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监控_第1页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监控_第2页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监控_第3页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监控_第4页
大企业税收管理与监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大企业税收治理的国际借鉴当今的税收制度运行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世界经济的迅速进展带动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大企业已成为各国政府特不重要的纳税人,对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垄断企业实行专门的税务治理已势在必行,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务治理机构,随着风险治理、分类治理、差不服务等先进税务治理理念的建立,大企业税务治理已逐渐成为税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大企业的定义和经营特点一、大企业的标准不同国家确认大企业的标准不同,采取一个或多个具体标准。尽管各国税务机关对大企业或大企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一般国家都有清晰而明确的标准用以识不大企业。把纳税人定义为大企业或将其置于大企业部门的监管之下,普遍使用的确认标准包括:·营业额或销售总额;·资产价值;·纳税额;·属于特定的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石油业等)·参与跨国商业活动;以及·职员人数。(一)澳大利亚税务局(ATO)最近开展了一项“重新核准”工作,并修改了原先制定的1亿美元的营业额水平。澳大利亚税务局现在把大企业定义为年营业额大于2.5亿美元的经济集团和单个实体,这些企业被归属于大企业部门。该部门还包括以下所有的企业:·石油资源租税(PRRT)和国家相等税制(NTER)的纳税人·银行(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以及·保险公司(一般保险和人寿保险)。(二)美国大中型企业治理局把资产1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作为大企业。大中型企业治理局又对这些大企业分为两类CIC和IC,CIC是指经营业务复杂需要审计小组协作审计的超大企业,IC确实是一般的大企业。CIC的确立标准包括资产价值、子公司数量、对其进行税务检查所需的税务专家数量及按美元计算的收入水平。美国大中型企业治理部门也负责下列国际纳税人的遵从治理:·居住在国外或者美国领土(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关岛、美属萨摩亚群岛、北部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公民以及合法的永久居民(也被称为“绿卡持有者”);·保持海外账簿和记录的企业;·非居民的个人和企业;·放弃本国国籍、移居国外的人;以及·有税收条约问题或其它国际特征的个人(三)日本国税厅对企业分类的标准是资本总额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国内大企业以及外国公司(含常设机构)。资本总额的波动比营业额波动要小,同时受经济状况阻碍较小,因此,用资本总额作为反映企业规模大小的指标,日本税务机关专门容易确定哪些为大企业。大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总数的1.3%。(四)英国采取欧盟的定义作为本部门的定义,加上一些修改。HMRC将大企业的税收事务安排在该组织中的两个部门进行处理,分不是大企业服务部门(LBS)和“大型和复杂”客户团体中的本地遵从部门(LC)。“大”企业的标准是:·职员人数超过250人的英国企业;·职员人数不足250人的英国企业,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欧元、同时拥有4300万欧元以上的资产;·国外跨国企业拥有的英国公司,英国职员人数超过100人;·在公司所得税或增值税方面具有高风险评分的英国公司和企业、以及增值税避税和部分免税的个案·大型同时复杂的合伙企业;·年营业额超过500万英镑的有所得税纳税义务的企业;或者·属于上述任何类不的雇主。LBS治理由营业额和资产所确定的大型企业,而LC负责协调。二、大企业的普遍特点大企业和其它类型纳税人有专门大不同,同时为有效的税收治理带来了某些重大的风险。要治理这些风险,就必须针对这些纳税人特有的特点和遵从行为定制相应的策略。·税收收入集中——数量专门少的大企业缴纳和其数量不成比例的大量税款,同时在税收治理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税收收入产生于这些纳税人的纯规模及其负担的税种范围,包括作为税款扣缴义务人的角色。·业务及税收事务方面的复杂性——有几个参与者描述了大企业的复杂性,理由有专门多:o多个运营实体;o多样化的业务领域;o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大量的交易额;o职员人数多;o跨国交易/国际业务往来;o和关联企业的跨国交易;o特有的行业特点(比如银行);o在地域上广泛分布;o复杂的事务(涉及复杂的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o使税收义务最小化的方针和策略;以及o复杂的财务和业务结构。·税款扣缴义务人或中间人的角色——大企业作为中间人所缴纳的要紧税收包括:o个人或职员所得税的扣缴以及社会保障缴款;o增值税或者物资和劳务税;以及o为某些跨国支付(如股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及利息)代扣所得税。·聘用专业的税收顾问——许多大企业聘请专业的顾问来处理其税收筹划和遵从事务。·拥有公司内部的税务机构——大企业有自己的税务部门治理税收事务,拥有适当的内部操纵。·通常情况下,大企业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和一些私人集团。大企业中专门多有跨国交易,其中大多数国家指出,有大量的遵从问题产生于跨国交易和结构。例如,加拿大指出,50%的大型案件审计包含跨国问题。澳大利亚表示在其大企业中,大约有68%有一定程度的跨国交易。第二节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治理机构的差不多情况一、国外大企业局的差不多定位(一)各国大企业局的使命美国联邦税务局大中企业局的远景表述是:“我们是世界一流的组织,积极回应我们的纳税人在全球环境下的需求,使用创新方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度。我们老实、公正执行税法,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技能高强;每一名雇员都为工作团队的使命做贡献。”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大企业和国际局的使命是:“我们的工作意图是鼓舞大企业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关心它们履行所得税义务、财产收益税义务和石油资源租金税义务。目标是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合适的国家税收并确保税收体制正常运转。”由于纳税人宪章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及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对他们的期望,澳大利亚联邦税务局大企业和国际局的工作模式是对自我治理良好的纳税人要紧是提供服务,而对高风险群体则采纳审计方式。荷兰税收和海关治理局的总体目标是有力、有效地征收应征税款,维持并提高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对不自愿遵从的纳税人采取压制行动。国外大企业局的普遍原则和主旨(对自愿遵从有所贡献并使之提高)如下所示:·通过为每位纳税人在处理每个事项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使用创新方法来提高客户服务;·关心纳税人理解并承担他们的纳税义务;·通过公平而统一的使用法律来实施税法;·使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来治理遵从问题;·通过遵从新举措以及创新的方法来强化执法;·加强联系与合作;·平衡服务与执法;·对大企业在全球环境中的需要反应积极迅速;·提高内部能力、程序和技术;以及·通过营造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来提升全体职员的技能和工作效率。(二)国外大企业局的构建方式各国大企业局大部分都由一名高级官员负责,下属若干团队,每一个团队负责一个具体的领域(如何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研究行业趋势、跨国交易问题等)。大多数国家在大企业局下建立了行业部门,使税务检察员专业化并更多地了解他们负责的行业的运作情况。各国表示按照经济行业划分的要紧目的是加强对行业税收问题的了解并提供更好、针对性更强的纳税人服务。在有些国家,行业处室设计、开发并实施遵从项目,包括通过教育活动,关心纳税人了解具体行业的税收义务以及如何遵从税法。有些行业处室还进行专题研究以确定全球的行业趋势和税收问题,并据此制订税务治理行动打算来改进客户服务和遵从。除了按照特定行业进行组织之外,有些国家的税务局还设有专门部门,负责风险分析和情报收集,提供技术咨询和绩效评估等工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荷兰确实是这么做的。如前所述,税务机关设立大企业治理部门,因为大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同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策略以使得自愿遵从达到最大化。在回忆参与国家的组织结构和回应时,我们发觉成立大企业治理部门的缘故之一是去满足这部分特定纳税人的专门需要,同时处理其关怀的问题。税务机关以行业分类为基础构建大企业分管机构或部门的遵从治理,这关于专门多的国家而言,反映了他们国家经济中的要紧业务活动。大企业治理部门通过这些行业分类开展遵从治理。