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天地一沙鸥读书优游(19-35岁)困守长安(35-44岁)西南漂泊(48-58岁)陷贼和为官(45-48岁)01020304江舟长逝05天地一沙鸥读书优游困守长安西南漂泊陷贼和为官01020304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乱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后期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第二部分自由读诗以读促悟第二部分自由读诗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点明事件登楼—登楼所见—登楼所感—登楼所感—(个人)(国家)记叙写景抒情抒情线索——“登楼”即景抒怀,有感而发登岳阳楼点明事件登楼—登楼所见—登楼所感—登楼所感—(个人)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思考:首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一组词可以揣摩出来?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悲喜交集,更添忧国伤时之情。“昔闻”+“今上”。“昔闻”回忆当时,是虚写,“今上”是“实写”,虚实交错(结合),今昔对比,扩展了时空领域。照应诗题,奠定了全诗沉郁的感情基调。思考:首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一组词可以揣摩出来?12王士祯称赞颔联“雄跨古今”,这一联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诗词中的艺术特色?词义“坼”是分裂,句中有“划分”之义,“浮”是漂泊;句义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湖水之中,这里暗含包括日月天地,主宰万物沉浮之义;艺术手法诗句寓情于景;意境与感情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宏伟奇丽的壮阔图景,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心怀天下的恢宏气度。释词义绘景象明手法点作用王士祯称赞颔联“雄跨古今”,这一联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13颔联作者还在写恢弘壮阔的洞庭之景,颈联却写到自身境况“老病”,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看似毫无关联的安排呢?烟波浩淼恢宏壮阔VS孤舟飘零无以安身颔联颈联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的境界从壮阔到逼仄,加重了诗人的此时前途茫茫、孤苦无依之感。颔联作者还在写恢弘壮阔的洞庭之景,颈联却写到自身境况“老病”14尾联的“涕泗”中包含着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尾联的“涕泗”中包含着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身世之悲15小结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之景,气势磅礴。后四句转入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突出自己的坎坷遭遇,身世的凄凉,又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深化诗歌主题,诗人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由己及人忧国忧民小结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前南京·梅花山·明孝陵·2021年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南京·梅花山·明孝陵·2021年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17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词牌名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词牌名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第一部分知人论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怀古词特点总结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怀古词特点总结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上片多为写2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之一,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有力。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第2页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1076年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遂成名篇佳作。第2页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23第二部分自由读诗以读促悟第二部分自由读诗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下片:由所见引发的感慨。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部分置身诗境时令:地点:人物:事件:晚秋故国高处,金陵王安石登临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修辞手法:比喻+用典对远景的静态描绘:江水澄澈、山峰峭拔时令:地点:人物:事件:晚秋故国高处,金陵王安石登临天气:初27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近观动景“帆”与“棹”:借代手法,指船。自然景物→人的活动远眺动景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近观动景“帆”与“棹”:借28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所见转为所想。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嗟荣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往昔2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后四句转入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突出自己的坎坷遭遇,身世的凄凉,又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深化诗歌主题,诗人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遂成名篇佳作。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艺术手法诗句寓情于景;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帆”与“棹”:借代手法,指船。悲喜交集,更添忧国伤时之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安史之乱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后期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荒淫误国的代名词。借景抒情,悲叹王朝更迭的悲剧。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30登临送目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征帆酒旗彩舟白鹭动动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登临送目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

本词借古讽今,写登高远望之景,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本词借古讽今,写登高远望之景,叙议结合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第一章知人论世第一章知人论世35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36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37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38第二章正音诵读第二章正音诵读39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40第三章赏析全词第三章赏析全词4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点明时间地点化用李白诗句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极言湖面之广扣题点出过洞庭的方式同写天空的特征写景从水过渡到月承接上句,内外合一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42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谈及途径洞庭缘由,心有感慨言及当下暗指官场人情冷暖表达诗人稳对风浪之意全词点题之句,抒情高潮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忘情于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43“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词人巧妙地将景色与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释语义明手法点作用“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44“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映;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释语义点作用“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45“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赏析。!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找意象现画面析氛围点作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46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47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昔闻”回忆当时,是虚写,“今上”是“实写”,虚实交错(结合),今昔对比,扩展了时空领域。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之景,气势磅礴。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帆”与“棹”:借代手法,指船。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48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游园49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50《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51《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52皂罗袍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皂罗袍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53画面美

