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针刺秒杀疼痛课件_第1页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针刺秒杀疼痛课件_第2页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针刺秒杀疼痛课件_第3页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针刺秒杀疼痛课件_第4页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针刺秒杀疼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

针刺秒杀疼痛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

针刺秒杀疼痛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镇痛)方法较多,中药、针刺、火疗、推拿、火罐等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中以针刺止痛影响最为深远。2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镇痛)方法较多,中药、中医学止痛方法3中医学止痛方法3中医学止痛方法4中医学止痛方法4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疗效突出,立竿见影成本低廉,经济性好影响广泛,易于接受安全可靠,老少皆宜适应症多,应用面广针刺止痛的特点5便于操作,实用性强针刺止痛的特点51.具体明显止痛的穴位;2.西医的神经分布;3.病灶的特点。1.得气;2.感传。1.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2.西医学的解剖理论;3.西医学的病理生理理论。针刺止痛

理论基础

针刺穴位(针刺位置)

操作方法61.具体明显止痛的穴位;1.得气;1.中医的经络腧穴针刺止痛的理论经典神经递/调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7针刺止痛的理论经典神经递/调质在

1978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首先提出:“针刺镇痛(acupunctureanalgesia)是来自针刺穴位和痛源部分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加工和整合的结果”的假说。1984年韩济生教授提出:“针刺镇痛的机理在于针刺激活了机体原有的痛觉调制系统,在中枢各级水平控制伤害信息的感受和传递”。针刺止痛的理论81978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首先提出:“针刺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症或病变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肩痛:取肩髃、肩髎、臑俞、天宗膝痛:取梁丘、膝眼、阳陵泉远部取穴*止痛取穴治疗疼痛选穴原则9近部取穴治疗疼痛选穴原则9腧穴举例: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阴陵泉、后溪、中渚止痛部位与取穴:面部——合谷、太冲胸部——内关、郄门上腹部——足三里下腹部——三阴交常用的止痛(镇痛)穴位止痛要穴10腧穴举例: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阴陵泉、后溪、中渚常

一般来说针刺止痛多用于肌肉关节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肢体疼痛、外伤等。我们更应该重视针刺止痛在内科疾病中应用,如心绞痛、胃痛、胆绞痛、泌尿系疼痛、肿瘤疼痛、痛经、牙痛等方面的应用,内科疾病更能体现针刺作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针刺止痛治疗范围11一般来说针刺止痛多用于肌肉关节疼痛、落枕。针刺针刺止痛关键----刺法《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灵枢》“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12针刺止痛关键----刺法《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12得气表现

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麻、重、胀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就是顺经络沿线均有不同的感受)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感觉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针下空虚无物。13得气表现针刺得气时,病人(一)针刺手法----核心技术(二)针刺手法----高精尖部分(三)针刺手法----医生水平的标志(四)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健针刺止痛关键----刺法

14(一)针刺手法----核心技术针刺止痛关键----刺法1515针刺止痛关键----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强度频率时程次数针刺16针刺止痛关键----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强度频率时程次数针刺16差之毫厘,谬之千里17差之毫厘,谬之千里17个体因素体质差异所用穴位心理环境个体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不同人、不同疾病患者的感觉阈和痛阈基础存在差异,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相对较低,而慢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镇痛效果与基础痛阈呈显著正相关。试验发现针刺靠近病灶的穴位镇痛作用明显,而针刺远离下肢病灶的上肢穴位,治疗效果不佳。提示针刺位于与病灶相同或临近的脊髓神经节段的穴位的镇痛效果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紧张、焦虑、疲惫、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机体的痛阈。心理素质越稳定,镇痛效果越好。针刺镇痛需保持安静的环境。强光、声响、触刺等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镇痛效果。18个体因素体质差异所用穴位心理环境个体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针刺镇痛的临床禁忌1.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2.惧怕针刺,预测针刺效果欠佳者。3.精神系统的某些疾病如痴呆、精神分裂症、躯体化障碍者及神经系统损坏性疾病。4.诊断不明,病情随时可能变化者。5.病灶局部广泛粘连,手术复杂者。6顾虑重重,经反复解释仍不能排除精神紧张者。19针刺镇痛的临床禁忌1.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19穴位与临床应用20穴位与临床应用20穴位与临床应用21穴位与临床应用21穴位与临床应用22穴位与临床应用22穴位与临床应用23穴位与临床应用23穴位与临床应用24穴位与临床应用24穴位与临床应用25穴位与临床应用25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肩痛穴26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27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潘菲尔德小矮人小矮人身体模型图说明大脑皮质中有多少注意力集中到机体的各种不同部位,所展示的部位越大说明这部分越重要。28潘菲尔德小矮人小矮人身体模型图说明大脑皮质中有多少注意力集中某部位的止痛穴位是唯一的吗?29某部位的止痛穴位是唯一的吗?29例:踝关节痛30例:踝关节痛30启发思维,拓展视野

