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人文旅游资源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旅游地理人文旅游资源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旅游地理人文旅游资源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旅游地理人文旅游资源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旅游地理人文旅游资源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人文旅游资源第1页一、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二、古建筑旅游资源三、古陵墓旅游资源四、宗教旅游资源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六、民族风俗旅游资源第2页一、历史遗址旅游资源(一)古都名城按主要历史价值分全国性古都(北京)区域性古都大邑(拉萨)地方性古都古城(大理)文化名城(乐山)近代历史名城(延安)历史通商口岸和工商业都会(扬州)历史交通与军事重镇(阆中)民族交往性历史名城(天水)以创造特色物质文明著称历史名城(景德镇)具历史特殊地位名城(承德)第3页第4页有加上安阳:七朝古都(商朝、后赵、前燕、冉魏、南燕、东魏、北齐) 郑州:夏、商、郑、韩第5页历史上仅将于全国性都城大区域中心城市成都(三国)、杭州(

2、吴越、南宋)、长沙(西汉时期长沙国)、拉萨、银川、南昌、济南 区域性古都大邑第6页(二)文物遗址1.古人类遗址 1.我国著名古人类遗址 猿人(元谋人等) 古人(约4-30万年前 湖北长阳人等) 新人(约1-4万年前 山顶洞人 北京山) 当代人(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第7页山顶洞人第8页北京人遗址第9页半坡遗址第10页河姆渡遗址第11页2.古文化遗址 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古代人类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军事、艺术等活动场所遗址。古城遗址(殷墟 )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 潼关)古道路遗址(剑门蜀道 茶马古道)其它历史事件遗址第12页邓小平旧居第13页武候祠(成都)第14页

3、黄埔军校(广州)第15页第16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第17页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第18页第19页殷墟(河南安阳)第20页西安古城平遥古城第21页长城西周至明14个朝代,2700多年,分布于在在17个省市自治区,堪称我国人文景观第一景。长城修筑三个高峰时期:秦、汉、明(现存多为明长城)长城结构:第22页提问请问江南长城在哪里?第23页运河:京杭大运河、湘桂运河(灵渠或兴安运河)第24页坎儿井第25页堤防:海塘、荆江大堤、黄河大堤钱塘江北岸海塘黄河大堤荆江大堤第26页桥梁绍兴古纤道卢沟桥赵州桥程阳风雨桥第27页3.名人纪念地名人旧居(邓小平旧居)名人活动遗址(醉翁亭)相关性纪念性文物与建筑(武候

4、祠)4.革命遗址及纪念地革命遗址、旧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主要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旧址)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纪念性建筑物(南京大屠杀纪念碑)第28页二、古建筑旅游资源“凝固音乐”、“石头史书”山西被称为“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我国规模最大三外古建筑群:北京明清故宫山东曲阜孔庙山东泰安岱庙第29页梁思成音乐是流动建筑建筑是凝固音乐第30页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19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小深受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出色考古学

5、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考古有重大贡献.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火箭控制系统教授。第31页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4月20日生于日本,19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48年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病逝于北京。第32页20岁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含有专业水准文学作品,其范围包括诗歌、散文、小说

6、、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亲密友情在她生前,没有些人能够忽略她存在。 甚至林徽因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失落,因为她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黄金年华结束。 第33页(二)中国古代建筑特征1.三段式外观,造型丰富优美2.梁柱式弹性结构体系3.整齐而又灵活平面布局4.华丽与雅淡相结合装饰格调第34页台基房屋本身屋顶建筑立体组成第35页(三)现存古代建筑主要类型在现存古建筑中,按其性质可大致分为:宫殿、坛庙、祠堂、陵墓、佛寺、道观、清真寺、石窟、塔、民居、府第、园林、桥梁、

7、防御工程、水利工程、观星台及各种亭台楼阁和其它建筑小品。 按其材料结构主要有土木建筑、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等。第36页1、宫殿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建筑群,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24代帝王宫殿。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最完整皇宫建筑。它融汇了满、汉、蒙古等民族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旧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统治中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古代宫殿。第37页太和殿万余米空地和台阶作用?第38页2.坛庙坛庙为古人用来祭奠天地、日月、山川、祖先、圣贤、神灵纪念性建筑。 第39页3.亭台楼阁(1)亭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面美景地方。亭普通不设门窗,只有屋顶没

