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审美认知理论与影视传播
第6章审美认知理论1苏格拉底
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在或传达,或者是任何你喜欢称呼的东西。苏格拉底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2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1.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2.审美认知的基本过程3.影视传播中的审美共识4.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1.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2.审美认知的基本3第一节
审美的理性认知
什么是美?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梅里安-韦氏大学生词典第十版:
美:人或事物的一种特质的集合,这种特质使人感官愉悦和精神奋发。第一节审美的理性认知什么是美?亚里士多德:美4一、审美理论
(一)审美静观理论
1.德国心理学家叔本华提出:是指从人的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解脱的一种审美方式.人的一切,从身体的构造到感性的活动,从感情到思想,无不是为意欲服务的。因此,人之所看、所昕、所想都无不与意欲有关,因而都是功利性活动。
一、审美理论(一)审美静观理论5强调:审美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即放弃对事物的习惯性概念思维;审美是实现自我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审美主体要超脱个人意志和欲求,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仅仅关注于审美对象的外形或外观。强调:审美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即放弃对事物的习惯性概念6瑞士心理学家德华·布洛提出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二)审美心理距离理论只有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瑞士心理学家德华·布洛提出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7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过程;
(三)审美移情理论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过程;(三)8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
一些具有表现力的事物,它们内含的可以被抽象出来的力的结构,恰巧吻合了人的精神世界的逻辑结构或是情感形式。
(四)审美异质同构理论什么是异质同构?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一些具有表现力的事物9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强调:运用“力”作为媒介对事物的表现进行知觉,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知。
特定的“力”往往是同人类世界中的某种事件,人类灵魂深处某种思想、理念、情感相联系的。。
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10二、审美认知(一)审美注意与审美知觉审美注意:意识中断;
意识转向;
意识集中;
审美知觉:排斥性;
共鸣性;
二、审美认知(一)审美注意与审美知觉审美注意:意识中断;意11(二)审美期待与审美理解审美期待:审美实践基本动机;
积极主动的特殊情绪.
审美理解:表层面含义:
中层面含义:
审美判断;审美愉悦;深层面含义:
审美感悟;(二)审美期待与审美理解审美期待:审美实践基本动机;积极主12第2节
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研究
人类的情感共识建筑在人类在对事物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着相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继而变成了人类思维中共有的潜在意识.一、审美共识(一)情感结构的共识第2节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研究人类的情感共识建筑在人13(二)认知结构的共识审美实践的两个参考量:感性中的美:受到感知经验的控制;理性中的美:受到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二)认知结构的共识审美实践的两个参考量:感性中的美:受到感14认知不协调假设: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冲突;费斯廷杰观念层次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
“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假设: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冲突;费斯廷杰观念层次冲15(三)民俗文化结构的共识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民俗文化寓意性表现;(三)民俗文化结构的共识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民俗文化寓意性表16民俗文化的人格特质表现中国人格特质依次:能力、勤奋、志趣水平、人际关系、外在表现、伦理道德水平、个人风格王登峰
民俗文化的人格特质表现中国人格特质依次:能力、勤奋、志趣水平17西方人格特质依次:阿尔波特(美国)外在行为表现、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公正性、情绪稳定性、创造性西方人格特质依次:阿尔波特(美国)外在行为表现、18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1.鲜明的时代特征
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朝气的动态变化。因此美的感知也是伴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在不断演变,人类审美文化共识的标准也随之改变。美与审美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标志性。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1.鲜明的时代特征19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2.既有的政治倾向性
五星红旗美在何处?"红布,黄星本身并没有什么美,它的美在于它代表了中国,代表这个独立、自由、幸福、伟大的国家、人民和社会。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2.既有的政治倾向性20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
3.多元化的心理需求探讨审美认知协调性,研究审美的文化共识性,并不是在强调审美应当维持某一特定的标准,也不等于否定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性。没有审美情趣的个性,人类审美经验的丰富性将无从谈起;没有审美情趣的多元性,人类美的创造性将迅速枯竭。人类的思维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大自然也在发展,生存在这样一个一切都处于发展、运动、变化状态的环境中,社会各成员由于人与人的个性特质、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社会交往层面的不同所带来的审美差异就一定是必然的,这也构成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多元化需求性。
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3.多元化的心理需求21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4.唯美与浪漫的感情追求
唯美与浪漫可以引发人们的愉悦感觉,它既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也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的心理需求,因此唯美与浪漫的影片始终深受人们的追崇,一些影片甚至因此而长盛不衰。
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4.唯美与浪漫的感情追求22第6章审美认知理论与影视传播
