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_第1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_第2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_第3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_第4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语文下册第组课文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教案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4、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面五星红旗(4)_人教新课标《一面五星红旗》教案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教学流程: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搜集关于国旗的资料。一、导入揭题1、播放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升旗、运动员手举五星红旗、首登月球时插上国旗等图片,并引入课后资料袋,了解“国旗”,明白国旗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设计意图:虽然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但并不理解“五星红旗”真正意义,就有必要补充相关的语言和背景资料,使孩子们肃然起劲,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大意。(板书:热情帮助)三、精读感悟(一)浏览课文,体会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第1页1、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意。2、交流,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1)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2)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3)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板书:动作变现内心)①比较:我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手中的国旗。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②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这面国旗换面包时,我愣了一下,久久凝视着手中的旗帜。当时,我在想些什么呢?③指导朗读: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什么是久久的凝视?(三)充分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A、国旗在我心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于是我决定……分析第十自然段,透过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B、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又累又饿、随时会倒下,急需帮助。“头和身子被撞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读得低沉)。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包对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你想对他说什么?C、朗读指导:带着敬佩之情读十一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后文,加深体验,在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中感受我对国旗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四)分享感人小故事,谈感受。四、练习、拓展继续想象伤好出院的我,为了答谢老板,又一次站在面包店外,我会怎样做,老板会怎样想。(设计意图:用动作表现内心,进一步体会浓浓的爱国、爱国旗感情。)五、板书设计一面五星红旗面包店老板:婉言拒绝→热情帮助第2页六、总结:是五星红旗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我们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是这面五星红旗唤起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情。(配乐孙楠的《红旗飘飘》)第3页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6《一面五星红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6《一面五星红旗》教案学习目标: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段„„”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一、了解“国旗”,导入揭题1.出示国旗图片。2.你们了解哪些地方常常会有红旗飘扬?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解决:课文围绕什么来写?几处写到“五星红旗”?画出有关句子。(2)、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处标题:手举五星红旗(3)、再读句子,照样子列出其他标题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三、精读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愫在四处描写国旗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分?1、自由地朗读4-11小节。想: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意。●“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那么鲜艳。”1)、老板看到我脖子上的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时,我犹豫了一下。我在犹豫些什么?2)、关注“慢慢解下来”、“展开”两个动作让你感受到什么?——(动作小心,爱护国旗)。3)、朗读指导。●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国旗。我在想些什么呢?2)、充分交流,随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A、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样的?——又累又饿、随时会倒下,急需帮助。“头和身子被撞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读得低沉)。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包是我的救命粮食。B、我在漂流时带上国旗,说明我是中国人,希望祖国陪伴我,希望国旗能陪伴我渡过漂流中的困难;在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把国旗系在脖子上,她不能丢。在历经困难后,国旗仍然那么鲜艳,她那么神圣、庄严不可侵犯。我不能拿她换面包。(设计意图:以点带面,以“拒换”链接到前文的“手举”、“脖系”。让学生去感受“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1)、摇头:断然拒绝!2)趔趔趄趄是怎样的走?四、品评比较,体会老板的国际友情1、文中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个主人公,那就是——面包店的老板。面包店的老板又是个怎样的人呢?用波浪线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老板接过去看了看,耸了耸鼻子,还给了我。”●“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品读老板的语言、神情、动作,去体会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由“公平交易的生意人”到最后的“乐于助人”2、老板前后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他被感动了。)被什么感动了?被“我”感动。被“我”不用国旗换面包所感动,被“我”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精神所打动。齐读最后一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链接“我”的行为动作,加深体会“我”的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提炼文本的主题就水到渠成:)——在无法支撑的情况下,“我”如此维护国旗的行为,赢得老板的敬重和理解。是呀,只有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也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3、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个面包店的老板说些什么?五.情感的提升华。