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1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2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3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4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与理解本课的生字词。⑵、理解本文由物写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⑶、学习本文叙事清晰,语言平实顺畅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⑴、课前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或父母那个年代生活的情况,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⑵、置疑法,竞赛法,问答法,联想法,幻灯片演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了解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⑵、理解父母对儿子的深深敬意。二.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抒发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起点与人生发展的深刻思考。文章写的趣味盎然的,内涵丰富,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关注并思考社会人生。三.教学重点1、学会复述课文内容;2、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进一步体会文中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四.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语感。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1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幽默()凄惨()奥秘()卜()马鬃()磨蹭()掺和()驮()枉()翻来覆去()(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投影)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2、知识梳理: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的焦点。线索经常是某物、某种感情或某种关系等。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引出第一本书最初的启蒙,介绍父亲追问“书”的故事追问“书”的另一半,父亲灯下补书转学再次回顾上课趣事人物后话总结:人不能忘本。(四)学生通读全文,研读文意。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问题探究:(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提示:(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2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五)、整体感悟。(播放幻灯)开头(1-2)从一位诗人来访,引出话题第一本书(难忘)。(3-9)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主体(10)进一步交代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结尾(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六)、品析语句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但孩子与生俱来的童真,使他们能够在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时候忘却苦难,找到乐趣。这就是生命中最初的快乐。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双关”的修辞。“本”是指课本,即“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的主要是后者。(七)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八)课堂练习1、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所包含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我拥有的那半本国语课本。B、我出版的第一部诗集。C、指我上的人生第一课,里面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3D、与书有关的童年生活、同学友谊,是作者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2、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答案:父亲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间的默契、情趣);生活的苦难。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答案:敬重、珍爱;复杂、百感交集:父亲的宽厚善良、纯真的友谊、孩提时代的快乐„„(九)作业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什么能够看出来?设想父亲夜晚为“我”修补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扩写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要写出父亲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十)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父母的爱朋友的爱爱与乐趣人与动物的爱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十一)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在合作探究中提深对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的认识,去想象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1、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教学目标: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领略其精神内涵。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提高观察人物能力。学法引导: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么做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哪?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纪实性文章——《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二)作者简介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的秘书。(三)有关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著名科学家。1929-1934,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1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四)、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互动学习互动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互动2: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品格?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敬业、朴实等。互动3: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而我们的课文标题要求全面严肃。互动4:那么你认为钱学森拒绝访美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当年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的伤害了他,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钱老对当时“出国风”,尤其是借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径深感厌恶;与当时崇洋媚外思想相反,钱老并不稀罕美国的荣誉头衔,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现。互动5: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明确: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毫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互动6:谈谈你对课后练习一的看法。