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_第1页
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_第2页
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_第3页
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_第4页
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嵇康的和谐养生思想嵇康宇叔夜,三国时魏人,晋书卷四十九有其传记,竹林七贤之 一,魏晋名士,曾任曹魏中散大夫,所以又称嵇中散,因受友人吕安事牵 连,再加钟会谗言,终为晋文帝司马昭所不容,与吕安并见害,时年三十 九岁。嵇康作品传至今日较多,有诗五十三首,严可均全三国文卷四 十七至五十二收录其文五十余篇。嵇康善发议论,论证严密,逻辑清楚, 气势恢宏,在音乐、清谈、养生诸多领域具有颇高建树。在嵇康论说文中,养生论答难养生论是名篇,历代称引较多, 代表了在魏晋时期玄学思潮影响下,文人对养生问题的最新见解和看法, 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同时又体现了嵇康的理论创新,时至今日,在中国传 统的修身养性方面仍具有较

2、强的理论价值。对于什么是养生、怎样去养 生,嵇康提供了极富创见的解读,学界对此关注较多,但与嵇康的乐论研 究相比,嵇康的养生论研究仍显薄弱。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重点分析嵇康养生思想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以增加人们对嵇康养生 思想的多角度认识。一、养生目的不是延长生命长度,而是提高生命质量养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 衰,戒之在得”,意思是,据血气发展变化即人的生理成长规律,人们应 当注意内在欲望的克制,在 色斗和得三方面加强修行。但孔子并不 是专门来谈论养生,而是通过对 三戒三愆三畏”三友

3、”等的论述来讨论 君子”如何养成的问题,重在道德和人品方面的养成。此后在吕氏春 秋黄帝内经中都散见一些养生言论,但都不成体系。对养生问题单 独强调其重要性,从君子修身的品德建设以及医学的饮食调理中独立出 来,是在秦汉至魏晋时期。魏晋时期,随着服食五石散在社会上的流行 ,人们对养生问题的讨论开始变得热烈起来。魏晋时期不仅嵇康有专门文章谈养生,而且从世说新语等书的记 载中可以看出,养生成为魏晋名士清谈的一个重要议题:向秀著有难养 生论一文,针对嵇康养生论有关问题与嵇康展开辩论;拥立司马睿 建立东晋的王导,在其过江之后,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魏晋名士关于养生的精彩言

4、论,今天已经 很难通过文献了解其全貌,不过从流传至今的嵇康诗文中,我们可以很好 地总结分析嵇康的养生思想。晋书 嵇康传中提到嵇康的养生,专门有一段文字: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 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李善注嵇康养生论注引嵇喜的话, 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 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 也。著养生篇下面所引文字出自嵇康养生论: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 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

5、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 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252-253晋书和文选中所引嵇康对养生问题的看法,实际上已经概括 出嵇康的主要观点,那就是养生的目的不是成为神仙,这是对当时社会上 比较流行的炼丹求仙、长生不老养生思想的一种否定。嵇康认为神仙不是 积学所能致工养生只要方法得当,至于像安期、彭祖那样长寿,是可以 善求而得”的。这就把秦汉以来秦皇、汉武所追寻的那种不切实际的服食 丹药成为神仙、寻求不死的养生道路,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即通过人人可 以习得的日常导养, 以尽性命养生不是延长生命的长度,而

6、是提高生 命的质量。汉末魏晋时期,秦皇、汉武求仙故事和东汉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道教 炼丹养生,在养生目的上,把士人的养生追求引入歧途。汉武帝是秦始皇之后又一个大力推行求仙活动的帝王,汉武帝求仙是继秦始皇之后帝王 求仙的又一高潮。在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影响下,神仙观念最终被确定并对 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之后,人们把探寻生命本体的航船由虚无缥缈的彼岸 世界驶向五光十色的此岸世界,由灵魂不死的海洋转入肉身不朽的港 湾”。可以说在嵇康之前,社会上盛行的养生即以长生不老、肉身不朽为 终极目标,这种养生的目的不切实际,且带来不良影响,从天子到民间自 上而下的对子虚乌有神仙世界的深信不疑,助长了整个社会的迷信风气,