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画面美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54感情美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又用“奈何天”、“谁家院”,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感情美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55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句式上,对比、对偶、用典齐用,富有音乐性。比如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给人以明快56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57谢谢观看谢谢观看58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天地一沙鸥读书优游(19-35岁)困守长安(35-44岁)西南漂泊(48-58岁)陷贼和为官(45-48岁)01020304江舟长逝05天地一沙鸥读书优游困守长安西南漂泊陷贼和为官01020304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贫病交加。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乱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后期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第二部分自由读诗以读促悟第二部分自由读诗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点明事件登楼—登楼所见—登楼所感—登楼所感—(个人)(国家)记叙写景抒情抒情线索——“登楼”即景抒怀,有感而发登岳阳楼点明事件登楼—登楼所见—登楼所感—登楼所感—(个人)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

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思考:首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一组词可以揣摩出来?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悲喜交集,更添忧国伤时之情。“昔闻”+“今上”。“昔闻”回忆当时,是虚写,“今上”是“实写”,虚实交错(结合),今昔对比,扩展了时空领域。照应诗题,奠定了全诗沉郁的感情基调。思考:首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一组词可以揣摩出来?70王士祯称赞颔联“雄跨古今”,这一联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诗词中的艺术特色?词义“坼”是分裂,句中有“划分”之义,“浮”是漂泊;句义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湖水之中,这里暗含包括日月天地,主宰万物沉浮之义;艺术手法诗句寓情于景;意境与感情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宏伟奇丽的壮阔图景,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心怀天下的恢宏气度。释词义绘景象明手法点作用王士祯称赞颔联“雄跨古今”,这一联中的“坼”和“浮”历来为人71颔联作者还在写恢弘壮阔的洞庭之景,颈联却写到自身境况“老病”,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看似毫无关联的安排呢?烟波浩淼恢宏壮阔VS孤舟飘零无以安身颔联颈联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的境界从壮阔到逼仄,加重了诗人的此时前途茫茫、孤苦无依之感。颔联作者还在写恢弘壮阔的洞庭之景,颈联却写到自身境况“老病”72尾联的“涕泗”中包含着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尾联的“涕泗”中包含着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身世之悲73小结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之景,气势磅礴。后四句转入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突出自己的坎坷遭遇,身世的凄凉,又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深化诗歌主题,诗人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由己及人忧国忧民小结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望故乡,触景感怀而作。前南京·梅花山·明孝陵·2021年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南京·梅花山·明孝陵·2021年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75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词牌名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为“三国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怀古:怀念古代遗迹、感慨兴衰。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词牌名金陵:亦称建康,今江苏省会南京,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第一部分知人论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怀古词特点总结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怀古词特点总结怀古实为伤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上片多为写79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四大诗人(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之一,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有力。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第2页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1076年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遂成名篇佳作。第2页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81第二部分自由读诗以读促悟第二部分自由读诗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下片:由所见引发的感慨。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第三部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部分置身诗境时令:地点:人物:事件:晚秋故国高处,金陵王安石登临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修辞手法:比喻+用典对远景的静态描绘:江水澄澈、山峰峭拔时令:地点:人物:事件:晚秋故国高处,金陵王安石登临天气:初85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近观动景“帆”与“棹”:借代手法,指船。自然景物→人的活动远眺动景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近观动景“帆”与“棹”:借86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所见转为所想。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嗟荣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念往昔8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后四句转入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突出自己的坎坷遭遇,身世的凄凉,又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深化诗歌主题,诗人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于笔端,遂成名篇佳作。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艺术手法诗句寓情于景;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上片: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帆”与“棹”:借代手法,指船。悲喜交集,更添忧国伤时之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安史之乱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后期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亡国之音,荒淫误国的代名词。借景抒情,悲叹王朝更迭的悲剧。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88登临送目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恨相继旧事流水(古)(今)商女唱曲征帆酒旗彩舟白鹭动动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登临送目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漫嗟荣辱门外楼头(古)(今)悲

本词借古讽今,写登高远望之景,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本词借古讽今,写登高远望之景,叙议结合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91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92第一章知人论世第一章知人论世93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94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次年在芜湖病逝,年仅三十八岁。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95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96第二章正音诵读第二章正音诵读97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98第三章赏析全词第三章赏析全词99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点明时间地点化用李白诗句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极言湖面之广扣题点出过洞庭的方式同写天空的特征写景从水过渡到月承接上句,内外合一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100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谈及途径洞庭缘由,心有感慨言及当下暗指官场人情冷暖表达诗人稳对风浪之意全词点题之句,抒情高潮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忘情于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10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词人巧妙地将景色与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释语义明手法点作用“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102“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映;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释语义点作用“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10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赏析。!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找意象现画面析氛围点作用“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104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105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昔闻”回忆当时,是虚写,“今上”是“实写”,虚实交错(结合),今昔对比,扩展了时空领域。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