比如,法国的大企业治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行业分类开展现场治理,包括重工业、化工、建筑、金融服务以及奢侈品;挪威大企业中央办公室下设的三个评估和治理部门是按照特定的行业分类组织起来的,包括金融服务、技术、物资、建筑、能源以及运输。表3概括了在参与国家大企业治理部门中建立的要紧行业分类和特不小组的情况。表3——大企业治理部门中要紧的行业分类和特不小组国家金融/银行/保险通讯/技术/能源零售/制药/保健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重工业/运输其它/澳大利亚(1)加拿大(2)法国(3)爱尔兰(4)荷兰(5)挪威(6)英国(7)美国(8)(1)国家客户小组关注要紧的行业(房地产和建筑业、制造业、制药业以及多媒体)(2)TSO按地域化运作,由每个地区的官员负责特定行业(3)奢侈品(4)反避税部门、计算机审计部门、研究部门和客户服务/处理部门(5)协调各小组的技术问题(如转让定价、避税地)(6)建筑和海运(7)有13个行业分类(8)行业专家大多数国家在大企业治理部门下设立了以行业为中心的机构,以便于税务检查人员专门研究相应行业的运营情况并了解得更多(在OECD的“对税务中介作用的研究”一文中被称为商业意识)。参与国家指出,行业分类的要紧目标之一是加强对行业实践和问题的了解,同时提供更好的、更专注的纳税人服务。这些目标在一些参与国家的“使命”或“愿景”陈述、或者“运作模式”中得到了清晰的阐述。在一些税务机关,行业治理部门设计、开发并执行遵从打算,包括举办教育培训活动,以关心纳税人了解行业特定的税收义务以及如何遵从税法。一些行业治理部门还开展研究,确认全球的行业趋势和问题,以开发出创新手段去改进客户服务及遵从度。除了按照特定的行业进行组织构架,一些税务机关还有专门的部门去执行风险分析和情报收集,提供技术建议(由行业或问题专家提供,如制药、房地产和建筑、转让定价、反避税等),同时监控和评价执行情况。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荷兰以及美国确实是这种情况(见表3)。各国大企业局的人员配备依据大纳税人的数目、大企业局履行的职能范围、大企业局治理的税种类型、审计的水平和纳税人服务活动的水平,以及使用的技术范围等情况,各国用于大企业局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不尽相同。各国大企业全职雇员的人数占整个税务局雇员人数的百分比在0.75%到6.6%之间。治理大企业需要一些专门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有如下职业人员和专家:会计师、律师、审计师、经济师、国际税收专家、行业专家(制药业、石油、银行、保险等)、计算机专家及工程师。大多数国家都对雇员进行培训。培训不仅限于税收的技术方面,还包括治理、领导技能,如交流、谈判、冲突解决和项目治理等内容。第三节国外大企业局税收风险治理一、风险治理的缘起2001年11月,安稳公司财务丑闻曝光,6个月后,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丑闻,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了这一期间美国有338家上市公司,总计4093亿美元的资产申请破产爱护。美国拥有“五大”在内的众多超巨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技术和手段不可谓不先进,在此情况下,仍出现那么多财务丑闻和欺诈行为,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操纵机制上。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治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企业内部操纵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操纵的要紧手段,2002年7月30日,美国紧急出台了公司改革法案《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Act),又成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机构来监管会计职业界和公司董事会。该法案是1930年以来美国证券立法中最具阻碍的法案,它加重了公司要紧治理者的法律责任;加强了对公司高级治理层的收入监管;对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作出法律规范;强化了对公司外部审计的监管;加强了信息披露制度和其他有关公司监管的规定。《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应包括内部操纵的评价部分。国际内部审计再次介入内部操纵这一领域是与该法案的明确要求紧密相关的。这是因为人们差不多认识到内部操纵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内部操纵的运行状况已不再是企业内部关怀的对象,而越来越受到外部相关人士的关注。2002年《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中关于加强内部操纵的条款如下:第103条款-审计、质量操纵和独立性准则及规定,要求外部审计师在每份审计报告中讲明审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操纵构成及程序的测试范围,并在该审计报告或单独的报告中注明。第302条款-公司对财务报告的责任,要求建立、评价和报告关于财务报告披露的内部操纵;第404条款-治理层对内部操纵的评价内部操纵方面的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应当制定规定,要求按《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条(a)或第15条(d)编制年度报告包括内部操纵报告,其内容包括:强调公司治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操纵制度及相应操纵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层最近财政年度末对内部操纵制度及操纵程序有效性的评价。美国财政官员称实现税收操纵系统牢固的前提确实是企业按照《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建立内部操纵系统。而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型企业都在使用coso模型建立内部操纵系统。因为税收操纵系统是内部操纵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了解coso的差不多知识才能够了解税收操纵系统。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NationalCommissionof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的英文缩写。198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协会(AAA)、财务经理人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治理会计师协会(IMA)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通常称Treadway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缘故,并查找解决之道。两年后,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操纵问题。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公布《内部操纵整合框架》(COSO-IC),简称COSO报告,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些成果立即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AO)的认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也全面同意其内容并于1995年公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由于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操纵理论和体系集内部操纵理论和实践进展之大成,成为现代内部操纵最具有权威性的框架,因此在业内倍受推崇,在美国及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依照萨班斯法案第404节条款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相应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治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操纵的有效性。2004年3月9日,PCAOB公布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操纵的审计”,并于6月18日经SEC批准。SEC对该标准的认同等于从另外一个侧面承认了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操纵—综合框架》(也称“COSO内部操纵框架”)。这也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操纵框架的参照性标准。COSO报告提出内部操纵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关心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能够讲,应用COSO内部操纵框架,企业能够在自愿遵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COSO报告认为内部操纵有如下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差不多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实现内部操纵的有效性,需要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支持:操纵环境(Control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操纵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和监测(Monitoring)。