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考资料_第1页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考资料_第2页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考资料_第3页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考资料_第4页
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参考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 是我国千古并称的两大诗人。 两人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李白比 杜甫长 11 岁,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的诗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又各有特色,成为 唐朝诗坛上并峙高耸的双峰,郭沫若称他们为唐代的“双子星座” 。古人对他们多有评论,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指出他们的 区别。李、杜都是风格多样的诗人, 李白诗歌风格的主导倾向是飘逸奔放, 他胸襟超旷无垠, 想像瑰奇天真,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极其鲜明、突出地表现了盛唐时代那种蓬勃向上、 乐观自信、自由浪漫的精神,是 浪漫主义 的代表。他“笔落惊风雨,

2、诗成泣鬼神” ,常以许 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表现他豪放不羁的精神,使人惊讶叹服。他的诗歌气势磅礴, 浑然天成,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行路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都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清雄飘逸、豪放飘逸风格。李白的 “清雄飘逸 ”:首先是情感上的壮大高扬。 李白是个豪迈自信的人, 这与他所处的盛唐时期所给人的激 昂高蹈的心理趋向有关系, 也与李白个人的豪放性格有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中国历史上, 能给人这种高度自信豪迈的心态的时期大约只有汉初和初盛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 帆寄沧海 ”是在抒发抱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

3、朝别黄鹤楼 ”则是他自 我的写照。 而在他发泄自己的郁闷之情的时候, 仍然能够使自己的感情喷放而出, 笔下景观 都有大气貌,从不萧索渺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然而李白的送别之情或闲逸之情又显得清新俊朗,不缠绵牵眷,这实际 上也是高扬自信的情感的体现。其次便是情感表达上的了无拘束, 喷薄纵横。 李白的情感很宏大开朗, 不局限于方寸之 中,在他的感情纵横驰骋的时候,就如曾巩所形容的: “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 ” 李白情感豪壮宏大,则无物可阻,一经爆发,便有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一去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攀 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 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再次是想象的纵横变幻。 李白的想象, 纵逸奇特, 变幻万端。 在他的诗歌里, 上天入地, 前贤显贵,长风万里,烟波茫渺。说诗啐语中评价道: “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 江无风,波涛自涌,白云舒卷,随风变灭。 ”而且,李白的想象极具跳跃性,前后可以了无 关联,跨度极大。伴随着丰富的想象的,则是大胆而瑰丽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次, 则是极富个性的意象之摭取。 李白在选取意象的时候, 便多带有

5、个人色彩, 他的 意象多可与他的风格互为表里,如长风”、朗月”、黄河”、长江” 此外,李白也通过了个性化的语言。赋予了该意象以豪逸阔远的艺术生命。再有,那便是李白的明丽清朗的语言。李白的语言,真率自然,不加雕琢而脱口成章, 果如他自己所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是一种天然混成的语言,是一种自然奔放 的语言,这种清丽明朗的美,也是李白 清雄飘逸 ”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再说杜甫的 沉郁顿挫 ”:沉郁 ”,本是指作品中那种深沉蕴藉、凝重悲郁的风格特征。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沉郁 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 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 人民疾 苦的深厚感情, 所以显

6、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 反复咏叹、 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 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 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他在诗中表现了追求理想、关心现实、 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尽管现实使杜甫的理想难以实现,他仍然执著地追求,始终不 渝。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杜甫的诗歌却因此而辉煌, 他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 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用极严峻的态度,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去描绘那个 “万方 多难 ”的社会,传达出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他有一首登岳阳 楼,开首是: “昔闻洞庭水,今

7、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写登楼所见的一派 壮阔景色。接着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可以看出,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色,他骤 然百感交集:对于身世苍凉、老病飘泊的伤怀;对于离散亲朋的眷念;对于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 全都涌上心头。 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 但是没有千言万 语,只说出了一句: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强烈的感情没有一一毕陈,闸门只微微启 开,汹涌的感情的海只涌流出一股潮水。 但这已经够了, 虽然只这一句,却已经把心中没有 吐露出来的感情份量全都包含进去了。 在感情抒发上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 波浪起伏、 百转 千回、反复咏叹,在秋兴八首

8、等诗中表现得更为典型。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 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 表现为诗的意境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 顿挫的风格特色。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 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 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 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 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 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 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李白热爱现实生活

9、中的一切美好事务, 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 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 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 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杜诗之最 最悲天悯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最浓厚的亲情: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最温馨: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最意气风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失意落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最伤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最遗憾:出师

10、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最自嘲: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最远大的报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最年少轻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最嫉恶如仇: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最末路穷途: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最多愁善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最美的意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强烈的控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最有批判精神: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最倾倒的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恰当的自我写照: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最浓厚的友情:赠卫八处

11、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千百年来, 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 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 惋惜她的红颜薄 命。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李白王昭君汉

12、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苴一、K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王思廉昭君出塞图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 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 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王

13、睿解昭君怨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何?王昭君的悲剧,并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封建制度(至少是嫔妃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于塞垣。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岱北骨,不返巴东魂。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过昭君村诗的后四句的意思是, 因鉴于王昭君美丽出众而得到悲惨的遭遇,后来的村女们吸取前人的教训,恐怕受到同样的命运,都把面孔烧起许多瘢痕,破坏了她

14、们的美貌。这个惨痛事 实,读来令人心酸,是对昭君命运的怜悯,对皇室摧惨妇女的控诉,艺术概括深刻、尖锐, 感人至深。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 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 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其一王安石的这首诗问世以后反响很大,它立意高,主题开掘深刻。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 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 所以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

15、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 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 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欧阳修再和明妃曲:这首诗更是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去消灭边境的来犯 之敌呢?欧阳修的诗歌在针砭时弊上,比王安石更进一步, 确实是非常深刻的。 可评作咏王昭君诗歌中的问鼎之作。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