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周而不比(教师版)_第1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周而不比(教师版)_第2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周而不比(教师版)_第3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周而不比(教师版)_第4页
【高中《论语选读》精品学案】周而不比(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子贡问友(《颜渊》12.2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12.24)朋友切切偲偲(《子路》13.28)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15.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季氏》16.4)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季氏》16.4)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16.4)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19.15)《论语》中的基本概念——佞雍也仁而不佞(《公冶长》5.5)焉用佞(《公冶长》5.5)不有祝鸯它之佞(《雍也》6.16)是故恶夫佞者(《先进》11.25)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宪问》14.32)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宪问》14.32)放郑声远佞人(《卫灵公》15.11)佞人殆(《卫灵公》15.11)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16.4)《论语》中的基本概念——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择不处仁,焉得知(《里正》4.1)知者利仁(《里正》4.2)何如其知也(《公冶长》5.18)未知,焉得仁(《公冶长》5.19)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公冶长》5.2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5.21)樊迟问知(《雍也》6.22)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6.22)知者乐水(《雍也》6.23)知者动(《雍也》6.23)知者乐(《雍也》6.23)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7.28)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子罕》9.8)知者不惑(《子罕》9.29)[樊迟]问知,子曰:“知人。(《颜渊》12.22)若臧武仲之知(《宪问》14.12)知者不惑(《宪问》l4.28)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15.8)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卫灵公》15.33)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15.33)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卫灵公》15.3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15.3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季氏》16.9)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阳货》17.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17.3)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阳货》17.8)恶徼以为知者(《阳货》17.24)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19.24)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19.25)《论语》中的基本概念——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学而》1.13)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2.24)义之与比(《里正》4.10)君子喻于义(《里正》4.16)其使民也义(《公冶长》5.16)务民之义(《雍也》6.22)闻义不能徙(《述而》7.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16)徙义(《颜渊》12.10)质直而好义(《颜渊》12.20)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子路》13.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宪问》14.12)义而后取,人不厌其取(《宪问》14.1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卫灵公》15.17)义以为质(《卫灵公》15.18)见得思义(《季氏》l6.10)行义以达其道(《子张》19.1)(《季氏》16.11)君子义以为上(《阳货》17.23)君子有勇无义为乱(《阳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