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_第1页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_第2页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_第3页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_第4页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运动学身体的运动形式(主动与被动) 平移(身体部位进行的平行、同一方向的移动) 旋转1一、定义 人体运动学(kinesiology) 主要研究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身体位置、速度、加速度间的相互关系。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人体运动学身体的运动形式(主动与被动)1一、定义康复医疗相关二、骨骼运动学1、运动面2、旋转轴 屈曲和伸展 内收和外展 内旋和外旋3、关节运动的描述 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运动链是指一系列的关节链接。开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没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远端可以自由活动。3康复医疗相关

2、基础10/4/2022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运动链是指一系列的关节链接。3康复医疗相关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闭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近端可以自由移动。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闭链运动是指运动链的远端固定在地面或三、关节运动学 是指关节表面的活动。 特点:大多数关节表面都有一些弯曲,即其中一面相对凸起,另一面相对凹陷 作用:增加关节面积、增强吻合度,稳定关节关节表面的基本运动 滚动、滑动和转动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关节运动学 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四、动力学动力学主要研究各种力对主体的作用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的载荷包括:拉

3、伸、挤压、弯曲、剪切、扭转以及混合载荷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四、动力学动力学主要研究各种力对主体的作用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动力学1、作用人体的力 内力(肌肉收缩-拉力) 外力(外界环境施加) 7内力外力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动力学1、作用人体的力 7内力外力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8支点: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轴心点,在人体杠杆上支点是关节的运动中心。力点: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在杠杆上力点是肌肉的附着点。阻力点:是骨杠杆上的阻力。力点支点 阻力点或重力点 力臂 阻力臂 2.人体的力学杠杆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8支点: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轴心点,在人体杠杆上支点是

4、关节的运2.人体的力学杠杆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 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 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 人体多第一、三类杠杆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人体的力学杠杆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第二节 人体生物力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体内力学问题的科学它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目的:使人能有效地工作,提高活动效率,减少疲劳,确保人身安全1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第二节 人体生物力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11一、骨骼的生物力学 骨骼系统是人体

5、重要的力学支柱,不仅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提供坚强的动力联系和附着点,以利于肌肉收缩和身体运动。除此之外,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并能根据力学的需要改变其性能和外形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11一、骨骼的生物力学 骨骼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力学支柱,不仅保二、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机械应力对骨组织是有效的刺激,当面临机械性应力刺激时,骨常出现适应性变化。刺激结果:骨在需要应力的部位生长,在不需要的部位吸收持久运动后,承受最大应力的骨骼可产生相应的改变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加,骨粗隆增大等。制动或活动减少,骨缺乏应力 刺激而出现骨膜下骨质的吸收, 骨的强度降低。失重也可造成骨钙丢失。12康复医疗相关

6、基础10/4/2022二、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机械应力对骨组织是有效的刺激,当面临机康复治疗前1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康复治疗前1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治疗2个月后1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治疗2个月后1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落1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落15康五、肌肉的生物力学(一)骨骼肌的分类按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可分为四类1. 原动肌(prime mover):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2.拮抗肌(antagon

7、istic muscles ):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动的肌肉 3. 固定肌(fixation muscles) 4. 协同肌(synergic muscles)1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五、肌肉的生物力学(一)骨骼肌的分类1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肌肉的生物力学3. 固定肌(fixation muscles):为发挥原动肌对肢体的动力作用,对肌肉近端附着的骨骼作固定作用的肌肉4. 协同肌(synergic muscles):一块原动肌跨过一个单轴关节可产生单一运动,如多个原动肌跨过多轴或多个关节,就能产生复杂的运动,这就 需要其他肌肉收缩来消除某些 因素,这些肌肉可

8、辅助完成某 些动作,称为协同肌。1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肌肉的生物力学3. 固定肌(fixation muscl肌肉的生物力学肌肉收缩形式 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18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 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不产生关节的运动增高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可变关节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肌肉的生物力学肌肉收缩形式18等张收缩等

9、长收缩等速收缩 肌肉19肌肉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例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此时肌肉长度基本不变。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19肌肉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例如:半蹲位时的股四头肌收缩第三节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运动的生理效应(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循环调节(适应性变化)心率调节()血压调节()心血管功能调节 冠状动脉扩张,血供增加 降低血小板黏滞性,防止血栓形成 心肌收缩力增强2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第三节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运动的生理效应20康复第三节 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2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第三节