只有维护国家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会像课文中的我一样去维护国旗的尊严吗?推荐;钟丽思《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西门豹4最新版西门豹【教材简析】文章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2、体会西门豹机智、勇敢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知道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二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①河伯闹是假,巫婆、官绅闹是真;②给河伯娶媳妇是假,搜刮民脂民膏是真;③选新娘是假,拉穷孩子掩饰自己是真;④发大水是假,闹旱灾是真;2、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天灾人祸)二、理解惩恶办法,揣摩巧妙之处:1、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那么,接下来,西门豹要干什么了?(板书:惩治恶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门大人是怎么惩治那些恶人的,请大家仔细读读第10—14自然段,找找西门豹惩治了哪些人,把他们圈出来。(生交流)2、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未来的“包青天”,一下子就把这些恶人给找出来了。现在呢,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读的几段话改成了这样一段话:(出示语段:西门豹先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他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河里;接着,他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叫卫士把官绅们扔进河里;过了一会儿,他才让官绅们回去。)2017.3.1最新版请你读读这段话,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哪个更好?好在哪里?预设1:(若说到了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是啊,加入一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更生动,使人物更活灵活现。预设2:(若没有说到语言描写)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神态、动作描写非常到位,连语言也写得非常精彩呢!3、现在呢,我们就一起深入地来研究一下课文的语言到底精彩在哪里呢?先来看看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他讲了一些什么话,你能找到吗?①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②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里西门豹共说了两句话,到底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呢?预设1:(若学生说对了)对了,就是这两层。预设2:(若学生是说了不止两层)归结起来就是两层,一是说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二是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他要另选个漂亮的。③我们先来看第一层,谁来读读这句话?④(读得好)够坚决,接着读。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读得不好)当时西门豹已经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姑娘救下了,容得了你们用这样软绵绵的话说吗?同学们,该怎么读?(坚决)咱们就读“不行”两个字,看你能不能读得够坚决。(读好后再读)⑤小朋友们,我们再来想一想,这个姑娘是真的不漂亮吗?所以,我们说,事实上,——————是假,————————是真。(出示填空)师:这就是西门豹用语的巧妙之处啊,小朋友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4、①嗯,读得够坚决,很有西门大人的气势。再来看第二层,平时老师要小朋友们帮老师把本子搬到办公室的时候会说:“麻烦你帮我把本子搬到办公室”,你能不能也照这样来说一说?(生说)②小朋友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用这个词都是客气话,那么这里西门豹是真的客气吗?对了,他是假装客气,你能不能也假装客气地来说一说。(评价语:嗯,说得还挺客气的。不过就是少了些大人的气势。/还挺像西门大人的„„)同学们再想,河里难道真的有河伯吗?所以,我们说,实际上,——————是假,——————————是真。③其实这也是西门豹用语的巧妙之处啊。但让老师不明白的是,西门豹为何要这么巧妙地说,他当时是邺地的一个官,要惩治一个巫婆简直是轻而易举,易如反掌,老师觉得他完全可以这样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是你这巫婆在捣的鬼。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行不行?(师补充介绍:邺地当时巫风盛行,老百姓们都很迷信,临近邺城,西门豹见百姓纷纷出走,民女陶玉被掳走,于是就颁发律令,禁止巫风。但是巫婆和官绅相互勾结,煽动老百姓跪在衙门前抗议。可见当地的老百姓是多么愚昧迷信!所以,为了让老百姓彻底地醒悟,西门豹必须讲究点方法。)2017.3.1最新版预设:不行!这样一来,会造成混乱局面,官绅们趁机会捣乱!老百姓长期受巫婆和官绅的蒙骗,万一漳河发大水,老百姓会责怪西门豹得罪河伯的。这样老百姓只是将信将疑,不利于西门豹彻底破除迷信,也不利于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师作适当总结)④因为这样,所以西门豹并没有戳穿巫婆的诡计,而是不动声色、假装客气地来惩治巫婆,这正是西门豹惩治人的巧妙之处啊!A、男女生读这句话,体会西门豹用语的巧妙。B、看来西门豹语言的巧妙同学们是体会到了。小朋友们,当时西门豹就想:先救人要仅,所以他对巫婆严肃地说——西门豹又想:看我怎么惩治你,所以他不动声色地对巫婆说——5、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只见那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天就沉下去了。很明显,她已经——淹死了。就这样,西门豹也用了巫婆害人的方法惩治了她自己。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6、小朋友们,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7、是啊,西门豹的聪明、大智慧不仅体现在这,还体现在惩治官绅上呢?(出示要求)现在请你默读12——14自然段,看看西门豹对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是怎么说的?然后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生交流)8、①(出示句子)我们先来看这两句话,它们一句是对官绅头子说的,一句却是对其他官绅们说的,但看起来差不多,那么西门豹的用意是否一样呢?有什么不同?预设1:一个是要他的命,一个只是吓唬他们。(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2:回答不出。(引导:官绅和官绅头子的下场有什么不同?)师:所以,我们说西门豹的用意一个是要他的命,一个却只是吓唬,但让老师奇怪的是西门豹为何要杀官绅头子,而却把其他官绅给放了呢?(生说)对了,我们说,擒贼先擒王,王被擒了,其他的虾兵蟹将自然也就不在话下,这就是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他妙就妙在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惩治不同的人。②的确,官绅(出示句子: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③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句话的语气是一句比一句强烈,你看,第一句后面是句号,而第二句后面是感叹号,西门豹似乎也一次比一次要着急,那么,西门豹是真的不知道巫婆和官绅头子已经被淹死了吗?所以,实际上,他是假装着急,这又是西门豹语言的巧妙之处啊!请我们这边两组同学来读一读第一处,这两组紧接着读第二处,更深一层地来体会一下西门豹语言的巧妙。④读得真不错,西门豹语言的巧妙已经完全在你们的朗读中体现出来了。小朋友们,学到这里,我们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说:“西门豹的办法真是————。”【出示填空:西门豹的办法真是()!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2017.3.1最新版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他们如果怕下河而不愿下去,就说明漳河里根本没有()。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的。】个别学生说。9、得真棒,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西门大人的话,另外一位读一读旁白。注意要读出西门大人语言的巧妙,恶人们的害怕。10、的朗读中,老师听得出来,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都看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老百姓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在旁观看的老百姓,你会对西门豹说什么?对巫婆和官绅们说什么?对其他乡亲们说什么?(出示填空)11、,邺地河伯娶亲的迷信被破除了,骗钱害人的家伙也被惩处了。