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优质课课件_第1页
宋明理学优质课课件_第2页
宋明理学优质课课件_第3页
宋明理学优质课课件_第4页
宋明理学优质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儿?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去哪儿?宋明理学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领略圣贤的境界宋明理学课标:领略圣贤的境界壹圣贤境界之孕育壹圣贤境界之孕育后梁 朱温李存勖鸩杀16岁的唐哀帝儿子向父献妻,儿媳侍寝第三子朱友圭杀父,又被第四子朱友贞所杀为其父义子李嗣源所杀李嗣源之子李从厚为其义子李从珂所杀后晋 石敬瑭原为李嗣源的女婿,借李从珂手杀李从厚45岁拜34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做了儿皇帝后梁 朱温李存勖鸩杀16岁的唐哀帝儿子向父献妻,儿媳侍寝第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生灵涂炭。邵氏闻见前录重建道德规范,匡正社会秩序 自

2、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生灵涂炭。佛教:看破红尘,出家成佛道教:超脱修道,羽化升仙儒教: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魏晋南北朝:互相吸收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佛教:看破红尘,出家成佛道教:超脱修道,羽化升仙儒教:君权神重构儒学体系巩固正统(哲学化思辨化)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重构儒学体系巩固正统(哲学化思辨化)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贰圣贤境界之意蕴贰圣贤境界之意蕴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程

3、朱理学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河南程氏遗书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河南程氏遗书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天理与伦理相联系天理即是三纲五常程朱理学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河南程氏遗书 月印万川月印万川程朱理学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格物致知知:理;天理格:探究物:万物程朱理学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程朱理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文公文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4、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一事不穷程朱理学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人欲”:超出道德规范的贪欲程朱理学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朱熹 1194年,朱熹一个月内两次进宫讲学,要求宋宁宗正心诚意、读经穷理,强调“修齐治平”,结果,在朝46天被罢官。1196年,朱熹学问被指为“伪学”,门人为“逆党”,大弟子死于贬所。1200年,朱熹病逝,朝廷下令禁止士人送葬。南宋以后官方哲学,维

5、护封建统治朱熹 1194年,朱熹一个月内两次进宫讲学,要求宋宁宗正心诚万物的本原是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陆王心学致良知陆九渊王阳明知行合一发明本心。万物的本原是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陆王心学致良知陆陆王心学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对你毫无意义);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对你有意义)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陆王心学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陆王心学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得,所谓良知也。”“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6、”王阳明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陆王心学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得,所谓良知也。” 破 鹅湖之会 1175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研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讨论:他们会争论什么?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 过分水岭有感朱熹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鹅湖之会 1175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研学叁圣贤境界之价值叁圣贤境界之价值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朱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 融合佛、道义理, 融合佛、道义理,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提高士人道德修养,利于建树理想人格(气节、品德、责任、使命),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粉身碎骨浑不怕,苟利国家生死以, 提高士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