明确:文章的好处在以许多鲜为人知的实例,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得高尚的独特的思想个性。(五)小结全文: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六)写作特点: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3、夹叙夹议。板书设计: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态度(1段)总起: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抵制不正之风(2段)(1—5段)分述,抵制大吃大喝之风(3、4段)抵制出国风(5段)捍卫人格尊严拒绝美国邀请(6段)(6、7段)阐明拒绝原因(7段)漠视金钱议论评价,引出下文(8段)重点事例:捐献稿费,捐献遗产(9—10段)淡泊名利只喜学问,不喜官位(11段)(8—14)不在意“官位”服从组织安排(12段)主动让贤(13段)主动降低待遇(14段)教学反思:2、梁思成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有关梁思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二)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3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三)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勘查(kān)巍峨(wēi’é)黯淡(àn)耸立(sǒng)锈蚀(shí)逻辑(luójī)轩昂(xuān)惋惜(wān)(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具体见教参。互动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互动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4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教师讲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互动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居的应该是这样。(七)小结全文: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八)写作特点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2、语言凝练,文采飞扬。3、对比手法的运用。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5、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教学反思:比较·探究《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我们这双手》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克隆lïng畸形jī哺乳bǔ概率lǜ干预gān鳍qí蹼pǔ挠náo溯sù赭色zhě孤僻pì腺xiàn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4、词语克隆: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父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雄性的亲代。5母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雌性的亲代。门:这里指生物学分类范畴的第二级。门以上是界,门以下是纲、目、科、属、种。多利:1997年2月由英国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培育出来的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显性基因病:明显地因基因遗传而产生的疾病。基因库: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群中各成员所共有的全部基因。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畸形:不正常的形状。辛普森:美国橄榄球明星。星象学:根据星象推测世事的一种学说星座:天文学上为了研究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手相:手的形状及手掌的纹理。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相同。孤僻:性格古怪、不合群。振幅:振动的幅度。5、作者邱仁宗,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技术网络2002伦理学奖获奖人,国际单体型图委员会委员,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生殖健康和妇女健康伦理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他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伦理争议深有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把生命伦理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二)阅读能力目标1、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2、理清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三)写作能力目标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四)思想教育: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指出本文各项推理论证的共同前提。此前提为: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详见练习一。(二)本文运用反面例证的具体情况及其作用。“辩护”全节及“反论证”节的前半部分均为反面例证。以反面例证为主,最后才推出正面例证,各种可能情况特别是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情形尽可能考虑了,使全文论证更加全面、严密、彻底,结论显得更为雄辩。详见练习二。(三)比较“反论证”节与《梁》文奈良故事节表达方式的异同。同在“非一般”和“彻底”: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反论证节涉及了,显示出论证的彻底性;亦因奈良故事非同一般的特殊性,而把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彻底性表现了。异在前者为典型的议论推理,后者为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详见练习二。《我们这双手》这是一篇科普小品。科普,就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讲的是科学道理,但不是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的特点是,第一,要有独创的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学术价值;第二,很严密的论证;第三,十分高深,充满了科学术语,一般读者难以看懂。而科普读物,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而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因而它并不要求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只要把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让大众了解。大众是非专业的,因而不能用很专业的术语,而是把它转化为日常的语言,有时还要用比较感性的语言。当然,这种感性语言,和文学语言是有所不同的。文学语言可以超越客观的事实,以表达情感为主;而科普语言是理性的,虽然有感性,但只是辅助性的,不能超越客观事实。课文讲解《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章主旨本文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可不可以克隆人的问题,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不能克隆人的观点。(二)文章思路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说明所谓的“克隆人”是什么意思。第二部分:反驳在伦理上可以克隆人的理由。第三部分:辨析反对克隆人的理由。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在技术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伦理上不应该做。(三)写作特点1、本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结构全文。小标题概括了主要问题,使人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2、采取了正反论证,先从反面驳斥,接着从正面辨析。论证过程十分严密。