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汉族民俗教学课件_第1页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汉族民俗教学课件_第2页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汉族民俗教学课件_第3页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汉族民俗教学课件_第4页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汉族民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族民俗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 第一章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汉族服饰民俗02汉族饮食民俗03汉族人际礼仪民俗04汉族岁时节日民俗05禁忌民俗1 汉族服饰民俗SUBTITLE 4 我穿上海航的制服肯定很美! 李楠楠是某学校空乘专业的在校生。最近,她们宿舍讨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自己毕业后想进入哪家航空公司”。在谈到自己心仪的中国海南航空公司时,李楠楠双眼放光,“海航的制服中西结合,简洁大方,质地考究,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风、国际范儿,我穿上海航的制服(图1-1)肯定很美!”。她的舍友不甘示弱,也纷纷为自己喜爱的航空公司“打call”。 情景导入 问题与思考:(1)你最喜欢哪家航空公司的制服

2、?为什么?(2)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中,哪家的制服体现了汉族的服饰民俗?谈谈其中你最喜欢的元素吧。SUBTITLE 第一节5 一、服饰民俗的概念服饰民俗,是人类关于服饰的习俗惯例。它既指服饰的所有构成要件,如衣服、鞋帽、发饰、首饰等物品,又指人们在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和文化习惯。第一节6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头衣,是指护顶的衣物,包括冠、帽子、头巾等,因高居头顶,又称“元衣”或“元服”。头衣种类繁多,除了具有保护头部的功能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汉族服饰中,贵族戴冠、弁(bi3n,图1-2)。图1-2 弁 (一)头衣第一节7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

3、涵 头衣,是指护顶的衣物,包括冠、帽子、头巾等,因高居头顶,又称“元衣”或“元服”。头衣种类繁多,除了具有保护头部的功能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汉族服饰中,贵族戴冠、冕(图1-3)图1-3 冕(一)头衣第一节8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头衣,是指护顶的衣物,包括冠、帽子、头巾等,因高居头顶,又称“元衣”或“元服”。头衣种类繁多,除了具有保护头部的功能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士族男子在二十岁时,会束发加冠,举行成年礼冠礼(图1-4)。图1-4 冠礼(一)头衣第一节9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头衣,是指护顶的衣物,包括冠、帽子、头巾等,因高居头顶,又称“

4、元衣”或“元服”。头衣种类繁多,除了具有保护头部的功能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英国,帽子是绅士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可以用脱帽礼向对方表示尊敬。英国绅士脱帽礼(一)头衣SUBTITLE 第一节10 弁是古代一种尊贵的冠,其形状上窄下宽,像人的两手做相合状。男子穿礼服时戴弁。在周代,冕与弁能体现身份的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吉礼(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的礼仪活动)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第一节11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上衣下裳”中的“衣”为上衣,有长短、宽窄之分,由衣领、衣襟、衣袖、腰带、后襟构成;“裳”为下衣,分为裙子和裤子;(二)体衣第一节12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

5、涵 “衣裳相连”则是将上衣和下衣连为一体,古代称之为“深衣”(图1-6),后发展为“袍”(图1-7)。(二)体衣第一节13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衣裳相连”则是将上衣和下衣连为一体,古代称之为“深衣”(图1-6),后发展为“袍”(图1-7)。(二)体衣第一节14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体衣因季节、纺织印染方式及穿着对象的性别、年龄、地位、职业、民族等的不同而在质料、色彩、样式、工艺、图案等方面有所差异。例如,在我国古代,贵族一般穿锦衣,普通百姓穿布衣。又如,胡人穿胡服,汉人穿汉服。(二)体衣第一节15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 足衣指鞋袜等。鞋的产生和使用,最重要的

