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既有建筑安全评估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afetyAssessmentofBuildings201*-0*-0*发布2017-0*-0*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既有建筑安全评估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afetyAssessmentofBuildings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7主编单位: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福州大学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7年0*月0*日2017年福州PAGE94PAGE1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5]2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第一级安全排查;第二级详细鉴定;附录。本规范由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地址:福州市台江区西洋路1号,邮编:350004),以供今后再次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福州大学本规范参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与加固分会江夏学院龙岩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福建省建福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吴武玄黄冀卓张文耀杨建军陈红媛张天宇吴建国陈璇镖林建京王绍林陈勇翁俊梅李梁峰方贞淦陈德立陈颖刘万霆郑孝萍潘则斌吴晓静江艺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TOC\h\z\t"标题1,1,标题,2"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43.1一般规定 43.2安全评估内容与工作程序 43.3安全评估报告 74第一级安全排查 94.1既有建筑使用史和使用计划调查 94.2地基基础状况检查 94.3砌体结构状况检查 104.4钢筋混凝土结构状况检查 124.5钢结构状况检查 154.6木结构状况检查 164.7围护结构状况检查 184.8安全排查结论与处理要求 185第二级详细鉴定 205.1图纸核查与测绘 205.2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 215.3结构分析与校核 245.4结构的安全性鉴定评级 265.5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 295.6鉴定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 345.7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355.8详细鉴定结论与处理 39附录A不同结构形式的既有建筑安全排查记录表 41附录B石材规格、强度等级以及石砌体材料指标 48附录C既有建筑的典型裂缝形态 52附录D既有建筑常见的劣化机理与耐久性失效指标 58附录E福建省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分区表 59附录F福建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区划变化 62
ContentsTOC\h\z\t"标题1,1,标题,2"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33BasicRequirements 43.1General 43.2ContentandProcedureforSafetyAssessment 43.3SafetyAssessmentReports 74Level1:SafetyInspection 94.1InvestigationofUseHistoryandplanforExistingBuildings 94.2InspectionofSoilsandFoundation 94.3InspectionofMasonryStructures 104.4Inspection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 124.5InspectionofSteelStructures 154.6InspectionofWoodStructures 164.7Inspectionofenclosedstructures 184.8ConclusionandTreatmentofSafetyInspection 185Level2:DetailedAppraisal 205.1VerificationandMappingofDrawings 205.2TestingandInspectionofStructures 215.3Structuralanalysisandchecking 245.4SafetyAppraisalRatingforStructureMembers 265.5SafetyAppraisalRatingforSub-systems 295.6SafetyAppraisalRatingforAppraisalsystems 345.7SeismicAppraisalofExistingBuildings 355.8ConclusionandTreatmentofDetailedAppraisal 39AppendixASafetyInspectionRecordChartofExistingBuildingswithDifferentStructuralType 4116077AppendixBDeterminationMethodofSpecification,StrengthGrade,MaterialProperty,andBearingCapacityforStones 48AppendixCTypicalCrackPatternofExistingBuildings 5221895AppendixDCommonDeteriorationMechanismandSignofDurabilityFailureforExistingBuildings 5813157AppendixEReferenceWindPressure,SnowPressureinFujianProvince 5913157AppendixFChangesofSeismicPrecautionaryIntensityofMainCitiesinFujianProvince 621总则1.0.1为了规范福建地区既有建筑安全评估的内容,统一技术要求,保证评估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地区各类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1.0.3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既有建筑existingbuilding已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2.1.2既有建筑安全评估safetyassessmentforexistingbuilding采用分级评估方法对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的活动。