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多个具体推理、具体结论而最后得出的,即主编导读说的,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演进,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具体推理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这就是对本题第一问的回答。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已在文章一开始的前头部分作了说明,因而作为已知判断成为后文各项推理的共同前提。3、作者善于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来加强论证力度。(四)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前提”是逻辑中的概念,是逻辑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推出某一结论可能涉及多个前提(多个已知判断)。第一问为:“克隆人也是人”;如对“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的驳斥,涉及一个大前提:克隆人也是人,又涉及一个前提:人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强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所以克隆人一样应受到尊重,不能强迫克隆人当受试者。本文中绝大多数的具体推理都属于这样较简单的只涉及两个前提的推理。7第二问为:胡劝说钱访美,也涉及多个前提:1、钱在国际上影响很大;2、对推动中外交流有很大影响;3、改革开放的需要;4、今天,世界、中国、美国都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其中第4前提是直接关系访美的,另三条关系出访但不一定去美国。钱直接回答的也是第4点,即他还记在心里,也就是推翻了这个前提。第二题:作用:使论证更加全面、严密、彻底、雄辩。两种表达方式之同:因所议或所叙超出一般情形而显示出其彻底性:之异:一是典型的议论推理,一是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本文“反论证”一节,正、反面例证都有,而有了反面例证,其作用就是本题题干中说的“文章就会更全面、更雄辩”,并应加上:更严密,更彻底。但这要全文一起分析。本节是对克隆人的反论证,而本文的结论却是:不要克隆人(完整的提法为: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具体说,“对克隆人的反论证”一节的后半部分,即“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四点为本文结论的正面例证第三题:关于克隆人问题,课文的观点和两则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已非常明确。但此问题的有关资料很多,引发的联想也比较丰富。故本题可作锻炼思辨能力及辩论能力的项目,设立正、反方展开讨论。同时也可借此加深对本课推理特色的理解。《我们这双手》(一)文章主旨本文从四个角度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功用,即手是最完美的工具,手是文明的反映,手与健康关联,手能充分表达感情。写出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和它的研究价值。(二)文章思路文章按照小标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手的形成、手的构成、手是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三个方面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最完美的工具。第二部分:从古人对手的崇拜、东西方文明对手的崇拜、手指承载的文明三个方面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顺序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文明的反映。第三部分:从手指与健康的关系,手指与具体疾病的关系两个方面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与健康关联。第四部分:从手的柔韧、手指的灵敏、手势的作用三方面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能充分表达感情。(三)写作特点(1)本文的布局和我们在七下学过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都不仅仅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进行论说,而是从多个角度,多种学科,分别进行阐述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化学、物理、生物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而这一篇文章,则分别从手的生理结构功能,文化心理与健康疾病,还有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不过,本文并不是每一段都用同样的句子,而是以一个独立的小标题来引导。(2)运用小标题,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手的作用一目了然。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手:最完美的工具”引导出:手在发育过程中走向完善。先讲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接下来,讲手的生理结构。8(3)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在说明手的功用时,恰当地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突出了手的各种特点。首先,用统计数字讲话,很严谨,很严密,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趣味性,令人惊异,出乎意外,原来人还没有出生,手就有这样的功能了。其次,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挠痒,既是理性的表述,又有形象性教学反思:科学家的数字武器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永葆青春bǎo捍卫hàn硕大shuî领域yù晦涩huìsâ2、形似字3、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4、词语无病脑:没有疾病的正常人的大脑。捍卫:保卫。不厌其烦:不知厌烦。乐此不疲:以此为乐,不知疲倦。形容兴趣很浓。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形容十分清楚、明白。晦涩:深奥难懂。受益匪浅:受到的教益很多、很深。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互不了解。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也作“别具只眼”。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二)阅读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2、比较阅读《我》《科》两文表达方式的异同。(三)写作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四)思想教育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建议(一)《科》文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给读者怎样的印象?举例说明。数字形成比较,使结论非常鲜明深刻;数字精细具体且为多组,给人揭示规律的铁的事实的印象;化抽象为浅显易懂。可举米老鼠形象的研究为例。详见练习一第2小题。(二)比较《我》《科》两文读来饶有趣味的原因。都介绍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不同是:《我》具体生动展示了手的奇妙(如手的结构的静态细述);《科》的数字武器(尤其是形象说明事物特征的数字比较)及其相关故事有趣。详见练习一第3小题及练习二第二问。(三)探讨《我》《科》两文表达方式的异同。同为科技说明文,都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说明表达方式。前者基本为说明表达方式;后者为叙述加说明,同时有随笔笔调。详见练习二。(四)查找、辨析《科》文中的成语、熟语。参见练习一第4小题。9课文讲解(一)文章主旨本文强调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的关系,同时,也点出了运用、依仗数据的方法是科学的办法,和文学艺术大不相同。这是两种文章技巧,同时也是两种思维方式。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数字往往很夸张,是认真不得的。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谁能证明,天有九层呢?再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千里万里,就都是冰雪?(二)文章思路本文介绍古尔德作了两篇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古尔德介绍了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论争。为了说得形象一点,才用了“战争”这样的字眼。文章的题目叫做《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在第二篇文章中,古尔德研究了从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米老鼠形体比例的变化。