6、原因是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保护双脚。鞋子的式样因各地的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异。除了保护双脚外,鞋还被赋予了文化寓意。(三)足衣图1-8 虎头鞋第一节16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1附加的装饰物配饰主要内容头饰包括簪子(图1-9)、凤冠(图1-10)、发夹、梳子、耳环、项链、手镯等衣饰包括衣服上的花纹,领口、袖口、襟沿、下摆所绣的花纹或者镶边,绸制或皮制的腰带,腰带上的玉佩、箭囊、烟袋、火镰等鞋饰包括鞋面、鞋帮、鞋底上绣的各种图案表1-1 附加的装饰物第一节17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1附加的装饰物图1-9 簪子 图1-10 凤冠第一节18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

7、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1附加的装饰物 附加的装饰物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有一定的文化寓意。例如,苗族女孩会在腰间或者百褶裙上佩戴一条自己制作的花带,其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能显示女孩心灵手巧,若遇上心爱的小伙子,女孩还可以将花带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对方。第一节19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2人体自身的装饰 人体自身的装饰包括发式、眉形、描唇、染指甲、染齿、文面、文身等,这些装饰除了具有审美意义之外,还有特定的含义,有的与宗教信仰有关,有的与人生礼仪有关。第一节20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2人体自身的装饰 彝族男子发型中的“天菩萨”(图1-11),即在前额至头顶处留一

8、撮头发,他们认为这是灵魂的藏身之地,可以主宰人的祸福吉凶,也是男子的尊严所在,不准任何人触摸。图1-11 “天菩萨”第一节21 二、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四)配饰2人体自身的装饰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青年在十五岁时染齿,经过染齿的青年即被视为成年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人体自身的装饰正逐渐消失。图1-11 “天菩萨”SUBTITLE 第一节22 广西龙州县壮族女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留有不同的发式,婚嫁前后、生育前后有很大的区别:未婚少女的刘海直垂前额;已经订婚或者已婚未育的女子前额刘海梳到右边,用发夹夹起;已经有孩子的女子,不留刘海,脑后梳髻。发式里的文化第一节23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

9、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从用途上看,古代汉族服饰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上衣下裳的冕服是帝王官员最正式隆重的礼服。第一节24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从用途上看,古代汉族服饰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深衣也叫袍服,是官员及士人的常服。第一节25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从用途上看,古代汉族服饰又可分为礼服和常服。襦裙是妇女日常的穿着。第一节26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隋唐时期,男子穿圆领袍,女子上衫下裙。在这一时期,服饰的等级制度更加完善。第一节27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一)古代汉族服饰 隋唐时期,男子穿圆

10、领袍,女子上衫下裙。在这一时期,服饰的等级制度更加完善。第一节28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宋代服饰大致沿用唐制,但是比唐代服饰更加质朴、简化,男子多穿圆领袍,女子多穿袄、衫、褙(b-i)子(图1-17,披风)、半臂(图1-18),下身穿束裙、裤。元代时期蒙古族统治中国,服饰以棉布为主。 图1-16 唐代女子服饰图1-17 褙子 图1-18 半臂第一节29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内涵(一)古代汉族服饰 明朝也沿袭唐朝服制,禁穿胡服,官员穿圆领袍,胸前饰以区分品级的补子,儒生穿直裰(du4,图1-19,长袍便服)。清朝建立之后,男子剃发易服,穿长袍马褂,女子穿旗

11、袍(图1-20)。 图1-19 直裰 图1-20 旗袍第一节30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一)古代汉族服饰 头衣方面,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女子发髻可梳成各种样式,并佩戴步摇(图1-21,一种首饰,行走则摇动,故称步摇)、珠花(图1-22)等饰品。 图1-22 珠花图1-21 步摇 第一节31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 到了近现代,汉族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男子穿简化的长衫和马褂,头戴皮帽、毛线帽,也开始穿西式礼服。女子穿简化了的上衣下裙和改良的旗袍(图1-23)。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穿中山装。 图1-23 改良的旗袍 (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第一节32 三、古代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