第一级为安全排查;当安全排查发现结构性安全隐患时,应消除隐患或进行第二级详细鉴定。2.1.3第一级安全排查Level1:safetyinspection根据既有建筑的使用史、当前技术状况、评估周期内的使用计划,对既有建筑是否存在安全性能隐患进行综合判定,以及根据安全性能排查结果和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别的变化情况,对既有建筑是否存在抗震性能隐患进行宏观筛查的活动。2.1.4第二级详细鉴定Level2:detailedappraisal在第一级安全排查与实体结构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结构体系与构造、结构构件损伤、基于结构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的结构分析等,进行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的活动。2.1.5结构性安全隐患potentialsafetyhazardtostructuralperformance第一级安全排查中发现的安全性能隐患和抗震性能隐患。2.1.6使用计划useplan对既有建筑的后续使用所设定的未来情景,包括改造、使用用途、使用条件和环境等。2.1.7安全评估周期timelimitofsafetyinspection第一级安全排查的时间间隔。2.1.8目标使用年限expectedworkinglife第二级详细鉴定时约定的既有建筑继续使用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当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抗震能力经第二级详细鉴定符合本规程的安全规定,且使用计划不改变时,既有建筑仅需正常维护即可完成安全的功能要求;否则应予相应加固。2.1.9鉴定单元根据被鉴定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结构体系的种类,而将该建筑物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每一区段为一鉴定单元。2.1.10子单元鉴定单元中细分的单元;一般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划分为三个子单元。2.1.11构件子单元中可以进一步细分的基本鉴定单位。它可以是单件、组合件或一个片段。2.1.12构件集同种构件的集合,有主要构件集和一般构件集之分。2.1.13主要构件其自身失效将导致其他构件失效,并危及承重结构系统安全工作的构件。2.1.14一般构件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会导致其他构件失效的构件。2.1.15构件检查项目针对影响构件安全性的因素所确定的调查、检测或验算项目。2.1.16子单元检查项目针对影响子单元安全性的因素所确定的调查、检测或验算项目。2.2符号2.2.1结构性能、作用效应及几何尺寸:R——结构构件的抗力;S——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o——结构重要性系数;lo——受弯构件计算跨度;lc——空间结构的短向计算跨度;H——柱、框架或墙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的总高;Hi——多层或高层房屋第层层间高度;δ——构件侧弯矢高。2.2.2鉴定评级:au、bu、cu、du——构件或其检查项目的安全性等级;Au、Bu、Cu、Du——子单元或其中某组成部分的安全性等级;Asu、Bsu、Csu、Dsu——鉴定单元安全性等级;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既有建筑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既有建筑,安全评估周期宜为5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既有建筑,安全评估周期宜为5~10年。3.1.2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应以结构缝所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作为1个安全评估单元。3.1.3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应由有相应资质的鉴定单位承担,从业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3.1.4既有建筑应建立安全评估档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评估档案应以1幢建筑为单位建档。2安全评估档案宜包括下列内容:勘察设计资料,施工竣工资料,历次安全评估报告,历次维修、改造与加固处理资料等。3安全评估的档案管理工作宜逐步实行电子化、数据化。3.2安全评估内容与工作程序3.2.1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内容包括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3.2.2既有建筑的安全评估宜按图3.2.2规定的程序分两级进行。第一级为安全排查;当安全排查发现结构性安全隐患时,应消除隐患或进行第二级详细鉴定。图3.2.2既有建筑安全评估工作程序框图3.2.3第一级安全排查中,结构性安全隐患包括安全性能隐患和抗震性能隐患,并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判定:1安全性能隐患应根据既有建筑的使用史、当前技术状况,以及评估周期内的使用计划进行综合判定;2抗震性能隐患应根据安全性能的排查结果,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与设防类别的变化情况进行宏观筛查、判定。3.2.4第一级安全排查中,既有建筑的当前技术状况1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情况。2上部承重结构构件:1)底层竖向承重结构构件的受压变形与裂缝情况;2)承重结构构件具有规律性的变形或裂缝;3)悬挑构件的变形与裂缝情况;4)转换构件、大跨度结构构件的变形与裂缝情况。3围护结构:具有规律性的变形或裂缝。