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档案专业初级职称考试复习材料第一章 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浮现与档案的产生:1、初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在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昂首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国内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国内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5、公元4,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6、架阁库浮现的时期:宋代浮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合就是架阁库。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皇史宬达到了国内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国内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10、属于明代的档案建筑:大本堂、黄册库、皇史宬等。11、明代独具特色的专用文种有黄册、鱼鳞图册和军册。12、清代在研究地方志方面的学者:章学诚(1938--1801)浙江会稽人。13、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工作的旧习,其中文书的种类:以令、咨、呈、示、状取代沿袭近年的制、诏、诰、敕、题、奏、表、笺。14、世界上其她文明古国的古代档案种类及其发明人:石刻档案、泥板档案和纸草档案。石刻档案有:收藏于德国柏林的梅腾自传,它形成于大概公元前29年左右,是刻在古埃及及坟墓里的象形文字,记述墓主梅腾的生平事迹;汉谟拉比法典,形成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的两河流域,以当时的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命名,记述了王朝的法律条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泥板档案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发明的刻写在泥土加工的泥板上的文字记录。纸草档案是公元前二、三千年时期古埃及人形成的档案。最早的桦树皮档案是产生于公元450年的婆罗六手稿。第二章 档案的定义第一节:档案一词的来源:档案一词来源于明代。迄今为止所见对档案最早的解释见于清代杨宾《柳边纪略》。第二节:《档案法》为档案所下的定义: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目前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第三节:档案定义:档案是记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多种信息的载体。第三章:档案的形成第一节:文书的定义:文书是代表作者推动所述实际事务活动的程式化的文字书面记载。第二节:非纸质档案的种类:甲骨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国外有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进入电子时代有照相底片、胶片档案、磁盘、光盘等。第三节: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纸质材料:书写纸、打字纸、新闻纸、牛皮纸、复印纸、(传真纸不可以)。第四章: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第一节:档案的一般属性:信息的属性、知识的属性、原始记录性、文化属性、使用价值属性、社会属性是档案的一般属性》第五章: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第一节:档案价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分析,档案的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即档案这种客体对主体——运用者需要的满足。在档案工作领域,档案的价值就是这一客体与主体运用者对它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档案这一客体对于运用它的人这一主体的有用性。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是构成档案价值关系的两个因素,两者缺一不可。档案价值的体现形式:档案的价值是一种整体的概念,概括起来说重要体现为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两个大的方面。但在具体的状况下,档案价值往往通过不同的侧面体现出来,其具体体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体现出很强的多元性、交错性、共享性等众多的特点。多元性是针对档案的整体来说的,重要体现为凭证价值、参照价值、情报价值等;交错性是对某一份具体的档案来说的,某一份具体的档案被不同的运用者所用,或运用于不同的状况和场院合,会体现为不同的价值形态;共享性是指档案价值作用与其他种类的文献信息同样,可同步为不同的使用主体所运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为其形成者提供运用职权,体现为第一价值,又可为其形成者之外的社会公众所用,体现为第二价值;除此之外,如果某一份档案历久而不灭,保存数百年以至数千年,还可体现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体现出第三价值---文物价值。文物价值是档案价值的最高形态。①档案价值的客观性②档案价值的多元性③档案价值的交错性④档案价值的共享性。档案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①全面的观点②历史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第二节:档案的机密性的变化规律:档案的机密限度递减和科学作用递增律。第三节:档案价值实现的过程:档案价值与否能顺利实现,实现限度的大小,取决于内、外部两个方面的条件。(一)内部条件:重要指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及开放限度。(二)外部条件:重要因素指社会因素。第四节:档案工作的主线目的:档案信息的开发运用在整个档案工作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档案工作的主线目的就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的基本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档案的著录:就是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也就是指根据一定的著录规则,将档案文献的内容和形式特性记录下来,构成著录条目的工作。档案的检索:是指运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查找所需档案信息的过程。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①根据不同的体现方式,编研成果可分为文字式、图表式、音像式等;②根据不同的载体形态,编研成果可分为印刷型和非印刷型两种类型;③根据不同的内容构造,编研成果可分为综合性、专项性和系列性;④根据不同的加工深度,可将编研成果分为一次文献信息、二次文献信息和三次文献编研成果;⑤根据不同的性质,编研成果可分为汇编型、编述型和论著型;⑥根据不同的功能,编研成果可分为参照性、简介性和检索性等类型。档案信息提供运用的渠道: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档案信息提供运用的方式与途径:①借阅型②编研出版型③宣传型④网络型。档案信息运用的基本原则:①服务至上的原则②开放原则③法制原则。第六章: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内民族特色的“石室金匮”保管档案思想来源的时期:西周。第七章:档案学理论第一节:档案学研究对象:档案学是以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提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运用的理论、原则和措施,以及与其有关学科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是指档案学是由哪些理论知识单元构成,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单元,如何按照一定的层次构造和逻辑构造构成统一的整体。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在其自身发展中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档案管理技术三大类,由此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第二节:文献生命周期的定义及用其看国内的文书档案工作流程的三个环节:文献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种完整的过程,即文献的生命周期。