10、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2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是由骨骼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收缩和舒张动作而产生的。22运动的主要影响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22运动的主要影响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低强度运动显著消耗型慢缩纤维(红肌)内的糖原,而对型快缩纤维(白肌)内的糖原影响甚微; 高强度的运动消耗型和型纤维内的糖原,尤以后者更为明显23运动的主要影响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23运动的主要影响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力量训练大力量和少重复次数的训练可增加肌肉力量肌肉变得更强壮,体积增

11、大肌肉横截面积增加 2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力量训练2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耐力训练结果是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主要是肌肉能量供应的改变2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耐力训练2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爆发力训练(又称无氧训练)持续数秒至2分钟的高强度训练主要依赖于无氧代谢途径供能磷酸肌酸储存量的增加2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爆发力训练(又称无氧训练)26康复医疗相运动的其他影响运动对关节代谢的影响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运动对肌腱的影响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运动对中枢神经

12、系统的影响2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运动的其他影响运动对关节代谢的影响2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制动(immobilization)是指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限制活动,是临床最常用的保护性治疗措施制动的积极作用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2.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的危险。3.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以保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制动的形式固定、卧床和瘫痪制动对机体可产生新的功能障碍对制动患者要提倡合理运动2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制动(immobilization)是指29一

13、、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心率增加 1.制动34周后,心率约增加415次/分。卧 床后进行直立位活动时,心率增加更显著,且心率的增加与卧床时间长短呈正相关。2.若基础心率加快,心脏舒张期缩短,将使冠脉血流灌注减少,引发心肌缺血。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9一、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心率增加 康复医疗相关30一、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血容量减少1.制动12 小时血容量迅速减少,这是短时间 卧床所造成的最明显的心血管改变。 2.制动24小时血容量减少5%,6天减少10%,14天减少15%,20天减少20%。 3.血容量的减少对心肌梗死患者非常不利,可 造成非心源性的循环

14、功能以及相应的运动功能 减退。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0一、制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血容量减少康复医疗相关31(三)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卧位转换为直立位时出现血压显著下降,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心动过速、甚至晕厥,老年人更为严重。卧床休息数天即可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1(三)体位性低血压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32(四)每搏量下降,心功能降低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肌肉泵作用降低,致使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顺应性增加,加之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心室充盈量下降,每搏量减少,在直立位时每搏量减少更为显著。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

15、/202232(四)每搏量下降,心功能降低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33(五)血流速度减慢1.制动后每搏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交感神 经兴奋性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及血液本身理化特性的改变,从而引起血流动力学上的一系列变化。 2.以腹主动脉、股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减少最为明显。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3(五)血流速度减慢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34(六)血栓形成1.制动后血容量减少,而血液中有形成分并不减少,故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粘滞度明显增加;血小板凝聚力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有所增高;加之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以上因素均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最常见

16、的是深部静脉血栓、血栓性脉管炎和肺栓塞。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栓形成的机率也会 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4(六)血栓形成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35二、 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5二、 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36(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长期卧床可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无力,气管纤毛的摆动功能下降,不利于粘附于支气管壁的分泌物的排出。加之呼吸肌无力,咳嗽、咳痰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使坠积性肺炎、支气管感染、支气管阻塞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二、 制动对呼吸系

17、统的影响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6(一)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 二、 制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7(二)肺通气效率降低 卧位时,膈肌上移,胸廓容积减小,膈肌的运动部分受阻,胸廓弹性阻力加大,导致胸廓扩张受限,肺呼吸幅度减小。此外,长期卧床,可出现全身肌力的减退,呼吸肌肌力也随之下降。诸多因素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肺活量减少,使肺通气效率降低,气体交换受阻。(三)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7(二)肺通气效率降低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三、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一)肌肉萎缩1.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肌萎缩速度

18、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2.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3.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3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 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一)肌肉萎缩3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39(二)肌力下降 1.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2.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3.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 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9(二)肌力下降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三)肌代谢障碍 1.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 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制

19、动30天,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3.制动45天,肌线粒体密度减小、氧化酶活性降低、总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毛细血管长度缩短,导致肌局部的血流量减少。4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肌代谢障碍4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四、制动对韧带的影响 固定后, 关节出现僵直 -滑膜黏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 -妨碍韧带纤维平行滑动 -关节挛缩4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四、制动对韧带的影响4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42(一)骨密度降低(1)制动使骨吸收加快,特别是骨小梁和骨皮质的吸收增加,使骨密度减低,表现为骨质疏松。 五、制动对关节的影响康复医疗相关