西门豹后来还做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总结全文:西门豹管理邺地,破除迷信,兴渠引水、为民造福,最终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虽然他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却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后来,他还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呢!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搜集更多的故事来加深对西门豹的了解,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2017.3.1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藏戏4最新版藏戏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学情分析学生对藏戏比较陌生,因此教学本课前,应让学生充分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带学生对藏戏有所了解时,再进行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2017.3.1最新版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2017.3.1最新版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3)师生共同评析。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六)拓展活动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四)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五)布置作业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2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自在)(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课前预热1同学们,你在农村生活过吗?2和城里相比,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一、导入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今天让我们一起慢慢回头,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一起读:《清平乐・村居》。2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读)交流:(词牌名上下片押韵长短句)二、初读1、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得有感情。2、谁来读一读。(1-2人)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学生自由读。(2)交流: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A翁媪: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在这首词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相媚好:你认为呢?吴音:吴的地方话!醉:知道意思吗?可能是谁喝醉了?你们认为呢?无赖:调皮的样子。卧剥:谁知道?(躺、趴)词语的意思你们都读懂了,这首词你们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三、品读。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相媚好”,老师还有更深的思考:词中说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清贫,可为什么他们还这么“相媚好”呢?(一)自由读:自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二)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这个问题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1、学生发言:我觉得儿子勤劳孝顺,他们才相媚好。2、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3、你是怎么理解的?大儿子正在锄草,他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想尽孝心,体谅父母。(谁来补充的?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虽然没有哥哥力气大,能干,但也很尽力。4、小结:夫妻俩看着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他们喜欢吗?(三)感悟小儿调皮可爱。1、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点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2、为什么喜欢?(小儿子调皮可爱)3、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儿的调皮可爱?无赖:a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蛮不讲理游手好闲)b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C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老夫妇对小儿特别喜欢,是对小儿的爱称)卧(点击图)a“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b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C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好可以同桌讨论讨论。4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1)听老师读一读?(2)你觉得老师哪些词读得好呢?(好在哪儿)(3)谁能读出小儿的顽皮?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孝顺,小儿调皮可爱,难怪他们“醉里吴音相媚好”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他们相媚好呢?(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四)感悟景美1、生回答: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这儿的景色很美。2、你从哪儿读懂的?3、谁来读读这句话:[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4、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草青草茂盛生机勃勃)5、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A自由练说B指名说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草真青啊!)7、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五)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听到老两口在说什么?2、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讨论讨论,3、交流:(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4、小结:乡村的景色如此优美,农家的生活如此幸福,真令人陶醉呀!5、指导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四、感情朗读全文。1、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把感情读出来。2、老师读上阕,谁来读下阕。3、还有谁愿意读的?你读上阕,老师读下阕。4、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生平:出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任地方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却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了打击,而如今还要面对晚年的凄凉和寂寞。当他看到眼前这一农家的生活时,他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向往之情油然而生)(2)羡慕有多深,忧愁就有多深,面对如此美景,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中走进他的忧愁,读懂他的向往。5、配乐吟唱。五、拓展积累1、像这样清新的诗,辛弃疾还写过不少。辛弃疾一生写过600多首词。你读过他的哪些词?2、学生推荐宋词历来和唐诗并称双绝。每首宋词都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找来宋词读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3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童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