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_第1页
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_第2页
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_第3页
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_第4页
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农耕教育:培育生态素养的沃土编者按: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十八大提出“五 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实现生态文明的 宏伟目标,亟待建立生态文明的教育体系。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本刊编 辑部推出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译介,期望为推动国内的生态文明教育 尽一点微薄之力。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汪明杰老师作为专题的特约顾 问,承担了选题策划、版权联络、译审等大量的工作,对于汪明杰老 师的敬业、认真和辛劳深致谢忱,也感谢在专题组稿、翻译过程中提 供各种帮助的学者、友人,感谢诸位中译者的贡献。本期专题聚焦农耕教育

2、对于培育生态素养的意义。第一篇文章是 与农业和可持续专业直接相关的毕业实践考核项目,可以称之为“专 业化”的农业教育(agriculture education)。从这个项目的学习内 容看,“农业”具有丰富的可持续内涵,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种菜, 而是涉及到朴门永续设计、水资源管理、土壤管理、食物系统、园艺 设计(以及地方植物学)、农业信息管理以及面向中小学生的农耕教 育。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农业部的资料,全国有500多所社区学院与 大学开设“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以及相关专业(食物、自然资源)的两年/四年制学位课程或培训课程。这些专业最新资料欢迎阅读的毕业生

3、有一部分可以从事中小学的“校本”农耕教育(School-base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BAE)的工作。也就是说,可持续农业已 成为重要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内容和载体。在本篇案例中,有一组学 生的毕业实习任务就是为参观农场的中小学学生制定游学课程。校本农耕教育是美国公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17年国会 通过史密斯-休斯国家职业教育法(The Smith-Hughes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以来就确立了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 尽管农耕教育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它面向全国的中学(而不仅是农村 学校),且近年来教学项目显著增加

4、。根据全美农耕教育工作者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ducators NAAE) 的资 料,美国每年有100万名中学生(七至十二年级)接受农耕教育,生 均教学课时超过10小时(NAAE20 xx)。根据2010年美国联邦教育部 时任部长阿尼邓肯(Arne Duncan)在美国未来农夫协会(Future Farmers of America, FFA,言亥协会拥有60多万名学生会员)年会上 的演讲,美国大约有7500多所中学开设农耕教育项目,农耕教员超 过1万名,并有90多所大专院校提供农耕教育师资的学位课程(Duncan 2010)。根据

5、NAAE的表述,校本农耕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 内容:课堂/实验室教学;农耕教员指导下的体验式学习;农业领导 力教育(培养未来农夫)。此外,美国农耕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AAE)组织专家委员会针对SBAE教师培 训I、实施课程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参考标准(AAAE最新资料欢迎阅读20 xx )。农耕教育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he Council)是总协调机构,委员会成 员包括AAAE、NAAE等相关专业协会的

6、代表;FFA学生代表和校友代 表;以及相关的农业协会、大学机构代表等。根据该委员会的阐述, 农耕教育的愿景是“人人都重视并理解农业、食物、纤维和自然资源 系统在个人安康和全球安康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是普及教育,也是 预备性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全球农业、食物、纤维、 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业,并且终身都能在这些方面做出明智的决 定“ (The Council 20 xx)。第二篇案例是以可持续为导向、结合农耕的大学人文课程;为了 作出区别,这类课程可以称为“通识化”农耕教育。案例中的选修课 主要基于城镇里或周边的有机农场开展教学,面向人文、社科、工程、 环境科学等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可

7、以满足学生在文化研究与文化多 样性、环境科学、可持续教育等板块的选课要求。作者在强调普及生 态农业实践知识的同时,选取了大量跨学科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从文 化、伦理、社会、历史等多个角度探讨农耕与农村、食物、环境正义 (environmental justice)的议题。作者开篇指出,面对生态危机, 可持续教育的关键在于重建“人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当今教育文化 阻碍这样的生态化转型,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市化导致的人与自 然的分离;二是工业技术思维导致的工具理性;三是认为资源是无限 的、任人控制的榨取思维。作者从深入的教师行动观察和详细的学生 田野日志中总结出“亲密连结、积极关怀、再生”三元主题

8、模型。这最新资料欢迎阅读是融合了知识、情感、精神、行动的整体教育思维和新的教育文化, 是基于农耕文化所蕴含的“生生不息”(再生)的新的世界观。这种 世界观将社会经济过程回嵌到循环再生的生态规律和伦理限度内,从 而有望从根本上克服破坏性的线性思维(如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的利益 最大化或消费主义)。本专题的两个案例可以说是广义的“基于农场/农园的教育”的 一部分(Farm- or Garden-based Education),体现了上期讨论的“在 地化教育”的多种形式。在美国,数百所高校拥有自己的大学农场/ 学生农场(college farms/student farms),中小学的校园农园/教 学

9、农园(school gardens/learning gardens)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都成为普及农耕教育的重要场所。止匕外,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城市农 场(urban farms)和社区农园(community gardens)成为城镇可持 续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通常,城市农场具有一定规模和销售额, 常常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而社区农园是在城市空地 上为市民农耕开辟劳动份额(plots)这些农耕实践(便利的场 所)成为面向各个学段和人群的可持续教育的载体。以第一个案例所 在的纽约大都会地区为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能源、食 物价格的上涨,市民掀起了农耕热潮,涌现出了 600多个小型农场和 菜园;20 xx年底,纽约市政府批准了一项通过一站式数字化平台统 一管理、扶持城市农耕的提案,市有关部门将协同现有的社区农园代 表和农耕教育者为城市农夫们提供支持化皿820乂乂)。再以丹佛市为 例,据丹佛都市农耕协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