三个环节:文秘工作部门形成文书——办理完毕立卷归档进入档案室暂存——向档案馆移送或销毁这三个环节。第三节:全宗的概念:一种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来源原则经历的阶段:来源原则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三个阶段:①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②普鲁士的登记室原则③荷兰的来源原则。“高龄档案应得到尊重”以观点:英国在1877年的法律中规定,公共档案馆有权销毁17后来的不重要的文献,但销毁单应经两院议员审核。1898年又规定,1660年前的文献一律不得销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在鉴定工作中“高龄档案应是应得到尊重”原则的来源。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于19提出了一条重要的鉴定理论和一系列的鉴定原则,她提出的“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后被称为“年龄鉴定论”成了各国规定档案禁毁年限的理论根据。国家全宗概念的提出:第八章:档案事业概述第一节:新中国的档案事业经历的阶段:① 初创阶段(1949年10月—1954年10月)② 全面建设阶段(1954年11月—1966年4月)③ 遭受挫折和破坏阶段(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④ 全面发展与改革阶段(1978年12月—目前)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第一种文书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献:1951年9月29日,《公文解决暂行条例》正式颁布执行。该《条例》共八章四十条,规定了公文的作用、种类,解决公文的原则和拟写公文的规定,明确指出,档案是党和国家机密的基本范畴之一,必须建立严密的管理、检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成立的意义:1952年11月,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和宣传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档案专修班,1953年7月又扩大为专修科,1955年发展成为历史档案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的成立,是新中国档案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弥补了国内档案高等教育的空白,成为培养档案专业干部的基地。国家档案局的成立:1954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建议,批准成立了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的首任局长:周恩来总理任命曾三为国家档案局局长。1955年2月,国务院任命张中为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有关党政档案统一管理的告知:1959年1月7日,中央发出了《有关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告知》,指出党和政府、军队、群众团队以及公司、事业单位的档案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加以整顿。因此,有必要把党政档案统一管理。中央档案馆开馆:1959年10月8日,中央档案馆建成开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名及改名时间:1955年12月,故宫博物院档案馆改名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58年6月改名为明清档案馆,1963年12月又恢复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成立时间及原名:1964年4月,南京史料整顿处改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决定期间:1980年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发布及施行时间: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颁布58号主席令,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决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国内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①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特色---从分散到集中②党政档案管理特色---集中统一管理③档案馆网络建设与组织特色---统一规划,全面建设④档案室设立与管理的特色---综合管理、综合开发⑤依法治档的特色---由单纯业务指引监督转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⑥档案事业服务特色---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第二节:邓小平为《经济参照报》的题词对档案工作的意义:1984年9月邓小平为《经济参照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为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第九章:档案事业体系及管理体制第一节:国内档案事业体系:国内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是以档案室为基本,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出版、交流与合伙等工作为手段和条件,以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为组织和管理全国档案事业领导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国内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统一、条块结合。第二节:新中国档案机构建立的来源:新中国档案机构的建设起步于档案室建设。江苏省档案馆的成立:1958年8月,江苏省档案馆正式成立。全国首家公司档案馆:1984年,扬子石化公司档案馆在南京建立。全国首家农业科技档案馆:南通高农业科技档案馆。全国首家大学档案馆:南京大学档案馆。第三节:国内档案事业管理原则的基本点:①全国档案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这是国内档案事业的客观组织原则,即档案事业管理体制。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是国内档案事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核心规定。③便于社会对档案的运用,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主线目的。国内档案事业管理职能:《中华人民共各国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引”。这一条款,将档案行政部门的职责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第十章:档案事业管理第一节: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成:档案信息资源是由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档案信息组合构成的有机整体。①从载体形式上分,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分为: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纸质档案、磁性载体档案、新型载体档案等。②从符号记录方式分: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分为:文字型档案、声像型档案、机读型档案。③根据内容差别,可将档案信息资源分为:政治档案、经济档案、科技档案、文化档案、军事档案、外交档案等。④根据社会制度或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可将档案信息资源分为:封建社会档案、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档案、资本主义社会档案、社会主义社会档案等。⑤按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可分为实体信息和智能信息两类。国内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国内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由档案室信息资源管理、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及国家档案馆网络三部分构成。