12、俗 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男女穿蓝干部服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西式服装、夹克衫、高跟鞋成为日常服饰的主流,西服、牛仔裤随处可见。纽约、米兰、伦敦、巴黎等地的时装周成为时尚的风向标,欧美流行服饰(图1-24)成为年轻人着装的风向标。 图1-24 流行时尚服饰(二)近现代汉族服饰民俗SUBTITLE 第一节33 国航曾经聘请代表世界时装设计最高水平的法国时装设计师拉比杜斯设计空乘制服。拉比杜斯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引入简捷明朗的国际化理念,采用了被国际上称为“中国蓝和中国红”的明代瓷器中的霁红与青花两种颜色作为主色。这种设计增强了空乘人员的亲和力,更利于他们的服务

13、工作。2 汉族饮食民俗第二节35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关食物和饮料的行为习俗和文化规范。 北方人的主食以面为主,南方人以米为主;菜肴指蔬菜和煮熟的肉等;饮料常常是饮食的补充,但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主要包括酒、茶、奶等。第二节 (一)日常饮食民俗36 二、饮食民俗的类型 日常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饮食行为习惯。这是人们为了满足身体能量的需要、恢复体力、维持生命而形成的饮食民俗,包括饮食的次数、主副食的搭配及饮食的时间等,如我国的汉族一般是一日三餐,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有上午茶点或下午茶点,一些游牧民族午餐时间不固定,等等。第二节 (二)特殊饮食

14、民俗37 二、饮食民俗的类型 岁时节日饮食民俗是指在岁时节日期间饮食方面的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例如,我国北方除夕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表达了人们“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愿望。又如,一些地区在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美满。岁时节日 饮食民俗1 第二节 (二)特殊饮食民俗38 二、饮食民俗的类型 祭祀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祭祀祖先或神灵时在饮食方面的习惯。祭祀来源于人们相信灵魂不灭,并认为各种神灵、祖先在另外的世界里也过着凡人的生活,也需要享用美味佳肴。人们相信通过提供祭品可以得到神人和祖先的庇护与保佑。例如,在腊八节

15、喝腊八粥是河南等地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饮食民俗。祭祀饮 食民俗2 1)跨国旅游第二节 (二)特殊饮食民俗39 二、饮食民俗的类型 待客饮食民俗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饮食表达对客人盛情接待的饮食风俗。待客饮食比日常饮食要更丰盛、档次更高。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和礼节。例如,待客(图1-25)时菜品的种类、上菜的顺序、客人的座次、敬酒的礼节等,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特殊的要求。待客饮 食民俗3 图1-25 待客 第二节 (二)特殊饮食民俗40 二、饮食民俗的类型 人生礼仪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人生礼仪,如生日、结婚、满月等日子所形成的特殊的饮食方面的风俗。例如,生日时吃生日蛋糕或长寿面,结婚

16、时喝红枣莲子羹(图1-26)等。人生礼仪 饮食民俗4 图1-26 红枣莲子羹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1 三、汉族饮食民俗人生礼仪 饮食民俗 鲁菜,即山东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菜有大量考验厨艺的绝活,是世界上烹饪难度最大的菜系之一。常用的烹调技法有三十多种,其中尤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1鲁菜图1-27 德州扒鸡 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2 三、汉族饮食民俗人生礼仪 饮食民俗 川菜是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以其丰富的物产条件形成了川菜的独特风味。川菜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

17、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2川菜图1-28 水煮鱼二节43 见过甜蜜蜜七夕主题的航班,见过月正圆中秋主题的航班,可你见过麻辣火锅味主题的航班吗?2019年8月25日晚,一架满载“麻辣味道”的航班从成都飞往上海的EU6667航班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式起航,180名旅客乘坐成都航空的空客A320飞机开启了一趟别样的“麻辣航班”之旅!“麻辣航班”特别在何处?答案在客舱浓厚的麻辣氛围。“您好,欢迎乘坐麻辣航班。”晚17时,旅客登上飞机,身着辣椒围裙的空乘在舱门处微笑着打招呼。辣椒腰垫、红色的座位枕巾、行李架上吃火锅的插画机舱中随处可见的麻辣元素,