这篇文章叫做《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大脑容量和智慧的关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关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动地介绍两篇文章,而是从两篇文章中,把科学、文学泰斗与米老鼠的悬殊区别加以淡化,提炼出一个共同点来,不管是研究科学家、文学家的脑袋或是米老鼠的躯体,其成功都在于精确的数字。文章的题目就是“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三)文章人物理解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文章,与前面一篇相比,更像是小品,它涉及的题材小,文章的篇幅也不大。文章里有许多外国人的名字,可能成为学生准确理解的障碍。教师应该把这些人物关系理清楚。在所有的人物中,关键的是古尔德。这个人是主角,其他人物都是他的科普文章中的,不要把他和文章中那些人物混为一谈。(四)写作特点文章简洁明了运用数字说明方法体现说明道理。文章问题提得很干脆,把一切具体的情景排除掉,直截了当地提出:脑袋的大小与智力有没有关系。然后提出研究的对象是居维叶的头颅。为了说明自己理论的正确,双方都用了数据。赞成智慧与脑容量成正比的一方,拿出数据,说居维叶的脑重量是1830克,比人的平均脑容量多了400克。而反对者的数据是,居维叶的帽子并不比别人的大多少。二者争论,数据比较确切的正方取得了胜利。(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第1小题,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脑量与智力的关系,并不要对其最后作出什么结论,而不过是借此介绍、说明科学家喜欢用数字武器。一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丹顶鹤》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在介绍丹顶鹤美丽外表,表现人们对丹顶鹤喜爱之情的同时,还通过介绍丹顶鹤冬天向黄海之滨迁徙时数量众多、歌声嘹亮,告诉读者这是因为黄海之滨的人们不仅喜爱丹顶鹤,而且保护丹顶鹤。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很适合欣赏、朗读。二、学情分析:本文文字优美、语句生动。课文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只需要对文中的“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稍加理解。教学时的重点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与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4、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能够完成说话。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及幸福的生活。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趣。(1)在我们的动物王国里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和丹顶鹤交朋友,好吗?(2)在你的印象中,丹顶鹤长得怎样?(3)板书:美丽的丹顶鹤(4)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丹顶鹤的故事吧!(师配乐范读全文)2、初读课文,交流。(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读通句子。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③用横线画出描写丹顶鹤美丽外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2)检查读书情况。①指名分节读课文。评议。②交流找到的描写丹顶鹤美丽外形的句子。“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③指导朗读――小小组朗读――推荐代表读,评议――齐读。3、学习生字,书写。(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己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呢?(3)观察字形,结构,有什么发现?(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二)教学过程:1、导入。(1)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一群新朋友(点图片1:配乐)。(2)它们是(板书:丹顶鹤)。(3)你觉得这群新朋友怎么样?(点图片2)(板书:美丽的)①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群美丽的丹顶鹤到底美在哪。(指课题)②齐读。2、新授。(1)教学第一自然段。①丹顶鹤呀丹顶鹤,你是从哪儿飞来的呀?(遥远的北方)②(点图片3)师述:冬天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它们边飞边鸣,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③(点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评议。(老师从你读的“一群群”这个词听出来丹顶鹤真多呀!)(丹顶鹤还会边飞边鸣呢,那“嘹亮的'歌儿”多好听呀!)谁再来读读。齐读。(2)教学第二、三自然段。①让我们赶快来欣赏这美丽的丹顶鹤吧!(点图片4)②瞧,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真美呀!③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丹顶鹤那与众不同的模样。a、(点示第一句)看,雪白雪白的羽毛上带着一点儿黑色的边儿,多么纯洁呀!谁想来读,谁来和他比比。我们一起来。b、(点图片5)瞧,它的头顶多漂亮呀,鲜红鲜红的,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谁来读好这句话(点示第二句)。真美呀,(点: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板书用红笔描“丹”)c、快给你身边的丹顶鹤头上也加一颗红宝石吧!(生涂色)④小朋友让我们举起手中的丹顶鹤看:这一身洁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边,再加上那颗鲜红鲜红的宝石多美呀!(指板书,齐说真是一群“美丽的丹顶鹤”)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把丹顶鹤美丽的样子记在脑海里。齐读。⑤现在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小丹顶鹤,你愿意在小组里夸夸你长得有多美吗?(生小组练说)哪只丹顶鹤先来夸夸自己?(请2个上台说)⑥每个学生夸完后,师:这么美的丹顶鹤,让它飞起来吧!你想飞到哪儿?快去吧!a、看它们回到了清清的湖水边,飞到了蓝蓝的天空中,多么悠闲自在呀!哟其他小丹顶鹤也等不及了,赶紧也飞上来吧!它们正在召唤你们呢!(其余生上台贴丹顶鹤图,师略作指导)b、你最喜欢哪一只或哪几只?它、它们在干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c、谁愿意到上面指着图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⑦师指图总结性描述:看,这些丹顶鹤在清清的湖水边,在碧绿的草丛中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有的相对翩翩起舞,有的低头在水中觅食,还有的展翅飞翔在蔚蓝的天空,它们是多么高雅⑧(点图片6、7)指导读好: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做动作读)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点图8,示句子)指名读,齐读。⑨(点图9)丹顶鹤的高雅还在于它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真是逗人喜爱。(点示1―3句)齐读。⑩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点示完整的第三节)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大丹顶鹤那高雅的姿态,逗人喜爱的模样,深深地印在大家脑海中。齐读第三节。(3)教学第四自然段。①你们喜欢丹顶鹤吗?黄海之滨的人们也很喜欢,他们早早为丹顶鹤准备好了家(点图片10)②江苏省的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这儿有水有草,高高的芦苇丛使它们相当快活要在这儿居住整整一个冬天。(点地图)丹顶鹤原来的故乡在黑龙江扎龙,它们秋天飞过来到第二年的3月上旬再飞回故乡。③(点图片10)瞧它们在第二故乡生活得多好呀,它们(点:三五成群、无忧无虑)谁能读好这两个词。④(点示第四节)一起读好这一自然段。3、总结。(1)学到这儿,丹顶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让我们一起把课文完整地读读边读边想像丹顶鹤那高雅的姿态,美丽的样子。齐读。4、延伸。(1)今天我们看到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优雅的姿态,可是这么美的丹顶鹤全世界只有1200多只了。我们该怎么办呢?(2)在黄海之滨的盐城已经设立了一个丹顶鹤的自然保护区,在那里曾经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点图片11)听歌曲。(3)这个真实的故事非常让人感动,相信在座的每位小朋友都会像歌中的女孩那样关心、爱护丹顶鹤,在大家的努力下丹顶鹤一定会生活得越来越好。(4)老师这里有一些丹顶鹤的资料大家可以看看,上面还出了一些知识问答,大家课后可以上网或查阅图书来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了解丹顶鹤。