7、 对服食丹药的依赖,反而会对身体带来致命伤害,这与养生的初衷更是截 然相背。非积”,他认为非积”,他认为学所能致工是 特受异气,禀之自然”,对 导养得理,以尽性命是可以 善求而得”的。于是嵇康所著养生论就把养生的重点放在论述 如何实现养生长寿、以尽性命的目的和方法上,他不相信服食丹药养生可 以真的成为神仙,在养生目的上,嵇康更加务实,也为魏晋时期的养生指 出了一条较为理性和可行的道路,这是他对魏晋时期养生思想发展所作出 的重要理论贡献。二、养生的内容包括 养身”和 养神 晒方面嵇康养生论把养生的目标从神仙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关注凡人 本身的寿命长度和质量,不去关注由人到神的身份转变,这实际上推

8、动养 生走出迷信、走向理性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不仅如此,养生论还尤其看重人的内在养生,即不仅关注通过饮食调节实现身体机能的康健,还 注重内在精神和心性的调养节制,也就是说,嵇康所理解的养生,包括 养身”和养神”两个方面,这是对单纯看重灵丹妙药、肉身不朽养生思想 的进步。对于 形”和 神”的关系,养生论曰: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 上,国乱于下也。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 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253嵇康对养生的理解更为全面,把

9、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比喻为国和君的关 系,精神对于身体具有内在统摄作用,外在身体的种种病症是内在精神的 表现,神和形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而且,嵇康特别强调养神”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养生的关键。如果养生者不能从内修性保神,仅凭外在服食,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 255这样的养生很难实现长寿的目的,真正的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为自得,体妙心玄 工长此以往,才可能 与羡门比寿,王乔 争年” 255嵇康区分养生为 养身”和 养神”两个方面,并注重修性保神,这在今 天也具有借鉴意义。现在养生保健也是国民关注较多的话题,但人们强调 食品安全、饮食卫生,注重荤素搭

10、配、营养均衡,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 质还有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却为了蝇头小利在菜市场上跟人一较高下、 互不相让,甚至饮食方丈、山珍海味之余,在社会公共场合争强好斗、恃 强凌弱,这些人又怎能体气和平、表里如一,安心以全身,避乱远祸呢?隐藏在形骸之下的精神已经躁动不安,外在身体的营养保健、饮食养 生就会失其中枢,外表华丽难掩内在朽腐,喜怒过甚则害生” 260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养生思想的发展来看,形神兼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现。在 素问土古天真论中提到,土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 百岁乃去”3黄帝内经虽不

11、是专论养生的著作,但其中涉及养生的言 论代表了东汉之前人们对养生问题的基本看法,此处所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与嵇康的观点 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 馀岁,下可数百年”颇为近似。素问土古天真论对于养生也非常看重 养神”的重要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 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6强调精神内守”心安不惧也正 是嵇康所说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道理。但是,黄帝内经向来被视为医学著作,其中所论养生思想并不为 人重视,在社会上没有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文坛领 袖,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黄帝内经中形

12、神兼养的养生思想经过嵇康提炼和发挥之后,成为魏晋 士人清谈的重要议题,直到东晋仍是文人谈资,成为影响几代人的精神食 粮,真正推动了社会上养生思想的转变。三、养生的标准为 知足”养生可以区分为 养身”和 养神”,接下来就如何养生,嵇康在日常养身、修性保神方面分别提出了 知足”的养生标准。养身”方面重在饮食和服药,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性命之理,因辅 养以通” 254饮食方面注意有所节制,不能暴饮暴食,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天于众难,世皆 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254这与黄帝内经有关思想是一致的。黄帝内经上说,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13、,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4意思是饮食享乐方面不加节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必然会带来内在精气的衰竭,如果 不知持满起居无节”,那么人追求百岁 之寿命就不会出现。嵇康可以说继承了这种养生观点。在日常养身方面, 从饮食上注意节制,实际上即是一种知足”的体现,饮食合理搭配、均衡摄取食物,人的身体器官、内在脏器才能保持活力,抵御百毒,形体康 健,是养神”的重要基础。物质层面的 知足”容易界定和实现,对于养生来讲,精神层面的知足却是最难达到的, 养神”需要隐忍克制对欲望的追求。嵇康论养生尤其注 重精神层面的养生,在修性保神方面的知足”论述如下:养

