年代末)理论基础:多为普通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三、成熟(60年代70年代末)标志: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注重结构教育实际四、完善(80年代后)布鲁纳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性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 )、教学( )和教学( )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 )1903年( )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20世纪60年纪初( )发起了课

9、程改革运动二、选择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诞生于( )年。A.1903 B.1913C.1924 D.1934192

10、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寂 D.廖世承三、名词教育心理学四、简答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本章结构框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心理发展及主要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人格发展自我意识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意义学生的性格差异及教育意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个别差异第一节 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11、一系列心理变化。2.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不同系统不同时期差异性3.心理发展8个阶段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1、12-14、15初中)特点:半成熟、半幼稚思维:抽象主导情感:波动自我:意识强意志:自控力差(二)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 )特点 :向成人接近思维:经验型理论型(辩证思维)情感:人生观自我:全面意志:坚强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含义:原有水平2.维度:-纵向-从出生到成熟发展不同-横向-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情况知识心理新水平适应(二)关键期1.含义: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又称为敏感期。1920年

12、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以西米德纳波附近阿穆尔河旁边发现的两个女孩可以说是史上最出名的狼孩了,村民们在英国传教士贾尔.西恩的带领下找到了她们,将母狼射死。这两个孩子名叫卡马拉和阿马拉,据推测分别为八岁和两岁。据西恩的说法,她们下颌发育畸形,长着尖尖的犬齿,眼睛象猫和狗类一样在黑暗中闪着特有的蓝光。阿马拉在第二年就死掉了,不过卡马拉一直活到1929年,到死时她已经不再吃腐肉,学会了直立行走,能说大概50个单词。 02岁 亲子依恋2岁左右 口语45岁 书面语4岁 形状知觉10岁以前 外语学习5岁以前 音乐学习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模拟题】一、填空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

13、范围是 ( )。二、判断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三、名词心理发展学习准备关键期四、简答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基本观点认知发展,认知结构,阶段逻辑思维运算(二)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02) 感觉与运动分化2.前运算阶段 (27岁幼儿阶段)表象思维生命自我中心具体性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小学阶段)抽象守恒逻辑运算和群集运算仍需具体事物支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

14、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

15、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群集运算群集运算的特点(1)AA =B(2)如果AA=B,那么BA=A4.形式运算阶段(1115初中阶段)思维超越了对

16、具体事物的依赖,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制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过渡状态帮助状态下水平独立状态下水平教育启示1、对学生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2、对教学的启示:-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即适应最近发展区;-与比自己年长的个体一同学习好于单独学习,多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第三节 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体的综合心理特征决定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与他人有稳定区别 (一)发展阶段(埃里

17、克森)阶段年龄范围任务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01.5培养信任感自主感羞耻感与怀疑23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内疚感45培养主动性勤奋感自卑感611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培养自我同一性基本观点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冲突和矛盾、发展任务、重要他人顺利解决矛盾;不能顺利解决矛盾。启示人格健康发展实属不易,教育的双重影响;有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的机会。(二)影响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强化物榜样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含义: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2、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3、发展1.生理自我:1岁“我

18、”;3岁成熟2.社会自我:独立评价;少年期成熟3.心理自我:青春期,对心理与精神自我的认识【模拟题】一、填空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 )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二、选择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7岁 B.3岁C.12岁 D.18岁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C.加涅 D.桑代克三、判断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四、名词最近发展区五、简答简

19、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三、简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差异及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1、含义: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差异类型:(1)场独立 场依存内部参照,认知独立,抽象分析外部参照,认知依赖,社会信息场依存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2.冲动型沉思型认知风格与学习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认真审视,权衡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因而错误

20、较少。 冲动型学习者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仓促作出决定,反应速度较快,但容易发生错误。 2.沉思型与冲动性的评价标准:反应时间;准确性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1.智力测量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IQ=MA/CA 100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学龄前、儿童、成人同龄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IQ100 15Z2.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个体间个体内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没有好坏之分,表现为学生的偏好不同,影响学习方式。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因材施教。1、教学组织形式:双重进度方案(年龄、能力分班)2、教学方式:掌握学习3、教学手段:程序化教学二、性格差异(一)概念:稳

21、定的态度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二)差异1.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2.类型差异:内向外向;独立顺从(三)教育含义【模拟试题】一、填空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 )。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 )。心理学家一般从( )、理智、情绪和意志四个方面来分析性格的特征。二、选择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C.自我 D.品德个体在解决问题材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认知方式称之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C.辐合型 D.发散型世界上最著名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

22、人比纳和西蒙1905年编制。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勤量表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三、名词认知方式性格四、简答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和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心理实质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三要素:变化:内、外持久:非暂时的经验引起:非本能猜猜看: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