3.2.5第一级安全排查应根据结构性安全隐患的判定情况,将既有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处理要求应按表3.2.5条的规定表3.2.5第一级安全排查的分级标准与处理要求等级分级标准处理要求未见结构性安全隐患安全排查未发现安全性能隐患和抗震性能隐患不必处理或进行非结构性修复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安全排查发现安全性能隐患或抗震性能隐患应及时消除隐患或进行第二级详细鉴定存在严重结构性安全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应立即消除隐患或进行第二级详细鉴定3.2.6第二级详细鉴定应确定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并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性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根据既有建筑的使用史、当前技术状况及后续使用计划,由委托方和鉴定机构共同商定。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服役的既有建筑,其目标使用年限不宜多于30年。2抗震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正式执行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目标使用年限应取30年;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正式执行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正式执行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目标使用年限宜取40年;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正式执行后设计建造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目标使用年限宜取50年。3.2.7第二级详细鉴定应基于现场工作数据进行。现场工作包括图纸核查与测绘、实体结构检测、实体结构状况检查三个常规工作,以及根据第一级安全排查情况确定的针对性调查、检测工作。现场工作数据应真实、可靠地反映既有建筑的实际状况,为建立符合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的结构分析模型提供依据。3.2.8第二级详细鉴定1安全性鉴定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分为三个层次,从第一层开始,逐层进行鉴定。每个层次分为四个等级,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处理要求应按表3.2.8-1的规定采用。表3.2.8-1第二级详细鉴定中安全性鉴定的分级标准与处理要求层次鉴定对象等级分级标准处理要求一单个构件或其检查项目au安全性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必采取措施bu安全性略低于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可不采取措施cu安全性不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承载能力应采取措施du安全性不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必须及时或立即采取措施二子单元或子单元中的某种构件集Au安全性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不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个别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Bu安全性略低于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Cu安全性不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Du安全性极不符合本规程对Au级的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三鉴定单元Asu安全性符合本规程对Asu级的要求,不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极少数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Bsu安全性略低于本规程对Asu级的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Csu安全性不符合本规程对Asu级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Dsu规程su必须立即采取措施2抗震鉴定应按不同的目标使用年限分别选择A类、B类、C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并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鉴定。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处理要求应按表3.2.8-2条的规定采用。表3.2.8-2第二级详细鉴定中抗震鉴定的分级标准与处理要求等级分级标准处理要求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综合抗震能力符合本规程的要求不必采取措施局部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应对非结构构件采取措施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综合抗震能力不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应采取措施3第二级详细鉴定的处理要求,应根据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结果综合确定。3.2.9既有建筑安全评估的现场检查记录应真实、完整,并有足够的信息可供追溯。原始记录有误时,应采用杠改,并应3.3安全评估报告3.3.1既有建筑安全评估报告的结论准确、客观、用词规范、文字简练。3.3.2既有建筑的第一级安全排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委托信息;2既有建筑概况;3以往安全评估或检测鉴定情况概述;4安全排查的检查、分析结果;5安全排查结论与处理要求。3.3.3既有建筑的第二级详细鉴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委托信息;2既有建筑概况;3第一级安全排查情况概述;4现场工作数据;5结构分析与校核数据;6安全性鉴定结论与抗震鉴定结论;7综合处理要求。3.3.4既有建筑的第二级详细鉴定报告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注明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2当安全性鉴定中发现cu级、du级构件及Cu级和Du级检查项目时,应列出其数量、程度、所处位置及其处理建议;并应按下列要求对鉴定报告中的安全性鉴定等级进行说明:1)对既有建筑或其组成部分所评的等级,仅作为技术管理或制订维修计划的依据;2)即使既有建筑或其组成部分所评等级较高,也应及时对其中所含的cu级和du级构件(含连接)及Cu级和Du级检查项目采取加固或拆换措施;3当抗震鉴定评为局部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或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时,应列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程度、所处位置及其处理建议;4第二级详细鉴定的综合处理要求,应综合本条第2款和第3款确定。