14、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 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消散,此五难也。五者必存, 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何其操,不天其年 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 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304嵇康所说的养生 五难”-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 一都是人的 内在欲求,内心有这五个方面的欲望,无论外在养身方面如何服食导养, 也无法长寿。如果内心在此方面能有所克制,那么就能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这对当时人们的养生实践来讲,更加具有现实指导价 值。神驰于利害之端,心鹫于荣辱之It ”此亦养神之一征也

15、” 300看淡利 害、宠辱不惊,嵇康认为这是 养神”的重要特征。嵇康养生论进一步说明了养神要做到知足、节制的道理,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 296如果不能突破社会上只是重视服食调养的养生 偏见,那么 虽有厚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 ” 296不足者虽养以天下, 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则足者不须外,不足者无外之不须也” 298内心知足,则不需要外物,不知足者,即便能用天下最好的食材调养,也无法惬 然长生。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偕老,亦所以终身长愁耳” 298知足者则不然,岂须荣华,然后乃贵哉?耕而为食,蚕而为衣,衣食周身, 则余天下之财。犹渴者饮河,快然以足,不羡洪流” 297意足者,衣食 周身”就

16、很快乐,不为财富所累,活得逍遥自在,就像口渴了饮河水一样,只是喝足了就感到快然高兴,根本不去羡慕滚滚而去的洪流。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虽耦耕川亩,被褐啜菽,岂不自得;知足者哪怕粗茶淡饭,也能自得,不逐物害性” 298获得精神的宁静,这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保障。魏晋时期因纵欲而招来杀身之祸的文人不在少数,这样的文人奢谈养 生,何其荒谬。何晏是魏晋名士清谈场合的重要人物,也大力推崇养生, 何晏的养生主要是服食药物一五石散,身体转弱为强”,被鲁迅称为吃药 的祖师”,但何晏却不是嵇康眼中善养生的人。何晏被曹爽拜为尚书后,掌管选举,为所欲为,作威作福,不知节制,与妻妾盈后庭”的曹

17、爽作窟室,绮疏四周二带着歌舞伎乐日夜在其中 饮酒作乐;最终在政变中被司 马懿处死。嵇康所论养生,极其看重内在的修性保神,提倡身心俱养,对 于扭转汉末以来社会上流行的生命苦短、及时行乐、纵欲享受的社会风 气,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养生的最高境界是身心和谐嵇康的养生思想是完整充分并有一定体系的,达到了古代养生思想发 展的新的理论高度。他在养生论开篇就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两种 错误观点,在养生目的上摆脱了社会上一些不切实际的神仙想法,并指出 了养神”在养生思想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以知足”为主要内容的身心俱养的养生标准。嵇康的养生论让养生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只要方 法得当,导养

18、得理,以尽性命”是可行的。但嵇康的养生论并没有因此止 步,他进而提出了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身心和谐。在养生论的最 后,嵇康提出了自己对于养生理想境界的看法: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 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 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 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 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255善养生者可以内外兼修、形神兼养,知道名位伤德,故忽而不营工知道厚味害性, 故弃而弗顾在 养神”方面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同 时在 养身”方面则注意服食导养, 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有所节制, 无 为自得“养神”和 养身”结合起来,才能 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内在的知足带来外在的身存,生命质量提升了,自然就能实现长寿,虽不 能升天成仙,但可以 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在答难养生论中,嵇康再次表达了身心和谐、内外兼修而实现养 生长寿的看法: 智止于恬,性足于和,然后神以默醇,体以和成,去累 除害,与彼更生” 298总体来看,嵇康的身心和谐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 来理解:首先就是等量齐观式的和谐,养神”和 养身”二者不可偏废,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