8、有墙,含有四面迎风、八面玲珑特点 。我国亭主要有以下几类: (1)赏景亭 如苏州沧浪亭。(2)纪念亭 如湖北天门为纪念我国茶圣陆羽而建陆羽亭。(3)存物亭 如曲阜孔庙十三御碑亭。(4)流杯亭 如全国著名流杯亭有浙江绍兴兰亭流觞亭、北京潭柘寺猗玕亭、北京恭王府萃锦园中流杯亭、故宫乾隆花园内禊赏亭等。(5)宗教亭 如台湾澎湖县观音亭。 第40页亭醉翁亭爱晚亭陶然亭湖心亭第41页(2)台 一是高而上平台状建筑,早期多用夯土筑成,以后逐步发展成用砖、石砌成; 二是在台顶部建成宫殿楼阁等其它建筑物,称高台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多古建筑。第42页我国台大致可有以下基本类型:(1)军事台,又可分烽火台、御敌台、

9、练兵台(如江西星子县点将台)、阅兵台、炮台(如天津大沽口炮台、厦门胡里山炮台)。(2)读书台,如安徽宿松县城南太白书台。 (3)娱乐台,又可分为歌舞台、戏台、奏乐台、赏景台(如江西赣州郁孤台)、钓鱼台(如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4)宗教台,如山西太原晋祠为防水患金人台、河南鹿邑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拜仙台)。(5)招贤台,如陕西汉中拜将台。(6)观象台,如北京建国门观象台、河南登丰观象台。(7)纪念台,如武汉为纪念伯牙和钟子期深厚情谊而建古琴台、湖北蒲圻赤壁为纪念诸葛亮祭东风拜风台、湖北兴山宝坪村昭君台。第43页北京古观象台登封观星台第44页第45页

10、 (3)楼阁我国有不少名楼,它们多为明清建筑。其中黄鹤楼、腾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全国现存阁数以千计,结构多样,造型多样。著名有颐和园内佛香阁、浙江天一阁、山东蓬莱阁、武汉龟山晴川阁等等。第46页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第47页4.民居 中国民居含有古老而独特魅力,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表达了民族智慧和深厚文化底蕴。第48页1.合院式四合院、三合院。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第49页第50页第51页(2)干阑式 是用竹、木都组成楼居,傣家竹楼是

11、傣家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一个特殊形式民居,含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放水防震优点.第52页(3)窑洞民居窑洞建筑最大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即使很普通,不过在单调黄土为背景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形式,不但表达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理念,同时更主要是门洞处高高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时候能够使阳光深入深入到窑洞内侧,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加大了内部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第53页(4)碉房碉房是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域常见居住建筑形式。藏族民居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练,普通多方形平面,也有曲

12、尺形平面。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困难,故普通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第54页(5)毡帐蒙古游牧民族传统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第55页(6)阿以旺第56页岭南客家第57页第58页第59页第60页第61页第62页皖南民居第63页第64页第65页第66页西秦会馆(自贡)第67页5.其它(1)牌坊(2)华表(3)阙第68页5. 其它从属建筑物 我国古代建筑中用来衬托主体建筑各种附属建筑物,如宫殿、坛庙等建筑群门前“阙”,桥两端华表,各种牌楼、影壁、石狮

13、等,都为建筑物增添了丰富艺术感染力。第69页阙演变一、阙 在汉代,阙成为宫殿、陵墓、宅邸等入口标志。阙是由阙基、阙身和阙顶三部分组成。 经南北朝到隋唐,阙使用范围日渐缩小。宋以后,只有皇室正门有阙。金元时代,阙外形也在演变。到明代,阙逐步经过“左右连阙”演化为平面布局成“凹”字形宫阙,成为宫廷广场礼制性门楼。北京故宫午门(俗称“五凤楼”)即是经典实例。它含有实用性、防卫性和礼仪性。 第70页四川雅安县高颐墓阙第71页故 宫 午 门第72页故 宫 午 门 五 凤 楼第73页二、牌楼 在我国,不论走到皇家园林、佛寺道观、帝王陵墓、风景胜地、街坊乡里等地,都能够看到牌坊或牌楼。第74页牌 楼 结 构

