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_第1页
学习-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_第2页
学习-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_第3页
学习-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_第4页
学习-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此时期,儒、墨、道、法、兵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派别代表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膑生平思想主张一、百家争鸣:合作学习“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连连看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膑无为、逍遥仁仁政制天命而用之兼爱、非攻懂得战争的规律严刑峻法从下面的话判断出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孟子的主张吗?为什么?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这是为什么?三峡这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比较庄子与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认识荀子庄子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荀子》:“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墨子的观点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其“兼爱”“非攻”等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但无等级的爱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地位的上升。朝三暮四

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名称和数量没有改变,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呢?这则故事体现了庄子什么思想主张?“齐物”观点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战国时期,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面对窃贼,请你猜猜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猜猜谁家之言?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始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改正。认为小孩子太小,还不懂事,随他去。而且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等到小孩长大了,自然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就能修正自己的行为。儒家学派道家学派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作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以自己对自己做的处罚的标准,来处罚这个小孩。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这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小孩作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的风气,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主张制定严酷的刑法,并处于犯罪的人刑罚。墨家学派法家学派“如果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拜诸子百家中哪个人为师呢?阐明自己的理由。”

法家打天下(进取),儒家守天下(守成),道家养天下(休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一定能成为英雄。

-----易中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思想渊源当今的思想观点以德治国,尊敬师长,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平等博爱,孝敬父母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礼治文明、有教无类“兼爱”“非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法治无为而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家争鸣的原因?合作探究★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大发展!大动荡!大活跃!大变革★战国百家争鸣有何历史影响?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的发展。问题探究《三十六计》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孟子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核心)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年代:国籍:地位:著作:荀子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荀子的思想学说自然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的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心好利”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墨子生平战国鲁国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的思想学说“兼爱”尚力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墨子的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非攻: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境。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节用、节葬(热爱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庄子生平战国宋国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学说宇宙观:自然观:“逍遥”人生观:“齐物”,万物本质相同“无所恃”,即不受限制“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从自然,“天人合一”

年代:国籍:地位:著作:韩非生平战国韩国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的思想学说韩非的影响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观,法、术、势顺应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2、法治观3、改革观课堂检测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教育的发展D、言论自由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庄子A.B.

C.

D.3、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老子和孔子D、荀子和墨子4、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A、孔子和老子B、孟子和荀子C、荀子和庄子D、荀子和韩非子5、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政治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诸子百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1.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2.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借鉴。3.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主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与时俱进”的借鉴。4.韩非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的借鉴。以史为鉴课堂释疑

韩非所说的“法”,是指官府制定的法律,它好比马的笼头,是起规范作用的;韩非说的“术”,是指任免、考核臣下的方法,它好比是人驾驭马的方法,也就是权术;韩非所谓的“势”,其实质是指国家政权来说的,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它好比马鞭,是具有惩罚作用的权威。如何遏制上课讲话的行为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儒家:孟子1、生平:2、思想主张:政治:人性观:人格观:1、生平:2、思想主张:哲学:人性观:政治:3、评价:儒家:荀子1、生平:2、思想主张:3、评价:

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