操纵环境——操纵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阻碍企业职员的操纵意识。操纵环境提供了内部操纵的差不多规则和构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操纵环境包括职员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治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的经营重点和目标等。风险评估——每个企业都面临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待评估的风险。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使经营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衔接,保持一致。风险评估指识不、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治理的基础。由于经济、产业、法规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确立一套机制来识不和应对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操纵活动——操纵活动指那些有助于治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操纵行为有助于确保实施必要的措施以治理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操纵行为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爱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信息和沟通——公允的信息必须被确认、捕获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职员履行职责。信息系统产出涵盖经营、财务和遵循性信息的报告,以助于经营和操纵企业。信息系统不仅处理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事件、行为和条件等。有效的沟通从广义上讲是信息的自上而下、横向以及自下而上的传递。所有职员必须从治理层得到清晰的信息,认真履行操纵职责。职员必须理解自身在整个内控系统中的位置,理解个人行为与其他职职员作的相关性。职员必须有向上传递重要信息的途径。同时,与外部诸如客户、供应商、治理当局和股东的之间也需要有效的沟通。监控——内部操纵系统需要被监控,即对该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全过程。能够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持续性的监控行为发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包括企业的日常治理和监督行为、职员履行各自职责的行为。独立评估活动的广度和频度有赖于风险预估和日常监控程序的有效性。内部操纵的缺陷应该自下而上进行汇报,性质严峻的应上报最高治理层和董事会。这五项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自动作出反应。内部操纵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紧密相连,因差不多的商业动机而存在。内部操纵成为企业内部构架的核心部分和差不多理念时最为有效。这时内部操纵能够支持经营质量和主动的授权,幸免不必要的花费,并对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内部操纵的三类目标之间具有直接联系,他们代表了企业努力的目标;而五项要素代表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需元素。所有五项要素都与每一类目标相联系。为实现每一类目标——如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需要五项要素共同发挥作用,以讲明经营的内部操纵是有效的。二、各国大企业局对纳税人进行风险治理的方法尽管2004年OECD指南“遵从风险治理:治理并提高税收遵从”重点讨论小企业的遵从风险问题,然而该报告中描述的风险治理原则仍然适用于大企业。大企业具有不同而且重要的税收遵从风险,假如不认真处理会对国家税收造成严峻后果。治理这些风险必须针对这些纳税人的具体特点和遵从行为制订合适的战略。因此,有效的风险评估关于大企业整体遵从战略来讲是不可少的要素。另外,企业和企业的顾问了解风险战略也至关重要。(一)风险治理的几个重要概念各个国家一般都把遵从工作的重点放在风险分析程序确定的高风险领域上面。纳税人的风险评估确实是通过使用一系列财务和税收指标以及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了解进行的。风险评估是由税务局识不,分析同时重点处理可能阻碍他们履行职能的风险。风险评估是指税务局在其所掌握的情报的基础上,从一个宽敞的视角去评估它所知的潜在税务问题和纳税人,以便形成对风险的客观推断。因此风险评估的两大要素确实是了解纳税人和了解税务问题。了解纳税人包括1.了解纳税人的商业结构、经营规模和经营活动。纳税人的结构和事件越大,越复杂,就越有可能产生重大问题。2.了解纳税人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程序。3.了解纳税人与税务局的合作程度。纳税人越合作,对税务局越开诚布公,税务局就越有可能对其风险做出精确的推断。相反地,假如不能迫使纳税人达到这种专门高程度的坦诚,税务局就可能把坦诚与否视为风险指标,这是因为不开诚布公就会减少情报的猎取。4.对法律理解的一致性。假如纳税人对法律的理解,还有对法律所适用的事实的看法与税务机关有专门大的一致性,就不太可能成为重大税务风险问题。这并不是讲纳税人即使不同意税务局对法律的诠释也必须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有权质疑税务局同时必要时能够提起诉讼。考虑到税务局关于资源配置的关注,税务局将会把对法律的理解的持续不一致视为风险指标。对纳税人的了解有赖于训练有素、了解大公司运作的商业环境的税务人员。了解税务问题意味着要对每个纳税人申报单上的问题进行广泛的审计从而确定这些问题是否已得到正确处理,是否构成风险。风险导向型资源配置是税务局通过风险评估做出明智的,有理有据的决定,即对那些从表面特征上推断表明可能比同行承受更多税务风险的企业进行审计。风险治理并不是关于税务局去做什么,而是关于哪些纳税申报单不用审计,哪些税务事项不需询问以及哪些调查不必进行。推断哪些情况不用做有助于税务局优先处理他们应做的情况。(二)风险治理的要紧内容确定要处理的要紧遵从风险;了解阻碍战略的因素;确定处理要紧风险战略组合,决定资源如何配置;执行既定风险处理战略;监督战略的执行,评估它们的阻碍。(三)风险治理对税务局及纳税人的好处风险治理能够关心税务局查知法律运行不理想或者产生不可同意的高遵从成本的领域,能使税务局确定他们对风险的应对措施的一系列证据,包括额外资源的配置和立法规定的变动。除了对税务局有好处外,风险治理也对专门多纳税人有益。当纳税人呈现高风险时,就可能受到更多检查和被采取强制措施。当纳税人行事透明,风险较低时就有理由被税务局使用合作法处理,因而遵从成本就较低。(四)税务局进行风险评估要考虑的因素要回应风险要求就必须了解形成纳税人遵从态度的各种因素。必须确定并了解风险源才能做到回应措施合适。对纳税人进行风险评估时经常考虑以下因素:潜在的调整是否会导致实质性纠正;是否存在特定行业专有的实践做法、趋势和问题;是否存在曾在往常检查中确定过的,并需要再次处理的问题;内部操纵是否质量专门差,需要进行严格、完全的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阻碍纳税人经营变化的外部因素;是否存在意想不到的收益或收入减少;确定交易是否不具有经济实质;是否频繁改变银行、律师或审计师而又没有明显商业理由;是否存在大量的关联方交易。(五)大企业纳税人高风险特点或指标大企业纳税人高风险特点及指标如下:财务或税收表现与行业标准存在实质性差异;与过去的表现、相关经济指标和行业趋势相比,税收付款额在数量和规律性上存在重大变化;在经济绩效生产率和税收成绩之间存在未解释的变化;未解释的亏损或持续亏损,低实际税率,以及企业或实体一直支付专门少税款或未支付过税款;公司董事会成员、要紧负责人或顾问在过去曾进行过恶劣税收筹划;遵从结构、程序和方法存在缺点;税收结果不符合税收法律的政策意图;公司税和增值税申报的项目之间有差异;营业额增加,但征税额却减少;公司是公开上市的依旧不上市的。(六)有效的风险治理取决于当前的、相关的可靠的情报资料税务局将风险治理作为工具去确定风险和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并相应配置资源。税务局只有在拥有当前的、相关的、可靠的情报,并有能力对那些情况进行收集和处理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治理风险。税务局有两大方法从纳税人和税务中介那儿猎取情报。一个是运用法定权力猎取情报,另外一个是在法定义务以外,在自愿的基础上猎取情报。猎取情报的能力比情报的提供本身关于恶劣的税收筹划的阻碍还要大。有效的情报收集体制关于恶劣的税收筹划起到明显的威慑作用,特不是大公司纳税人,它们的审计委员会和高级治理层关于税收风险治理的确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人们认为恶劣的税收筹划专门快就会被发觉,可操作的、政策上的或立法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专门快就会出台。在大多数国家,税务局要紧的情报来源是纳税申报单。税务局利用它从包括第三方和历史数据在内的各种来源收集到的信息对这一情报加以补充。补充情报可能通过其它法律权力取得,也可能是自愿提供的。税务局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如何样提高实时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对此税务局制定了各种战略应对挑战,这些战略通常针对特定的国内风险的措施,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某种形式的预先裁定机制。裁决使纳税人及其顾问有机会早些就特定条件下的税收结果获得确定性。裁定也能使税务局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就发觉交易,使技术和政策问题能早些得到处理。以澳大利亚的产品裁定制度为例就能够看到裁定机制显然是用来收集税收筹划的情报,尤其是那些意在推广给专门多用户的筹划。该制度使税务中介能够向澳大利亚税务局提出申请,请求就其策划的任何“有税收效益的投资”带来的税收优惠进行裁定。