14、第75页( 一)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 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这种牌楼每根楼柱都“冲”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胪帽)以防风雨侵蚀木柱。另一类是“柱不出头”式。这类牌楼最高处是明楼正脊。 假如以每座牌楼间数和楼数多少为依据,不论是“柱出头”式或“柱不出头”式,都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十一楼等形式。第76页(二)从牌楼材质分,可分为以下几类1.木牌楼:这类牌楼数量最多。 2.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因其厚重造型,最适合建筑在庄重厉穆寺庙前方。 3.石牌楼:这类牌楼以陵墓神道前、坛庙中较常见。 4. 彩牌楼:每当有

15、重大历史事件、盛大节日或纪念活动时,非常漂亮彩牌楼就会出现在会场或街头。 5.水泥牌楼:改革开放后,国人大力发展旅游业,一些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国家重修、恢复了许多牌楼,一些城市和乡村,也新建了许多牌楼。这些牌楼都是利用当代工艺,用水泥仿制牌楼。 第77页柱 出 头 式 牌 楼第78页四 柱 三 门 七 楼 式 牌 楼第79页十 三 陵 石 牌 楼(六柱五门十一楼)第80页北 海 琉 璃 牌 楼第81页南 京 夫 子 庙 牌 楼 (四柱三门三楼式)第82页三、华表天 安 门 前 华 表 华表在明、清时,主要立于宫前和陵墓神道前端,也有个别立于桥头,如北京卢沟桥。华表既是装饰物,也是标识物。立

16、于宫门前,以示尊贵,同时也是皇权和皇家建筑群标志。 第83页华表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历史。 相传华表现有道路标志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作用,在原始社会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置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它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以后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在这根木柱上,行人能够在上面刻写意见,所以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据记载,尧时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方向,天安门前华表依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基本形状。 不过,天安门前这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那对华表,蹲兽头则朝向宫内,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

17、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整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探望他臣民,它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名字叫“望帝归”。 华表悠久历史第84页十 三 陵 华 表第85页古朴精美华表第86页石犼柱头(承露盘)云板盘龙云柱石狮栏杆第87页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标志 华表实际上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文化紧密相连,能够说是我们民族一个标志。天安门前华表能够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柱头上部分又叫“承露盘”。华表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充满云纹,汉白玉石柱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

18、板,上面雕满祥云。基座称为须弥座,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朝向与上面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衬托得愈加高耸和庄重。 意义第88页各种形式华表第89页图腾柱第90页四、影壁 正对大门,但离大门有一定距离一段独立墙壁,叫影壁。这是中国建筑独有形式。影壁古代叫萧墙,影壁在南方又叫照壁或照墙。 按影壁位置有内外之分,其作用也各有不一样。放在大门之内影壁,称为内影壁,作用主要是挡住外人视线。宫殿、庙宇、府第等,往往在大门对面立高大影壁,这种影壁称为外影壁。这种影壁常和大门外左右牌楼一起组成门前广场,对整组建筑起到“序幕”和先导作用,同时用以象征权势。

19、 第91页 影壁主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顶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等。通常我们所见到砖砌影壁,壁身中心和四角常有砖雕花饰;佛寺影 壁壁身多为红黄色,其上有“南无阿弥陀佛”等佛教习语。宫殿、皇家园林影壁普通多用琉璃镶砌,壁顶多为庑殿式或歇山式,壁座采取须弥座,壁身饰以龙纹。 第92页颐 和 园 砖 雕 影 壁第93页 普 陀 九 龙 壁第94页北 海 九 龙 壁第95页北 海 “铁” 影 壁第96页五、石狮 狮子是兽中之王,在古代是势力强大象征。宋朝以前,石狮大都放置在帝王陵墓之前,既显示了帝王尊严和权势,同时又起到威慑作用。到了元以后,石狮则被广泛地安置于宫殿、苑囿、官署等

