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师-药理-1课件_第1页
西药师-药理-1课件_第2页
西药师-药理-1课件_第3页
西药师-药理-1课件_第4页
西药师-药理-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 药 药 剂 员 西 药 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消炎药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西 药 药 剂 员 药剂员 1在药剂师、药剂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处方调配和一般制剂工作;协助药剂师或士进行灭菌制剂的配制和消毒工作。 3主动配合药剂士进行药品的翻晒、筛选、加工炮制、清理整理工作;协助药品的领入、分发、下送、保管、消耗、回收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4根据实际情况,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可以参加药剂科值班工作。药理学基础知识授课教师:姚

2、 瑶药理学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药理学 1.本课程为药物制剂专业课 2.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 3.学习药理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面子 指导用药 药理学 二、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药品(符合应用、便于使用、贮运安全)药理学的内容及任务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3、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药理学的内容及任务三.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1. 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 2.改善药物质量 3.提高药物疗效 4.开发新药 5.发现药物新用途 6.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内容及任务药物效应动力学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 继发性改变 3.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 4.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

4、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强心苷毛 果芸香碱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撤药反应: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接触致敏原) 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的剂量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2、治疗量(常用量)3、极量(安全用药的极限)4、最小中毒量5、半数致死量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 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 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 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 极量 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 2.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 半数有效量ED50: A 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 B 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 治疗指数(TI)= LD50/ ED50 安全范围= ED95 与 LD5 之间距离 效能: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性质

6、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 安全性评价 1.受体的概念 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 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配体与药物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 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 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 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 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 3.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数量有限 特

7、异性:有选择性 可逆性:可被置换 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 多样性4.受体调节 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 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 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 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的跨膜转运12被动转运主动转运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 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 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 借助膜两侧的流

8、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药物的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 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 3.膜动转运 胞饮 胞吐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 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2.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 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给药 A 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 B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 C 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入全身 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 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

9、。活性药物 大多数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 注射给药 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 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 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二.药物分布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包括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饱和性 竞争性 可逆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 甲状腺,钙 骨骼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

10、血脑屏障三.生物转化 1.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 2.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 第二相反应 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 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 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 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4.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酶门静脉血浆药物浓度动态

11、变化(一).时量,时效曲线 1.时量,时效曲线 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纵 座标,用药后时间为横座标,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可绘制出一条曲线 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药峰时间,药峰浓度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药动学参数及应用 1.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药物剂量 2.消除半衰期(t1/2) 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3.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4.生物利用度 药物吸

12、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A,进入体循环药量 D,给药剂量;5.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 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血浆浓度的动态变化 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 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 3.非线性消除 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1剂量和剂型2给药途径和时间3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剂量和剂型 1.剂量 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 作用强度不同 用途不同 2.剂型 同一药物,剂

13、型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1.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 起效时间不同 静注吸入肌注皮下口服 直肠皮肤 作用效果不同 2.给药时间 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 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尿药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 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 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 三.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 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变, 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

14、显变化,其结果是药 物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生物 利用度、峰浓度等均可发生改变。 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A.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 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B.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 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C.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 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 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A.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 激动剂与该受体结合 B.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 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C.生化性拮抗:酶诱导作用 D.化学性拮抗:络

15、合作用等 (1)药动学方面 妨碍药物的吸收 A.胃肠道pH改变 B.形成络合物 C.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酸性药物结合能力强 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加速或减慢生物转化 影响药物排泄: A.尿液酸碱性可影响酸碱性药物的重吸收 B.水杨酸等主动转运分泌药因竞争载体影响排泄 (2)药效学方面 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效应器或同一生化过程 生理性拮抗或协同:产生相同或相反效应 受体水平的拮抗或协同:作用于同一受体 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3)药物体外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 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易产生沉淀 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失效 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官能团的变化 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 塑料可吸附静注药物反复用药1、产生耐受性2、药物依耐性1年龄2性别3遗传异常二、机体方面的因素4病理情况5精神因素6机体对药物反应一.年龄 1.小儿:组织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皮肤、胃肠、体液比重、 血浆蛋白结合能力、肝肾功能 2.老年人:组织和生理功能减退 胃肠、肝肾功能、药物敏感性二.性别 1.女性体液占体重比率比男性低,脂肪反之。 2.妇女生理期三.遗传差异 1.遗传基因异常四.病理情况 1.胃肠疾患 2.肝功能不全 3.肾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