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之中药总论05课件_第1页
方药之中药总论05课件_第2页
方药之中药总论05课件_第3页
方药之中药总论05课件_第4页
方药之中药总论0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篇 中药学基本知识TCM Department of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irst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总论 中药基本理论包括;性能,配伍,禁忌, 炮制等。第一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各种药物的医疗作用和临床效果所做的一种归纳。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理论基础: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第一节 四气Four Natures1. 四气的概念:是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 这四种不同的药性。故四气又称四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不同,性

2、质是一致的。故分为寒凉与温热两大药性。2. 四气的确定: 四气是与疾病的寒热属性相对而言的,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来推断和确定的。 四气1四气的作用:寒:甚于凉 黄连 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热证,热毒证凉:次于寒 菊花温:次于热 桂枝 散寒温里, 寒证,阳气虚脱证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热 :甚于温 附子四气平性: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比较和缓。用药基本原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本经 五味1五味的确定: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与实际口尝滋味有关;二是药物临床应用的归纳和总结。注意:五味上升为药性理论来认识,已远远超出了味觉的概念,而与药物功效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本草书中记载的味,

3、有时与实际的口尝滋味并不相符。五味1 五味的作用:五味的治疗作用主要有: 收敛 自汗,盗汗 :五味子能敛汗。酸 固涩 久泻,遗精 :乌梅能涩肠止泻。 ( 酸能收能敛)五味 补 益 虚证 人参能补气, 熟地能补血. 甘 和中,缓急 痛证 甘草能和中,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甘能补能和能缓)五味 发散 表证 麻黄能发汗, 辛 行气 气滞证 木香能行气, 行血 血瘀证 川芎能行血。 (辛能行能散) 五味 软坚散结 瘰疬,痞块:牡蛎能软坚散结,咸 泻下 便秘 :芒硝能泻下通便。淡:渗湿利尿 水肿,腹水: 茯苓、苡仁涩:同酸味作用,固涩 龙骨止遗精。第三节 升降浮沉Lifting,Lowering,F

4、loating and Sinking1概念: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也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决定的。掌握升降浮沉,可根据病势趋向的不同,因势利导,驱邪外出,补虚泻实。例如:向上的呕吐,喘逆-治疗用半夏-属降;向下的久泻,脱肛-治疗用黄芪-属升;向里的外感无汗-治疗用麻黄-属浮;向外的自汗,盗汗-治疗用牡蛎-属沉。升降浮沉2内容:升浮:升是升提,浮是上行发散升浮药有上行 向外的性能。沉降: 降是降逆, 沉是下行沉降沉降药有下行 向内的性能。升与浮,降与沉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作用趋向相同。一般而言,其与药物的质地,性味,炮制的关系是: 升浮药 :质轻,辛、甘、温

5、。 酒炒后; 麻黄 沉降药:质重,酸、苦、咸、寒。 盐炒后; 大黄但有些药物也有例外,不可一概而论。药物的归经1. 临床意义:根据归经理论,结合药物功效,便于临 床循经选药。例如:黄芩,黄连,黄柏,三药均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但归经各有所偏,黄芩偏于肺;黄连偏于心,胃;黄柏偏于肾。故肺热咳嗽选用黄芩;心,胃火盛选用黄连;相火偏旺选用黄柏。2注意:(1)归经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2) 勿将归经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第五节 毒性概念:是指部分药物对机体的伤害作用,即毒副作用。(自学为主)第二章 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概念: 指有目的地根据治疗的需要,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应用,

6、称药物的配伍。2。内容:前人把药物配合之后所发生的各种变化,总结为六种结果,再加上单独应用,合称为中药的“七情”。中药的配伍(1)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的疗效。(同类不可离也) 如石膏配伍知母,清热泻火力增强。(2)相使:性能功效不尽相同的药物配伍,而以一药为主,另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我之佐使也)。如黄芪配伍茯苓,利水力增强。 其配伍关系是黄芪使茯苓。相须,相使属药物的协同作用,临床上尽量充分利用。中药的配伍(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 减轻或抑制。 (受彼之制也)(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 毒副作用。 (制彼之毒也) 可

7、见,相畏和相杀是指同一配伍关系的两个方面。 畏如 : 半夏 生姜 杀 其配伍关系是半夏畏生姜,生姜杀半夏。应用有毒药物时,首先考虑选用相畏与相杀。中药的配伍(5)相恶:两药合用,能使原有疗效降低或丧失。(夺我之能也)。如人参恶莱菔子。 (6)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两不相合也)如“十八反”,甘草反甘遂等。相恶,相反属药物配伍禁忌。(7)单行:用单味药治疗。如 独参汤。中药的禁忌2、妊娠禁忌: 禁用:毒性强,药力峻猛的药物。 慎用:毒性小,通经破滞,滑利的药物。3服药禁忌:即忌口。(略)第四章 中药的用量1 概念:中药的用量是指每一味干燥生药入汤剂时的成人一日量,习称剂量。2.

8、 确定:确定药物剂量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1)与药物性质,剂型有关;(2)与药物配伍有关;(3)与病情,年龄,体质有关。中药的剂量大多以重量计算, 常用量多为312克。关于小儿用量,6岁以上可用成人的半数量;5岁以下者,可用成人的1/4量;乳幼儿用量应更小.。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概念: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以法统方是方剂归纳之法。2八法简介: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第三章 方剂的组成Structure of Forming a Formula (一) 组方原则:方剂由君,臣,佐,使 (主,辅,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君药:针对主病或

9、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臣药: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佐药:协同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的兼症佐助药;或监制君臣药,消除或和缓其毒性和烈性的药物佐制药;或起反佐作用的药反佐药。使药:即调和药和引经药。注意:方剂中不得无君药,但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二)组成变化:方剂的组成变化有下列三种形式:1, 药味加减:主药不变,配药改变。随症加减。 包括:佐使药加减,臣药加减。 2,药量加减:药味不变,只药量改变。 但配伍关系会有改变。3,剂型更换:药味不变,剂型不同。 药力大小与峻缓之别。第一章 方剂的剂型 自学1、汤剂:特点吸收快,易发挥疗效。 便于加减组 方。2、丸剂:特点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便于携带、 贮存,服用方便。3、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节约药物, 不易变质。4、酒剂: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药效。5,膏剂:分内服与外用两种; 其中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近代,新的剂型有:冲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 注射剂等。第五章 方剂的用法一,煎药法:1、煎药用具:陶瓷用具。不用金属用具。2、煎法举例及特殊煎法:味厚滋补药:宜文火久煎,复煎。(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