档案室的概念:档案室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管理本单位档案的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保存、管理和提供运用本单位各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由文献转化为档案后的第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室档案实体信息资源的管理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档案馆职责: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运用档案的中心。档案馆档案实体信息资源的管理原则:在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前提下,根据档案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应由本馆收集的一切具有历史凭证作用和科研价值的多种门类、多种载体形态的档案,完整洁全地收集进馆,建立内容丰富、管理科学的馆藏体系。(门类齐全原则、构造合理原则、管理科学原则)国内档案馆网络建设与管理的原则:①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②统一领导原则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第二节:国内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档案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机构布局与馆(室)藏构造合理化、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作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科学化。第四节:《中国档案报》:由国家档案局主办,1995年开办,是全世界唯一的档案专业报纸。第五节: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英文简称ICA),是国际性的档案专业组织,1950年8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时间:1980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举办地:1996年9月2日—7日,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国内北京召开。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参与了大会。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选举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当选。任期四年(1996年—)第六节:国内第一批档案学研究生的培养地: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档案学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并于1985年培养出我为第一批档案学研究生。档案人员地岗位培训:这是对档案人员按岗位需要在一定政治、文献基本上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定向培训,重要涉及按照岗位规范规定,获得上岗(在岗)、转岗、晋升等资格的培训和根据岗位工作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多种适应性培训》第七节:中国档案学会成立的时间、性质及发起人:中国档案学会是由国内出名的档案学家曾三、裴桐、吴宝康等人发起的群众性学术团队,成立于1981年11月23日,1989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活动受国家档案局指引,会址设在北京。《档案法规基本》复习材料第一章 档案法规概述1、档案法规的定义:档案法规,就是由国家制定或承认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调节因档案活动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档案法规的特性及其特殊属性:档案法规除了具有法律的基本特性—国家的意志性、特殊的规范性和应有的强制性外,还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① 社会性特性②公益性特性③综合性特性。其特殊属性为:①思想导向性②继承与发展性3、档案法规调节的对象:档案法规调节对象是指档案法规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涉及四个方面:①调节国家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关系② 调节国家与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③调节档案形成者与档案管理机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机构的关系④调节档案所有者与档案管理者、档案运用者的关系。4、档案法规的体系:档案法规体系,是指以档案法律为核心的档案法规的统一体。具体地说,就是以《档案法》为核心,以档案行政法规、地方性档案法规、行政规章为重要框架,藉以规范性文献予以细化的一切档案法规所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有机统一整体。5、档案法规与档案政策的关系:档案法规与档案政策的联系:档案政策对档案法规来说,具有根据性和指引性的作用;档案法规对档案政策来说,具有依附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档案法规与档案政策的区别:①制定机关不同②实行方式不同③体现形式和规范规定不同④稳定限度不同。综上所述,档案法规与档案政策既不能分开割裂,又不能互相取代。我们既要注重执行档案政策,又要认真执行档案法规。特别是在档案法规还不完全完备的状况下,党和国家的档案政策则会直接起着法律的作用;就是在将来档案法规比较完备后来,也不也许完全以档案法规取代档案政策,必要时还会以档案政策来补充,以适应不断发展中的档案事业。第二章中国档案法规的建设1、国内古代档案立法的特点:具有内容丰富、全面和继承性、持续性的特性。2、我党最早的有关档案工作的指引性文献:1931年初,瞿秋白起草的《文献处置措施》是我党最早的有关档案工作的指引性文献。该措施共分七条,对档案分类整顿及编制目录和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销毁作出了具体规定。3、国内第一种有关文书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献:政务院1951年9月颁布的《公文解决暂行措施》是国内第一种有关文书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献。第三章 档案法律知识1、档案法律的概念:档案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审议通过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行的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为规范的规范性文献。2、档案法律的特点:①档案法律的规范性②档案法律的专业性③档案法律的具体性④档案法律的综合性⑤档案法律的一致性3、《刑法》中有关档案违法行为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消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如下有期徒刑。”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献、资料或者其她物品,拒不阐明来源与用途的,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三百二十九条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处5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背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还规定,如果抢夺、窃取或者擅自出卖、转让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同步又构成本法规定的其她犯罪的,根据惩罚较重的规定定罪惩罚。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错泄露国家机密,将以失职罪定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如下有期徒刑。4、《著作权法》中有关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刊登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第四章 档案法1、《档案法》颁布、实行、修改的时间: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同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予以发布,决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以第七十一号令颁布施行。2、《档案法修改的特点》:具有持续性、原则性、统一性的特点。