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公开课课件_第1页
杜甫《登高》公开课课件_第2页
杜甫《登高》公开课课件_第3页
杜甫《登高》公开课课件_第4页
杜甫《登高》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杜甫1a登高——杜甫1a登高: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2a登高: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a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杨伦称《登高》为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把它喻为

“古今七言第一”4a杨伦称《登高》为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把它喻为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5a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秋(公元767年)作者客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6a这首诗是大历二年秋(公元767年)作者客居夔州时写的。此时“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思考7a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风、天、猿、渚、沙、鸟。

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8a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风急

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9a风急天高猿啸哀,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给人感觉:

冷清、凄凉、孤独、悲哀10a给人感觉:

冷清、凄凉、孤独、悲哀10a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冷清、凄凉、忧伤、悲哀、绝望。11a体会作者心情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颔联写了几种景物?两种景物:落木、长江。“无边、不尽”勾画出“广阔深远”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鉴赏颔联12a颔联写了几种景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鉴赏颔联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人生短暂,韶光易逝)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的无穷,壮志难酬13a“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鉴赏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4a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鉴赏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百年,暮齿(晚年)也;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台,高迥(高远)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八可悲15a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新停:刚刚停止。“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鉴赏尾联16a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7a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悲的根源何在?常写景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无边落叶不尽江水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悲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忧愤无奈板书18a写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无边落叶不尽江水抒颈联悲秋主旨:全诗借登高所见所闻、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19a主旨:全诗借登高所见所闻、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小结20a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预习、熟读《琵琶行》。21a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预习、熟读《琵琶行》。21a登高——杜甫22a登高——杜甫1a登高: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23a登高: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4a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杨伦称《登高》为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把它喻为

“古今七言第一”25a杨伦称《登高》为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胡应麟把它喻为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26a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秋(公元767年)作者客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27a这首诗是大历二年秋(公元767年)作者客居夔州时写的。此时“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思考28a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风、天、猿、渚、沙、鸟。

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9a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风急

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听到它的叫声让人感到非常悲凉。鸟儿在急风中不住盘旋,或许是因为饥饿在寻找食物,或许是因为无家可回。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儿。30a风急天高猿啸哀,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给人感觉:

冷清、凄凉、孤独、悲哀31a给人感觉:

冷清、凄凉、孤独、悲哀10a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冷清、凄凉、忧伤、悲哀、绝望。32a体会作者心情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颔联写了几种景物?两种景物:落木、长江。“无边、不尽”勾画出“广阔深远”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鉴赏颔联33a颔联写了几种景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鉴赏颔联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人生短暂,韶光易逝)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的无穷,壮志难酬34a“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高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鉴赏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5a万里: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鉴赏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百年,暮齿(晚年)也;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台,高迥(高远)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八可悲36a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苦恨:极其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新停:刚刚停止。“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鉴赏尾联37a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悲的根源何在?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8a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缘由:悲的根源何在?常写景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无边落叶不尽江水抒情颈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尾联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悲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愁苦沉痛忧愤无奈板书39a写首联仰望云天秋风俯视江水渚洲颔联无边落叶不尽江水抒颈联悲秋主旨:全诗借登高所见所闻、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也传达出韶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