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段篇。4.口语交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发现、我会读教学目标:1.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2.通过读句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通过认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语文园地!我们来看看本期园地里有些什么?(板书语文园地四)二、我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1.请大家翻开书,读一读“我的发现”这部分的汉字,看一看有什么规律。学生A: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学生B:我发现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学生C:我发现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学生D:我发现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1).我们读一读这些字。(2).指名读要求会认的字:擦、抄、拾、摔、拔、拦、摸(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练习扩词,说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意思。(3).教师小结: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偏旁总是跟字的意思有些关系。你还能说出一些偏旁表义的汉字来吗?(蚊、蚂、蜻)(赶、起)(认、说、话)三、我会读积累词汇,丰富语言(1)教师出示题板,学生观察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别的吗?(有的字下面加了点)(2)教师范读,听一听,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3)自由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4)指名读,齐读。四、总结五、作业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组词。月()()()()扌()()()()女()()()()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读记记、我会读教学目标:1.积累“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浪花”。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学习读读记记1、看读读记记词语,2、齐读。3、指名读。4、小组读。三、学习我会读1.观察图画,提问:你去过海边吗?那一定见过浪花吧,自豪地告诉大家,浪花是怎样的?2.没见过浪花的同学别着急,读一读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3.老师范读。4.学生试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5.请同学接龙读短文。6.说一说,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浪花怎样?(可爱、淘气)7.齐读,指名读。(指导朗读),露出可爱的笑容,带着微笑读短文。读了短文,让别人听了好像真的见到了淘气的浪花。8.朗读短文。四、总结五、作业1、抄写词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根据图画情境简单续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2、乐于表达,把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说清楚,并能积极参加评价。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懂得与别人礼貌交流,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学重难点: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故事情节说清楚,并能积极参与评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插图。2.(看小兔插图),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来是想干什么呢?老师讲到这儿,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仔细看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续讲完,看谁讲得好。提示:小松鼠可能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会怎么说?3、怎样帮助小松鼠?(1)自由发挥讲,讲给同桌听。(2)小组内交流。(3)指名上台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讲的故事什么地方说得好。(4)评价(学着评价同学的优点,再补充自己的看法)。过渡:大家讲得真好,讲得更生动,老师都听得入迷了。现在请聪明的你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画得好。二、拓展活动: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家人或朋友听。三、展示台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哪里识字?四、总结五、作业:1、练习册相关练习2、预习识字五识字5教学目标: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识字教学目标: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都爱猜谜语,也爱读谜语,小朋友们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既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2、先听教师说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二、读谜,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2、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示范。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说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说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3、表演读: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4、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认记他们,并给“量”编个字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5、读第二首谜语,读一句说说自已知道了什么,想一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起“凉风”呢?教师引读:读到这里一下子可能想不起来,再看看谜面里还怎么说?想想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连起来想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当学生猜出来时,老师出示“秋”字6、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7、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8、尝试背诵谜语。四、实践活动:1、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已打算从什么地方收集谜语。2、自编谜语:教师可提供示范。“一只狗,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流泪,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3、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4、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在课外积极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五、总结六、作业:读课文,背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写生字教学目标:1、朗读第三首谜语,边读边想自已是怎么猜出来的。2、认识5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3、交流所收集的谜语,并展示。教学重难点:认识5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昨天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猜、读、编谜语的活动。二、学习新内容。