3、《档案法》的有关条款: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送,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第十八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严禁擅自携运出境。第十九条: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波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她到期不适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档案馆应当定期发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并为档案的运用发明条件,简化手续,提供以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可以运用已经开放的档案。第二十一条:向档案馆移送、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运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中不适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运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单位发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发布。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她直接负责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 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② 擅自提供、抄录、发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③ 涂改、伪装档案的;④违背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⑤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志给、赠送给外国人的;⑥违背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移送档案的;⑦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用措施,导致档案损失的;⑧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档案损失的。在运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可以并惩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第二十五条:携运严禁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惩罚款;并将没收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移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档案行政法规1、《档案行政法规》的概念:档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档案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批准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事务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献。2、档案行政法规制定的根据:① 以档案法律为根据② 以党和国家档案工作方针政策为根据3、档案行政法规的特性:① 档案行政法规的政治性②档案行政法规的科学性③档案行政法规的规范性④档案行政法规的权威性4、档案行政法规的效力:① 时间效力②空间效力③对人的效力5、《档案法实行措施》制定及修订时间:1990年11月19日以国家档案局第1号令发发布布施行。1999年5月5日国务院批准,1999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发布。6、《档案法实行措施》有关条款:第二条:《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拟定具体范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她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批准后拟定具体范畴。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筹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拟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第六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本单位予以奖励:(一)对档案的收集、整顿、提供运用做出明显成绩的;(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明显成绩的;(三)对档案学研究做出重要奉献的;(四)将重要的或者贵重的档案捐赠给国家的;(五)同违背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体现突出的。第十三条:机关、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她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有关档案移送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送档案。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受范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送;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受范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送。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批准,专业性较强或者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向有关档案馆移送的期限;已撤销单位的档案或者由于保管条件恶劣也许导致不安全或者严重损毁的档案,可以提前向有关档案馆移送。第十七条: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她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各级国家档案馆寄存、捐赠或者出卖。向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转让或者赠送的,必须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向外国有和外国组织出卖或者赠送。第十九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级档案严禁出境。各级国家级档案馆馆藏的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级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以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她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及机关、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其她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送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献查验放行。第二十二条:《档案法》所称档案运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简介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运用已开放的档案。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运用中国已开放的档案,须经中国有关主管部门简介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批准。机关、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她组织以及中国公民运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批准,必要时还须经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机关、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她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送的档案,其她机关、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运用的,须经档案保存单位批准。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运用档案发明便得条件。