1.中医考虑临床时认为人是一个整体;2.“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刺一穴那么也完全可以治疗某部位的疾病;3.同一类的疾病的疾病可能存在类似的病理过程,可能用同一方法解决;4.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多样化。31启发思维,拓展视野1.中医考虑临床时认为人是一临床举例:下牙痛32临床举例:下牙痛32谢谢!33谢谢!33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

针刺秒杀疼痛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34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

针刺秒杀疼痛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镇痛)方法较多,中药、针刺、火疗、推拿、火罐等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中以针刺止痛影响最为深远。35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镇痛)方法较多,中药、中医学止痛方法36中医学止痛方法3中医学止痛方法37中医学止痛方法4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疗效突出,立竿见影成本低廉,经济性好影响广泛,易于接受安全可靠,老少皆宜适应症多,应用面广针刺止痛的特点38便于操作,实用性强针刺止痛的特点51.具体明显止痛的穴位;2.西医的神经分布;3.病灶的特点。1.得气;2.感传。1.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2.西医学的解剖理论;3.西医学的病理生理理论。针刺止痛

理论基础

针刺穴位(针刺位置)

操作方法391.具体明显止痛的穴位;1.得气;1.中医的经络腧穴针刺止痛的理论经典神经递/调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40针刺止痛的理论经典神经递/调质在

1978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首先提出:“针刺镇痛(acupunctureanalgesia)是来自针刺穴位和痛源部分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加工和整合的结果”的假说。1984年韩济生教授提出:“针刺镇痛的机理在于针刺激活了机体原有的痛觉调制系统,在中枢各级水平控制伤害信息的感受和传递”。针刺止痛的理论411978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首先提出:“针刺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症或病变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肩痛:取肩髃、肩髎、臑俞、天宗膝痛:取梁丘、膝眼、阳陵泉远部取穴*止痛取穴治疗疼痛选穴原则42近部取穴治疗疼痛选穴原则9腧穴举例: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阴陵泉、后溪、中渚止痛部位与取穴:面部——合谷、太冲胸部——内关、郄门上腹部——足三里下腹部——三阴交常用的止痛(镇痛)穴位止痛要穴43腧穴举例: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阴陵泉、后溪、中渚常

一般来说针刺止痛多用于肌肉关节疼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肢体疼痛、外伤等。我们更应该重视针刺止痛在内科疾病中应用,如心绞痛、胃痛、胆绞痛、泌尿系疼痛、肿瘤疼痛、痛经、牙痛等方面的应用,内科疾病更能体现针刺作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针刺止痛治疗范围44一般来说针刺止痛多用于肌肉关节疼痛、落枕。针刺针刺止痛关键----刺法《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灵枢》“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45针刺止痛关键----刺法《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12得气表现

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麻、重、胀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就是顺经络沿线均有不同的感受)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感觉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针下空虚无物。46得气表现针刺得气时,病人(一)针刺手法----核心技术(二)针刺手法----高精尖部分(三)针刺手法----医生水平的标志(四)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健针刺止痛关键----刺法

47(一)针刺手法----核心技术针刺止痛关键----刺法4815针刺止痛关键----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强度频率时程次数针刺49针刺止痛关键----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强度频率时程次数针刺16差之毫厘,谬之千里50差之毫厘,谬之千里17个体因素体质差异所用穴位心理环境个体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不同人、不同疾病患者的感觉阈和痛阈基础存在差异,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相对较低,而慢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镇痛效果与基础痛阈呈显著正相关。试验发现针刺靠近病灶的穴位镇痛作用明显,而针刺远离下肢病灶的上肢穴位,治疗效果不佳。提示针刺位于与病灶相同或临近的脊髓神经节段的穴位的镇痛效果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紧张、焦虑、疲惫、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机体的痛阈。心理素质越稳定,镇痛效果越好。针刺镇痛需保持安静的环境。强光、声响、触刺等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镇痛效果。51个体因素体质差异所用穴位心理环境个体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针刺镇痛的临床禁忌1.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2.惧怕针刺,预测针刺效果欠佳者。3.精神系统的某些疾病如痴呆、精神分裂症、躯体化障碍者及神经系统损坏性疾病。4.诊断不明,病情随时可能变化者。5.病灶局部广泛粘连,手术复杂者。6顾虑重重,经反复解释仍不能排除精神紧张者。52针刺镇痛的临床禁忌1.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19穴位与临床应用53穴位与临床应用20穴位与临床应用54穴位与临床应用21穴位与临床应用55穴位与临床应用22穴位与临床应用56穴位与临床应用23穴位与临床应用57穴位与临床应用24穴位与临床应用58穴位与临床应用25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