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请、清、睛、精、晴”,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3、让生表演: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能么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面。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已记忆生字。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练写,同桌两个互相纠正。2、出示生字“怕、谁、凉、量、最”五个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五个字写时需注意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左窄右宽,“量、最”两个字写时注意:中间的一横要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有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四、实践活动: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已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五、总结六、作业1、写生字。2、比一比,再组词。谁()童()京()跟()准()量()凉()很()18、四个太阳教学目标: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13个生字教学目标: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认识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个太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引导学生学习生字。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3、小朋友你们能把老师手中的太阳挂在黑板上吗?指名到讲台上做。并向别的小朋友讲这个就是挂,同时出示生字:挂,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能挂?用挂组词、说句子。读文中的句子。2、出示:街字学生读,进行组词,说说你知道的街道。读读文中的句子。3、出示:熟,学生说什么熟了,再读文中的句子。4、出示:伙伴,指名解释,并说说自已的小伙伴是谁?5、出示:甜、尝,生说伸出舌头舔甘蔗,这个字就是“甜”,你们平时尝的什么是香甜的?读课文中的句子。6、出示:温,温暖,什么是温暖的?让学生体会温暖,再认识:冻僵,联系冬天时的天气体会。再认识“脸”回到课文,读句子。7、学习“该、因、季”让学生组词,联系生活,再读句子,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三、巩固生字1、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四、总结五、作业1、熟读课文。2、做练习册相关练习。3、预习:18《四个太阳》我会写的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会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会写“园、因”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1、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出天上有什么样的太阳?”板书太阳。指名说出“红红的、火红的、火热的。。。。”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看看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子。二、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悟四个什么样的太阳。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他有什么心愿?4、自已读读自已喜欢的自然段,动手画出你喜欢的句子。5、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在学生评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外一片清凉”在读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6、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读记记,相互交流。二、背诵课文1、背自已喜欢的太阳的段。三、指导写字1、观察生字“园、因”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学生汇报。2、强调:“因”字是先里头后封口。3、小组练习写字,比比谁写得最好。4、出示田字格写好的生字:“为、脸、阳、光”让学生小组讨论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什么地方最难写。2、强调笔画:为的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阳,的左耳高且小,日字写中央。3、学生自已练习写。四、实践活动:1、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的关系。2、交流作品。五、总结六、作业1、写生字2、背课文3、读拼音,写词语。19、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察课文乌鸦图。谈话导入。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明确学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内容。2、教师范读。3: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4、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5、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怎样读就怎样读。2、指名读,学生评价。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四、复习生字,1、小老师带读生字。2、指名学生给生字组词。五、总结六、作业:1、熟读课文。2、课后读读说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会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会写“可,石”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会写“可,石”等6个字。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2、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二、写字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小组讨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4、学生汇报。三、写字指导。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法、找、许)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四、总结五、作业:1、写生字。2、背诵课文。3、比一比,再组词。喝()我()石()法()渴()找()右()发()20、司马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读生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教学重难点: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简介司马光。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2、小组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课本插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2、检查自学情况。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五、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会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看课文图,学习第1自然段1、小组讨论: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4、指导朗读。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2)指导诗词:“一不小心”。(3)指读,个别读,章读。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4、反馈、交流、讨论。(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④表演读这句话。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2)画出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六、作业一、比一比、组词。候()司()园()后()词()圆()下()使()爬()吓()是()爪()5、小结。6、有感情朗读课文。三、指导写字1、指导书写。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4、巩固字音。