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心肺复苏cpr课件_第1页
徒手心肺复苏cpr课件_第2页
徒手心肺复苏cpr课件_第3页
徒手心肺复苏cpr课件_第4页
徒手心肺复苏cpr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CPR)的意义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达43%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 -

2、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猝死的诊断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搏动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提示: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CLS)(BLS)识别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同时快速检查呼吸,如果没有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早期濒死喘息常见,会与正常呼吸混淆。而且即使是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单独检查脉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应立即CPR,检查时要重呼轻拍。(病房)

3、呼叫同事、找到除颤仪 呼救急救中心(120)、说明地点、事件、人数、伤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一下肱动脉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 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AED:(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英文缩写 复苏体位C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

4、,正确位置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抢救者将一手的中指沿病人一侧的肋弓向上滑移至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此处,食指紧贴中指并拢,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平放,使掌根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此掌根部即为按压区,固定不要移动。此时可将定位之手重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胸外按压位置: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双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平稳地、有规律地进行,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好的按压位置不变。第二节 心一、心的位置和外形(一

5、)心的位置七、心的体表投影(二)心的外形二、心腔结构(一)右心房(二)右心室(三)左心房(四)左心室以掌跟按压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相关数值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儿童) A 开放气道(airway)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

6、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方法:仰头-抬颏法、托颌法(外伤时)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仰 头-抬 颏 法托 颌 法 B 人工呼吸(breathing)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

7、助病人呼吸,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球囊面罩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

8、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避免过度通气球囊面罩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CE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1L球囊的1/22/3,胸廓扩张,超过1s重新评价:单人:5个按压/通气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立即重新进行CPR。双人: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应更换按

9、压者,避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能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患者颜面、口唇、皮肤、指端颜色由紫 转红;散大的瞳孔缩小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 确定病人已死亡。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心肺复苏终止指标:心肺复苏术的要点: 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生命。心肺复苏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头后仰,打开气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气后,向口腔内吹气,每分钟1012次。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点: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垂直下压5厘米,每分钟 100次左右。徒手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

10、压与人工呼吸按30:2进行;心肺复苏术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 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 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11、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9)通气容量过大会导致的肺泡过度扩张,造成肺损伤 。心肺复苏常见并发症:肝撕裂:为最严重(有时致死)的并发症。通常由于压迫胸骨的位置太低,故不能压迫剑突。胃破裂:在用力推压腹部后亦有可能发生胃破裂(特别是胃胀气时)。胃内容物反流或吸入:是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吸入性肺炎,后者可致死。胃过度胀气:人工呼吸时胃过度胀气可采取措施避免,包括通气量要适当,在人工呼吸前,气道要完全通畅,以及早期气管内插管或经鼻作气管插管。如有明显胀气,应重新检查气道通畅情况,并避免人工呼吸时呼吸道压力过大。解除胃胀气需等待到有吸引器可用,因为可能发生胃内食物反流吸入。如明显的胃扩张已妨碍人工呼吸进行,用上述方法又不能减轻胃扩张,可让病人侧卧,然后挤压腹部,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