除了给澳大利亚税务局提供宝贵和及时的情报外,产品裁决大概对纳税人的行为也有专门大阻碍。澳大利亚税务局相信,不进行产品裁定,澳大利亚的纳税人现在就不情愿在大量营销的策划上投资。反过来,这种对产品裁定的需求就驱使税务中介进入该体制,从而增加了收集的情报。预先披露能够使税务局在收到纳税单前就得到有价值的情报,包括加拿大、南非、英国和美国在内的专门多国家都有法规要求必须在申报程序前将某些策划或安排的情况披露给税务局。国际情报交换的有效机制是另一种猎取情报的重要手段。这些机制是为了税务治理的一般目的而设计的。但他们也与跨国性质的恶劣税收筹划高度紧密相关。情报的有效交换要求税务局有合适的法律机制去交换情报。多数时候,差不多上采取双边税收协定尤其是OECD协定范本第26条的形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采取多边工具的形式,例如:OECD/欧洲理事会税务事项治理援助多边公约或双边税务情报交换协议。为了巩固这些法律机制,各国需要合适的操纵措施和合理的结构安排以便使情报流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地运行。OECD正致力于改善情报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2006年,发表了OECD情报交换手册。该手册旨在提高情报交换的效率,对规则的操作进行概述以及在技术和时刻方面提供指导。使用外部来源的交易后数据如新闻报道、网站资料和公共帐目等,能够使税务局掌握更多关于纳税人的信息,证实纳税人的申报单和报表的正确性。公共帐目是关于纳税人的重要情报来源。在专门多国家,这些帐目必须包括当前年度税负和损益表中显示的税额的差额调整表。这些帐目中披露的内容要依据相关国内和国际组织所定的规则。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要求依照会计准则FIN48关于税负的不确定性进行披露。(七)大企业局处理税务风险的手段大多数国家对确定的风险在两个层面上回应1.宽层面:有针对性地对纳税人进行教育和指导;改进纳税人服务,在填报纳税单之前向纳税人提供关心和清晰准确的信息;和纳税人进行更多、更开诚布公的沟通;专门为大公司和多国公司制作网站和在线服务;税收裁定和决定;针对特定领域不遵从进行立法,同时简化税法,降低由于缺乏理解而犯的非有意错误;对特定纳税人群组实施有针对性的遵从行动;改进和税务师的伙伴关系;鼓舞税收职业人员坚持职业标准;提高检察员的商业知识水平;把重点集中在高风险行业上,培养审计专家来处理复杂的特定行业不遵从问题;利用“情报交换”,提高和协定伙伴国的合作。2.纳税人层面:依据风险分析结果选定需要检查的纳税人;针对阻碍纳税人经营的具体问题,提高处理复杂交易的专门化程度。(八)各国税务风险治理方法英国2006年11月公布的报告“审核与大企业的关系”,也叫“瓦尔内”报告,推举了一种特不有效的依据风险处理税收问题的方法。作为对瓦尔内报告提出的建议的回应,英国皇家税务局在2007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推出了大企业遵从风险治理的方法。报告设定的目标是使用依据风险的方法,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最高风险问题和纳税人上,由此减少那些遵从的、低风险企业的行政负担。荷兰税务局对大企业风险的治理是以个案为基础的。那个方法是使用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规定,要求公司不间断地监测自己的风险,包括税收风险。企业自我操纵的程度在专门大程度上决定额外监督的形式和强度。这意味着荷兰税务和海关局必须清晰的了解公司税收问题内部操纵是否存在、及建立和运作的情况。假如税收操纵系统牢固,则监督的重点确实是内部操纵措施的作用和对当前税收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澳大利亚税务局的遵从风险程序分两步,一是风险确认,这包括对大企业的评估。二是对风险的处理方法,风险的处理方法是依照不遵从的具体缘故制订的。第四节各国大企业局致力于提高大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一、大企业局面临的要紧遵从问题由于公司全球化数目的增加,税收筹划越来越多地想方设法使全球税负最小化,有些大企业的“滥用法律”或“恶劣的”税收筹划行为造成了重大的遵从挑战。大企业局面临的要紧遵从问题如下:1.关联方跨境交易和与避税地的交易不遵从公平交易原则;2.复杂的组织结构和集团内部交易,导致经济活动产生的税收利益和商业活动的经济实质没有关系;3.避税问题;4.关税问题;5.市场定价扭曲和不一致;6.国际套利;7.有意安排的融资结构;8.亏损进口交易;9.外国税收抵免中介安排;10.离岸延迟支付等。二、各国大企业局纳税人遵从问题治理方法为了跟上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并保证遵从,美国大中企业局实施了新的行业问题重点策略,集中解决高风险税收问题。那个策略使美国大中企业局能够集中力量,灵活跟上并回应企业实践中可能造成遵从风险的变化。那个策略还能够使大企业局在解决各行业问题时保持政策一致,灵活部署资源,提高对不遵从纳税人的覆盖率,提高对高风险问题的监管力度。纳税人遵从问题一旦被确定,就要依照这些问题在整个行业的普遍程度和它们所代表的遵从风险级不对问题进行排序。治理方向和资源部署将集中在最大风险区域。美国遵从问题治理方法如下:依照具体问题进行有限检查(LIFE):有限检查是一种对审计范围加以限制的审计。依照实质性原则和运用风险分析方法确定的因素对审计范围进行限制。这种方法鼓舞纳税人承担和分担责任,以保证按时完成检查。填报纳税单前协议(PFA):填报纳税单前协议是纳税人和美国联邦税务局通过合作方式在填报纳税单之前就问题达成的协议。能够达成协议的问题一般差不多上事实、性质、法律规定明确的问题。行业问题解决方法(IIR):行业问题解决项目解决频繁争议的或累赘的税收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众多的企业纳税人。那个方法使用公布指南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快速通道(FTS):解决问题快速通道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种在检查过程中解决审计问题的方法。在大中企业局和上诉部门的关心下,纳税人能够使用解决问题当局和上诉部门的调停技能减短企业的整体审计时刻。这种方法能够将大中企业局和上诉部门两者的处理总时刻至少减少两年。英国皇家税务局使用风险资源策略,按照企业展示的风险程度分配资源。这能够保证有效、有力的安排资源应对最大的风险,同时又能够促使高风险企业转变为低风险企业。在那个战略中,要使用许多专家关心税务局确定并处理风险。这些专家包括行业顾问(对具体行业部门有丰富商业经验的人员)、租赁专家、会计师和来自专家资源处的专家。信息披漏规定的建立使税务局能够更早地得到关于新避税方法的信息。在提高大企业局对国际风险的回应速度方面,税务局组建一个专家转移定价处,把资源瞄准最大的企业。澳大利亚处理大企业遵从问题的方法如下:1.宣传。宣传遵从项目中的问题和风险,在行业论坛上讨论遵从问题,进行演讲等。2.建立强有力的情报收集部门,识不确定税收问题。3.进行所得税风险审核:客户风险审核、特不风险审核、设计识不和确定实质性税收风险的产品。4.进行所得税审计对发觉的风险进行处理,包括专项转移定价审计。5.预先遵从协议。6.税收警报。向公众发出早期警报,告诉公众税务局不同意的交易安排种类。7.访问最大的100家集团公司,和公司高级官员就税收风险进行开放性讨论。法国大企业局处理不遵从的创新程序和方法:1.打击非法交易安排。法国税务局鼓舞企业向税务局寻求建议,为此大企业局设立了一个专门程序。纳税人使用那个程序把他们的交易安排提交给税务局,请税务局做出决定。税务局审查后,通知公司该交易安排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那个程序能够使纳税人幸免处罚。2.一个法律文件(LPFL62条)能够使真诚的被审计过的企业的处罚减少,条件是企业在审计过程中自发提供附加申报而且企业承诺在填报纳税单时支付额外税款或在收到付税通知单时支付税款。荷兰大企业局的整体目标是有效、有力地征收应征税款,方法是通过维持并提高纳税人的自愿遵从并对那些不自愿遵从的纳税人实施压制。除非有相反的情报,荷兰大企业局信任纳税人。透明的程度,税收操纵系统的质量以及遵从的程度决定荷兰大企业局监督的力度。假如荷兰大企业局和纳税人就税收操纵系统的质量达成一致而且纳税人关于税收操纵系统发觉的税收风险积极、完全透明,那税务局的工作就仅限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实时讨论。荷兰大企业局可不能重复其它监督人员(内部审计部门、外部的审计员)做过的审计工作。荷兰大企业局的审计工作将要紧是检测这些审计人职员作的质量,以及公司的操纵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假如纳税人的税收操纵系统质量低下或不完全、不积极透明,荷兰大企业局将使用不同的技术进行追溯审计。三、提高大企业遵从的关键问题是在纳税人和税务局之间建立更合作的关系风险评估最大目标确实是鼓舞自愿遵从,在税务局与纳税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纳税人行事越透明,及时披露重要风险,税务局就对情况了解得越好。特不是,假如涉及潜在税务争议的复杂交易被早日解决,由于股东的报告要求而带来的披露或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以及不必要的审计耗时就能够大幅减小。因此,从长远看来,遵从成本的降低将给纳税人带来明显的经济上的好处。假如税务局能成功地把资源更多地用于高风险问题和高风险行为,关于低风险纳税人来讲就会有长远的利得。在专门多国家,税务局与纳税人积极交流的策略给税制中的各方都带来专门大的益处。尤其是,它能够增进税务局对纳税人以及他们在税制中的作用的了解,并理解纳税人和经济的大体进展情况。而这一点,反过来又导致风险和遵从策略的改进及焦点更突出的情报要求和与纳税人的对话,从而降低所有人的遵从成本。对纳税人来讲,这种对话能促进预先裁决、公共指导,行政治理评估标准的进展,还有其他能增加确定性和反应性的进展。四、大企业局的实时治理方法有些国家大企业局向纳税人提供确定性遵从问题并按照“实时”的原则处理遵从。其中有:1.预先遵从协议;2.预先裁决;3.预约定价协议;4.填报纳税单前协议或预先协议;5.关于跨境交易的同期文件要求;6.遵从保证项目,在填报纳税单之前解决税收问题。澳大利亚几年来一直在和公司集团合作设计一种产品,能够进行时实工作并为大纳税人提供更大的遵从确定性。澳大利亚税务局关于实时问题的经验为:1.和公司协会合作开发产品对获得参与权至关重要;2.公司集团对实时遵从感兴趣,特不是当他们要受到审计时;3.一旦承诺执行程序,公司集团就会实时公开;4.公司集团需要的是批准信函,作为交换,会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法国税务局为企业提供更大法律确定性的框架中包含以下措施:1.