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_第1页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_第2页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_第3页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_第4页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

…………○…………外…………○…………装…………○…………订…………○…………线…………○…………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内…………○…………装…………○…………订…………○…………线…………○…………

)

登陆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1七下·浙江期末)根据如图所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2021七下·浙江期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3.(2021七下·浙江期末)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2016·绍兴)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5.(2021七下·浙江期末)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金子闪闪发光”说明金子是光源

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6.(2019·杭州)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C.人工授粉D.风力传粉

7.(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大气圈的对流层

8.(2021七下·浙江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9.(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中,盛水的杯子口盖着的纸片不会掉下来的是()

A.只有甲B.只有乙C.只有丙D.乙和丙

10.(2018八上·绍兴月考)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1.(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2.(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3.(2021七下·浙江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14.(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实像

B.图乙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15.(2021七下·浙江期末)下列生物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的是()

①真菌分裂②青霉产生孢子③马铃薯发芽④嫁接⑤蝗虫交尾⑥玉米人工授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16.(2021七下·浙江期末)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C.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是胎生、哺乳

17.(2021七下·浙江期末)新生命的孕育要经过复杂的过程。结合图像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细胞是在①中产生的B.精子在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③的过程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交换物质

18.(2021七下·浙江期末)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内完成的

B.丁是由乙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C.婷婷上了初中后眼睛就近视了,这跟她进入青春期有关

D.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19.(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20.(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2021七下·浙江期末)水和空气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____。

A.水的电解B.水的蒸发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2.(2020·温州模拟)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________,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是________。

23.(2021七下·浙江期末)“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圆了很多家庭的梦。同时,“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为更多民众尤其是高龄母亲所关注。

(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____过程。

A.排卵B.受精C.胚胎的后期发育D.分娩

(2).这项技术属于(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

24.(2021七下·浙江期末)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⑴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①的数值是。

⑵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mL水(1g水的体积为1mL)。

⑶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⑷装瓶、贴标签。

25.(2021七下·浙江期末)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可以用光的________解释。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是番茄一生的相关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④]和[⑤]所示的结构共同组成________。

(2)当切开丙(果实),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种子是由图乙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图丁是小林在阳台上无土栽培的一株番茄,由于种植环境封闭等因素,可以采取________等措施,提高产品的效率,增加结果率。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7.(2021七下·浙江期末)小思和小敏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在图像中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你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28.(2021七下·浙江期末)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6只培养皿,先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分别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冷却后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籽粒饱满、完好无损的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放到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一次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观察并统计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装置ABCDEF

温度(℃)101520253035

发芽数量(粒)48748294847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为了找到发芽的最适温度,应该在________(填温度范围,精确到1℃)之间补充几个相同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以上的实验并统计各组发芽数量。

(3)过一段时间,预测某装置内种子全部萌发,却有两粒没有发芽,原因是________(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29.(2021七下·浙江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鸭子河蚌小鱼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河蚌、小鱼、水蚤水蚤、小球藻水蚤小球藻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3)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0.(2021七下·浙江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培养皿号操作

A组1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min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3号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

(3)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31.(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__,在种子的外面常有________包被。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这种发育属于________发育。

(3)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________。人的①过程,场所在________。

32.(2021七下·浙江期末)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实验三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3.(2021七下·浙江期末)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选填“<”“>”或“=”)。

(2).m的取值范围:。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4).4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答案】A

【考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2)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3)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知识判断;

(4)根据节约水资源的知识判断。

【解答】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淡水资源只占水体总量的2.53%,且其中的68.69%集中在两极的冰川中无法利用,因此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考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以提高液态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考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光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B错误;

C.“金子闪闪发光”,但它自己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其它物体的光,这说明金子不是光源,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考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传送到雌蕊柱头或胚珠上的过程。传粉是高等维管植物的特有现象,雄配子借花粉管传送到雌配子体,使植物受精不再以水为媒介,这对适应陆生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解答】同一朵花中的花粉落在自身的雌蕊的柱头上,属于自花传粉;