提供社会运用的档案,可以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原则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第二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她直接负责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一)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献、资料据为已有,回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二)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国家档案馆移送档案的;(三)违背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受范畴的;(四)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五)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用措施,导致档案损失的;(六)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导致档案损失的。第二十八条:《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罚款数额,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为1万元以上10万元如下,对个人为500元以上5000元如下。第二十九条:违背《档案法》和本措施,导致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补偿损失。第六章 地方性档案法规1、地方性档案法规的概念:地方性档案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行政区域的具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制定的管理档案与档案事务的规范性文献。2、制定地方性档案法规的意义:①制定地方性档案法规,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②制定地方性档案法规,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工作③制定地方性档案法规,进一步贯彻实行档案法律、法规。3、《条例》的制定和修改时间:1998年8月28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江苏省第一部有关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台的地方性法规。4月21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改审议通过。条例共分六章三十六条》4:《条例》的特点:①坚持了法制的统一性②突出了地方的针对性③反映了科学的超前性能④体现了操作的可行性。5、《条例》中有关条款的规定:第十条:各级各类档案馆由同级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统筹规划,按照如下审批权限设立:(一)各级综合档案馆,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二)专门领域设立的专门档案馆和专业主管部门设立的部门档案馆,经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审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条:档案所有权根据单位的所有制性质拟定。国有公司资产与产权变动的,其档案所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中外合资、合伙公司的档案,合资合伙期间归双方共同所有;中外合资、合伙公司终结、解散后,公司的档案交原中方合资、合伙者保存,或者由本地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第十四条: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妥善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都市规划区域内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所在地都市建设档案机构登记并接受其档案检查和验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都市建设档案机构报送工程建设档案。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将项目的基本概况向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备案,依法接受其监督、检查和指引;工程竣工时,档案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参与档案验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主管部门或者档案机构报送档案。第十五条: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建档工作,应当与项目立项、筹划进度、成果验收鉴定和评审同步,各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存。同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档案机构应当对科技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引。档案不完整或者不精确的,不得验收鉴定。第七章 档案行政规章与档案工作原则1、档案行政规章的概念及特点:档案行政规章泛指有制定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工作所制定的多种规范性文献的总称。在档案法规系统中的档案行政规章是指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与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档案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或本级政府权限骨,按照规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类档案行政规范性文献的总称。特点:①制定机关的特定性②根据的法定性③效力的强制性④内容的专指性2、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的概念与效力: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是指不属于法制范畴的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即指不在国家立法体系之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为了贯彻实行档案法律、法规、规章而制定的,对人们的档案行为提供规范,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的,可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间接根据,并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档案行为规范的总称。效力的特点:①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的效力低于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得同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②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具有一定约束力,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时,可将其作为间接根据。这点,我们在背面的章节中再作论述。③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是人们在档案和档案工作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是档案行政复议案件中被审查的内容之一。④规范性档案行政文献在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档案工作原则的种类及特点:国内档案工作原则在级别层次上,也可以分为四级,即档案工作的国标、行业原则、地方原则和部门原则,并构成档案工作原则体系的纵向构造及层次关系。行业原则、地方原则和部门原则不得与国标相抵触,部门原则不得与行业原则相抵触。第八章 档案行政执法1、档案行政执法特点:① 行政性②强制性③职权性④程序性2、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具有的条件:①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必须是组织,而不是个人②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确认必须有合法的根据③ 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具有明确的职责范畴④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档案行政行为并承当相应的执法责任。