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行业分析)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_第1页
(商贸行业分析)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_第2页
(商贸行业分析)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_第3页
(商贸行业分析)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_第4页
(商贸行业分析)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

-6-

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

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下文是对2021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

在原油价格下行的影响下,贵金属、能源化工、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难见起色。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周二(8月4日)表示,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仍维持低位,受其影响并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中国的进口将继续低位运行。

过去的一个月大宗商品“损失惨重”

原油价格收盘价在本月跌至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跌幅超过20%;黄金遭遇闪崩,跌至五年来最低点,截至发稿,(8月4日)欧市国际现货黄金盘中小幅走高,现交投于1088美元/盎司附近,但分析认为反弹空间极其有限;LME期铜持续走低,刷新2021年以来最低;受布伦特原油跌破50美元影响,矿业和能源类股票承压。

分析认为,拉动大宗商品走低的因素之一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瑞银8月4日的最新投资建议是:目前不要配置任何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数。

有观点认为国内低通胀压力也可能因此加大。更多最新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1-2021年原油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宗商品全面溃败金价或跌至1000美元以下

大宗商品的暴跌就像传染病一样不断蔓延。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本周跌至199.81,刷新2021年12月2日以来新低。周一现货钯金价格跌至2021年10月30日以来最低水平587.1美元/盎司。

同时油价也受重挫,美原油与布油单日跌幅均超4%。由于投资者担心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成员国坚持增产导致供应进一步过剩,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双双跌回熊市。同时,美国原油库存较过去五年的均值高出了近一亿桶。

原油不是唯一下跌的商品。追踪19种商品表现的核心商品CRB指数触及2021年来最低水准,几乎全数抹去了由中国需求带动的、持续了10年的商品“超级周期”所录得的涨幅。

过去二十年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图显示,和2021年7月高点469.698相比,该指数跌幅已经达到了57.5%。2021年资金的跌幅则为13.32%。尽管目前的水平依然处于历史平均水平附近,不过2021年和2021年的大周期显然已经结束。

大宗商品为何全面溃败?分析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者目前面对着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经济低迷以及美联储上调利率前景的威胁。此外,美元的升值也给原材料价格带来压力。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推动美元今年夏天走高。

“所有这些大宗商品都是用美元定价的,因此近期美元的走强拖累了它们的价格表现,”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BarnabasGan对彭博表示,“我们预计美联储今年会开始加息。美元更加坚挺料会使黄金、原油和铜的价格全面走低。”

彭博社评选出的全球最准确贵金属预测者BarnabasGan则认为,黄金价格将进一步走低,预计12月跌至1050美元/盎司。这意味着,金价可能还将下跌5.2%。按照高盛的预计,金价年内或将跌至1000美元以下。

花旗集团(Citi)分析团队则在周一指出,黄金将会在今后数季度内测试1000至1025美元区间,美联储加息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瑞银分析师们称,市场可能会保持观望,直至周五的美国7月就业报告公布后,才会看到交易员们发生头寸变动。在非农这样的关键风险事件前,市场参与者们大多不愿意对黄金有很大的头寸敞口。

渣打银行报告称,尽管铜价跌至六年新低,但仍有90%的铜矿仍在盈利,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动力削减产能。彭博研究机构BloombergIntelligence预计,铜价至少还要跌24%,矿企才会开始减产。

不过,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全球投资办公室策略师KiranGanesh最新发表的观点认为,大宗商品遭遇抛售并非增长疲软的信号。确切地说,下跌是源于美元走强和中国市场波动。同时,供应增加打击了石油市场,加息预期则损及贵金属。瑞银总体投资建议:投资者目前不要配置任何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数。原油市场尚未达到再平衡、中国房地产指标疲弱、美国即将升息、近期气候风险消退等等,使得在广泛建仓大宗商品前需要克服的阻力太多,尽管从中长期前景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有望从当前水平上涨。

对中国影响:低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作为一面镜子,大宗商品暴跌巨浪映照出的,是全球尤其是新兴国家经济状况的疲软。过去的若干年,因供应限制和新兴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需求,带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过平均周期。而这两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需求也随之减少,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近期,中国国内经济数据较差,对商品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而且美元强势及加息预期压制商品价格反弹。”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表示。

商务部8月4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2021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仍维持低位,受其影响并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中国进口将继续低位运行。沈丹阳表示,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今年上半年中国整体进口平均价格下降超过10%,同期出口平均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大幅改善。今年上半年,仅原油、塑料、大豆等8大类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下降就减少付汇7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700亿元),大幅降低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

也有观点认为“大宗商品的下跌对于国内经济有益”的看法过于乐观,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跌,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上半年,国内工业品价格深幅下跌。其中,上游、中游工业品(采掘业与原材料工业)价格的下行压力明显大于下游(加工制造业)。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将压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和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这种供给层面对物价的抑制是良性的。但是,民众可能会跟需求低迷引发的低通胀混淆,这种担忧会抑制投资、消费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大对物价的抑制,形成恶性循环。“在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预防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

国内低通胀压力也可能因此加大。汇丰银行宏观分析师表示,2021年以来,国内总需求持续弱势,投资、消费增速放缓。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需求面出现部分回暖信号,但PPI在连续40个月停留在负数区间后,6月降幅进一步扩大。外围大宗商品价格的新一轮下跌为中国下半年PPI的走势仍保持相对弱势埋下伏笔。尽管消费物价指数(CPI)仍在正数区间,猪肉价格的上涨也会推动CPI在未来几个月温和回升,但低通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