故答案为:A。

7.【答案】A

【考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大气圈中的对流层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暖湿润,生机盎然。但是近百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解答】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能源消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其呼吸作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阻档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反应,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大气圈的对流层,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A

【考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和生成中的安全常识判断。

【解答】A.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门窗,不能打开排风扇,避免开关打火引燃煤气,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乙丙杯子内无气泡,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水对纸片的压强,纸片不掉下来;甲图有气泡,里面进入了空气,此时里面气压和水对纸片的压强大于外界气体对纸片的压强,纸片会掉下来。

故选D。

10.【答案】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答】AB、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A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分析;

(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会聚集在烧杯底部,然后从底部开始上升,则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

B.如果不移开玻璃片,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流出一部分后,瓶内气压下降,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就不再流出了,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围绕在蜡烛周围,阻断了氧气与蜡烛的接触,而不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故C错误;

D.打开止水夹后,蜡烛不会马上熄灭,而是要等待一段时间,因此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其中的②③为干燥棉球,没有变色,说明没有碳酸生成;①④为湿润的棉球,它们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其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而④比①先变红,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先向下运动,然后再不断累积上升,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集气瓶中的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消化瓶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会流入集气瓶内。当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增加水的体积应该等于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即水面升高到1处,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考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2)光在同一中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

(3)根据光的三原色分析;

(4)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中,物体通过小孔成像,由于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成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乙中,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丁中,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A

【考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动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解答】真菌分裂、青霉产生孢子、马铃薯发芽、嫁接都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蝗虫交尾和玉米人工授粉都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考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环境,而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家蚕、苍蝇、菜粉蝶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与它们不同,蝗虫、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

【解答】A、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蝗虫等昆虫的发育过程没有蛹这一阶段,C不正确,符合题意。

D、兔属于哺乳动物,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是胎生、哺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考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边进行细胞分裂,一边向子宫中移动,最终附着在子宫内壁上,这一过程称为怀孕。胚胎在子宫中完成发育。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解答】A、卵细胞在①卵巢中产生的,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精子在②输卵管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胚泡植入③子宫内膜的过程叫做怀孕,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交换物质,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D

【考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人体进行生殖时,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处形成后,边分裂边向子宫内移动,最终附着在子宫内壁上,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胚胎在子宫中发育至第八周末,便具有人的形态,称为胎儿。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迅速生长的时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突增,内脏器官功能日渐健全,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女生乳房增大、来月经等等。

【解答】A、甲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过程是在母体内的输卵管中完成的,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丁胎儿是乙受精卵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胎盘和脐带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婷婷上了初中后眼睛近视,与她用眼不当和用眼过多有关,与进入青春期无关,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后,婷婷出现月经,是因为卵巢迅速发育,分泌的雌性激素增多,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捕食关系又形成了食物链。

【解答】A、图中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因而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A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⑤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⑥表示分解者可分解动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B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A表示生产者,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C是分解者,它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D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质质量大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溶质质量小于溶解度,那么溶液肯定不饱和;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图像判断溶解度的大小;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A.在图中阴影部分,溶质的质量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A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小于B的溶解度,因此B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A,B两种物体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仍然饱和,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因此其中溶质的质量相等。由于原来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因此原来A的溶质质量大于B,因此温度下降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答案】(1)B

(2)A,C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②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④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2)根据水的电解的实验结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1)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故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新鲜空气中照样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应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C正确,B错误。

故选AC。

22.【答案】(1)橡皮膜边缘有气泡冒出

(2)乙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如果橡皮膜的气密性良好,那么按压橡皮膜时,里面的气体也不会露出来,自然水中也不会出现气泡;

(2)如果吸管B端从M处到N处,说明杠杆的右端上扬,那么杠杆左端A肯定下沉,即橡皮膜向下凹陷,因此外面的大气压大于里面的气压。

【解答】(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橡皮膜边缘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乙。

23.【答案】(1)B

(2)有性

【考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解答】(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受精过程。

(2)“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这项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