23、为(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内容:行为经验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方式:实践交往语言态度:有目的、自觉的和积极主动的2.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的条件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水果的概念”2.认知策略: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记忆圆周率,用谐音记英文单词3.言语信息: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符号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有组织的整体知识陈述教师法的有关条款4.动作技能做“S”形溜冰动作

24、5.态度喜欢上炒菜教育启示1、为教学提供依据2、为学习评价提供依据(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1.知识2.技能3.行为规范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条件作用,S-R联结,强化,习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基本观点学习即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过程(二)基本规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对于学生学习的借鉴意义1、学生也有这类学习2、教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3、教师应运用三条基本规律:学习后有积极的效果多练习考虑学生的基础,激发其动机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

25、作用论(一)经典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NO!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明星好感某种商品NO!某种商品明星好感某种商品好感一、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1、条件学习前非条件刺激(UCS) 非条件反应(UCR)条件刺激(CS) 不能引出非条件反应2、条件学习中非条件刺激(UCS)+ 条件刺激(CS) 非条件反应(UCR)3、条件反应形成条件刺激(CS) 条件反应(CR) 实验性神经症的形成恐花症猫将花瓶打碎发出响声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无法解释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经典实验 自发的

26、操作行为无强化行为消退强化后行为增加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斯金纳箱)(二)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刺激信号负强化3.消退4.惩罚教师如何运用这些基本规律?-多用正强化,慎用惩罚。(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正强化:给予想要的。负强化:撤销不想要的。数学考试优秀(90分以上),允许今天少抄一篇课文,撤销了一个厌恶刺激-抄 古文。惩罚:给予不想要的。成绩差,多抄一篇古文。增加了厌恶刺激。增加学习行为的概率抑制当前行为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教学设计第十二章第二节【模拟题】一、选择

27、题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理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维果茨基C.赞可夫 D.斯金纲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刺激泛化 B、刺激比较C、刺激分化 D、行为强化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 C、动机律D、效果律二、填空桑代克提出了( 尝试错误说 ),其基本规律是( 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 分化 )斯金纳提出( 条件 )性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 强化 )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8、消退 )指以前受到强化的行为现在不再受到强化,因而这种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它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刺激( 泛化 )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刺激( 分化 )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 )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 )说和斯金纳的( )说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 )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 )和( )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 )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控制结构包括(期望事项 )与( 执行控制 )即动机与认知策略三、判断惩罚也是

29、一种强化。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学习依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期待引导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评价: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尝试-错误与顿悟区别与联系(前、后)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最终目的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获得、转化与评价2、教学观教学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动机(适当激发)结构(合理呈现教材)程序(灵活选取程序,有条不紊掌握)强化(适当反馈,及时强化)3、如何促进中小学生

30、良好认知结构发展?(1)明确教材与知识结构(2)激发学生兴趣(3)因材施教(4)及时反馈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学习分类(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实质:新知识与已有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实质性联系2.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适当的认知结构主动的联系倾向潜在意义意义学习(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先行组织者技术儿童学习“榴莲”这一概念时,认知结构中已经有的“水果”这一概念便是“先行组织者”。(一)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基本观点1.知识观主观的: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相对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情境的:其理解取决于特

31、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主动建构新旧相互作用3.学生观教师观主动的有一定的知识与经验有学习与探索的能力【模拟题】一、选择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32、)A.指导法 B.讨论法C.发现法 D.接受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二、填空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流派有苛勒的( 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 认知-结构)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 意义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 )三个过程。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 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三、名词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四、简答布鲁纳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

33、则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的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五、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及其教育意义第四章 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2、动机作用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概述1、定义: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2、特征:活动性-动力导向性-方向维持性 -持续时间3、学习动机定义:激发和维持人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 学习动机的结构(来源)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内驱力自我提高认知附属诱因内驱力:伍德沃斯提出,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一种欠缺的状态。动机:明确的指向。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

34、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考考你:试将以下几种学习动机进行归类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为考试时获得好成绩而学习。3、为获得父母和老师的赞扬而学习。4、为获得同伴的认可与崇拜而学习。5、为今后的幸福生活而学习。6、为日后找个好工作而学习。7、为弄懂某个问题而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模拟题】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强化增进学习动机否定人

35、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 马斯洛三、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的动机选择不同类型的任务:难、易、中等五、归因动机理论1、韦纳提出三维度归类控制源:内、外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可控、不可控2、正确归因:成功-内、稳定、可控 (能力)失败-外、不稳定、可控(努力)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 稳定不稳内在外在可控不可能力高低+努力程序+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含义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1)自我效能通过学习目标的选择,间接地影响学业成绩;(2)自我效能通过控制非智力因素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3)自我效能通过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总之,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