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高中地理课件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高中地理课件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高中地理课件荒漠化的防治_第4页
高中地理课件荒漠化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漠化的防治

--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为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一)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地貌和地形区长城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小部分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大兴安岭以西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一)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海陆位置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隆起高山环绕盆地高原面积广大地形2、自然特征----干旱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海陆位置海洋水汽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东西经度跨度大受东南季风影响小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东西差异显著自然景观土地生产力草场载畜量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东西经度跨度大受东南季风影响小自东向西(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人为因素)(1)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等(2)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盲目开垦、战争、瘟疫农垦规模扩大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沿的古绿洲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人不同自然地区的荒漠化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滥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成水量减少或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滥牧),农牧业之间频繁更替、战争等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覆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同自然地区的荒漠化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2、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近代空间分布现状2、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近代空间分布现状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0.7%内陆河流冲积扇地区旱农垦区周围草原牧区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的概念2、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物质基础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机制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过度樵采32.7%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6.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0.7%内陆河流冲积扇地区旱农垦区周围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退化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一)主要工作(二)整治模式1、要有明确的整治目标2、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3、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三)主要原则1、预防重于治理2、重视地方参与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内容:1(四)整治措施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半干旱放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1、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并营造护田林网2、营造丘间片林、封育和灌草结合,固定流沙1、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下中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2、营造绿洲内部护田林网和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3、绿洲外围建草沙障和障内种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如兴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等(四)整治措施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半干旱放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沙丘活化土壤紧实度增加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土壤盐碱度升高地表反射率增加主要动物物种丧失主要植物物种丧失植被覆盖度下降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减少沙尘暴频率增加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沙丘活化土壤四、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以前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引水拉沙造田----毛乌素沙地建人工草场----利用水土和植物资源农田水利工程----修坎儿井现在沙地飞播造林乔灌结合固沙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营造钻孔深栽设置沙障固沙固沙植物物种选育四、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以前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五、拓展总结1、西北地区荒漠及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总结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塔克拉马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水资源比较缺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大小五、拓展总结1、西北地区荒漠及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总结地质时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深居内陆荒漠草原内流河、湖耐旱动、植物降水少地形闭塞人烟稀少畜牧业灌溉农业城乡呈点状或带状分布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深居内陆荒漠草原内流河、湖耐旱动、3、荒漠化的发展历史时期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破坏绿洲农田破坏水利设施下游水量减少破坏森林植被破坏草原生土层草场退化旱作农田弃耕天然植被枯死干涸河床起沙地表风蚀,下覆沙质沉积物被吹扬破坏草原生土层地表风蚀,出现斑点状流沙沙丘入侵流沙斑点状分布,沙丘形成荒漠地带沙漠扩大草原和荒漠草原带的荒漠化产生战争破坏上游水土资源过度利用滥垦、滥牧、滥伐农牧经营方式更替灌溉农田废弃3、荒漠化的发展历史时期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破坏绿破坏水下游荒漠化的防治

--西北地区为例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为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一)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地貌和地形区长城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行政区:新、宁、甘(或陇)、内蒙古的大部分,吉、辽、冀、陕等省区的小部分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大兴安岭以西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一)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海陆位置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青藏高原隆起高山环绕盆地高原面积广大地形2、自然特征----干旱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海陆位置海洋水汽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东西经度跨度大受东南季风影响小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东西差异显著自然景观土地生产力草场载畜量3、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东西经度跨度大受东南季风影响小自东向西(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人为因素)(1)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等(2)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盲目开垦、战争、瘟疫农垦规模扩大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沿的古绿洲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旱作农业区和草原牧区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1、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人不同自然地区的荒漠化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水和滥伐山地水源涵养林:造成水量减少或改道,危及绿洲农田和天然植被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垦、滥牧),农牧业之间频繁更替、战争等植被破坏,打破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植被退化,使地表覆盖物减少,在风力作用下,局部地表发生风蚀,下覆沙质沉积物被吹扬搬运,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进而连接成片,形成荒漠化土地。不同自然地区的荒漠化战争:破坏水利设施上游大量灌溉用2、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近代空间分布现状2、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近代空间分布现状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0.7%内陆河流冲积扇地区旱农垦区周围草原牧区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的概念2、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物质基础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机制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过度樵采32.7%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6.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0.7%内陆河流冲积扇地区旱农垦区周围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退化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一)主要工作(二)整治模式1、要有明确的整治目标2、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3、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三)主要原则1、预防重于治理2、重视地方参与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内容:1(四)整治措施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半干旱放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1、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并营造护田林网2、营造丘间片林、封育和灌草结合,固定流沙1、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下中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2、营造绿洲内部护田林网和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3、绿洲外围建草沙障和障内种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如兴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等(四)整治措施风力作用下的荒漠化土地半干旱放牧过渡区和旱农区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沙丘活化土壤紧实度增加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土壤盐碱度升高地表反射率增加主要动物物种丧失主要植物物种丧失植被覆盖度下降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减少沙尘暴频率增加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沙丘活化土壤四、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以前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土保持引水拉沙造田----毛乌素沙地建人工草场----利用水土和植物资源农田水利工程----修坎儿井现在沙地飞播造林乔灌结合固沙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营造钻孔深栽设置沙障固沙固沙植物物种选育四、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以前植被恢复、草场建设、水五、拓展总结1、西北地区荒漠及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总结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塔克拉马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水资源比较缺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大小五、拓展总结1、西北地区荒漠及荒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总结地质时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深居内陆荒漠草原内流河、湖耐旱动、植物降水少地形闭塞人烟稀少畜牧业灌溉农业城乡呈点状或带状分布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