故答案为:(1)B;(2)有性

24.【答案】5;291;烧杯、玻璃棒

【考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硼酸固体的质量,然后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溶剂水的质量,进而得到水的体积;

(3)根据溶解操作的实验过程确定所需器材。

【解答】(1)需要硼酸固体的质量为:300g×3%=9g;游码的分度值为0.2g,示数为4g,那么砝码的质量:9g-4g=5g,因此①处应该为5;

(2)需要水的质量:300g-9g=291g,那么需要水的体积:;

(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25.【答案】(1)实像;直线传播

(2)不变;变小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解答;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像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此时物距增大,而像距不变,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因此像的变小。

26.【答案】(1)雄蕊

(2)胚珠

(3)人工辅助授粉

【考点】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一朵花通常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果实里的种子。人工辅助授粉是指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籽实率,或有方向性改变植物物种的技术措施。

【解答】(1)图甲中的①柱头、②花柱和③子房共同组成雌蕊,④花药和⑤花丝共同组成雄蕊。

(2)种子是由图乙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3)由于种植环境封闭,没有昆虫为植物传粉等因素,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提高传粉的效率,增加结果率。

故答案为:(1)雄蕊;(2)胚珠;(3)人工辅助授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7.【答案】(1)固液共存

(2)丙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在熔化开始前为固态,熔化结束后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

(2)根据丙图可知,AB段和CD段加热时间都是5min,因此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二者的质量相同,根据Q=cm△t可知,由于比热容c水>c冰,因此△t水B,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2021七下·浙江期末)水和空气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是____。

A.水的电解B.水的蒸发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答案】(1)B

(2)A,C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①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②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④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判断。

(2)根据水的电解的实验结论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1)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故B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新鲜空气中照样含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应该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C正确,B错误。

故选AC。

22.(2020·温州模拟)小明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简易气压计。将橡皮膜平铺在敞口容器上,并用胶带绑紧。检查气密性后,将吸管的A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端靠近卡纸的M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吸管绕O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________,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是________。

【答案】(1)橡皮膜边缘有气泡冒出

(2)乙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如果橡皮膜的气密性良好,那么按压橡皮膜时,里面的气体也不会露出来,自然水中也不会出现气泡;

(2)如果吸管B端从M处到N处,说明杠杆的右端上扬,那么杠杆左端A肯定下沉,即橡皮膜向下凹陷,因此外面的大气压大于里面的气压。

【解答】(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橡皮膜边缘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B端的指向从M处变为N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大的乙。

23.(2021七下·浙江期末)“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圆了很多家庭的梦。同时,“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为更多民众尤其是高龄母亲所关注。

(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____过程。

A.排卵B.受精C.胚胎的后期发育D.分娩

(2).这项技术属于(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

【答案】(1)B

(2)有性

【考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解答】(1)“试管婴儿”诞生过程中,在试管内完成的主要是受精过程。

(2)“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这项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

故答案为:(1)B;(2)有性

24.(2021七下·浙江期末)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肤的小面积创伤。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硼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⑴称量硼酸固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则①的数值是。

⑵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mL水(1g水的体积为1mL)。

⑶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⑷装瓶、贴标签。

【答案】5;291;烧杯、玻璃棒

【考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硼酸固体的质量,然后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溶剂水的质量,进而得到水的体积;

(3)根据溶解操作的实验过程确定所需器材。

【解答】(1)需要硼酸固体的质量为:300g×3%=9g;游码的分度值为0.2g,示数为4g,那么砝码的质量:9g-4g=5g,因此①处应该为5;

(2)需要水的质量:300g-9g=291g,那么需要水的体积:;

(3)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25.(2021七下·浙江期末)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可以用光的________解释。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实像;直线传播

(2)不变;变小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分析解答;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像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此时物距增大,而像距不变,那么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减小,因此像的变小。

26.(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是番茄一生的相关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④]和[⑤]所示的结构共同组成________。

(2)当切开丙(果实),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种子是由图乙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图丁是小林在阳台上无土栽培的一株番茄,由于种植环境封闭等因素,可以采取________等措施,提高产品的效率,增加结果率。

