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_第1页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_第2页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_第3页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_第4页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版本号: A修改号: 1页 次: 1.0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项目部XXXX年XX月XX日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

2、公里/小时,路基宽度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级。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二、 编制及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5、设计图纸;6、设计院交桩成果;7、控制点加密成果。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四、观测目的及范围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2、观测范围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

4、9-KXX+589左侧深路堑;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侧深路堑;KXX+036-KXX+234左侧深路堑;KXX+716-KXX+925右侧深路堑。五、观测标的设置和要求序号范围中桩最大高度(M)长度(M)检测标点数(个)备注1KXX+677-KXX+00032318高填方2KXX+000-KXX+65966239 深路堑3KXX+103-KXX+65555233深路堑4KXX+755-KXX+01924415深路堑5KXX+267-KXX+4441779深路堑6KXX+469-KXX+5891206深

5、路堑7KXX+210-KXX+39018012深路堑8KXX+703-KXX+90620312深路堑9KXX+219-KXX+42420512深路堑10KXX+036-KXX+23419812深路堑11KXX+716-KXX+92520912深路堑1、观测标的设置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分为高填方路基监测和深路堑滑坡监测。高填方路基监测分为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

6、大于 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 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 100m 。2)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覆盖型岩溶地段,沉降监测断面适当加密。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原则上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 1:5 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3、观测点设置原则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2)断面观测点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移边桩等设备

7、。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需要进行水准测量,位移边桩还需进行水平位移观测。 4、路基沉降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 3 个监测点,分别在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于路基成形后设置。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除设置沉降观测设施外,还应设置位移观测桩。外移观测桩设置与两侧坡脚外 2m 处,并与沉降观测桩、观测板等位于同一断面上。5、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 75mm 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 ,厚 1 cm。2)、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 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

8、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 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 埋置深度不小于 ,桩周 用 C20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3)、位移边桩:采用 100mm 松圆木制作,长 ,可采用打入埋设或开挖埋设,埋设深度 ,桩周上部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五、沉降观测的组织及设备配备1 成立沉降观测专题小组沉降观测专题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由石振宁担任,副组长1名,人员分别配3人(三人沉降水准观测,两人水平位移观测),成果分析由杨振负责。2、主要设备配备拓普康全站仪:2台;对中杆及棱镜:4套;水准仪DS3:2台;黑红尺

9、:2对;六 、观测进度计划本段观测断面共计约40处,测点共180个。观测与施工进度相匹配,观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一周1次(出现沉降突变的情况下增加观测次数)、达到路基设计标高后每10天1次、三个月后每月1次、下雨下雪后加测一次,全部观测工作在工程完工后6个月内结束。七、技术方案的实施 基准控制网及观测技术方案以设计院成果点为基础,以加密点为转点或符合点,根据具体断面情况适当加密测量控制点。基点控制采用GPS相对静态方法,通过观测数据基线向量外业数据质量检核、GPS网平差计算等数据处理建立位移平面基准控制网。按国家四等水准观测和精度要求并连测设计成果水准点,通过观测量的各项改正、概算和平差计算建立沉降高程基准控制网。基准控制网建立之后在位移和沉降观测期间,对基准控制网按位移和沉降观测的方法完成不少于三次的检核观测,若发现变化应对期间的观测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正。横向位移观测,以工作基点(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为起算点,采用仪器标称精度不低于2且测距精度5的全站仪;施测精度可达到1mm要求。路基基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