18、营造出火辣辣的机上空间。虽然出于安全考虑,飞机上不能现煮火锅,但旅客仍然能够感受到极为生动的“麻辣客舱”。 麻辣火锅“上天了” 成都航空麻辣特色航班起航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4 三、汉族饮食民俗 苏菜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主要有以下特点:用料广泛,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清炖蟹粉狮子头、盐水鸭、鸡汤煮干丝、松鼠鳜鱼(图1-29)等为其代表菜肴。 3苏菜图1-29 松鼠鳜鱼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5 三、汉族饮食民俗 粤菜,即广东菜,菜品选料较广,飞禽走兽一应俱全。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

19、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4粤菜图1-30 盆菜二节46 深圳航空在飞机美食上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美食和岭南特色美食,让中国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外国友人体会到中国美食的魅力。“请问您需要辣朋辣椒酱吗?”深航服务人员家人般的询问从飞机的前舱传至后舱,这是她们在热情地推荐深航自己研发的辣朋辣椒酱。深航也把“广式老火靓汤”搬上高空。头等舱客人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松茸清远鸡、瑶柱炖珍菌等传统而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美食。饮食文化是客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美食才能留住顾客。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7 三、汉族饮食民俗 闽菜,即福建菜,其特点一是长于用红糟调味,二

20、是长于制汤,三是长于使用糖醋。由于福建人民经常往来于海上,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闽菜经典菜肴有佛跳墙(图1-31)、福州鱼丸、等。 5闽菜图1-31 佛跳墙二节48 佛跳墙的来历 福建风俗,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下厨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说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善厨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亲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谁知这位新媳妇竟然忘记了烧制方法,情急之下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脑儿倒进一个绍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第二天浓香飘出,全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锅煮”的“佛跳墙”的来历。 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49

21、 三、汉族饮食民俗 浙菜,即浙江菜。浙江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总体特色体现为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6浙菜图1-32 西湖醋鱼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50 三、汉族饮食民俗 徽菜,即安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徽菜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选料严谨、菜式多样。其代表菜肴有杨梅丸子、凤炖牡丹、双脆锅巴、徽州圆子(图1-33)、蛏干烧肉、清蒸鹰龟、青螺炖鸭、方腊鱼、一品锅、中和汤等。 7徽菜图1-33 徽州圆子第二节 (一)八大菜系:囊括四海美食51 三、汉族饮食民俗 湘菜,即湖南菜

22、,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香辣、香鲜、软嫩。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图1-34)、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金鱼戏莲、腊味合蒸、岳阳姜辣蛇等。 8湘菜图1-34 剁椒鱼头二节52 口味歌安徽甜,河北盐,福建浙江盐又甜宁夏河南陕甘青,又辣又甜外加盐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咸带酸黟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因人而异多实践,巧调能如百人愿第二节 (二)茶俗:茶入心境,怡然自得53 三、汉族饮食民俗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在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众多与茶有关的习俗。 饮茶方式可分为品茶(图1-35)和喝茶。图1-35 品茶 品茶重在

23、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 喝茶重在解渴,不断冲泡,连饮带咽。比较有特色的饮茶习俗有闽南工夫茶和广州早茶。第二节 (二)茶俗:茶入心境,怡然自得54 三、汉族饮食民俗 在闽南,几乎男女老少都钟情于小杯细啜乌龙茶。品茶需要有一套精巧的茶具、独特的技艺、奇趣的礼节和优雅的环境。第二节 (二)茶俗:茶入心境,怡然自得55 三、汉族饮食民俗 在广东,饮茶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当属饮早茶。 在生意场上,不进茶楼,是无法融入广东的商业社会的。清闲、舒适的茶楼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常选之地。二节56 轻扣桌面的习俗在广东,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

