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_第1页
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_第2页
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_第3页
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_第4页
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魏晋南北朝秘书琐议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的分裂割据时期,这时政权林立,更迭频繁。因此,各个政权之间官职名号不一,职掌也有差异,有的连完好的正式官制都不存在,一些制度多系临时措置。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对于以文书事务为中心的秘书工作,统治者却非常重视,秦汉时期所形成的三层秘书系统还大致存在,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展,对后来的隋唐制度产生很大影响。现就几个较为重要的秘书官及其机构作一简要介绍。一在皇帝身边出现了以中书系统为主干的秘书机构网络。其长官是中书监、令,属官有侍郎、中书舍人等,官署名为中书省。中书监、令是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元年〔公元二二○年〕设置。当时,尚书台权利甚重,形同宰相府,曹丕放心不下,便将尚书台的机衡之任递夺,委任久掌机要的刘放、孙资管理。因刘、孙两人资历不相上下,故分两官而监列令前。这样,中书便独立出来,成为直接秉承君主旨意,掌握机要的官署,类似后世的秘书处。属官有通事郎、黄门郎。主要业务是为皇帝起草诏令和其他机要文书,并转送各地奏书。送给皇帝的奏书,先由黄门郎看过签名,通事郎再署名,然后进呈皇帝,皇帝批准,最后向下行文。晋代废通事郎,在中书监、令外增设中书侍郎四人。属下有舍人、通事,后合称通事舍人,掌管呈奏案章,据说加“知制诰”衔也可以参加草拟诏诰的工作。还有主书一职,负责保管各种文字资料,以备查询,相当于如今的机要秘书。此时,中书的地位并不算高,但职务亲重,朝廷官僚往往喜任此职,《晋书·苟勖传》记载,苟勖以中书监改为尚书令,有人来贺,他却说:“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中书舍人。舍人一名始见战国,蔺相如曾当过舍人。西晋时在中书省设中书通事舍人,东晋和南朝刘宋、萧齐政权均相沿置,萧梁时除“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在南朝的一百六十多年中,中书舍人的权利不断增长。刘宋时,已“入直阁内,出宣诏命,凡有陈奏皆舍人转入,参决於中”。①萧齐时,更是不离君主左右,例如,齐高帝萧道成决心废苍梧郡,早晨起来就叫值班的中书舍人虞整草拟敕命,不料此人夜间喝酒太多,不能操笔任事,齐高帝只得叫来另一位舍人刘系宗,“高帝曰;‘今天地重开,是卿尽力之日’。使写诸处分敕令及四方书疏,使主书十人,书吏二十人配之,事皆称旨”。②可见中书舍人是越过中书长官直接奉帝旨意的秘书,这必然导致位重职宠。《南史·吕文显传》说,吕文显“与茹法亮等迭出入为舍人,并见亲幸,多四方饷遗,并造大宅,聚山开池。时中书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谓之四户。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当时的太尉王俭常发牢骚,说:“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梁陈时,中书舍人势力有增无减,有时甚至代表皇帝发布诏令,其办公规模也相当可观,史载五位中书舍人,属下主书十人,负责抄抄写写的书吏二百人,有时人手不够还要找人来帮助,这很有一点办公厅的味道了。北朝的后魏、北齐曾设置舍人省,虽杂务较多,但其工作性质仍属秘书之列。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中书系统外,在其他政务机构和中央大臣府内、地方官署中,从事秘书工作的官吏也不少。例如,在尚书省这个机构内,尚书郎就是用文书案卷为封建国家效力的人。尚书郎始见于西汉,东汉沿置,魏时此官大增,计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等二十五个侍郎,主要负责各部曹的政务文书起草和公文往来。每有一郎任缺,便选五名能结文案的孝廉考试,以第一名补缺。西晋时,设置二十三个侍郎。东晋先设十八个侍郎,后减为十五个。南北朝时,情况较复杂,不过,一些政权的尚书省内,或多或少也设有此职,是助理政务的重要秘书。此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政权的宫廷内还出现修起居注的官员。魏晋及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开场设置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起居令史一官,主要任务是记录皇帝的重要言行,日积月累便成册本。起居注有皇帝平时的言行,也记载在朝廷会议上与大臣论政的言论。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居注既含有备忘录的性质,也含有政务工作的内容,实开后世会议记录之先河。掌其事的官员,是介于行政和会务之间的秘书工作人员。在中央大臣府内,有录事参军、记室省事令、阁下记室令、记室督等秘书性质的吏员,而最突出、最有影响的秘书官那么是主簿一职。主簿,较早见于汉代,主管文书、计簿。魏晋时期,主簿成为统兵开府大臣的重要幕僚,由大臣自行招聘,它负责上下行文,掌握印鉴,熟悉本系统情况,往往成为幕僚之首,总领官署事务,像个办公室主任。魏时,曹操很怕主簿杨修帮助曹植夺世子曹丕的继承权,竟在自己死前一百天杀掉了这个有威胁的秘书官。东晋时,王珣为重臣桓温主簿,府中称“髯参军〔指郗超,他满脸胡子。引者注〕,短主簿〔指王珣,他身材短小。引者注〕,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桓温专擅朝政,王珣二人能操其喜怒,足见影响之大。南朝时,一些主簿明了上下机密,甚至直接参预废立皇帝大事。例如纪僧真,在萧道成为南朝刘宋政权的中领军时,他在府内任主簿,“答远近书疏”,并模拟萧道成笔迹,以文书交通四方。他曾几度劝萧自立,当萧准备与大臣袁粲、诸彦回共同废掉在位皇帝,结合执政时,谙练各方情况的纪僧真说:“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诸,明公岂得默己!”③强调国内上昏下乱,正是独揽大权建立萧氏的好时机,萧道成承受了这一建议,最后终于登上皇帝宝座。纪僧真为什么能在决策时刻提出这种洞假设观火的明见呢?这固然有其个人才智因素,但和他担任典领文书、总知内外的主簿一职也亲密相关,因为重要的政务、军务都需经过文书案卷,总领这些东西无异于装天下大势于胸中了。在地方官署中,和汉代相似,与文书打交道的吏员是很多的。例如《晋书·职官志》载州刺史署内吏职八个,郡太守署内吏职十个,县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