预约转移定价安排:大纳税人能够把自己的转移定价政策提交给税务局申请批准,方式是填写一个问卷调查表提供税务局要求的所有信息。2.企业要求操纵检查:企业能够要求税务局对特不问题进行检查和操纵,以保证企业的作法符合法律规定。如此,当出现企业在法律规定和税务方面发生误解时,能够幸免受处罚。爱尔兰大企业局合作遵从的目的之一是向那些情愿和大企业局合作并公开信息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关心它们在正确的时刻支付数额正确的税款并对它们实施更少的核查。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1.大企业和大企业局客户经理实时分享关于企业,企业事件和正在出现的税收风险的信息;2.大企业局客户经理和大企业一起工作,关注重点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3.有选择地进行收入核查,客户经理确保大企业正在遵从其义务。第五节各国大企业局的绩效测评工作(一)加拿大加拿大税务局目前正在对现行业绩考评标准的适用性重新评估。现行的业绩考评标准包括审计补征的税款,审计所花费的时刻(重点是与打算时刻的差异)。加拿大税务局过去对大企业审计的策略关注于对大企业的全面审计。结果是,对大企业遵从水平的评价,遵从行为的结果以及风险评估行为的有效性居于次要的地位,如此一来,就没有建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大企业治理局正在起草一个风险评估策略,并正在制定各种风险和客户治理方案,包括采纳了恰当的业绩考评标准、指标和尺度评估体系。这些新方案的制定将会是一个革新性的过程,它需要持续的监控和改进,从而与大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变化齐头并进。目前的一些新的方案包括:加拿大税务局研究的一些领域差不多形成了遵从衡量框架(CMF),将被税务人员用来在不同的领域内来衡量遵从行为。那个框架的制订是建立在多次反复的基础上。股份公司的遵从报告制度的制订还没有完成。期待之中,那个制度将会提供可用于有效风险评估的高水平指标,也有可能提供可用于诸如纳税人约谈等行动的分析工具。爱尔兰在大企业治理局,质量的保证受助理大臣、大企业治理局治理团队、业务部门治理团队及官员的阻碍,目的是合理地确保风险得到了操纵,大企业治理局实现了其治理目标。质量保证框架的目的有:确保大企业治理局的所有雇员日常都在从事正确的工作,(例如遵循相应的工作程序),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之处都能够被发觉并加以解决。监控及评价大企业工作方案的有效性,依照有效性的原则合理分配资源,执行大企业治理局短期和长期的运营打算,分配雇员,确定对运营方案进行改进的实际,确定对差不多方案重新设计、重新设立重点的时机;使助理大臣了解,本部门是否完成了战略报告和部门打算中所确定的目标;使我们的利益关系人(包括客户,宽敞公众,政府,税务中介,董事会,MAC及本部门的职员)相信,大企业治理局旅行了自己的职责。(二)荷兰荷兰税务局采纳了多个业绩指标来考量审计和检查工作的质量。这项工作通过荷兰税务局司长与17个税务和关税区的主席签订导引合同的方式来实现。有关的信息每月或每四个月收集。导引合同中确定了年度的目标,最终需要Groepsraad同意:荷兰税务局治理团队,税务和关税区的主席,津贴、总务及技术支持部门。荷兰税务局不但有总体的目标,而且那些存在问题地区(治理团队及雇员)确定了一些特不的目标。导引合同中确定的运营目标有:投入监管的工作时刻;初始时期咨询和监控的工作时刻;深入了解纳税人对纳税人监控的程度;所处理的问题是否发生在1年以内;走访公司的数量;处理申报表的数量;实施审计的数量;用于创新的时刻。荷兰税务局使用的业绩指标如下:荷兰税务局考量客户的中意度。荷兰税务局每年都公布70页左右的财政监测报告,载有对纳税人态度和看法进行调查的结果。DTCA使用的许多指标是建立在这些调查结果基础上的。财政监测报告依照对私营纳税人、企业、海关、利益所有人及中介的问卷调查结果制定。荷兰税务局考量雇员的中意度。荷兰税务每两年公布人事监控报告(雇员监控)。调查采取自愿和匿名的方式。雇员监控由包括工作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140个问题组成。荷兰税务局征求有关工作内容、治理、合作、信息提供、职业政策、雇佣条件、工作环境及DTCA标准和价值等方面的意见。尽管这不是一个特不针对大企业纳税人的机制,荷兰税务局单独设计了对中小型企业的遵从情况进行监控的机制。DTCA试图通过一种问卷来获得这类纳税人有关其观点、态度、意图及自我申报行文等面的信息。今后,这些信息将与(中小企业治理局随机审计)取得的信息结合在一起。(三)英国英国税务局现行的策略是建立在大多数大企业希望正确处理涉税事项及作为治理者,英国税务局的重要角色是关心大企业实现那个目标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推行那个策略,英国税务局相信,他们将从总体上实现更大程度的遵从。为了实现那个目标,英国税务局推行了一个新的审批制度,据此,他们能够审核批准那些对大企业的经营有重大阻碍但其税务处理还高度不确定的交易。为了给这种交易提供建设性的支持,英国税务局鼓舞企业通过公开和透明其差不多从事的工作或立即开展的打算来变为低风险。就这一点来讲,低风险意味着英国税务局认为企业错误纳税的风险比较低。这种对企业风险的分类是对一些因素的分析而取得的,如与同类企业相比,企业的缴税水平,业务的复杂程度,跨境交易的多少,对企业产生阻碍的变动的程度及实质。这些因素随后被与企业行为的实质结合进行考虑,例如企业对税务风险是如何操纵的,企业的税收策略以及履行其业务的能力等。税务局和企业就此展开讨论,并就风险的程度及消除风险的措施达成一致。这些做法表明,英国税务局考量其遵从策略阻碍方法的重点发生了变化。英国税务局目前关注于总体的税收、减少风险税款的数额、客户在与税务局打交道时不断取得的经验、客户心目中与税务局建立的支持性和建设性的关系有多深,以及老的干预措施的效果等问题。由此,英国税务局采纳的一个指标是大企业由于能够正确缴纳税收而被认定为低风险的百分比。这就意味着,英国税务能够把更多的干预资源用在那些非低风险的纳税人身上,并与他们一起努力以在预定的期限内变为低风险。这种做法也需要英国税务局仅仅关注重大的问题,同时快速地予以解决。大企业治理局引入了新的业绩评价指标,通过有针对性地减少老的和小的风险、减少新出现的小风险的方式来关心推行这种做法。通过这些,税务局干预行为的产出将得到提高,同时同时能减少处于风险税款的金额。数量极少的大企业被涉及到的一个领域是避税问题,英国税务总的目标是增加避税行为的经济成本。首先,税务局的做法是推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有关企业在设计出避税方案的时候告知税务局。这种做法明显减少了那些营销打算赚取利润的时刻,因此也明显减少了采纳这种避税方案的数量。通过快速地引入新的立法,以及集中资源有组织地、密集地对企业执行新法的情况进行调查,英国税务局差不多有效地应对了这一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英国税务局将从企业采纳避税方案的减少数量及其所产生有风险税款的减少数量这两个方面,对这些做法的有效性进行考量。在处理重大的问题时,英国税务局引进了项目治理方法。此方法要求税务局和企业就项目打算达成一致,而项目的目标通常被设定为达成一致或进行诉讼。达到此目标的期限为18个月(关于复杂的转让定价问题,期限被设定为36个月)。(四)美国国内收入署大企业治理局考量遵从方案和做法有效性的方法,是引入美国纳税人中意度指数(ACSI)。背景:美国纳税人中意度指数(ACSI)是由设在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全国质量研究中心、美国质量协会及科洛丝集团合作制定的。那个指数将质量的评价和预期效果与纳税人的中意度相结合,是国际上公认的考量纳税人中意度的指标。大企业治理局从2001年起,每年都进行调查。ACSI指数调查涵盖了大企业治理局管辖下的数量众多的纳税人,其中也包括最近没有被检查过的纳税人。ACSI指数考量纳税人对申报程序的中意度,以及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回复其所提出的诸如会计处理等问题(例如误付款,罚款计算错误等)中意度。调查中提出的问题:在ACSI指数采集过程中,大企业治理局的纳税人被问及以下针对服务和遵从的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IRS今后能够有效地治理大中型企业的税务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情愿依靠IRS为大企业办理涉税问题所制定的指南?你对大企业和中型企业被公平的适用了税法的相信程度有多高?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隐瞒申报的大企业和中型企业更容易被税务局选为审计对象?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通过审计来执行税法是确保对税法遵从的最有效途径?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减轻公司纳税人的税务治理负担,如简化申报表、历史记录保存协议、采纳统计样本等,将使遵从税法更加容易并提高自愿遵从?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简化税法是增进自愿遵从的最好方法。第二章大企业税务治理与服务鉴于大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治理和重要的税收收入规模,借鉴国际经验,对大企业实施更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税务治理,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是顺应经济进展需要,实施税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必定要求。大企业税务治理涉及到税收征管的方方面面,本章要紧对大企业税务治理的内容作出界定,明确大企业纳税服务的目标、内容与方式。第一节大企业税务治理的内容一、大企业的认定标准我国的大企业与国外相比略有不同,要紧表现在:大多数内资的大企业是国有企业,而且集中在银行、金融、邮政、通讯、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大多数外资大企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复杂的税务问题。因此在对大企业划分标准问题上就不能简单的采纳一种方法,而应当综合运用。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能够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运用资产、注册资本、营业额、纳税额的标准,按企业规模分类;2.