24、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习俗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扮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这一习俗一直传袭至今。第二节 (三)酒俗: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57 三、汉族饮食民俗 中国人在重大的岁时节日、祭祀、人生礼仪等活动中有相应的饮酒活动,民间甚至有“有肉无酒不成席”之说。 例如,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饮“年酒”,祭祀祖先和神灵时饮“祭祀酒”,新生儿满月饮“满月酒”,结婚时饮“交杯酒”(图1-36),等等。图1-36 交杯酒二节58 酒要满,茶要浅在中国传统的饮食习俗中,讲究

25、“酒要满,茶要浅”。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古时候很多人通过在酒中下毒谋害他人性命,如果把酒杯倒满,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可以相互之间掺入些对方的酒,以示酒中无毒。现在,“酒要满”显示了主人待客的诚挚。很多地方还有头三杯全满全干、不醉不归的习俗。“茶要浅”是因为茶一般很热,茶倒得太满容易烫伤客人,并且喝茶本是为了休闲放松,不需要烘托热闹气氛。浅茶则正好适应这种慢节奏、细水长流、来日方长的意境。3 汉族人际礼仪民俗第三节60 一、人际礼仪民俗的概念 人际礼仪民俗是指在各种社会交往、交际活动场合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人际礼仪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活

26、动等方面,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有效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第三节61 二、人际礼仪民俗的类型 行为礼仪民俗即人们通过手势、站姿、体态、表情、穿戴等表达对交际对象的尊重的礼仪民俗。例如,在现代社会,人们见面时常行握手礼,握手时面带微笑、身体前倾、用力适度。 (一) 行为礼仪 第三节62 二、人际礼仪民俗的类型 语言礼仪民俗是指人们通过使用称谓语、敬辞、谦辞等表达对交际对象的尊重的礼仪民俗。 例如,在我国古代,人们称呼自己一般用卑、小、下、鄙、贱等谦称,而在称呼对方时多使用君、子、公、仁兄、贤弟等尊称。而在西方国家,即使是上下级、师生关系,人们彼此之间也是直呼其名以表示双方之间平等和亲近的关系,

27、只有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人们才在名字前加“先生”“女士”“夫人”等敬辞。 (二) 语言礼仪 第三节63 二、人际礼仪民俗的类型 交际媒介物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传达对彼此情感与尊敬的物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赠送礼品的习俗。 (三)交际媒介物 第三节64 二、人际礼仪民俗的类型 此外,除了赠送礼品之外,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相聚一起,都有饮酒、喝茶的习俗,这是人们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 (三)交际媒介物 第三节(一)汉族礼仪的起源和发展65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汉族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夏、商、西周时期是礼仪的形成期。这个时期内,周朝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8、的确立代表着礼仪的基本形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传统礼制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新的礼仪在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秦汉至清朝末年(公元前221年至1911年),我国古代礼仪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的礼仪得到了强化;在这一阶段的后期,随着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西方礼仪的传入,古代仪礼逐渐衰落,现代礼仪逐渐形成。 第三节 (二)古代人际礼仪66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拱手礼最简单,双脚站直,两手抱拳稍拱,表达的礼意最轻; 作揖礼是两手抱掌前推,同时低头,上身略微前屈,表达的礼意比拱手礼稍重; 长揖礼是拱手高举并做一个自

29、上而下的动作,上身也随着稍微弯曲,再加上一个类似鞠躬的动作,长揖礼比作揖礼又重一些; 打躬礼是深深地弯腰作揖,是揖礼中的重礼。1行为礼仪民俗(1)站立礼 第三节 (二)古代人际礼仪67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跪拜礼是膝部和两手着地,再加上腰、手、头的不同动作而表示不同轻重礼意的礼节。唐宋之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 唐宋之后,人们普遍使用椅子等坐具,长跪礼随之消失。1行为礼仪民俗 (2)跪拜礼图1-39 空首、顿首和稽首 第三节 (二)古代人际礼仪68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2语言礼仪民俗(1)敬辞。在我国古代,人们多使用敬辞以表达尊敬对方的目的。例如,在称呼对方时多使用子、公、君、卿等敬辞;(2