20、处,成为整体建筑组成部分,起到了衬托整体建筑气氛作用。同时它也是等级象征。 因为历代石狮艺术造型不一样,也可作为我们欣赏、判定其雕刻年代依据。第97页昭 陵 走 狮第98页萧 景 墓 前 石 辟 邪第99页河南永熙陵走狮(宋)第100页雄 石 狮(清)第101页三、古陵墓旅游资源(一)陵墓沿革与建筑布局原始社会:简单,墓而不坟,尧、舜、禹无大规模陵寝建筑和殉葬奴隶社会:开始兴厚葬之风,出现人殉秦朝:厚葬之风更盛,秦始皇征70多万人,花38年修建位于(西安临潼)骊山脚下陵墓,建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一座陵墓,超出任何一座金字塔规模西汉:多位于咸阳北边及长安附近 陵邑制度、设石像生 汉武帝在位54年,

21、茂陵修了53年东汉:多集中于洛阳邙山唐代:唐代18位皇帝陵墓均在陕西周围地域改“堆土为陵”为“因山为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有石刻昭陵六骏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乾陵有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石像生明朝及以后:向集中陵区发展。明十三陵(除朱元障明孝陵在南京)第102页封土堆:方上、以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称谓由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汉文帝灞陵,依山为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帝陵. 曹 魏:主张薄葬,因山为陵,不起坟、以免后世发掘。 唐太宗:因山为陵,以九峻山为坟,茔地高踞山际。 明孝陵:有

22、所创新,地下建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南侧建方城明楼。 至此,地面陵体完成由方形土台、土山、圆形人工构筑物转变。第103页陵园建筑商代:陵墓不起坟,深埋,但墓顶设享堂;战国:数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外绕围墙。秦汉陵园:依袭秦制,仿宫中前朝后寝之制,在陵中设庙和寝,墓前置石享堂、石碑、石兽等墓表、石辟邪和墓碑,都属这类汉墓遗物。庙中设神主,四时致祭;寝中有衣冠、几杖等生前用具,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辟邪各一对,享堂不存,规模小。唐代:因山为陵,建上宫(献殿)于陵园南门内,设下宫于山下(寝),方便供食,形成上、下宫制。 唐陵承汉代陵门四出格

23、局,但陵前神道加长,门阙及石像增多。是宋、明神道布置蓝本。又仿汉制,陵区内多设陪葬墓。第104页宋代: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布局是:陵台为方锥平顶土台,四面有陵墙、门、角阙, 南面为神道,神道两侧有阙两对以及石望柱、石人石兽,相对而立。 明代:承唐宋而有创新。 布局: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 创新陵体、祭奠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2或3进院落,突出了朝拜祭奠主要性。 明楼是明代陵墓独创, 北京明十三陵适用一条神道,也是明代特有做法。清陵:大致沿袭明制,但各陵神道分立,有后妃另建陵墓,与明陵稍有不一样。第105页 帝王陵寝构建封

24、土方上(早期)以山为陵(唐)宝城宝顶(明清)西安茂陵西安乾陵沈阳北陵(昭陵) 第106页墓室木椁墓黄肠题凑(西汉)砖石砌筑地宫(东汉后)黄肠题凑(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墓第107页陵园建筑祭奠建筑区神道护陵监像一座小城,保护和管理陵园机构清东陵全景明十三陵神道第108页其它墓葬形式类别“三皇五帝”等纪念陵历代名人墓特殊墓葬因建筑形式特殊,或技艺高超发,或藏有宝贵文物和艺术精品而受到重视墓葬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山东沂南画像石墓第109页(二)古代帝王陵墓实例(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史称“骊山”,在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地上。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

25、7米,三层。 陵体周围有夯上墙垣两重,内垣周长3.0公里。外垣6.0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陵墓。 秦兵马俑:20世纪70年代在陵东1.5公里处发觉秦兵马俑和铜马车,分数组埋置地下,总计达8000件。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地下军事博物馆,能够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文化宝贵财富。第110页秦兵马俑第111页(二)唐乾陵 乾陵:乾陵位于西安80公里梁山。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武则天 合葬墓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主峰。布局:乾陵

