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_第1页
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_第2页
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_第3页
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_第4页
初一地理常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d. .wd. .wd.初一地理知识常考点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2.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其公式为: 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方法:如110 000 000或1/10 000 000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方法: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表示方法:3.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粗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4.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

2、规那么球体。 6.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纬线的特点:纬线都是圆;各纬线圈不等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最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几条特殊纬线: 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在地球仪上,人们把南北纬23.5的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把南北纬66.5的两条纬线分别叫做南极圈和北极圈。 7.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几条特殊经

3、线: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做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做代号。 180经线。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发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一样的经线各有两条,比方:20E和20W。只有东经180和西经180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20W和160E。在地球仪上,我们看到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因为这一经线圈 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防止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

4、个半球上。 8.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外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9.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10.大陆:面积广阔的陆地。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是最小的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格陵兰岛(丹麦)。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局部。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海:大洋的边缘局部。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局部,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11.七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它们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

5、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2.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限: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限: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限: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限: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欧洲分界限:丹麦海峡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限:德雷克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限:直布罗陀海峡 1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14.五种地形的比

6、较: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山脉 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清楚, 是“大地的骨架 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是人类主要的生活地区 高原 500米以上 边缘陡峭,地表起伏和缓, 也有的高原外表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盆地 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丘陵 多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连绵起伏 15.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太。16.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1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

7、马拉雅火山地震带。18.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 ,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19.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东部。 20.人口稀少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南极洲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 21.人口分布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气候、地形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影响因素 人口稠密 人口稀少 纬度位置 高、中、低 低纬、中纬 低纬、高纬 地形类型 平原、盆地 高山、高原、荒漠 气候特点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高温、寒冷、干旱 海陆位

8、置 沿海 内陆 皮肤 眼睛 头发 鼻梁 嘴唇 身材 黄色人种 黄(棕)色 棕色 黑而直 中等高度 中等 中等 白色人种 白色 浅棕色 灰色 浅蓝色 金黄色 呈波浪状 细高 薄 较高 黑色人种 黑棕色 (黑)棕色 短、卷曲 低而宽(扁平)厚 四肢较长 2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23.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4.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25.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归纳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房屋 道路 人口 生产活动 城市 集中、高 密集 稠密 工业、商业、 乡村 分散、矮 稀少 稀

9、疏 农业、畜牧业 26.天气是指在一定区域短时间内,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的状态如干湿、阴晴、风雨、冷暖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状况是不一样的,天气是多变的。27.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它具有时间长和相对稳定的特点。28.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存在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春节期间,我国南方温暖而北方寒冷,南北方风光差异很大29.降水形成有两个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地形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沿着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气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对流雨:在太阳辐射强烈的

10、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冷凝形成降水。锋面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降水。30.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 3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32.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新加坡巴马科孟买喀土穆全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 1000毫米左右 约2000毫米 不到300毫米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全年气温较高,有干湿季之分全年气温较高,干湿两季清楚全年高温,干旱少雨3

11、3.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34.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

12、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四季清楚。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这里夏季天气晴朗枯燥、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比较小,外表多为“腊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35.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寒冷枯燥;夏季风,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13、,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一样特征 分布在大陆东部,雨热同期,降水变率大 主要差异 最冷月气温高于0;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多 最冷月气温低于0;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这里常年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泼,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因为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不同,使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部的自然景观差异巨大。自然景观从温带森林逐渐过渡到森林草原、温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