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与民初女子教育体制宗旨之比较_第1页
清末与民初女子教育体制宗旨之比较_第2页
清末与民初女子教育体制宗旨之比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末与民初女子教育体制宗旨之比拟清末与民初女子教育体制宗旨之比拟女子教育,中国古代未曾有之,真正大开展是在清末和民初。新政后,1902年商务印书馆始编印女子学堂用书,女校数目增多,规模扩大。1907年学部奏发了?女子小学章程?26条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39条,这是中国女子教育合法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1920年2月,北京大学率先冲破女禁,创始了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①1922年教育部施行壬戌学制,确立了男女同校的单轨制教育,男女教育的平等终于初步实现。笔者试对清末新政后和民初的女子教育体制与宗旨进展一番比拟。一、女子教育体制之比拟〔一〕体制成因之比拟清末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意识形态还是以传统儒家道德观为主。然而随着国门的洞开,西方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等民主思潮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观念。同时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了包括教育近代化在内的清末新政后,民间女学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清政府遂于1907年公布两个女子章程成认女学合法并设官立女学堂。到了民初,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其国体及政体都表达了很大的民主性和平等观。意识形态领域也极为开通,尤其指导人孙中山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和男女平权,他曾说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可与男子争权,那么必能胜也②;只有女子教育普及,然后男女可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五四运动后,开通风气更甚,一些寻求解放的女性也参加到争取女权的行列中来。在这种气氛下,产生了壬子癸丑学制及壬戌学制,为女子教育的现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矗〔二〕体制形式之比拟清末教育实行完全的双轨制,即男校与女校分开设立,1907年两个章程明文规定女子小学堂和男子小学堂分别设立,不得混合。并且这时对女学生的约束仍极为严格,例如当时的学部通令不许女子参加运动、登台演唱、排队游行等③。教育形势的双轨制,教育管理形式上严格的男女有别,致使清末女子教育的束手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束脚,没能真正开展起来。民初公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明文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这就是对女子教育在形式上的新开展。初等小学男女可以同校是男女合校的开场。五四运动后公布了壬戌学制那么彻底废除了双轨制教育形式,实行男女合校的单轨制形式,开启了近代教育史的新篇章,而这种形式也被现代教育沿用下来。壬戌学制后正式确立的男女合校的单轨制教育体制,使男女教育的平等权得以进一步实现。男女合校包含了很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经费,振兴教育事业;第二,增加女子受教育时机,促进女子身心开展;第三,男女同校是男女平等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潜移默化中进步了女子地位。男女合校有诸多优越性,即使有许多封建卫道士的反对声音,也阻挡不了男女合校体制的形成。二、女子教育宗旨之比拟教育宗旨反映了时代、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决定着教育前进的方向和所包含的内容,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在教育宗旨上,民初较之于清末新政时期,摒弃了贤妻良母主义,对女子教育更注重人性解放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塑造,对于女子参与政治社会运动也是支持的。清末女子教育虽然确立了合法地位,但在其教育女子的宗旨上,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维护伦理纲常,带有很大的封建性和落后性。在办女学时多注重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观念和宗旨。?章程?的立学总义第一章就言明:女子小学堂以养成女子之德操与必须之知识技能并留意使身体发育为宗旨。德育上培养被封建伦理认可的具有传统女德的贤淑闺秀;知识技能上培养可以对家庭负责任、对子女进展教育的贤妻良母。④同时,?女子小学章程?提到总期不悖中国懿女微之礼教,不染未俗放纵之癖习⑤,要求注重传统女德,为此,政府要求女学课本根据经训并荟萃?烈女传?、?女诫?、?女训?以及国外女子修身书之不悖于中国风教者⑥。这样的教育宗旨既希望启发知识,又想要保存礼教,这就成为互相矛盾的对立体了,但这种宗旨却也在客观上启迪了妇女要撇脱贤妻良母的依赖性的意识,让渴望解放的女性立志去靠一个人去做那惊天动地的事业,把身心跳进政治界中,轰轰烈烈光复旧主权,建立新政府⑦,这样才有了秋瑾、何香凝等巾帼,才有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参政运动。但政府对女子参政持反对态度。再看民国,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是以男女平权思想为指导,认为女子承受教育是为女子自身计,当为国家前途计,非以供男子私人之役也⑧。是以女子的个性开展为宗旨,启迪女子智慧,促进女子解放,可称得上是真正有益于女子开展的学制。1913年,在孙中山的倡导和支持下出版了?女界钟?,鼓吹女子教育当以培养女子为有性格有个性之人为宗旨,进而提出女子教育八款目的:一、教成高尚纯洁完全天赋之人;二、教成摆脱压制自由自在之人;三、教成思想兴旺具有男性之人;四、教成改造风气女界先觉之人;五、教成体质强壮诞育健儿之人;六、教成德性纯粹模范国民之人;七、教成热心公益悲悯众生之人;八、教成坚贞节烈提倡革命之人。上述主张虽然不太重视知识教育,但却冲破了女子教育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为宗旨的教育观。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观开场初步建立。与清末不同,民国时期对于女子革命、女子参政也是很欢送的。这一时期妇女教育运动、女子参政运动都开展起来,成立了许多妇女团体,使女知识分子更好的投身政治运动,女子报刊也成为重要的言论工具,促进了女权思潮的涌动。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广阔女子解放意识没有形成气候,很多女子习惯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男权的压制,要求解放的呼声也多出自于承受过留学教育的知识女性中,没能让大多数受压迫的女性觉悟起来,但民初政府对女子参政的肯定和支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三、对现代女子教育的启示通过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历史,我们发现,当前要开展女子教育,首先国家要从教育制度、教育宗旨上制定正确的政策来扶持女子教育事业;其次要加强对女性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女子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