26、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重,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露天展览馆”。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当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留最完整、气势最雄伟,在世界上也是罕见一座两个帝王合葬陵。第112页司马神道以山为双阙第113页石柱第114页马在唐代有着特殊功效,战争、运输、交通等都离不开它。立于陵墓前石马要突出其仪仗庄重感,所以其造型都比较僵板。石马第115页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27、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本遵照孝陵形制。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小山两座,成为整个陵区入口。环抱地形造成内敛完整环境;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整体。(三 )明十三陵 (气象宏阔肃穆陵群)第116页第117页整个陵区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自此往北,神道经大红 门、 碑亭、石象生(共十八对,有马、骆驼、 象、武将、文臣等)至龙凤门(相当棂星门),均为

28、嘉靖年间陆续补充完备。第118页神道自牌坊至龙风门约2.6公里,开曲折自然式之先河。神道是以长陵为目而设,但随即成为十三陵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这是唐宋陵制全然不同处。而为清代仿效。第119页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第三年(公元14)自建“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奠永乐帝后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全部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

29、、举世无双。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永乐皇帝铜像蜗蟊普妫龉靠季浚嗽煜袷蔷奚暇谰椎囊帐跫炎鳌 明长陵,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第120页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及其三位皇后合葬陵寝。是当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旅游景点之一。第121页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石人、石兽统称.第122页 第123页丧葬源于灵魂不死葬法:土葬、水葬、火葬、天葬、悬棺葬五种最具代表三峡悬棺第124页四、宗教旅游资源(一)概况第125页(二)中国四大宗教1.道教道教起源于先秦巫术和秦汉方术,以及道家哲学

30、黄老学东汉张道陵创,发源于四川鹤鸣山。(“五斗米教”,“天师道”)、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分正一派(不出家)和全真派(王重阳建,出家)“十方丛林”和“道场”第126页武当山道观第127页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道教石雕第128页山东蓬莱传为八仙过海故事发生地,当地建有蓬莱阁第129页 民间最熟悉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终定型。神仙:八仙第130页2.佛教丝绸之路传入(始于西汉)大乘佛教(北传佛教)(八大宗派)尼泊尔传入西藏大乘佛教(南传佛教) 黄教改革 达赖-布达拉宫-后藏 班禅-日喀则扎布伦寺-前藏泰、缅传入西南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中国第一寺洛阳白马寺第131页佛教

31、八大宗祖庭“三论宗”南京栖霞寺“净土宗”庐山东林寺“法相宗”西安兴教寺“律宗” 扬州大明寺“天台宗”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华严宗”陕西长安华严寺“禅宗” 登封少林寺和韶关南华寺“密宗” 西安大兴善寺第132页佛塔应县木塔世界上现存最早最高木结构楼阁式塔大理崇圣寺三塔我国层数最多古塔(密檐式塔)北京妙应寺白塔我国现存最早最大喇嘛塔(覆体式塔)湖北玉泉寺金铁塔我国最大最重最高金属塔泉州开元寺双石塔我国规模最大双石塔少林寺塔林(220多座)我国最大塔群西安大小雁塔、杭州六和塔第133页应县木塔(太原)第134页崇圣寺三塔(大理 )第135页妙应白塔(北京)第136页玉泉寺铁塔(湖北当阳)第137页少林寺

32、塔林第138页大雁塔(西安)第139页六和塔(杭州)第140页石窟与石刻石窟:即石窟寺,是古代佛教徒就山崖开凿而成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我国始于4世纪中期,隋唐最盛。我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甘肃)云岗石窟(大同)龙门石窟(洛阳)麦积山石窟(天水)第141页第142页云岗石窟(大同)第143页龙门石窟(洛阳)第144页麦积山石窟第145页佛教在中国传输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云南景洪飞龙白塔第146页佛教在中国传输:藏传佛教第147页佛教在中国传输:汉传佛教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法相宗祖庭西安慈恩寺南普陀寺第148页佛教在中国传输:南传佛教云南景洪曼飞龙经堂全景第149页3.基督教景教与也可里温教先