20、基础10/4/202242(一)骨密度降低五、制动对关节的影响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3(二)关节挛缩 制动可导致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韧带和关节囊的病变,使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产生关节挛缩。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43(二)关节挛缩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44(三)关节退行性变 主要与骨承重应力改变而引起的关节囊挛缩、关节软骨面受压、关节软骨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和硫酸软骨素 减少等一系列改变有关。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44(三)关节退行性变 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 六、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感觉异常 痛阈下降 反应迟钝4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

21、4/2022 六、制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45康复食欲减退七、制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便秘4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食欲减退七、制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便秘4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 八、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4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八、制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九、制动对皮肤的影响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单一姿势压 疮4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九、制动对皮肤的影响食欲不佳、营养不49十、制动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 雄激素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胰岛素和前胰岛素肽分泌增高 1、负氮平

22、衡:低蛋白血症2、激素水平变化3、水电解质改变:高钙血症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49十、制动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神经学基础5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5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 神经系统对各种姿势和运动的调节都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二、神 经 反 射5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二、神 经 反 射5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

23、22(一)脊髓水平的反射(二)脑干水平的反射(三)大脑水平的反射各级中枢的神经反射5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一)脊髓水平的反射各级中枢的神经反射5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 脊髓反射主要作用是抵抗重力,支持身体维持姿势,逃避伤害性剌激,而形成了各种运动组合,它又与高位中枢传来的指令结合,组成了不同的运动模式。如果切断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则脊髓中枢的活性增高,容易诱发脊髓反射。 临床上主要脊髓反射:牵张反射、屈肌反射、浅反射等,主要通过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等本体感受器来实现。 (一)脊髓水平的反射5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脊髓反射主要作用是抵抗重力,支持身体维持姿势,逃避伤1、

24、躯体反射 牵张反射:骨骼肌被拉长反射性收缩 浅反射:刺激皮肤、黏膜相应肌肉反射性收缩 病理反射:原始反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运动神经元脱离控制导致 节间反射:脊髓上下节段之间神经元协同活动诱发的反射2、内脏反射:立毛肌反射、瞳孔对光反射54 (一)脊髓水平的反射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1、躯体反射54 (一)脊髓水平的反射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 为了维持姿势,必须对来自四肢、躯干的本体感觉、前庭及视觉系统的信息进行中枢性整合,这种整合主要在脊髓和脑干,并且受到小脑和大脑皮层的控制。 人一般在出生8个月后脑干水平的反射消失。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5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

25、 为了维持姿势,必须对来自四肢、躯干的本体感觉、前1.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延髓动物的一只足底及跖趾关节接触地面时,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而立即引起整个下肢呈强直状态称为阳性支持反应。正常人出生后第3-8个月内可有此反应,小儿脑性瘫痪、脑中风偏瘫患者常可见到阳性支持反应,表现下肢伸肌群活跃。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5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1.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2.颈紧张性反射(tonic neck reflex):是指颈部扭曲时,脊椎关节和肌肉、韧带的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反射性调

26、节,其反射中枢位于颈部脊髓。当头向一侧转动时,下颌所指一侧的伸肌紧张性增强,表现为上下肢伸展,而枕骨所指一侧屈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上下肢屈曲,称为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头后仰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称为对称性颈紧张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5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颈紧张性反射(tonic neck reflex):是指2.颈紧张性反射:正常人可在生后4-6个月内出现, 成人脑中风偏瘫时也可发现,如站立位低头或枕高枕可诱发下肢伸肌痉挛(对称性颈紧张反射作用);面部转向健侧时,则患侧屈肌紧张亢进(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作用)。

27、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5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颈紧张性反射:正常人可在生后4-6个月内出现, 成人脑中3.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指内耳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反射性调节。该反射的中枢主要是前庭核。在去大脑动物实验中可见到,仰卧位时伸肌张力最高,俯卧位时伸肌张力最低。 紧张性迷路反射受到大脑的控制,平时这类基本反射被抑制而不易表现出来。脑中风偏瘫患者可有表现,如取仰卧位时,下肢伸肌群痉挛加重。Bobath、Brunnstrom等人主张利用姿势反射调整肌张力,改善动作或姿势。