按行业划分,如电信业、金融业、石油业、交通业;3.按外国企业及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划分,如海运、空运。在确定大企业标准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某些历史因素。我省大企业标准包括十个指标,其中三个主指标,即注册资本、营业收入、跨国关联交易额,以及七个辅助指标,即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海内外上市企业、专门行业(企业)、投资性公司、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在江苏的机构等。摘自苏国税函〔2009〕392号二、大企业税收治理总体目标我国目前对大企业税收治理的目标是,适应大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内部治理水平较高、依法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的特点,对其在较高治理层面上实施相对集中、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税收治理和纳税服务,形成对大企业高水平、高效率的税收治理能力,其差不多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收治理的目的是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操纵不遵从风险),纳税人自觉遵从水平的提升是税务机关追求的最差不多工作成效。(二)分类治理确实是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税务部门的资源是有限的,为效益最大化,应实施分类治理和风险导向的治理模式,大型企业的税收遵从风险与其他企业不同,因采取相适应的治理对策。(三)与其事后发觉不遵从并予以处罚,不如提早分析不遵从产生的缘故并加以操纵。(四)治理与服务结合确实是争取征纳合作,内外结合,共同操纵风险。合规、幸免触犯法律是企业进展生存的前提,内部操纵是企业治理的必需,涉税问题是企业必须操纵的重要风险,与企业一起操纵税收风险,积极回应纳税人诉求,努力增加透明度与确定性,了解、评价并关心改进企业的内控机制。在保持原有的治理体制不变、保持国地税分设不变、保持基层税务机关的办税层级不变的基础上,总局大企业税收治理部门正在探究提供增值服务与统筹治理,力争形成统一的上下左右协调机制,逐步形成扩层级服务与治理的统一窗口,与大企业共同操纵税务风险,实现遵从。三、大企业税务治理的差不多内容(一)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纳税服务,建立完善的纳税服务机制。对大企业实施分类治理的核心确实是优化服务,重点税源治理机构的本质是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结构。美国现已将“通过关心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责任,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以此给美国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添加到国税局新的使命宣言中。可见,强化服务意识是税务机关抓好大企业治理的灵魂。一是要把纳税服务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在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加以体现。走出“税收执法确实是治理纳税人”的认识误区。二是要学习借鉴税收整体治理的理念,千方百计减轻纳税人办税的苦恼和负担。为大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层次服务,将大企业作为客户,充分考虑大企业的差不需求,与大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完全做到“一站式”服务。三是前移纳税服务环节,关心大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防范税收风险,在促进大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同时,不断降低征纳成本。四是完善大企业纳税服务机制,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差不需求。依照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建立内部涉税风险操纵机制、大企业涉税诉求机制、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沟通互动机制。(二)建立精细化的大企业治理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监控与治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治理的最终落脚点。大企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举足轻重,其治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阻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调控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精细化的大企业治理税源监控体系,一是要转变税源治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不的治理方法。二是要充实税源治理力量,配备全方位、高素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养。三是要疏通税源信息渠道。应立足于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全面采集涉及企信息,拓宽采集渠道,建立多方面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四是创新税源治理模式。对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治理。五是开发税源治理平台。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申报资料库、外部信息资料库、分析预警指标库等。(三)强化纳税评估,提升大企业税收遵从度。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税收征管措施,纳税评估工作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税务部门的核心工作。对大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引导企业积极进行自我纠正,能够不断促进企业提高税法遵从度。一个完整的纳税评估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结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确定纳税评估分析对象;利用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进行深入分析;对评估分析中发觉的问题分不采取约谈辅导、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治理建议、移送稽查等方面进行处理;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体系;对评估分析资料、处理处罚结果等税源治理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为税收经济分析提供基础信息等。(四)注重风险操纵,探究大企业税收风险治理。内部操纵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引导大企业把税务风险作为企业内控的重要目标,将之与企业、社会、执法等多方面对风险操纵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税收遵从度,实现服务于治理的统一。近年来,各国执法机构和社会中介对评价企业内控机制已形成成熟技术和经验,能够参照形成我国涉税内控的有效测评体系,并应用到税收征管实践中,从而确定企业涉税风险存在的程度和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措施制造条件。评价企业的遵从意愿和税务风险内控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深层次服务。第二节大企业纳税服务一、大企业纳税服务概述(一)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内涵1.纳税服务的核心——转变治理理念建设“服务型税务”,本质上是要构建起一种以“服务”取代“管制”的税务治理模式。其核心确实是税务机关要完全改变过去政府机关那种强调命令、强调指挥、强调管制的思维定势,树立公众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思想,确立“让顾客中意”的观念,树立“服务型”的治理理念。2.纳税服务的内容——理念、机制、方式首先要树立服务理念,这是构建“服务型税务”前提;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能够保障服务职能落实的机制,从而从机制上实现治理模式从打击型向服务型转变;再次要优化服务方式,实现由往常文明用语、限时服务等浅层次服务向公平税收执法、简化办税手续等深层次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依托信息化手段实行网络服务、专线电话服务等电子服务方式转变,同时注重引导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实行税务机关服务与税务代理服务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二)大企业纳税服务的特征1.合法性《税收征管法》及事实上施细则对纳税服务都已有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还专门制定下发了纳税服务工作规程,足以证明我国纳税服务差不多由不规范到规范,从无法到有法,差不多上升到法律范畴。并成为税收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和法定内容,完全体现了纳税服务的合法性。