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材分析及优建议】人教版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关图形的认识里的 知识。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 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 识直角钝角和锐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 解决简单的教学数学问题。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结构如下: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 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 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生活实际 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由上图
2、可知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钝角和 锐角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具体的内容编排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知识联结不够紧密,缺少结构的整体性。从例题的编排中不难看出, 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分课时分别认识的但我们认为从教材的整体性以及学生的 需求来看,放在一起教学更有利于掌握角的特征。其次知识的呈现不连贯缺少认知的连续性教材结构中可以看出 角”“画直角”是穿插进的,但这两块内容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样的编排使 得知识的呈现有隔离性,缺少认知的连续性及思维的连贯性。【学生况分析及整教学思】我们以往的教学基本都是遵循教材一个例题一个例题进行教学生活中的 角的认识、直角的认识、锐角和钝
3、角的认识等。那么,这样的教学序列是否遵循 了学情的“序”呢?学生是否对“角”的知识一无所知呢?是否需要那么多的课1时去割裂相关知识呢?基于这些困惑,我们在课前对二年级 名不同程度的学 生进行了前测,具体测试结果如下:操 作 觉 得 弯 正 画 知道直角、会画直角、 能够 正确比情况角是角确指角一个角钝角和锐角钝角和锐角 较角的大小人数 10 人占比 2520 人5018 人4522 人5510 人259 人22.5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孩子已经知道了直角、锐角、钝角的 名称,而我们有时却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甚至常常会有这样的内 心独白“你怎么可以知道得那么多?你怎么把我后期
4、要上的内容也说了呢”, 于是有意去规避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显然是不明智的。既然如此,对 于“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我们就需要思考:角的认识和直角、锐角、钝角的 教学是否要剥离呢?如何基于学生立场“教真正发生在孩子需要“学” 上?基于此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尝试着“生活中的角描角指角做角、 比角”等内容放在几个大活动中进行整合,让孩子在“做几何”中学习几何, 对角的特征和要素形成更整体更深刻的认知我们将本单元的 3 课时 5 个例 题整合成 1 个课时,凸显“角”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整合前认识角 例 1 认识角、角的各部分名称 例 2 画角认识直角 例 3 认识直角例 4 画直角例 5 认识锐角
5、和钝角例 6 解决问题整合后认识角解决问题一、整合学习经验,串联原始认知对于“角”,学生是有感觉的,这种“感觉”一方面来源于一年级学习平 面图形的知识经验,虽然那时的学习比较浅显,但“角”作为平面图形的一部 分,其雏形是一直存在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随处可见 具有“角”的实物。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尝试设计大活动、大任务,以这些活 动和任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以生活的数学的方式丰富 角的认知,逐步加深对“角”的概念的本质理解。二、整合教学目标,建构知识表象基于前测,我们有意地淡化了学生的已知,而根据学生的未知、难知、想 知重新调整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图
6、形直观经验,抽象角,感知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知道角 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经历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在动态操作中感知 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培养自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在探索角的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 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三、整合操作素材,凸显本质属性2根据重新调整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什么活动选择怎 样的素材引领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的属性特征呢?经过几次尝 试,最终我们选择了以下素材:操作活动 第一次活动: 制作直角材料选择 圆形纸片点子图指向概念 认“直角凸显直角的 属性和特征。吸管第二
7、次活动: 制作锐角和钝角吸管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进一步明确三类角的范围, 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例设计】环节一寻找、辨析建立角标准表象1.寻找三角形中的角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 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追问:它的三个角在哪里呢?谁来指一指?学生指点为角。师:(在黑板上点了三个点)这三个点就是你们心目中的三个角吗? 预设:还要再加上线。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呈现“角”。2.寻找其他图形中的角(1)同桌互找角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同学们熟悉的图形,找到角在哪儿了吗? 课件出示以下图形:3(2)寻找特殊角师:在这些角中,有一类特别的角,猜猜看是哪一类。预设:直角。