3、档案行政执法根据的合用原则:①有法必依原则②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原则③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④就高不就低的原则。4、档案行政责任的承当方式:① 通报批评②行政处分③撤销行政违法行为④履行职务⑤行政补偿⑥赔礼道歉⑦恢复名誉⑧纠正不当⑨取消执法资格。第九章 档案行政复议1、档案行政复议的性质及特性:档案行政复议的性质波及的是对档案行政复议这种行为的定性问题,是我们进一步结识档案行政复议所必须解决的一种问题。我们觉得,档案行政复议的性质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结识:① 档案行政复议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为② 档案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的环节③ 档案行政复议是国家行政救济机制的重要环节。2、档案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① 合法原则②公正原则③公开原则④及时原则⑤便民原则3、档案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① 档案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度② 档案行政复议实行书面审查制度4、档案行政复议的范畴:档案行政复议范畴,是指档案行政相对人觉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档案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复议,由档案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并负责加以解决的行政复议案件的范畴。可申请行政复议的档案行政行为:①对档案行政惩罚决定不服的②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③档案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即档案行政不作为④对具体档案行政行为所根据的规定不合法的⑤档案行政相对人觉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其她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根据提起档案行政复议申请。5、档案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①有合法的申请人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③有具体的档案行政复议祈求和事实根据④属于受理档案行政复议机关管辖范畴。6、档案行政复议的受理、决定期限档案行政复议机关报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解决。档案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进行审查,根据不同状况应当在受理档案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章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1、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特性:①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主体②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对象②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律关系③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行为属于内部的行政行为。2、档案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档案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除行政执法监督外,还涉及如下几方面的监督: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司法监督③社会监督。3、档案行政执法途径:① 规范性档案文献备案审查②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② 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④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⑤其她监督途径(建议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档案行政惩罚的审核和备案)4、规范性档案文献备案审查的规定规范性文献备案审查是国内法律的规定。《组织法》中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国务院于1990年发布了《法规规章备案规定》,提出了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国务院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制度。《立法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发布后的三十日报有关机关备案。加强对规范性档案文献的备案审查,是对档案工作“监督与指引”的具体体现,是从源头上避免抽象档案行政行为与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一种举措,也是避免档案行政执法行为浮现违法现象的重要途径。(一)上报机关和审查机关(二)备案程序① 规范性档案文献审查机关② 备案审查环节③ 备案后期工作第十一章档案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1、档案法律责任追究的方式:①行政处分②行政惩罚(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③责令补偿④刑事责任2、档案违法行为主体的构成条件:档案违法行为的主体,又称档案违法主体,是指不履行档案法定义务,超越档案法定权利,实行档案违法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当法律责任的人。这里所说的人,涉及自然人和法人。任何档案违法行为均有违法行为的实行者和档案法律责任的承当者,也就是说,任何档案违法行为均有违法主体。(一)档案违法自然人;自然人就是指有生命存在的人类独立的个体,即具有生命的人。在法律关系上将其作为“法人”的对称概念。自然人要成为档案违法主体,必须具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要达到可以承当法定责任的年龄。第二要具有承当法律责任的能力。(二)档案违法法人: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权得能力和行为能力,有相应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和场合,在一般状况下可以独立享有和履行法定权利和义务的组织。3、档案违法行为发生的种类:(一)档案违法故意(档案违法直接故意、档案违法间接故意)(二)档案违法过错(疏忽大意过错、过于自信过错)4、档案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① 档案违法客观方面②档案违法客体③档案违法主观方面④档案违法主体5、行政处分和行政惩罚的区别:①合用对象不同。行政处分只合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队、公司事业单位及其她组织的所属人员,不合用于社会上一般公民;而行政惩罚则合用于所有的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②合用的违法行为不同。虽然行政处分和行政惩罚都合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但行政处分合用的是一般的违法失职行为;行政惩罚则合用于违背某种特定的、设定的行政惩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③实行惩罚的机关报不同。实行行政处分的机关必须是被处分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是行政监察机关;实行行政惩罚的机关却具有多元性,其中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惩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的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依法作出行政惩罚。④执行不同。行政处分只能由国家机关和公司事业单位执行;而行政惩罚则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执行,也可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⑤救济渠道不同。