【答案】(1)雄蕊

(2)胚珠

(3)人工辅助授粉

【考点】花的结构,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一朵花通常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果实里的种子。人工辅助授粉是指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籽实率,或有方向性改变植物物种的技术措施。

【解答】(1)图甲中的①柱头、②花柱和③子房共同组成雌蕊,④花药和⑤花丝共同组成雄蕊。

(2)种子是由图乙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3)由于种植环境封闭,没有昆虫为植物传粉等因素,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提高传粉的效率,增加结果率。

故答案为:(1)雄蕊;(2)胚珠;(3)人工辅助授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7.(2021七下·浙江期末)小思和小敏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在图像中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你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答案】(1)固液共存

(2)丙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在熔化开始前为固态,熔化结束后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

(2)根据丙图可知,AB段和CD段加热时间都是5min,因此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二者的质量相同,根据Q=cm△t可知,由于比热容c水>c冰,因此△t水<△t冰,即水温升高的慢,图像的倾角较小,因此丙图的CD段有问题。

【解答】(1)在图像中BC阶段,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应该处于熔化状态,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我在课堂上的实验数据,我认为图丙的CD段数据有问题。

28.(2021七下·浙江期末)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6只培养皿,先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分别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冷却后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籽粒饱满、完好无损的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六等份,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放到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一次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观察并统计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情况,结果记录如表:

实验装置ABCDEF

温度(℃)101520253035

发芽数量(粒)48748294847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为了找到发芽的最适温度,应该在________(填温度范围,精确到1℃)之间补充几个相同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以上的实验并统计各组发芽数量。

(3)过一段时间,预测某装置内种子全部萌发,却有两粒没有发芽,原因是________(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答案】(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21~29℃

(3)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生命力

【考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还需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如种子的胚结构完整且是活的,还要度过休眠期等。

【解答】(1)该实验的变量为温度,由表中数据可见,温度不同,种子发芽率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在22~30℃之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先升高再下降,所以应该在21~29℃之间补充几个相同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以上的实验以找到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

(3)某装置中大部分种子萌发说明外界条件适宜,而有两粒种子没有发芽,应该自身条件不符合,如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生命力。

故答案为:(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2)21~29℃;(3)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生命力

29.(2021七下·浙江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鸭子河蚌小鱼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河蚌、小鱼、水蚤水蚤、小球藻水蚤小球藻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

(3)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4;河蚌、鸭子、小鱼

(3)水蚤

(4)小球藻;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的需要,还能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会逐级递减。

【解答】(1)表中有生产者小球藻和各种消费者水蚤、小鱼、河蚌以及鸭子,但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鸭子,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小球藻→水蚤→小鱼→鸭子,小球藻→河蚌→鸭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河蚌、鸭子、小鱼。

(3)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则构成的食物链是:d→c→b→a.根据(2)可知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故则c对应的生物是

水蚤。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小球藻固定太阳能开始。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4;河蚌、鸭子、小鱼;(3)水蚤;(4)小球藻;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0.(2021七下·浙江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

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

组号培养皿号操作

A组1号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min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2号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

B组3号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4号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

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

(3)如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答案】(1)2、4;教室空气

(2)需要,保证变量唯一

(3)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笔帽有细菌和真菌)

【考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在做对照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且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进行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是对照组,进行变量处理的实验对象是实验组。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几乎无处不在。

【解答】(1)两组实验中,2号和4号未作变量处理,是对照组。A组实验中,1号打开盖可接触到教室空气,2号不做此处理,不能接触到教室空气,因此该组实验变量是教室空气。

(2)B组实验探究笔帽上是否有细菌、真菌,3号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那么4号应不做此处理,以保证变量唯一形成对照。

(3)由实验现象可知,教室和笔帽上均有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1)2、4;教室空气;(2)需要,保证变量唯一;(3)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笔帽有细菌和真菌)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31.(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是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__,在种子的外面常有________包被。

(2)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这种发育属于________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