33、后于唐、元传入我国,后断天主教于元、明传入我国沙俄于17向我国正式派出第一批教士第150页广州石室堂第151页4.伊斯兰教公元651年来华经商阿拉伯人带入。先在西部回、哈萨克、维吾尔、乌兹别克等少数民族传输,后全国。中国传统式建筑清真寺为几进四合院,有显著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大殿(礼拜正殿)、经堂、浴堂(作大、小净用)等。少数大型清真寺有望月楼(斋月观察新月用,以定斋月起讫确实切日期)和宣礼楼(又名“邦克楼”,是宣礼员按时登高召唤穆斯林进行每日五次礼拜地方)。第152页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 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没有显著中轴线,大多有圆形拱顶正殿和尖塔式宣礼楼,另有望月楼、经堂、浴堂等建筑。正殿也必须

34、背向麦加。第153页广州怀圣寺第154页五、古园林建筑旅游资源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山石、水体、生物、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含有生活、游憩和观赏功效人为造景园地,也是融建筑、雕刻、绘画、文学、书法、金石为一体综合艺术品。包含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书画墨迹等基本要素与国画、烹饪、京剧一起称为“中国文化四绝”第155页(一)园林艺术历史悠久 周文王:建“囿” 秦汉: “苑囿 ”,私 人园林出现 唐宋:园林艺术成熟期 元明清:规模空前 我国古典园林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移天缩地”建筑园林,融于自然 “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不宜顶”分隔空间,诗画情趣表达自然、恬静、含蓄艺术特

35、色利用借景、对景、框景、藏景、透景、添景、夹景、障景、漏景、引景等手法 第156页(二)古代园林分类按占有者身份分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拙政园)寺庙园林(成都青羊宫)公共园林(杭州西湖) 各有什么特色?每类举出二个实例。第157页按园林格调分北方园林:粗犷豪放(颐和园)江南园林:淡雅精巧(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岭南园林:轻巧、通透、明快(东莞可园)少数民族园林(拉萨罗布林卡)第158页(三)我国现存著名园林1.颐和园2.北海公园3.避暑山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园林4.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5.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十二石斋。第159

36、页承德避暑山庄第160页苏州拙政园第161页成都青羊宫第162页西湖第163页颐和园石舫第164页沧浪亭第165页狮子林第166页拙政园(苏州)第167页留园第168页东莞可园第169页罗布林卡(拉萨)第170页民间风俗即民俗全国各种时令节日不少于350个观赏功效、文化考查、娱乐功效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第171页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lisu)族佤族畲(she)族高山族拉祜(hu)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wo)尔族仫佬(mulao)族羌(qian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e)

37、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he)哲族门巴族珞(luo)巴族基诺族 第172页绚烂多彩各民族衣饰第173页蒙古族衣饰介绍强烈刚劲沙漠风,磨砺了蒙古民族胆识,也打造出独具民族格调衣饰蒙古袍、蒙古靴、蒙古礼帽、蒙古坎肩和头饰等。牧人穿上蒙古袍、马靴,佩带礼帽,紧扎腰带,显得男人魁梧(kuiwu)、彪悍(biaohan);姑娘穿上蒙古袍,戴上漂亮头饰,腰间系红或绿色绸带,能衬托苗条身材和青春之美。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衣饰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第174页哈萨克族衣饰介绍哈萨克族刺绣是

38、哈萨克族衣饰中最有代表意义一个装饰工艺,不论是哈萨克族衣服、裙子,还是鞋帽以及床上,室内装饰用具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精湛绣品,哈萨克族刺绣既接收了内地刺绣工艺,又结合了本民族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风韵,不论是图纹还是配色,都带有浓郁民族特色。 他们在绸缎、呢绒、皮革、毛毡上用挑刺、绣、补、钩等工艺技术加工成装饰图案,构思奇巧,色彩艳丽。用这种原料制成服装、鞋靴、被褥、壁毯、华丽炫目,美观大方。尤其以日月星辰,云水花草等形象装饰出手工制品上图案更是着色浓郁,对比鲜明。 第175页满族衣饰介绍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