行政惩罚的救济渠道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惩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行政惩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分的救济渠道公限于复核和申诉,即当事人对行政处分不服,可以在接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行政处分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基本》复习提纲第一章档案概述一文献材料的概念及含义公司事业单位材料是公司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直接产生和形成的反映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各方面状况的多种信息记录材料.。含义1.文献材料的本质属性是信息记录材料2.文献材料记录的信息是原生信息3.文献材料的信息记录内容广泛4.文献材料的信息记录方式多样二档案的概念及含义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是公司事业单位现行使用完毕或告一段落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文献材料。含义1.从事物属性方面揭示公司事业单位档案与文献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2.从存在条件方面揭示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献材料3.从发展过程方面揭示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是现行使用完毕或告一段落的文献材料。三文献材料与档案的联系1.种类多样2.专业性强3.主体突出4.价值明显四文献材料与档案的区别1更改补充方面2.制备数量方面3.单元组合方面五文字材料的概念文字材料是以文字为主体,配合数字,图表等,用来记录和体既有关信息的文献材料。六科技文字材料的概念及特点科技文字材料是公司事业单位科技文献材料与档案中的文字材料部分。特点1.产品文字材料2.科研文字材料3.基建文字材料4.设备文字材料七图样材料的概念是指按照有关制图原则或措施,用专门的线条,符号等绘制的图形。八表式材料的概念是以表格的形式,用线条,文字和数据编制而成的反映某种事物概况的简要文献材料。九文献材料的作用及其体现作用是指文献材料在现行使用阶段的作用,也即文献材料在传递、运转、承办和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1.根据作用公司事业单位在组织实行任何一项重大工作和活动时,都要通过认真的研究和筹划,形成具体的书面意见,筹划和方案,以此为根据组织实行有关工作和活动2.执行作用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特别是生产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生产等工作和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综合管理性文献材料和科技文献材料,如产品生产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样等,都是具体工作和活动中人们必须严格执行的技术和管理原则3.推动作用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的推动作用体目前文献材料的运动过程中。4.记实作用公司事业单位的文献材料记实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功能。十档案的作用及其体现作用是指文献材料通过归档进入“保存阶段”后所发挥的作用。体现:1.资源作用公司事业单位档案不仅是公司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资源,也能为全社会所共享,成为社会共同的资源。2.凭证作用在公司事业单位各类档案中有相称一部分材料记录了实际工作中曾经存在或发生过的某一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和最后成果,这些材料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凭证作用。3.考察作用由于公司事业单位许多工作和活动都存在着在既定的范畴内常常性的反复,持续进行的特点,尽管历史条件,客观环境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往往过去的工作与目前的工作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持续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存在相似,相近之处,可资借鉴。第三章档案管理一文件材料管理的概念是遵循公司事业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有效的组织实行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的运转,积累,整顿和归档,充足发挥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作用的一项工作。二文献材料运转的概念是指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形成后的传递,登记,验收,更改,复制,使用和回收等整个解决过程。三文献材料积累的概念是指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现行作用实现后来,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合适集中并妥善保存的过程。四文献材料整顿的概念是指根据一定原则和措施,对现行使用完毕后临时存储起来的零散文献材料进行鉴别,组卷和编目等解决的过程。五文献材料归档的概念是指按照归档制度的规定,将通过整顿的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移送档案部门保存的过程。六文献材料管理的基本规定的四个方面1.文献材料管理要集中统一2.文献材料运转要有序高效3.文献材料积累要及时完整4.文献材料保存要安全可靠七收文收进阶段,承办阶段涉及的运转环节1.收进阶段有签收,启封,登记三个环节2.承办阶段有承办,催办,注办三个环节八发文制发阶段涉及的运转环节登记编号印制用印分装发送九产品图样和工艺文献配套准备阶段涉及的运转环节晒制蓝图加盖印章整顿发放登记归档保存十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文献材料发放使用阶段涉及的运转环节1.调剂使用2.现场收集3.变更汇总十一文献材料积累范畴的概念及特点公司事业单位文献材料的积累范畴是公司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应产生和形成的多种文献材料的条目总汇。特点1.规范性2.包容性3.可塑性十二综合管理文献材料积累的三种类型1“帐内”文献材料的积累(经收发文登记的);2“帐外”文献材料的积累(不经收发文登记的);3有关联的文献材料的积累。十三常用的四种科技文献材料组卷措施1.按构造组卷2.按子项组卷3.按工序或阶段组卷4.按专业组卷十四科技文献材料构成案卷的题名构造项目名称(代字、代号)-----内容------名称十五公司事业单位归档制度的内容及归档范畴的概念内容涉及:归档范畴归档时间归档份数归档规定归档手续归档范畴是指应当归入有关门类档案中保存的多种文献材料的条目总汇十六综合管理性文献材料和科技文献材料的归档时间综合管理性材料的归档时间一般在次年的上半年内由各部门向档案部门移送归档科技文献材料的归档时间1.按项目结束时间归档2.按工作阶段归档3.按子项目结束时间归档4.按年度归档5.随时归档。第四章档案工作概述一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档案的收集2.档案的整顿3.档案的保管4.档案的鉴定5.档案的检索6.档案的编研7.档案的运用8.档案的记录二档案工作性质的四个方面1.管理性2.专业性3.服务性4.保密性三档案综合管理的概念和涵义概念是指按照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将一种公司事业单位形成的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档案由专门设立的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进行统一归档保存、分类整顿和开发运用。涵义1.集中公司事业单位内部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设立综合性档案工作机构,归口管理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各项事物,对整个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组织协调和整体控制。2.统一制定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纳入本单位规章制度之中,通过考核成为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挂钩,使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成为各部门共同执行的基本制度。3.统一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和规定,把各部门类和多种形式的档案作为一种整体来看待和管理,统盘考虑各类档案的分类编目等业务规定,对各类档案实行全面开发和综合运用。四档案工作机构设立的四项原则1.自主原则2.配套原则3.效能原则4.效益原则五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三点规定1.综合性2.系统性3.合用性第五章档案收集工作一档案收集工作内容1.