28、5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3.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4.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通过压迫刺激手掌或手指腹侧(本体感受器和触觉感受器),引起手指屈曲内收活动,称为抓握反射。可见于初生婴儿(14个月内)。小儿脑瘫、脑卒中偏瘫患者可出现该反射。如在患侧手掌放置东西时,可出现腕关节及手指屈曲倾向,有的患者在主动伸展手指时,经常伴发较强的抓握反射,导致手中物体无法松开。6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4.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通过压迫刺激手掌或5.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正常动物可以保持站立姿势,若将其

29、翻倒可翻正过来的反射称为翻正反射。人的正常站立姿势为头顶朝上,面部与重力方向垂直。翻正反射可分为视觉、迷路、颈和躯干翻正反射。6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5.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正常动物可以视觉翻正反应 :如将动物两侧迷路破坏,通过视觉,头部可保持正常位置的反射,如将双眼遮住就不易保持头的正常位置。视觉翻正反应可保持终生。6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视觉翻正反应 :如将动物两侧迷路破坏,通过视觉,头部可保持(三)大脑水平的反射大脑水平的反射是指为了抗重力和保持平衡而对全身肌张力进行不间断地调整的大脑水平反射活动。大脑水平的反射活动从出生 后6-18个

30、月内出现,并保持 终身。6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三)大脑水平的反射大脑水平的反射是指为了抗重力和保持平衡而1.降落伞反应人在垂直位置急剧下落时,四肢外展、伸展,足趾展开,呈现与地面扩大接触的准备状态,该反应称为降落伞反应。6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1.降落伞反应人在垂直位置急剧下落时,四肢外展、伸展,足趾展降落伞反应6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降落伞反应6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痉挛型脑瘫(2岁)6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痉挛型脑瘫(2岁)6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2.防御反应在水平方向急速运动时产生的平衡反应。防御反应

31、包括坐位反应、膝立位反应、立位反应等。6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防御反应在水平方向急速运动时产生的平衡反应。67康复医疗坐位防御反应6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坐位防御反应6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帕金森病6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帕金森病6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立位防御反应7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立位防御反应7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帕金森病7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帕金森病7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倾斜反应人在支持面上取某种姿势,当改变支持面的倾斜角度时而诱发出躯体的姿势反应称

32、为倾斜反应。7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倾斜反应人在支持面上取某种姿势,当改变支持面的倾斜角度时而诱倾斜反应7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倾斜反应7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左侧偏瘫7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左侧偏瘫74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7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75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四、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可塑性(plasticity) 为了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即为可塑性。这包括后天的差异、损伤、环境及经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

33、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76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四、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可塑性(plasticity)76康四、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脊髓的可塑性康复训练对大脑可塑性的影响7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四、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77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一)大脑的可塑性1.发育期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明显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好。7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一)大脑的可塑性1.发育期可塑性78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狼孩 1920年,一位名叫辛格的英国牧师在印度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她们的生活习性

34、完全跟野生的狼一样。其中一个在离开狼穴后不到一年就死了,而另一个名叫“卡玛拉”的狼孩则活到了17岁。在这期间,人们想方设法恢复她的人性,然而4年后她才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学会了6个单词;7年后也只学会了45个词,会说几句不流利的话。直到死去时,她的智力发展也只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79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狼孩 1920年,一位名叫辛格的英国牧2、成年损伤后可塑性 1980年glees先生用猴做了一个著名实验。80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2、成年损伤后可塑性 1980年glee(二)突触的可塑性 1.突触的结构和分类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和突起

35、两部分组成,突起由树突和轴突组成。轴突的末端有许多分支,其末端的膨大部分称为突触小体,这些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相接触形成突触。8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二)突触的可塑性 1.突触的结构和分类81康复医疗相关基础(二)突触的可塑性 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约占大脑的90%左右,脑神经细胞只占皮层容积的3%,树突、轴突、突触和神经胶质细胞占97%。8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二)突触的可塑性 82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2/2022突触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依赖于突触。人脑约有1015个突触,它们相当于线路上的电源开关。一个神经细胞大概有1000-10000个突触,能接收来自3000-10000个其他神经细胞的信息。若仅就其中100万个神经元而论,如果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成对的连接起来,则可能出现的组合总数达102783000,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人的智慧就蕴藏在这种连接之中。如果把他们依一定方式组合起来,脑细胞可能容纳的信息量相当于具有16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的50倍。83康复医疗相关基础10/4/2022突触 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依2.突触的可塑性形式神经元不能再生,但是神经元却持续拥有修饰其显微形态和形成新的突触连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础。神经元受损后,突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