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_第1页
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_第2页
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_第3页
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_第4页
CT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检查中碘比照剂外渗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

摘要:目的通过回忆性研究碘比照剂外渗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比照剂外渗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月行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注射速率、注射量、比照剂浓度、穿刺人员资历等可能造成比照剂外渗的危险因素进展统计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比照剂浓度及穿刺人员资历是比照剂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月行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9202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注射速率、注射量、比照剂浓度、穿刺人员资历、比照剂外渗情况等〔其中穿刺人员工作年限以两年为界,小于两年记为1,大于两年者记为2〕。

1.2检查方法

对行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的患者选择较为粗细适中、走行平直、弹性良好的上肢静脉段,尽可能避开活动关节,采用22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II-A型〕。于检查前15min内采用直刺法静脉穿刺,即先进展皮肤消毒,范围ge;6cm2,手持留置针且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对准血管,进皮肤且见回血后,压低留置针尾部平行进针5~10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留置针全部送入相应静脉血管,将针芯退回,再次观察回血情况,以穿刺点为中心采用无菌透明敷贴无张力固定。高压注射器为medrad公司的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前将比照剂加热至37℃,碘浓度分别为300、320、350、370mg/mL。用量为40~90mL,普通强化为70-80mL,CT血管成像为40-90mL。注射速度为2.0~5.0mL/s,其中普通强化为2.0-3.0mL/s,CT血管成像为4.0-5.0mL/s。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并进展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可能相关因素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分布

纳入统计的患者共9202例,其中男性4552例,女性4650例,年龄10-96岁,平均〔49.5413.99〕岁。发生碘外渗患者共22例,,发生率为0.24%。男性患者9例,比照剂外渗发生率为0.20%,女性患者13例,比照剂外渗发生率为0.28%,年龄为32-72岁,平均〔61.614.0)岁。

2.2碘浓度、注射量情况

碘浓度分别为300、320、350、370mg/mL,其中有18例外渗患者使用370mg/mL。注射量为40~90mL。注射速度为2.0~5.0mL/s,发生外渗注射速率平均值为〔4.371.23〕mL/s。

2.3护理人员工资年限情况

我院CT室护理人员6名,工作年限小于2年护理人员全年穿刺4327人次,发生外渗17人次,发生率0.39%,工作年限大于2年护理人员全年穿刺4875人次,发生外渗5人次,发生率0.10%。

2.4单因素分析

分别将危险因素中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如下表1、表2。

由表1及表2可知患者年龄、注射速率、比照剂浓度及穿刺人员资历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将以上四项危险因素进展进一步分析,以判断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

2.5对年龄、注射速率、比照剂浓度、穿刺人员资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详细结果见下表3。

其中注射速率、患者年龄、比照剂浓度以及穿刺人员资历是比照剂外渗的危险因素。通过分别比照OR值,注射速率OR值为2.319,大于其余三项总和,因此注射速率为主要正相关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3护理干预策略及总结

注射速率碘比照剂外渗时轻那么局部疼痛、肿胀,大量比照剂皮下渗出可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坏死【5】。发生比照剂外渗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展处理。①抬高患肢。②局部热敷或冷敷。③药物干预,如硫酸镁外敷。④外科干预等。虽然以上方法均简单有效,而且临床工作中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极为罕见,但是通过总结导致外渗发生的因素,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才是关键。现将本文结果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3.1随着高压注射器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剂量比照剂团注成为可能,这种方式可以是靶器官及靶血管显示更明晰,尤其在CT血管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明显进步图像质量。但是注射速率过快时,患者静脉血管压力过高,极易导致比照剂外渗发生。因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比照剂注射速率,对减少外渗发生极为重要。

3.2患者年龄

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机体功能减退明显,外周静脉弹性降低,研究说明衰老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因此对高龄患者可以仔细查找更粗直、且弹性好的血管进展穿刺,并且适当降低比照剂浓度及注射速率,对于屡次穿刺均为有回血或难以寻找适宜血管的高龄患者,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展穿刺。再者局部老年患者因多种因素导致上肢上抬幅度有限,加之检查床的快速运动,CT机架极易触碰到穿刺部位,因此及妥善摆放穿刺侧肢体也可防止局部比照外渗发生。

3.3比照剂浓度

往往采用碘浓度较高的比照剂进展CT血管成像,但随着技术的开展,采用迭代算法重建以及能谱CT等技术可以降低比照剂碘浓度【4】,从而减少比照剂外渗发生率。

3.4穿刺人员资历

本研究说明穿刺人员资历作为影响比照剂外渗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仍然需要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穿刺纯熟度以及多名护理人员会诊的方式做到减少比照剂外渗发生目的。

综上所述,高压注射碘比照剂外渗是年龄、注射速率、比照剂浓度及穿刺人员纯熟度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比照剂注射速率为碘比照剂外渗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当降低比照剂流速,选择相对低浓度的比照剂,认真寻找最优血管以及进步护士操作技术,对有效减少碘比照剂外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的研究说明患者根底疾病、药物治疗情况、穿刺部位影响比照剂外渗发生率[1,6],由于本研究是回忆性研究,这些因素未进展记录,建议今后研究可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王超琴,刘延锦,李素兰.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药液外渗与注射部位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2,22(15).

【2】周科峰,何健,胡晴,等.不同浓度碘比照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不良反响及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22,17(11):2035-2036.

【3】BellinMF,JakobsenJA,TomassinI,etal.Contrastmediumextravasationinjury:guidelinesforpreventionandmanagement[J].EurRadiol,2022,12(11):2807-2812.

【4】碘比照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响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6):341-348.

【5】KimSH,ParkJH,KimYI.Experimentaltissuedamageaftersubcutaneousinjectionofwatersolublecontrastmedia[J].InvestRa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