第6章审美认知理论23苏格拉底
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在或传达,或者是任何你喜欢称呼的东西。苏格拉底事物之所以美只因为绝对美的存24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1.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2.审美认知的基本过程3.影视传播中的审美共识4.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1.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2.审美认知的基本25第一节
审美的理性认知
什么是美?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梅里安-韦氏大学生词典第十版:
美:人或事物的一种特质的集合,这种特质使人感官愉悦和精神奋发。第一节审美的理性认知什么是美?亚里士多德:美26一、审美理论
(一)审美静观理论
1.德国心理学家叔本华提出:是指从人的意志和欲望的束缚中获得暂时解脱的一种审美方式.人的一切,从身体的构造到感性的活动,从感情到思想,无不是为意欲服务的。因此,人之所看、所昕、所想都无不与意欲有关,因而都是功利性活动。
一、审美理论(一)审美静观理论27强调:审美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即放弃对事物的习惯性概念思维;审美是实现自我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审美主体要超脱个人意志和欲求,不固着于事物中真实的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仅仅关注于审美对象的外形或外观。强调:审美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即放弃对事物的习惯性概念28瑞士心理学家德华·布洛提出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二)审美心理距离理论只有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瑞士心理学家德华·布洛提出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29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过程;
(三)审美移情理论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过程;(三)30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
一些具有表现力的事物,它们内含的可以被抽象出来的力的结构,恰巧吻合了人的精神世界的逻辑结构或是情感形式。
(四)审美异质同构理论什么是异质同构?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一些具有表现力的事物31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强调:运用“力”作为媒介对事物的表现进行知觉,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知。
特定的“力”往往是同人类世界中的某种事件,人类灵魂深处某种思想、理念、情感相联系的。。
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32二、审美认知(一)审美注意与审美知觉审美注意:意识中断;
意识转向;
意识集中;
审美知觉:排斥性;
共鸣性;
二、审美认知(一)审美注意与审美知觉审美注意:意识中断;意33(二)审美期待与审美理解审美期待:审美实践基本动机;
积极主动的特殊情绪.
审美理解:表层面含义:
中层面含义:
审美判断;审美愉悦;深层面含义:
审美感悟;(二)审美期待与审美理解审美期待:审美实践基本动机;积极主34第2节
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研究
人类的情感共识建筑在人类在对事物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着相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继而变成了人类思维中共有的潜在意识.一、审美共识(一)情感结构的共识第2节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研究人类的情感共识建筑在人35(二)认知结构的共识审美实践的两个参考量:感性中的美:受到感知经验的控制;理性中的美:受到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二)认知结构的共识审美实践的两个参考量:感性中的美:受到感36认知不协调假设: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冲突;费斯廷杰观念层次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
“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假设: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冲突;费斯廷杰观念层次冲37(三)民俗文化结构的共识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民俗文化寓意性表现;(三)民俗文化结构的共识民俗文化地域性表现;民俗文化寓意性表38民俗文化的人格特质表现中国人格特质依次:能力、勤奋、志趣水平、人际关系、外在表现、伦理道德水平、个人风格王登峰
民俗文化的人格特质表现中国人格特质依次:能力、勤奋、志趣水平39西方人格特质依次:阿尔波特(美国)外在行为表现、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公正性、情绪稳定性、创造性西方人格特质依次:阿尔波特(美国)外在行为表现、40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1.鲜明的时代特征
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朝气的动态变化。因此美的感知也是伴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在不断演变,人类审美文化共识的标准也随之改变。美与审美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标志性。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1.鲜明的时代特征41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2.既有的政治倾向性
五星红旗美在何处?"红布,黄星本身并没有什么美,它的美在于它代表了中国,代表这个独立、自由、幸福、伟大的国家、人民和社会。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2.既有的政治倾向性42一、影视传播中的审美特征
3.多元化的心理需求探讨审美认知协调性,研究审美的文化共识性,并不是在强调审美应当维持某一特定的标准,也不等于否定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差异性。没有审美情趣的个性,人类审美经验的丰富性将无从谈起;没有审美情趣的多元性,人类美的创造性将迅速枯竭。人类的思维在发展,社会在发展,大自然也在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房产居住权保留与子女抚养权及共同债务分担合同
- 木材物流运输保险理赔与环境保护合同
- 公共建筑能耗监控平台升级项目合同补充条款
- TTT培训技巧精要
- 生物制药纯化技术专利授权与市场推广及研发合同
- 海外留学签证代办服务及安全保障合同
- 外贸公司单证员劳务派遣及市场调研合同
- 国际工程项目合同风险评估与咨询合同
- 互联网股权收益互换及合作运营协议
- 专利许可使用补充协议
- 民法典与工程索赔课件
- 公共管理学黎民
-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专题培训
- 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守护生态平衡 共享多彩世界 课件 -2025年高中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教育
- GA/T 2161-2024法庭科学非法集资类案件资金数据分析规程
- 2025-2030中国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市场深度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考第一次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俗世奇人试题及答案
- 【化学试卷+答案】广东省茂名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茂名二模)
- 急救中心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