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习目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壹古代美洲文明贰古代非洲文明壹古代非洲1、非洲文明的开端(2)主要居民:(1)地位:(3)文明成果:

②畜牧业:

③冶铁业:①农业:驯养牛,引进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④范围: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班图人材料:班图人的迁徙奠定了今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分布的基本割据。黑非洲民族的形成及分布,其渊源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班图人的迁徙。——何芳川,宁骚《非洲通史·古代卷》壹古代非洲2、非洲王国的兴起东非材料1: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阿克苏姆王国材料2:现存的大量遗迹展现了阿克苏姆王国曾在公元1-8世纪拥有的宏伟的城市建筑、繁荣的商业、独创的文字、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变化,阿克苏姆因此享有埃塞俄比亚的“基石”“文明的摇篮”和“城市之母”的美誉。——潘华琼《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的基石》壹古代非洲◆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①广泛使用奴隶劳动;②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③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伊斯兰教的传入。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①位置:②经济:③宗教:(2)条件:(3)兴盛:东非(1)时间:10-15世纪材料:更高阶段的外来因素——阿拉伯穆斯林文明同更高阶段的当地因素——东非班图文明相结合,遂造成历史上著名的东非海岸城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何芳川《古代东非沿海的城邦》壹古代非洲◆加纳、马里、桑海西非材料: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将众多的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西非国家的发展盛况①经济上: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城镇兴起;②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信仰伊斯兰教;③政治上:国家富强,实行君主集权统治,军事力量强大,对地

方进行有效管理。材料: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壹古代非洲◆津巴布韦南非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有成熟的灌溉系统;农业生产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壹古代非洲探究材料1: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9世纪,表明早在晚唐时期,中国商品就已经抵达这一地区;发掘出的永乐官窑瓷器,基本确定了郑和到访非洲的事实;肯尼亚马林迪古王国的创建年代为9—10世纪,比英国学者之前认定的14世纪向前推进了四五个世纪。——秦大树《北京大学肯尼亚考古行动——出土中国瓷器调研篇》▲中国瓷器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墓园,这些瓷器被镶嵌在墓柱之上。(图片引自丁雨:《中国瓷器与东非柱墓》)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中非交往”为题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中非之间的和平交往历史悠久在西方殖民者到达非洲之前,中国同非洲就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唐朝人杜环留下了中国人到达非洲的明确记载,郑和下西洋把中非交往推向高潮。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运往非洲,这些物品加强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并直接把中国文化远播到非洲的土地上。郑和的船队也载着非洲的物产归来,同时把非洲的文化带回中华国土。随同带来的有麒麟和花福鹿,即非洲的长颈鹿和斑马,这是中国罕见的动物。近代中非同样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压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中非友谊更加牢固。古代美洲文明贰材料:旧大陆的古代文化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埃及的尼罗河等,美洲却发源于盆地。……他们是在没有大牲畜、没有使用车轮、不知道铁器,而且处在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鼓励的条件下发展起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今天人类生活的许多必需品,如马铃薯、玉米、可可等几十种经济作物等都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摘编自林被旬、董经胜《拉丁美洲史》、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2、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

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1、美洲土著主要为印第安人3、美洲文明代表: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贰1、玛雅文明材料1: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胞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中美洲印第安民族史诗《波尔・乌》材料2:玛雅人在高台上建造方形或长方形底座的平顶金字塔……许多金字塔是国王墓,有些金字塔既有国王墓又有神庙。神庙建在金字塔最高一级平顶上。神庙是神圣的地方,仅对国王和祭司开放。——【美】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自主学习古代美洲文明贰1、玛雅文明①农业和手工业②政治统治:③城市和建筑:④特色文化: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建立和众多的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独特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零”的概念(1)时间: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15世纪中期衰落(2)成就:材料: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画董经胜《拉丁美洲史》古代美洲文明贰2、阿兹特克文明特诺奇提特兰鹰战士、虎战士、祭司浮动园地自主学习古代美洲文明贰2、阿兹特克文明①政治统治②农业:③城市建设: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湖中岛上,水渠和道路纵横。(1)时间:(2)成就:14世纪兴起16世纪进入暴盛时期古代美洲文明贰3、印加文明材料:帝国的统治方法包括: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废默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信仰国教,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商。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极权主义国家之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印加皇帝的权力远大于其他美洲文明首领古代美洲文明贰3、印加文明(1)兴起与发展: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②13世纪,逐渐崛起。③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2)政治统治①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四大政区,贵族充任长官,按人口多少设置官员。③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④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3)特点:高度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区域文明时间成就中美玛雅文明5-16世纪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阿兹特克文明14-16世纪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农业“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美印加文明12-16世纪国王集权、划区设官、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特点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古代美洲文明贰材料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2: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古代美洲文明贰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启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合作探究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史料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的影响,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影响着非洲历史,尼罗河、沿海海岸影响着非洲历史,欧洲人的入侵影响着非洲历史,是有道理的。

参考答案:

同意作者的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