2.有效性纳税服务的目的是护法维权,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有效降低全社会的税收成本。通过推动税收的公正,公平,进而维护征纳双方的社会公信,促使税收环境的优化,体现了纳税服务的有效性特征。3.专业性纳税服务的内容是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税务部门提供的有些服务是其他任何部门所不能替代的,这就充分体现了纳税服务的专业性特点。4.无偿性纳税服务是无偿服务,纳税服务与其他市场化服务的本质区不在于它的无偿性,纳税服务是无偿的公共产品,服务内容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征纳双方的办税行动中,贯穿于税务工作的全过程。(三)大企业纳税服务的目标1.要建立“服务型税务”征管工作机制税务机关要克服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积极探究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税收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税务工作职能转变的要求。一是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作为承担着税收征管主体任务的税务治理部门,只须不断推进职能转变,真正树立起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税务治理理念,才能加快税务部门以单纯执法者向执法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政府是为个体纳税人服务的政府,税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执法部门,税收的性质决定了纳税人是税务治理工作的中心,税务部门是国家为纳税人设定的涉税服务组织。要切实把政府和纳税人摆在平等地位来对待,这种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只有调整好政府部门的征税意识,才能摆正我们税务干部的心态,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实现角色转变,调整好依法治税和加强服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强调服务意识决不是要淡化执法,税务治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严格执法并不矛盾,二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从大的方面讲,服务与执法是一致的,我们强调服务的对象是依法缴税的纳税人,只有依法严厉打击少数偷、逃、抗、骗税者,维护税法的尊严,才能爱护多数依法纳税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公正执法、依法治税是高层次和更准确的服务。假如在建立纳税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放松了依法治税思想,放松了对不法行为的依法制裁,那么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职责就成了空谈,提供优质服务也成了纸上谈兵。2.了解纳税人关注焦点,努力探究纳税服务的新途径不同的纳税人关注焦点不同,按照纳税人的具体要求去工作,给纳税人更多的选择机会,为他们提供零距离的服务。我们能够借鉴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以纳税服务为载体,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征管改革方案,探究一条纳税服务之路。方法是:一是构建分类服务的机制。把纳税人分成不同的群体,如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个体户等。实现对纳税人的细分,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提供分类服务。二是采集不同类型纳税人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可召集纳税人召开需求座谈会,或者开展纳税需求问卷调查,对纳税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税务人员所提的各类需求和合理化建议分门不类加以归纳、整理。以纳税人需求和合理化建议为导向,对纳税人提供共性和个性化服务,倡导政务公开,构建“服务型”的税务机关。(1)为纳税人提供了共性化服务,以体现精简高效、规范统一的服务:A.实施“一窗受理、联办审批”制度,在办税服务厅专设窗口,集中受理各种资格认定、减免税审批和其他审批事项,受理当日即进行文书内部流转,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办结后由该窗口转交纳税人。B.实施集中年审、年检制,对企业涉及税务登记证、发票查验、减免税等年检、年审事项,归并时刻全年一次性办理。C.实施相关涉税资料共享制,对纳税办理开业登记、外出经营活动税务治理证明、校办福利企业资格认定等涉税事宜,简化归并其中重复报送的资料,差不多实现资料共享D.实施纸制申报和会计资料年报制,将纳税人原需按季报送的会计报表,设计统一的报送封面和格式,改为一年一报制。E.实施发票分类发售制,结合纳税信誉等级治理,和纳税人自行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实行按需供应发票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能有效理顺了涉税文书流转程序,调整内部岗责体系,规范内部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业务流程不畅、运行时常梗阻的现象,将极大地点便纳税人。(2)努力尝试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纳税评估制度,积极推行信誉治理等级制度。设定相关税源评估评价指标,如企业规模、营业额、纳税额、税负率、申报率、税务登记、报送报表状况等,设立相应评价等级,如信誉A级纳税人、信誉B级纳税人、信誉C级纳税人等,级不不同享受不同的服务类不。3.构建“服务型”税务工作机制的“理想”模式一是要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税务治理服务机制,我们不仅要为纳税人提供贴近化服务,我们的治理服务还应在更深层次来展现,应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亲近化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充分了解纳税人的需求,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服务方式,把优化服务渗透到税务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给予税收服务以更深的内涵,着重树立人本治理的服务理念,运用标准化服务方式、程序,以满足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及采纳过程操纵方法构建适应时代进展的税收服务方式。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着力帮扶企业。把为企业服务工作列入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责任,提高为企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学习先进经验,拓展服务内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方便纳税人办事。税收征管活动作为面向宽敞纳税人的一种公共治理服务方式,其差不多内涵由两大部分组成: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即为纳税人提供直接的面对面的涉税服务;间接服务即为纳税人提供治理型服务。(1)直接服务。直接服务的外在表现形式要紧包括:面对面的接触,电话服务,信函和电子网络服务。其中,面对面接触的提供地点应要紧设在办税服务大厅;电话服务要紧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如现已开通的12366;信函和电子网络服务即为纳税人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等。直接服务又可细分为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共性化服务即税务机关面向宽敞纳税人而提供的服务种类,其要紧地点应为办税服务大厅,应将目前的综合性办税大厅建成单纯服务性办税大厅,将其执法职能外移。大厅的差不多职能是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将目前的执法与服务并行相分离,将税收执法移位于后台,所谓个性化服务,即在任何时刻、通过任何途径与税务机关打交道时,都能够被税务系统识不出来,不必每次重复讲明情况。个性化服务的要紧表现形式是健全和完善片管员治理体制,对纳税人进行分类治理。不同的纳税人在纳税遵从程度和服务需求上是不同的,税务机关不应该同样地看待所有的纳税人,而应该建立纳税人洞查体系,对纳税人进行细分,使税收服务在共性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把纳税人分类的目的,是通过全面评估纳税人的状况,使每位纳税人都能得到其所需要的服务,同时缩小需要重点治理的纳税人范围,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有效的治理。(2)间接服务。间接服务是一种辅助服务,服务的效率取决于税收法治环境和税务行政效率和行政治理质量。间接服务可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及优良的纳税服务环境。从当前来看,搞好间接服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制定能够衡量纳税人中意度的尺度。税务治理服务的一个特点是绩效难以衡量。税收服务的衡量尺度难以检测,但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绩效衡量取决于评估绩效的指标,遵循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识不纳税人的需求作为基础工作,注重收集纳税人的各类需求信息,使之成为税务机关制定工作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和税收服务过程的要紧监督者。