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_第1页
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_第2页
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_第3页
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共振排痰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根底上承受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根底上承受共振排痰仪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排痰量更多,住院时间更短,P0.05。干预后,观察组受试者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职业性尘肺病合并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符合?尘肺病综合诊疗标准?中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22)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表现为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临床病症加重,可伴发热,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56~77岁,平均〔67.67.47〕岁。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区间为57~79岁,平均〔68.27.83〕岁。经比照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承受常规治疗:给予抗炎、化痰、平喘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人工叩背排痰。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曲成空心掌,以手腕为支点,借助上臂力量有节奏的叩拍患者位于脊柱上侧背部胸壁,叩拍幅度以10cm左右为宜,自下向上,从外向内叩击,频率为2-3次/秒,每次3分钟,叩击后指导患者咳痰,然后再取对侧卧位,叩击另一侧背部胸壁3分钟。每天进展3次,一个疗程10天,记录每天排痰量。

观察组患者承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振动排痰机〔合肥诺和电子科技〕NHZ-01进展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将仪器上海绵样叩击头放置在病患背部肺底部,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振动频率为28-32HZ。每个叩击部位叩击30秒左右,然后挪动到下一个部位,每侧3分钟,每日进展3次,一个疗程10天,记录每天排痰量。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排痰量情况。

2、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改变情况。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当P

2.2治疗10天后观察组PaCO2、Pa02、FEV1、FVC与对照组比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叩背排痰相比,共振排痰可以增加排痰量,加速降低尘肺合并AE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并能改善氧合,缩短尘肺合并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可能与共振排痰的原理有关,与常规翻身叩背相比,振动排痰仪能提供垂直力和程度力,垂直力对支气管粘膜外表粘液及代谢物起松弛作用,程度力帮助支气管内松动的粘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振动排痰的穿透性更强,振动波可穿透皮肤、软组织,对浅部与深部痰液的排出均有显著的效果;能及时有效地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减少细菌的繁殖,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同时可以解除小气道的堵塞,有助缓解小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明显改善肺通气状况【2】。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肺部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自身呼吸功能显著降低【3】。患者会表现出相应临床表现。以往,临床针对职业性尘肺病合并慢阻肺的患者治疗中一般使用抗生素以及平喘化痰药物等进展治疗。此类方法并不能直接促进痰液排出。对患者使用振动排痰机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由于共振排痰机有着操作稳定性、持续性、缓和性的特点,更易被患者承受。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按照其自身情况,适当调节设备参数,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治疗针对性。另外也要对患者咳嗽的痰液开展培养实验,结合最终的实验结果,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治疗效果。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使用共振排痰机进展治疗,有助于促进病患肺内微循环[4-5]。增加血氧饱和度以及PO2值,促使PCO2降低,可以起到保护心肺功能的作用,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治疗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尘肺病合并慢阻肺患者来讲,以常规方法为根底,施行体外共振排痰法进展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其有助于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36(4):255-64.

【2】宋文雨,潘道卓,杨锁柱.机械辅助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对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1(37):142-144.

【3】马敏艳,张淑娟.细致化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45):284-285.

【4】李文君.药剂结合呼吸机治疗尘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