30、)谦辞。人们在社交中常常使用谦辞,通过降低自己而达到间接赞扬对方、尊敬对方的目的。例如,在提到自己时常常使用卑、下、小、鄙、贱等;(3)姓名称谓。古代的人一般有乳名、名、字、号等几种称谓。 第三节 (二)古代人际礼仪69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3交际媒介物 古人好友相聚多以酒为乐,欧阳修有诗“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在古人的社交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酒之外,古人在拜访朋友时也会带一些礼品,有时候是一些珍贵的圭(gu,古代玉器,图1-40)、璋(zhng,一种贵重的玉器,图1-41)作为礼物,有时候会是一只雉鸡。 图1-40 圭 图1-41 璋 第三节 (三)近现代人际礼仪民俗70 三、汉族

31、人际礼仪民俗 握手时要面带微笑,身体前倾,可上下轻摇几次,以示真诚和热情。握手时应注意力度和时间,力度不能太大,时间不可太长。 握手应讲究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在公共场合,握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职务和身份;在一般场合或者休闲场合,握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婚否。行为礼 仪民俗1 (1)握手礼 第三节 (三)近现代人际礼仪民俗71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鞠躬是一种上身向前倾的礼节,腰弯曲的程度越深,表达的礼意越重。下级对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员向宾客行鞠躬礼,表达尊敬、感谢之情。行为礼 仪民俗1 (2)鞠躬礼 第三节 (三)近现代人际礼仪民俗72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拥抱礼是张

32、开双臂拥抱对方,以示尊敬与热情的礼仪。在我国,亲密的朋友、恋人或夫妻之间行拥抱礼,普通朋友之间很少行此礼。行为礼 仪民俗1 (3)拥抱礼 第三节 (三)近现代人际礼仪民俗73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在较正式场合,以“先生”称呼男性,以“女士”称呼女性。 在公务场合,通常情况下以交际对象的职务、职称、头衔、学历等相称,以表示尊敬。例如,李主任、张经理、孙教授、刘博士等。 在非正式场合,采用对方理解并能接受的方式称呼对方。例如,称呼年长的人为“叔叔”“阿姨”“大爷”“大妈”或者“大哥”“大姐”等。语言礼 仪民俗2 第三节 (三)近现代人际礼仪民俗74 三、汉族人际礼仪民俗 现代社会可以作为交际媒介

33、物的东西很多,除了传统的酒和茶之外,鲜花也成为重要的交际媒介物。不同种类的花、不同数量的花,逐渐约定俗成表达一定的情感信息与愿望。 例如,玫瑰花表达爱情,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爱、魅力和尊敬之情,等等。交际媒 介物3 4 汉族岁时节日民俗第四节76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概念节日民俗因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生产、宗教、文化、社交活动而产生的习俗。例如,我国西藏地区的望果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岁时节日民俗岁时民俗例如,我国的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立夏、端午节、中元节、除夕等;日本的樱花节、俄罗斯的送冬节等77 物候是生物生长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与此相应的生长发育规律。例如,植物

34、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了萌芽、抽枝、展叶、开化、结果、落叶的规律性变化。第四节78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类型1宗教性节日民俗 在信仰宗教的民族或国家里,有很多宗教性节日。例如,与佛教有关的节日有佛诞日、观音诞生日、浴佛节等;与伊斯兰教有关的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与基督教有关的节日有复活节、受难节、圣诞节等。节日民俗类型第四节79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类型2生产性节日民俗 生产性节日民俗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节日习俗。这类节日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祈求平安顺利而设立的。例如,我国彝族的新米节,就是为了庆祝丰收而设立的。节日民俗类型第四节80 二、岁时节

35、日民俗的类型3祭祀性节日民俗 祭祀性节日是为祭祀祖先、祛除邪恶、躲避病灾等设立的节日。很多民族都有祭祀祖先的节日民俗,如我国的清明节、刚果的扫墓节等。另外,还有一些民族有祭祀神仙、祈求神仙保佑、祛除邪恶、躲避病灾的节日民俗,如我国汉族地区有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神”的祭灶节。节日民俗类型第四节81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类型4社交性节日民俗 社交性节日是人们为了增加人际交往而设立的节日。例如,彝族赛歌会和壮族三月三歌圩等都是以社交为目的而设立的节日。节日民俗类型第四节82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节日当晚,人们赏花灯(图1-42)