39、“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传统服装。第176页彝族衣饰介绍彝族衣饰形式众多,男子喜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宽大长裤,缠包头,并在包头右前方扎一细长锥形“英雄结”;女子喜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有系围裙和腰带,缠包头;男女外出时,喜披“擦尔瓦”,“擦尔瓦”形如斗篷,长可及膝,下端缀以长穗,用羊毛织成,多为黑色。第177页苗族人喜欢银饰原因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全部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可能是苗族人好银直接原因。 银花、银铃、银项圈、银帽,苗女全身银装可重

40、达二、三十斤。上百年来,为何白银会成为一个民族象征?苗族人又为何要用白银来包裹自己? 第178页朝鲜族勾背鞋朝鲜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后发展到浅口勾背鞋。勾背鞋,口浅,便于穿脱,而且晴雨两用。胶鞋普及后,用橡胶制成白色勾背鞋成了朝鲜族男女脚下宠物。这里展示勾背鞋,呈船形,造型别致,线条流畅,颜色也不限于纯白色。其中,全红色勾背鞋为绸缎面料,上绣蝶恋花图案,勾头为蓝色,为婚礼场所穿用。 第179页畲族妇女头饰畲族衣饰反应在妇女穿着打扮上。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在气候热地域,妇女们不分季节都穿短裤,裹绑腿,腰间束彩色条带。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状或者盘状,上绕红色绒线

41、。 第180页苗族彝族第181页第182页衣饰苗族衣饰第183页贵州黄果树苗族衣饰第184页民族:衣饰第185页纳西族纳西族衣饰第186页第187页纳西族纳西族衣饰第188页民族:衣饰第189页民族:节日活动 傣族新年,傣语称为“楞喝桑堪”或“桑堪比迈”。因为欢度新年时候,要举行热烈而盛大泼水祝福活动,外地人都把它称为泼水节。第190页(四)风物特产、风味佳肴、中国名酒、中国名茶第191页1.风物特产(1)织绣工艺品 丝织刺绣品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品和刺绣品总称。中国三大名锦:云锦(产于南京),蜀锦(产于成都),宋锦(产于江苏)。中国四大名绣:苏绣(产于苏州),湘绣(产于长沙),粤绣(产于广东)

42、,蜀绣(产于成都)。第192页苏绣第193页湘绣第194页粤绣第195页蜀绣第196页(2)陶瓷器第197页第198页第199页景泰蓝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主要品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 景泰蓝大师张同禄代表作“十二生肖景泰蓝”在铜胎上依据所画图案粘出对应花纹,然后用色彩不一样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终再经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制作既利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集大成者。这种铜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当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个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 第200页第201页第20

43、2页第203页苏绣玉雕第204页湖笔端砚第205页鲁、川、粤、苏、闽、浙、湘、徽 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江南美女;鲁、徽菜如同古拙朴实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名士。2.舌尖上中国风味佳肴第206页流派:又叫山东菜。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 特点: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 名菜:油爆大哈、红烧海螺、糖酥鲤鱼 八大菜系之一:鲁菜 第207页八大菜系之二:川菜流派: 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特点: 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重视调味,多用辣椒、花椒、胡椒、香醋、豆瓣、豆瓣酱等。口味有麻辣、酸辣、豆瓣、香豉、怪味等。烹调

44、方法也颇具特色,擅长小煎、小炒、干烧、干煸。 名菜: 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干烧岩鲤、干烧桂鱼、怪味鸡、宫保鸡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担担面等。第208页特点: 肉质细嫩,花生酥香,口味鲜美,油而不腻,辣而不燥。 第209页鱼香肉丝 第210页八大菜系之三:苏菜流派 :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 特点 :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名菜 :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 第211页蟹粉狮子头 原料:半肥瘦猪肉350克(约9两半),马蹄75克(约2两),榨菜25克(约6钱半),青骨白菜(青江菜)或白菜500克(约13两半)。调味料:生抽2茶匙,糖1茶匙,粟粉、鸡汤、酒、冻水各1茶匙,蛋白1个,胡椒粉少许。汤汁料:上汤450毫升,姜汁2茶匙,生抽1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