接受各部门移送归档的文献材料2.接受所属单位的档案.3.接受撤销单位的档案4.征集与单位有关的零散文献二档案与资产的关系1.设备仪器和基本建设档案是固定资产的重要根据和构成部分2.某些产品档案和科研档案自身就是无形资产3.多种无形资产都需要档案作为根据和凭证4.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档案的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资产的价值。三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移送接受原则之二——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运用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是人们结识、管理、运用公司事业单位资产与产权的有效手段,是保持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公司事业单位资产与产权发生变动的时候,要充足考虑到公司事业单位档案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合理地处置多种有关的档案,保持公司事业单位在资产与产权变动前后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持续性。公司事业单位档案不仅是公司事业单位的专有财富,同步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在发生资产与产权变动后,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特别是综合管理性档案,不仅对新的单位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各项工作活动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整个社会也也许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管理有关社会事务、学者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等,因此在公司事业单位资产与产权变动中,进行档案处置时还要考虑社会其她方面对档案的运用需求,为充足发挥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的作用发明条件。第六章档案整顿工作一公司事业单位整顿工作的概念就是将公司事业单位零散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列和编目有序体系的过程。二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实体分类和信息分类的概念1.实体分类是在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整顿过程中对档案实体进行的分类,是用于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实体管理的分类。2.信息分类是为建立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目录检索中心,实现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检索体系规范化,以便报道与交流而对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的分类,具体的说就是按照《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分类体系和分类表对公司事业单位档案著录条目进行的分类。三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分类的八种基本措施1.职能分类法2.问题分类法3.组织机构分类法4.年度分类法5.对象分类法6.专业分类法7.地区分类法8.档案载体形式分类法四档案分类层次要根据那些因素拟定1.在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司事业单位,其档案的分类及其层次是有差别的2.同一公司事业单位内不同门类的档案,其分类层次也有所区别。五档案编号的概念是公司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用来反映档案分类层次和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符号,它起着固定档案整顿成果,反映档案分类和排列顺序,指引查找档案的作用。六档案分类类目的记的概念及分类类目的记的成果概念是指对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分类体系的各个类目给定类目代号。标记的成果形成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分类号。七档号编制的规定1.唯一性2.合理性3.稳定性八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的档号构造可概括为什么种形式全宗号——类号(分类号)——案卷号——件、页号九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排列上架应遵循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第七章档案保管、记录和鉴定工作一档案保管工作的物质条件有那些方面1.档案库房2.档案装具3.保档案护设备4.包装材料二档案鉴定工作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措施鉴别公司事业单位档案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划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没有或失去保存价值的一项工作。三档案鉴定工作原则的四个方面1.整体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历史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四公司事业单位档案鉴定的基本措施P221是直接鉴定法,其基本做法是直接审视公司事业单位档案,从档案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决定和影响档案,从档案的价值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后拟定档案的保存价值。五科技档案价值大小取决于科技档案的哪些因素1.分析档案科技的技术因素2.分析档案科技的功能因素3.分析档案科技的典型因素4.分析档案科技的时间因素5.分析档案科技的作者因素第八章档案运用工作一公司事业单位档案检索的概念是指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特性的著录,进行档案信息的加工,并存贮到检索工作中,公司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根据人们的实际工作中运用档案的需要,借助编制的多种档案检索工具,及时查找到有关档案,提供运用者使用的全过程。二档案检索工具的重要功能1.存储功能2.交流功能3.查检功能三公司事业单位档案运用的方式1.档案阅览2.档案外借3.电话查档4.网络查询5.档案复制供应6.档案陈列展览7.档案征询服务四公司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如何开展档案陈列展览1.要选准主题,中心突出,指引思想明确:2.要使挑选的材料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还要考虑参观对象的层次,注意档案的保密:3.要拿出总体设计方案和图样,精心制作展览:4.要组织好编排,形成完整的体系:5.要广泛宣传,组织好展览参观:6.要收集顾客放映,总结经验教训。第九章档案编研工作一公司事业单位档案编研工作的一般程序1.选题2.选材3.加工编辑4.总纂5.审核二不同体现形式档案编研成果的基本类型1.文字式2.图形式3.数据式4.声像式三不同加工层次档案编研成果的区别1.编研加工的复杂限度不同2.信息增量不同3.成果形式不同4.发挥作用不同四三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作用P293重要起到历史学研究和决策研究提供参照的作用。五常用的一次加工编研成果有哪些1.发文汇集2.专项汇集3.图样汇集4.文集《档案馆室工作基本》复习材料文献是指人们在社会管理、交往和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其她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文字信息及其物质载体构成的结合体。文献的重要作用有根据作用、法规作用、联系作用、传递与保存作用等。文献的种(类)及名称又叫“文种”。文献解决程序重要涉及收文解决程序和发文解决程序。收文解决程序涉及签收、启封、登记、分送、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清退、归档(销毁)等。行文规则就是机关单位之间行文时所遵循原则的总称。同级或平行机关单位之间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上级机关单位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畴内不可以各自向下行文。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平时归卷的目的,坚持做好平时归卷工作的目就是为了加强文献的平常管理,有助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