把纳税人的中意度作为衡量税务工作的重要标准,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设置意见箱,尤其是通过12366服务投诉电话等渠道倾听纳税人的意见,持续改进自身工作。B.建立纳税人信誉评价机制。由于当前税务治理存在漏洞,尚未健全有效的约束惩处机制,使得许多纳税人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不惜牺牲可贵的信用来偷、逃、抗、骗税,建立信誉等级治理制度,公开纳税人的信誉等级状况,实际上是把纳税人对国家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信誉记录公示于众,税务部门通过信誉评估确定纳税人具体的纳税服务等级,同意全社会的监督,依照等级不同,税务机关可决定给予不同的服务。C.建立起税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服务体系,税务人员的素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而税务人员的素养高低专门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事治理机制。应该讲,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务治理服务体系必定是人事治理机制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税收征管工作的关键是要培养大批既精通计算机治理和网络应用,又精通税收业务的有思想、勇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4.树立新的税收法治观,尽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实现由单纯收入任务观点向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转变;在支持服务经济工作中,改变过去重征税、轻服务的倾向,坚持从经济到税收、严格治税与优化税收服务相结合的方针;在税收征管上,解决好重稽查、轻治理的倾向,不断深化治理理念,坚持以治理促收入,以治理促执法;在具体工作中,正确处理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的关系,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治理帮促结合,使依法治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在促进地点经济整体进展的同时,税务部门狠抓行风建设,减少了税务人员执法的随意性,维护了执法的严肃性。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通过推进依法治税、规范执法行为,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税务部门与纳税人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确实是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两个问题。纳税人和社会各界评判税务部门的行风,要紧确实是看执法和服务的状况。执法与服务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假如仅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文明服务上,而不能严格、公正、廉洁的执法,就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引发纳税人的不满。而这种情绪不是靠一杯水、几句温暖的话就能化解了的。因此,税务部门一定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严格执法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优质的服务中促进严格执法,努力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规范干部的执法行为。按照有关要求,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税收行政立法机制、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考核治理机制和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5.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宽松税收环境税务机关既是为纳税人服务的部门,也是国家行政执法单位。如何做到执法与服务的辩证统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是税务系统面临的新课题。在实践中要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执法行为:(1)建立“检查许可制”。任何部门不经批准不得擅自下企业检查;在一个年度内不对同一纳税人进行重复检查。(2)建立“双人、双证制”。即检查必须由2名以上税务人员持《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才可实施。(3)建立“友情提醒服务制”。即依照不同企业、不同情况、不同时机,税务人员适时提醒纳税人应注意什么问题,将纳税服务的内涵延伸到提醒纳税人自觉遵纪守法上。要坚持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服务经济工作,要坚持立足本职做好税收服务工作。切实走出一地一域、微观促产的误区,善于从经济进展全局角度,用足用好各项税收政策,尤其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税收的政策效应,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共同进展。二、大企业纳税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一)税法宣传服务税法宣传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或者公共场所,向社会各界及时公开和传递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使社会各界熟悉和掌握最新税收政策、各种办税流程,有效促进社会各界依法诚信纳税,潜移默化地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提高大企业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自觉性和税法遵从度。税法宣传服务的差不多方式:1.大众传媒宣传,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的宣传。2.电子政务宣传,确实是税务机关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面的宣传服务,如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进行的宣传。3.公共场所宣传,如在办税服务厅、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的宣传。(二)纳税咨询服务纳税咨询服务是税务机关解答纳税人涉税问题,关心纳税人正确理解、掌握税法,正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而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1.纳税咨询服务的工作要求(1)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时应坚持首问责任制,要求第一个与其进行接洽的税务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必须负责为其解答疑问或指引其到相应部门解决问题。(2)在同意纳税咨询时,税务人员要自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庄重。回答问题时,做到准确、及时,减少大企业纳税人由于了解政策不及时、不全面或不熟知程序而出现的问题。(3)税务人员还应该告知大企业纳税人联系方式、岗位职责、服务事项,方便其咨询。2.纳税咨询服务的方式(1)电话咨询服务。税务机关设置并公开咨询服务电话,通过电话解答纳税人的涉税疑问,为大企业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2)网上咨询服务。大企业纳税人通过税务机关的门户网站,以发送电子邮件、在线咨询、电子留言板等方式咨询涉税问题。(3)书面咨询服务。大企业纳税人通过书信、传真等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咨询涉税问题,税务机关解答纳税人的涉税疑问,为其提供咨询服务。(4)上门咨询服务。税务机关设置专用场所接待大企业纳税人上门咨询,为其提供咨询服务。(三)办税辅导办税辅导是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税收征管时,针对可能或差不多出现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各种涉税辅导服务。围绕涉税事项该如何办理进行辅导服务,要紧涉及税务登记、账簿凭证治理、发票治理、税款计算等内容,可采取上门辅导、场所辅导、介质辅导等方式。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办税辅导制度,关于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大企业纳税人,给予重点办税辅导。(四)办税服务办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税收征管工作流程,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为大企业纳税人提供的办理涉税事宜的服务。包括税务机关在办税场所中为纳税人提供的办税服务,也包括税务机关在纳税人经营场所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服务。办税服务的工作要求:1.提供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税务机关应当从大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