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1.“国破山河在”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作者分别和(2分)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答:(2分)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1)“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2)(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3)(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有条理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1)屈原择死:(2)司马迁择生:(3)他们择死与择生: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对照鲁迅的这段话,就引文末段“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0题(20分)艺术美是具有客观性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物质手段创造出来的,因此,艺术美就具有了物态化的形式。艺术美之所以必须具有客观的物态化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艺术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可能在抽象的幻想世界中凭空塑造艺术形象。画家如果离开了画布、色彩,雕塑家如果离开了泥块、石头,就无法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二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总是为了使人感知、认知,从而发挥其社会影响。如果不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艺术家就无法将审美的感受转化为具体形象,使其获得欣赏的价值。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一经诞生,就成了客观的感性存在。另一方面,艺术美的根源也是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的。不但艺术原料存在于客观现实生活之中,就连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也是由客观现实生活所决定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所以,离开了客观现实生活,艺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的花朵就会枯萎。艺术美具有客观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总是融进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因而艺术形象就表现出极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而且,艺术家凭着他的先进的世界观、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卓越的艺术技巧,可以通过有限的现实材料,表现出无限丰富的社会内容来。这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和巨大的能动作用,便使艺术美突出地表现了它的主观性。由此看来,艺术美虽然具有客观性,但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偏重于主观性的。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美就是用物态化形式体现出来的人类审美的积极成果,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的真实反映。所以,艺术美实际上就是艺术形象的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美的,只有典型形象才是美的,因此,艺术的典型性,就成为艺术美的重要标志。艺术典型是具有普遍而又深刻的思想意义的、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形象是栩栩如生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它的思想意义又是深刻的有着普遍性的。阿Q这个艺术形象为什么是美的?因为他不仅自然素质与众不同,就是他的社会心理、行动方式、生活习惯乃至语言风格等,都是独特的,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印象;并且,作品正是通过这个阿Q,概括了当时那个病态社会中“国民性”的丰厚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就使阿Q这个形象,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典型。《阿Q正传》也正因此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显然,艺术美的高低,是由艺术典型性的高低来决定的。艺术作品的典型性越高,它就越是显得美。艺术典型或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之所以美,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客观方面看,典型形象是对人类现实生活的艺术概括,从不同的侧面显示着社会实践主体的本质力量;从主观方面看,典型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智慧的结晶,因此,艺术美也显示着艺术家的本质力量。所以,归根结蒂,艺术美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艺术美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⑴;⑵。(4分)作者认为就艺术美的实质而言,仍然是偏重于主观性的理由是。(2分)第⑤段中“艺术美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句话中的“人”指的是与。(4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艺术美是艺术家主观感情的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性与客观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形象而得到统一。艺术原料与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都离不开客观现实生活。艺术形象源于生活,所以艺术形象都是美的。艺术美就是艺术典型形象的美。本文阐明了艺术美的本质。根据第④段的观点,另举一例阐明你对艺术典型的理解。(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①祸患常积于忽微,(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而攻守之势异也。(西汉•贾谊・《过秦论》),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北宋•晏殊•《浣溪沙》蝉噪林逾静,。(南朝•王籍•《入若耶溪》)(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7分)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这首诗从题材上说是诗,这类诗歌最常用的手法是(2分)本诗颈联以的手法,明写蝉,暗指诗人自己。(3分)14.本诗的写作意图是(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西闾过东渡河,中流而溺,船人接而出之,问曰:“今者子欲安之?”西闾过曰:“欲东说诸侯王。”船人掩口而笑曰:“子渡河中流而溺,不能自救,安能说诸侯乎?”西闾过曰:“无以子之所能相为伤也。子独不闻和氏之璧乎?价重千金,然以之间纺,曾不如瓦砖;随侯之珠,国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骐骥騄駬,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干将莫邪,拂钟不铮,试物不知,扬刃离金、斩羽、契铁斧,此至利也,然以之补履,曾不如两钱之锥。今子持楫乘扁舟,处广水之中,当阳侯之波,而临渊流,适子之所能耳。若诚与子东说诸侯王,见一国之王,子之蒙蒙,无异夫未视之狗耳。”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子独.不闻和氏之璧乎()曾.不如瓦砖()契.铁斧()若诚.与子东说诸侯王()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船人掩口而.笑曰”中“而”相同的一项是(2分)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秦王还柱而走D.外连衡而斗诸侯翻译下列句子(4分)今者子欲安之无以子之所能相为伤也本文用的手法,借和氏璧等人尽皆知的宝物也各有缺陷,揭示了的道理。(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6分)蜃说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①。列如崪岫②,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欻③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脯,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而始信。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注:①巘:山峰②崪岫:险峻的山峰③欻:忽然《汉书》的作者是,“庚寅季春”中“季春”指农历月,铜雀台为(人名)所建。(3分)2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第见沧溟浩渺中()鱼鳞相比()檐牙历.历.()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21.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囊括四海之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函梁君臣之首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2.翻译下列句子(4分)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何暇蜃之异哉!23.本文以为序描绘了自然界海市蜃楼的奇景,目的是为借题发挥抒发的感慨。(3分)二.写作(70分)有人用“五行说”来形容人生: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你怎样看待人生?请以上述材料中的一点或几点作为中心,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1.杜甫文天祥2.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即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作为择生或择死的目的。⑴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⑵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⑶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⑴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⑵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生践志。⑶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师从屈原,死以明志,还是以司马迁为迅,生以践志,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民族精神。有这种精神的人,无论古今,都是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也是我们今天的希望。(二)阅读下文,完成6-10/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