四、总结五、作业1、写生字。2、造句:有的„„有的„„还有的„„3、看拼音写词语。shijianshihoumenkou()()()huayuandiaoxiapashanliushui()()()()二、搭配词语。一座水缸找石头一口石头砸大人一块假山搬水缸板书设计:20·司马光没有慌使劲砸缸遇事沉着有主张21、称象教学目标: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难点: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生字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难点: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认识生字“称、象”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3、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三、朗读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四、总结五、作业:1、读课文。2、用“一边„„一边„„”造句。3、预习:画出并拼读会写的生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会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会写“再、象”等6个字。2、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难点:会写“再、象”等6个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二、朗读感悟1——3节1、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朗读感悟4——5节1、自由读4、5自然段,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的。2、朗读课文,引导评议:称象的方法清楚吗?即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四、扩展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五、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2、说说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些什么。师范写。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4、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3、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并范写。4、自由练写,展示评价。六、总结七、作业1、写生字。2、练习册相关内容。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反义词,引导学生采用识记相反的词的方法来学汉字,激发学生认字兴趣。2、准确认读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为用音序查字法打下基础。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了解大脑和双手的用处。4、通过猜谜活动,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2、能准确朗读好26个字母。3、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我会读教学目标:1、认识反义词,认识“矮、瘦”等六个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2、能背诵26个英文字母,培养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大写字母的学习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自由读课文上的词,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3、出示生字矮瘦暗丑闲旧(1)请小老师上台领读。(2)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如:“瘦、丑”是翘舌音)4、师生合作读,师读“高”生读“矮”5、男女同学合作读6、说说你的发现: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7、扩展运用,(1)你能说说其他反义词吗?(2)说句练习,如长颈鹿高,猴子矮。小结:在平时生活中,从人们的说话中可以认识许多字。二、我会读。1、过河游戏。板画:小河教师提出过河要求:读出这个词语就是等于能踩着这块石头过河出示词语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3、齐读4、指名过河,同桌两人接力过河。5、评出最佳合作奖。6、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语里都有一个“打”)7、请同学给每个词语中的“打”换个字。三、读读背背。1、谈话激趣。2、出示26个字母(小写)。你认识它们吗?3、请学生读4、告诉学生这些拼音字母每一个都有一个读音一样的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旁边出现对应的大写字母(1)自由读(2)指名读(3)同桌互读(4)男女生比赛读。5、认识大写字母(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2)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3)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唱唱字母歌。四、总结五、作业: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2、熟读读读背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我会读、展示台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激发学生喜爱双手和大脑。2、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课外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教学过程:一、我会读。1、谜语导入,“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站在最上面,用它来思考,眼睛看不见,智慧在里面。”2、初读儿歌。(1)自读儿歌,圈出读不好、不会读的字问问周围同学。(2)组内读,交流遇到的困难,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指名读,评议。3、读了儿歌,你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了吧?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件宝呢?4、指导朗读。有了这两件宝,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大家喜欢我们的手和脑吗?5、再读儿歌,要求读得有感情。6、朗读比赛。二、展示台。1、分小组交流:在其他书上认识的汉字。2、把自己认识,而语文书上还没教的字剪或写下来,做成生字擂台,考考同学。3、学生离开位置去看别人的擂台4、说说通过刚才的看、听、学,你又学会了哪些生字?三、总结四、作业1、熟读我会读。2、预习口语交际,自己找找谜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学会猜谜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谜的过程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与人交往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谜语纸条。二、提出要求:1、说一说,说说你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2、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出谜语。3、讲一讲,你是怎样猜出谜底的。三、组织猜谜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你的谜语。请两位同学上台生1:说说你出的谜语是什么?生2说出自己的谜语。生1说出谜底生2确认对错(猜对了,生2问:你是怎么猜出的?)四、互动交际:1、请同学自由与人交换猜谜(要求模仿刚才生1、生2的交际过程)2、交流成果,说说你猜出了几个谜语?是怎么猜出的?3、指名上台把他们交际的经过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评委。五、总结六、作业1、下课继续猜谜2、这些谜语中有许多生字,看看你在猜谜中又认识了几个生字。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内容:看图作文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写看图作文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把看图作文写好呢?一、观察要细而全。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二、依据图意,展开联想。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三、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进行写作前的准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