8、师:它特别在哪里呢?生:直直的。师:像这样的角,在数学中叫做直角。因为它非常特别,我们还给它一个 特殊的直角符号来进行辨认。师其实在我们熟悉的数学工具中就有这个特别的角呢(出示三角尺) 我们也常常用它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环节二:操作、交流,建构角的属性特征1.活动一:制作直角(1)任务发布。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接下来请你试着用各种方法来制作直角。(2)活动建议。做一做:同桌两人从材料包里选择材料做“直角”。 查一查:用数学工具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荐一荐:把自己做好的“直角”推荐给大家。 (3)学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交流讨论。师:同学们都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直角的呢? 学生展示一
9、:画好直角的点子图。提问:在点子图上画直角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展示二:折好的圆片。提问:直角在什么地方?4学生展示三:折好的吸管。辨析如果这样(转换角的方向它还是直角吗?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4)小结。师:尽管使用的材料不一样,角的形状好像也不一样,但是如果把它们放 到一起,想象一下,这些直角的大小是怎样的呢?预设:大小都是一样的。2.活动二:制作锐角和钝角师接下来我们要完成一个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你能做比直角小的角吗? 比直角大的呢?(1)出示活动建议。做一做:只用一种材料“吸管”做比直角大或比直角小的角。 查一查:用数学工具检验一下。荐一荐:把自己做好的角推荐给大家。(2)学生操作。展示学生作
10、品:(3)交流讨论。师比直角大的角你们刚才都是怎么做的呢?能不能用一个词说一说? 预设:打开、张开师小结:刚才,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做出了钝角,反过来就能做出锐角。也 就是说,这个角打开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角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明确锐角 和钝角的范围)师:(课件演示如下)在这些锐角中,哪一个是最大的?如果要把它变得 更大一点,怎么办?最大只能大到哪里?再来比一比钝角,这么多钝角,哪一5个是最小的?能再小点儿吗?小到哪里就不行了?师小结:原来,所有的锐角都是比直角小的角,所有的钝角都是比直角大 的角,而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环节三体会、联系感悟角现实意义1.联系图形中的角师:(出示课始的平面图形)还
11、记得这些角吗?现在你知道它们的名字 了吗?和同桌说一说。(明确平面图形中各个类型的角)2.联系生活中的角师:不仅数学中有角,其实生活中也有呢,一起来看看!(1)躺椅上的角。师:躺椅上有一个(钝角)。如果把它变成直角好吗?变成锐角呢?用身 体感受一下,说说为什么不好。(2)剪刀中的角。师:剪刀上有一个(锐角),随着剪刀的打开,会不会变出新的角呢? 出示剪刀张口变化的小视频,请学生边看边说明是什么角。(3)钟面上的角。师:钟面上有角吗?早上 ,小朋友起床,钟面上是一个(钝角)。9 时我们准备上课了钟面上变成(直角 时下课了又变成(锐角。3.变角练习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超级挑战,想试试吗?(出示下图
12、)谁能给这些图 形分别加一条直直的线,让这些图形变出各类角呢?环节四思考、回顾总结收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思】单元整合课,不是简单地“做加法”,结合“角的初步认识”课例实践, 我们认为在单元整合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整合合并本课精选了素材,有指向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真正理解6概念的内涵,同时把任务进行分层细化“创造角”变成了先“创造直角”,使 任务更加明确,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虽然选取了不同素材,但非常直观地感 受到直角的同一属性明确了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接着继续制作锐角和钝角, 素材更加精简,让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感知角的大小和张口有关,再在动态 操作的过程中感知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聚焦知识本质。二、整合叠加教材中一般会根据知识体系编排一些例题整合教学是否就意味着把这些 例题进行叠加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要对单元 内容中的部分例题进行重组优化对同类型的内容进行递进式结构处理在这节 课中,也就是把原来的几个例题整合成一个课时,以“直角”为切入点,结合学 生的图形直观经验让学生来抽象“角,凸角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 整体性。既要关注横向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脂质体递送系统在长效制剂中的优化-洞察及研究
- 高效吸附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洞察及研究
- 船舶绿色建造工艺-洞察及研究
- 量子信息与黑洞相互作用-洞察及研究
- 生态修复与废弃资源利用-洞察及研究
- 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仓储物流服务合同补充协议书
- 【正版授权】 CISPR 16-1-4:2025 RLV EN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Part 1-4: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 An
- 商铺租房合同
- 苏州市事业单位合同
- 语法填空-动词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 GB/T 15972.20-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 胎儿的发育课件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绿萝养殖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