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金)_第1页
第四课-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金)_第2页
第四课-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金)_第3页
第四课-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金)_第4页
第四课-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1、秦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起: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2)秦与匈奴的关系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城防。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一、开疆拓土万里长城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余里万里长城2、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汉初(汉高祖----汉景帝)时间:背景: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再次乘机南下,威胁中原。刘邦继位后不久,就曾率领大军北上抵御匈奴,结果被匈奴军队为困,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白登之围:和亲政策: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的财物。被迫和亲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套一带,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取得了河西走廊。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深入到漠北作战,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霍去病卫青2、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间:汉武帝时期背景国力强盛政策:反击匈奴影响:P59阅读卡1.匈奴大败,无力与西汉抗衡2.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4个郡:酒泉,张掖,武威,敦煌2、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时间:汉武帝以后背景:国力强盛政策:和亲与互市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平等互利和亲的性质:国力变化决定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并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皇帝将昭君嫁与他。汉元帝影响:推动汉匈两族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人民安居乐业2、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时: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所处时期汉对匈奴政策国力情况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之后率军北上抵御匈奴、和亲汉初国力较弱汉朝转而对匈奴采取攻势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力强盛订立了和好盟约、和亲国力强盛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对策题昭君墓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2)东汉时:匈奴分裂匈奴南匈奴北匈奴同汉友好,逐渐南迁仍住在蒙古草原,经常侵扰东汉边境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汉人匈奴汉朝文化、铜器、铁器驴、骡、骆驼;乐器、歌舞、体育活动:摔跤、赛马第2课时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说一说西域的地理范围

西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2、张骞出使西域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②概况: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立四郡。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卫青和霍去病第三次打匈奴意义(作用):①任务未完成,但西行使人们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②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①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②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汉族西域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这是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分别是:葡萄、石榴、核桃、苜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中亚南亚大秦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西亚南亚大秦中亚西方东方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丝绸之路友谊之道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用

①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沟通了亚欧两大洲。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身着华丽的丝质长袍去看戏。长袍制作之精美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后来,穿着用中国丝绸缝制的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时尚。猜一猜:汉代的丝绸织品怎么会出现在古罗马呢?丝绸之路是以前的全球化,古代的互联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今天,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在更多人的心中,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文化与文化,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甚至是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包容的态度。民族关系之三:与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西汉政府十分注意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居住地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汉武帝赐“滇王之印”(1)汉朝与朝鲜半岛的交往(2)汉朝与日本的交往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东汉时期,半岛上的各国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2)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朝鲜古墓出土的青铜镜2.汉与日本的交往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来往。西汉:东汉: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派遣使节到达中国。中日交往增多,日本的使节常来中国。在日本发现的中国古代铜镜东汉陶船(长54厘米内河船模型船尾安置有迄今为止最早的舵)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大扩展,除了通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国家和南亚的国家,还利用海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及东南亚各国往来。“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日本福冈市志贺岛“汉委奴国王”金印公元57年倭国与汉通好,汉光武帝赠送了一颗金印,它是中日友好交往历史的见证物。这是金质的“汉委奴国王”印,1784年在日本发现,现被日本列为国宝,收藏在日本福冈美术馆,并在发现地点立有碑纪念。这枚金印正面呈正方形,边长2.35厘米,上刻“汉委奴国王”字样,是隶书。印钮为蛇形,印重约108.7克。

166年,一批大秦(古代罗马帝国)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这说明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罗马玻璃瓶广西出土的罗马玻璃器皿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当时两汉王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同时,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大丰富了。通过阅读材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合作探究古代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国家的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想来)

2)对外交往积极主动,政府重视,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欢迎来)

3)海陆路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能来)课堂小结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的方式使节交往;经济贸易往来;文化技术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