36、、猜灯谜、看演出,非常热闹。此外,人们在节日期间还有吃元宵的食俗,故称为元宵节。元宵呈圆形,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1元宵节第四节83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在这一天,人们习惯用龙来称呼各种食物,如把水饺叫龙耳,把面条叫龙须面,把春饼叫龙鳞。这一天,人们为了图吉利,还有剃头的习俗。2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民间传说,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时正是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第四节84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十五日)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

37、明逐渐与寒食节、上巳节相融合,衍生出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3清明节85 传说,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吃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的由来第四节86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有的说法是源自吴越地区的龙图

38、腾祭;有的说法是纪念伍子胥;有的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还有的说法是源自长江中下游“恶五月”的习俗;等等。4端午节87 2019年6月7日端午佳节,为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日氛围,唤醒节日美食文化记忆,打造超越期待的旅行体验,厦航在MF8101厦门北京航班上开展了“以食增色与粽不同空厨与您空中过端午”主题航班活动。厦航白鹭空厨现身客舱,为旅客送上端午佳节问候,献上冰爽清凉的绿豆甜粽,让夏日的炎热与疲惫顿时一扫而光。旅客积极参与端午小知识趣味问答,手持主题手举牌与空厨、空乘合影互动,定格欢乐瞬间(图1-45)。 厦航用美食传递真情服务,重温人文历史,传播着“以食传情、以食增色、以食尚品”的中国航空食品服务

39、理念。与粽不同 厦航端午节特色服务活动图1-45 厦航端午节特色服务活动第四节88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天,一家人欢聚一堂一同吃月饼、赏月。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天下华人共同庆祝的传统佳节。5中秋节8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018年9月24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很多旅客奔波在归家团聚的途中。当日青岛航空晋江青岛QW9808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则精心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与旅客一同欢度佳节。 飞机平稳飞行,餐饮服务结束后,万米高空的节日活动便拉开了序幕。借助机上广播,首先由乘务长向大家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作

40、为暖场活动。随后便进入了活动的高潮中秋诗词接龙!乘务员刚说出名诗佳句上联,旅客们就争先恐后地开始抢答,头顶上方的呼唤铃叮叮叮响个不停,小小的客舱瞬间变成了活跃的“课堂”,几番较量后,三位旅客凭借自己丰富的诗词积累获得了青航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旅客们喜笑颜开,客舱里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为了给旅客带来更多的乘机惊喜,乘务员们还热情地邀请旅客们加入青航会员,享受更多的青航超值服务。正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欢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感受到了别样的节日快乐。万米高空 青岛航空与旅客共度中秋佳节第四节90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九月初

41、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把一、三、五、七、九这些单数称为阳数(双数称为“阴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重阳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名称。6重阳节第四节91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汉朝时,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会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十二月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据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寺院在这一天会煮粥供佛,普济饥民,后来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在腊八这天除了喝腊八粥之外,还有吃腊八蒜的习俗。7腊八节第四节92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民俗冬至又称“冬节”“交冬”,是我国重要的传统

42、节日。古人一直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冬至过后,新年就到了,所以,过冬至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新年。每到冬至日,民间有祭祀祖先和祭天地的活动。另外,在冬至日,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南方有吃米团、汤圆的食俗。8冬至第四节93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二)节日民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年节”或“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举行以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的民俗活动。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贴春联、给压岁钱、吃饺子等均是春节习俗。1春节第四节94 三、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二)节日民俗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或七姐诞,始于中国汉朝。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七夕的主要习俗是乞巧、祈愿、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2七夕5 禁忌民俗第五节96 一、禁忌民俗的概念 禁忌就是禁止某种行为或某些语言。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远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还要早。禁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背后蕴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