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第1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第2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第3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第4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前热身:诗歌知识小竞赛(1)“词又被称为( )A、长短句 B、乐府诗 、小令(2)我们通常所说的“元曲”,正式的名称更改叫做( )、小令 B、套数 C、散曲(3)词和曲与诗歌的不同之一在于题目前还分别有( )和( ) 、词牌名 、曲牌名(4)我知道的宋代著名词人有( ),我还会背他的( )(5)古诗一般有( )( )( )三种形式。一、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用问题为切入口,想象诗歌的意境。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

2、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咱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感受了诗歌的魅力。也积累了不少名句。能背上几句吗?1、名句背诵。师:我还记得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知道是谁写的吗?(南宋词人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辛弃疾并不陌生,了解这位伟大的词人吗?2、简介辛弃疾,知背景:(附小资料: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注意

3、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后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这首词就是词人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

4、烈,也不缺乏清丽婉约之作。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 HYPRLNK ” _blank 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3、揭示课题:而“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遨游吧!理解题目:(“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山道中是词的内容.)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 二、初读诗歌,初步感悟。1.自个儿放声读一读,读通、读

5、顺诗歌,并拿起笔来断词,划出停顿.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师:谁愿意把诗流畅得读给大家听? 生1师:谁能读得更流利,更有节奏. 生2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楚.但是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了。老师来试一试。女生男生赛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班齐读,边读边想: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例如:生: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好的、快乐的夜晚。师评:你很能干,一下子看到了。师评2:谁能把话说具体吗?连续地说上几句,优美的语句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师:我仿佛看到了明月当空的夏夜

6、,清风徐来,鸟儿欢叫翻飞,水国的骄子奏响了欢快的交响乐.这是一个醉人的晴朗月夜啊!)三、走进文本,读中悟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师: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在看着什么?听着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着什么呢?(课件1)先别急着回答,请大家再次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提示:理解古诗,有什么方法?借助工具书、注释,根据断句理解等)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师: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听?此时此刻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或想到的。2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注: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交流)(1)随机解释个别词语

7、。 (课件2)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来到另外树枝上。见:同“现”。 茅店:乡村小客舍。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倒装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相机出示下列诗句。(课件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生1:词人看到了明月当空,喜鹊正在枝头欢叫,惊飞(随机出示句子)板书:看: (学生写)明月 清风 惊鹊 鸣蝉 听 : (学生写)鹊声 风声 蝉声师:谁还从这一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2师:明月无语,但流泻的是清幽的月光;树枝不动,但鹊儿飞起,引起枝儿摇曳;它飞到另外的枝头,甚至边舞边鸣。明月

8、之夜,清风无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来,令人神清气爽;蝉儿一改酷暑的喧嚣鸣叫,或许是被枝的颤动惊醒,送来几声悠长而又凉丝丝的蝉声。)师:多美的月夜啊,词人深情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引读)师:多美的月夜啊,我们深深地赞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师: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乌啼”的场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引:还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 板书:闻:(学生写)花香 听:蛙声 人声A、此时此刻,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耳听着水国的骄子们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词人拥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板书:愉悦、与民同乐)师引:作者行走在黄沙岭的道途之中,沐

9、浴着清风、明月,嗅着晚风送来的稻花的清香,那种轻松与愉悦之情已经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从心湖之中溢出来,流淌出来。他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 板书:想(如:“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就让这种喜悦通过你的朗读传递出来吧!B、朗读诗句 生评:读得怎样? (生评)谁再来吟一吟? 生2 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千古名句,让我们也感受了丰收的喜悦.过渡:还有另外的发现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板书:雨声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挂着几颗星星,听到了雨的声音。 师:谁也从这句听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10、? 、这里词人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偶)(师引导:“天有不测风云”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小雨沙沙送来夜的清凉。这是无声中的有声,这是不动中的悄动.)B、师:让我们再次诗意地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渡:还看到了、听到了什么?A、从这句诗,你想到了哪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诗人此时此刻有怎样的心情?(转急为安、兴奋不已、激动万分)、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 板书:惊喜 D、请你带着诗人此刻的心情,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兴奋、激动)师:是啊,真

11、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齐读这一句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课件4) 先配乐,后画面展示 师:这样的一个夜晚,不仅是一首词,也是一幅优美的画,这幅画你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咱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歌的意境.仔细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课件5)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配乐写话师:此时此刻,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请你拿起笔,静静地想,静静地写.写下那动人的画面。(师巡视指导) 3、展示画面()师:你能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吗?尽量用精炼的语言。(若有困难,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的小标题最美。)(江南夏

12、夜图、山村夏夜美景图、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4、课件展示部分译文,一生朗诵(1)学生补白 (课件6)(2)译文展示:(师范读) 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 课件7)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3)教师朗诵师: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尽管词人没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笔下的

13、一幅幅艺术画面,却流露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让我们再次把词人这种情、这种爱读出来吧!会背的可以背诵.板书:珍爱生活5、齐读(或背)整首词,整体感知 (师生共读)师:我又一次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五、拓展延伸,对比欣赏。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文笔,怎样的风格?(清新欢快,豪放)但是由于词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师生共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15、,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六、请你选择喜欢的一项作业。A. 请把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来。(动手抄抄,有益与学生掌握诗歌. 如果你想画,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幅简单的夜行黄沙道图。C. 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并背上几首。D。学完这首词,如果你也想写诗,那就大胆地行动吧!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夏夜的雨飘零而下,作者正当他急着寻找一个避雨地场所时,嘿,走过了溪桥,路儿忽然一转,还是那家茅店,还是那座社庙,竟于心焦之时出现在他的眼前,内心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师:你是怎么理解“别枝惊鹊”的?出示:“别枝”有三种意思:离开树枝 b斜出的树枝 另一枝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生交流反馈。(“别枝” 释为“另一枝. “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