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1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2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3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4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111111111111113.3.图中a、b、c分别表不( )11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卜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分解愧弃物自然环境愧弃物自然环境.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集中填埋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B.②③④D.B.②③④D.①②④C.①③④解析: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答案:C.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解析: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分类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会减少污染。答案:C卜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TOC\o"1-5"\h\z.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通过读图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有关可持续农业的知识。 第3a表示居住区,由饲料、a表示居住区,由饲料、饲草补给等来判断b表示乳畜养殖区,由沼渣、水补给,能提供饲料、饲草等来判断 c表示种植区。第4题,由图的标题可以看出其具有生态化、循环型、可持续的特点。答案:3.B4.D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加剧了全球变暖,并给人类带来了气候多变、灾害多发等严重后果。为此要在全社会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右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一②一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④表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也是目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控制该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答案:D.有关作用于⑤环节的人类活动及其可能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B.建设水电站,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⑤表示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人类发展火电站,必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答案:C.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更多使用燃烧植物来获得绿色能源.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等高能耗企业解析:据图可知,“节能减排”主要指控制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显然要做到 “节能减排”,应将重点放在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上。答案:C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 ”,完成8〜9题。.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解析:第8题,联系生产过程,从原料来源和产品去向寻找突破口,运用循环经济的原

理来分析。a来自于生活污水,去向是尾水,因此应是污水处理厂; b的产品是棉布,应为棉纺织;d的产品是服装产品,故应为服装生产; c是通过服装设计为服装生产提供服务,应为创意产业。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工业为服装产业,基本做到了减轻污染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高效的生产过程,利于环境保护。答案:8.D9.C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护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全球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所致。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1〜12题。销售农业技

术研发I H—® 1农业技

术研发I—加工卜~। I作物种拽I-"l禽养荒I"..残.『济气池,凳便(―L-j懈渣II③丁.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图中的⑤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⑤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 D项正确。答案:D.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江西省某县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年份耕地林地草山草坡湖泊其他1976年45.2%4%8%2%40.8%2006年30.8%14%20.3%10.8%24.1%材料二为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该县在农业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立体农业体系(如图所示),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材料三“该县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得产品儿加lLM得产品儿加lLM阜他被出脚(1)据材料一,分析该县在土地利用中最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为了有效防治该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县逐步建立了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情况,列举该县在土地利用上所采取的措施。 (8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立体农业的布局。 (6分)(8分)(3)(8分)解析:第(1)题,江西省多山地丘陵,由材料一可知该地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容易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对比 1976年与2006年数据可知,该县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种草措施。第(2)题,由材料二图示信息可知,该县农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在山间池塘养鱼,缓坡发展种植业,陡坡发展林果业。第 (3)题,从材料三图中可以看出推广使用沼气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答案:(1)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种草。(2)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综合发展(或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或多种经营)。在山间湖泊发展养殖业,在坡度较小处发展种植业,在坡度较陡处发展林果业。(3)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创编握究点在线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人吸入过多的 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材料二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知识连线.大气中的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及实践。・命题快线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8分)TOC\o"1-5"\h\z(1)下列地区应属于我国进行 PM2.5监测的重点区域的是(2分)( )①华北地区②黄土高原地区③长江三角洲地区④珠江三角洲地区⑤云贵高原地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①③④(2)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