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下册数学《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7页。【设计理念】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剪、拼等活动发现、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数的度数。3、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4、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生:量角器、剪刀、剪好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猜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同学们读一下(课件出示谜语)。师:打一几何图形。猜猜看!学生猜谜语。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谜底。师:真是三角形,同学们的反应真快!2、复习三角形的内容。其实,三角形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关于三角形,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指名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时,请这名学生到台上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角,并标出角。)3、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可见你们平时学习很用功。知道吗?其实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而这三个角的度数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内角和,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二、探究新知1、讨论、交流验证知识的方法。师:那同学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赶紧商量一下。(同桌交流)学生汇报:①用量的方法;②用拼的方法;③用折的方法...2、操作验证。师:同学们的点子还真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或说研究)等研究完了我们再交流,发现了什么,好吗?好,现在开始!3、学生汇报。师:如果你们已经完成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示意老师。老师有点迫不及待了,想赶紧分享一下你们研究的成果。谁先来说?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①用量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度量的结果,教师板书。(指两名学生汇报)教师白板演示测量方法,并计算和板书出结果。教师:同样是测量的方法,有的同学得了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指名学生说)师:可能我们测量的时候会有误差,但是同学们选择比较精确的测量工具,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还是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看来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②用拼的方法a、学生汇报拼的方法并上台演示。我这里也有一个钝角三角形,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c、展示学生作品。d、师课件展示。师:我们用量、拼得到了180度,还有什么方法?③用折的方法师:还想向同学们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师:刚才我们用量的方法、拼的方法和折的方法研究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得出什么结论了?教师根据学生板书:(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④数学文化师: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用科学的数学方法见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就是帕斯卡(课件出示帕斯卡),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12岁时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律,17时写出了《圆锥截线论》19岁设计了第一架计算机。三、巩固练习数学家发现了知识,今天我们也能够总结出知识。你们棒不棒?真厉害,接下来白老师要考考你们。眼睛看好啦!1、课件出示: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强调: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为什么不是360°?学生回答。2、接下来我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帮角找朋友》3、求未知角的度数。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①课件出示第一个三角形,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教师:刚才,我们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②教师: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a、我三边相等;b、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c、我有一个锐角是40°。教师:如果我们去求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观察三角形,找出它的特点,找出它给出的已知角的度数,然后再去计算三角形未知的内角的度数。四、拓展延伸师:看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难不倒你们了,我们来一个挑战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四边形)你知道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吗?指名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算出它的内角和吗?接着让学生尝试求5边形和6边形的内角和。小结: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它的对角线,这样就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了N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N个180°五、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交流后总结: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这个规律知道可以用180°减去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同学们,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细心观察,大胆质疑,认真研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六、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3题。七、板书设计:(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2+∠3=180°度量剪拼折拼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教学重点: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组内交流订正。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三、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活动一、比一比2、活动二、量一量(1)什么是内角?(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度。3、说一说,做一做。(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度。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具有()性。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6、交流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五、点拨升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七、拓展提高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认识三角形内角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猜想先后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问:从刚才的计算结果中,你想说些什么呢?(引出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验证这只是我们的猜想,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还需要我们进行验证。想想,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引导学生说出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等方法)提问:现实中的三角形有千千万万,是不是我们都要对其进行一一验证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只要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三种三角形分别进行验证就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验证。(每个小组都有三种三角形,让学生选择一种三角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把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剪拼、验证,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总结通过验证,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应用延伸,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1)在三角形中,已知∠1=70°,∠2=50°,求∠3。(2)在三角形中,已知∠1=78°,∠2=44°,求∠3。(3)选算式:(1)∠A=180°-55°(2)∠A=180°-90°-55°(3)∠A=90°-55°(分别请同学们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2、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75°、24°。()(2)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4)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90°。()(请同学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呢?(让学生结合题意画图,再说出答题的思路)4、拓展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图形名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有几个三角形内角和(设计意图:习题是沟通知识联系的有效手段。在本节课的四个层次的练习中,能充分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逐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总结,梳理反思。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进一步梳理知识,优化认知,感悟学习方法,从学会走向会学,带着收获的喜悦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验证: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泰山黄金周》教案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二、合作探索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三、反馈练习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2、实际应用“自主练习第3题、第7题”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四、小结本节课你有收获吗?五、布置作业45页第2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找规律。教学过程活动一: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师: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信吗?活动二: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9999*11=1099899999*12=1199889999*13=1299879999*14=139986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活动三: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独立完成第5题,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直接写出的数吗?拓展练习:第6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回文数。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单价×数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时间=路程工效×=工作总量2.教师小结二、新课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1)出示题目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来自XXXXXX,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来自哪里吗?(不知道)我来自中国蜜桔脐橙之乡――寻乌。【出示图片】师:在我的家乡寻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同学们看:【播放果园图片】师:这节课我们就边欣赏果园图片边解决数学问题。同学们看:这片果园就是我的邻居张大爷家的。【出示图片一】果园里种有桔子树和脐橙树。出示复习1、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师:这个问题你能直接解答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已知条件或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棵树没有告诉我们)师:对了,要解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题目的已知条件必需要告诉我们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数量,现在我给这道题补上2个已知条件。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有40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让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说出算式和答案。二、新授(一)【出示图二】师:看,这是李大伯家的果园,这片果园里有那些数学问题呢?出示例1:桔子树340棵,脐橙树比桔子树多6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指两名读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例题的解法,师问。(1)根据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能直接计算出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脐橙树的数量。)(2)师:要解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桔子树和脐橙树的数量)师:桔子树的数量第一个已知条件直接告诉了,脐橙树的数量第二个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但我们可以根据第二个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先算出脐橙树的数量。怎样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①脐橙树有多少棵?340+60=400(棵)(3)第一步算出了脐橙树有400棵,第二步就可以算出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棵了,怎样列式?(全班回答)师板书:②一共有多少棵?340+400=740(棵)答: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740棵。(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桔子树有340棵,脐橙树有400棵,桔子树和脐橙树一共有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我提升大学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电行业投资环境优化与大型水电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数量和空间感知试题及答案2025
- 奇经八脉知识试题及答案
- 班组长述职报告
-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创新战略目标与路径研究报告
- 智慧港口自动化装卸设备与智能搬运设备市场潜力预测报告
- 江苏省南京栖霞区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生物试题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安全检查表与评估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的反思日常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糖尿病低血糖诊治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尘肺病介绍与预防课件
- 车载香氛净化系统行业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2024
- 脑机接口总体愿景与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 善待他人班会课件
- 霸王茶姬管理制度
- 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解读
- 聚合反应工程基础
- 对接焊缝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 山东春季高考土建专业2023年高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