4第一级安全排查4.1既有建筑使用史和使用计划调查4.1.1第一级安全排查时,应调查既有建筑的使用史,并确定安全评估周期内的使用计划。4.1.2既有建筑的使用史调查内容应包括设计、施工、改造、改变用途、改变使用条件或环境、受灾等情况,尚应调查原设计考虑的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别以及评估时的设防烈度、设防类别。4.1.3安全评估周期内的使用计划包括改造、使用用途、使用条件或环境等情况,以及相应的设防类别变化情况。4.1.4既有建筑的使用史和使用计划可按附录表A-1进行记录,并结合既有建筑的当前技术状况进行第一级安全排查。4.2地基基础状况检查4.2.1地基基础的1分析房屋近期沉降、倾斜观测资料;2上部结构因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反应的检查结果;3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水平、竖向和斜向阶梯形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状况;4地基滑坡、稳定、特殊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4.2.2当既有建筑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其地基基础应评为存在严重1
单层或多层房屋地基:1)当房屋处于自然状态时,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大于4mm/月,并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势;当房屋处于相邻地下工程施工影响时,地基沉降速率大于2mm/天,并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势;2)因地基变形引起砌体结构房屋承重墙体产生单条宽度大于10mm的沉降裂缝,或产生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的多条平行沉降裂缝,且房屋整体倾斜率大于1%;3)因地基变形引起混凝土结构房屋框架梁、柱因沉降变形出现开裂,且房屋整体倾斜率大于1%;4)两层及两层以下房屋整体倾斜率超过3%,三层及三层以上房屋整体倾斜率超过2%;5)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且仍有继续滑动迹象。2高层房屋地基:1)不利于房屋整体稳定性的倾斜率增速连续两个月大于0.05%/月,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势;2)上部承重结构构件及连接节点因沉降变形产生裂缝,且房屋的开裂损坏趋势仍在发展;3)房屋整体倾斜率超过表4.1.2规定的限值。表4.1.2高层房屋整体倾斜率限值房屋高度(m)24<Hg≤6060<Hg≤100Hg>100倾斜率限值0.7%0.5%0.3%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楼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3基础:1)因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上部结构出现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或基础与上部结构承重构件连接处产生水平、竖向或阶梯形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2)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两个月大于2mm/月,且在短期内无收敛趋向。4.2.3地基基础的当前技术状况可按附录表A1未见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未发现因地基基础问题所导致的异常现象。2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本规程4.2.2条规定的现象3存在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因地基基础问题所导致的异常现象,但程度未超过本规程4.24.3砌体结构状况检查4.3.1本节适用于砖砌体及石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检查。4.3.2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的1
查明不同类型构件的构造连接部位状况;2
查明纵横墙交接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3
查明承重墙体的变形、裂缝状况;4
查明拱脚裂缝和位移状况,以及圈梁和构造柱的完损情况;5
确定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分布,并应观测裂缝的发展趋势。4.3.3砖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为存在严重1承重墙或柱因受压产生缝宽大于1.0mm、缝长超过层高1/2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2承重墙或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等,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3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或柱截面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裂缝宽度已超过1.0mm;4墙或柱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5单片墙或柱产生相对于房屋整体的局部倾斜变形大于0.7%,或相邻构件连接处断裂成通缝;6
墙或柱出现因刚度不足引起的挠曲鼓闪等侧弯变形现象,侧弯变形矢高大于h/150,或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或交叉裂缝;7
砖过梁中部产生明显竖向裂缝,或端部产生明显斜裂缝,或产生明显的弯曲、下挠变形,或支承过梁的墙体产生受力裂缝;8砖筒拱、扁壳、波形筒拱的拱顶沿母线产生裂缝,或拱曲面明显变形,或拱脚明显位移,或拱体拉杆锈蚀严重,或拉杆体系失效;4.3.4石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为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1承重承重墙或门窗间墙体出现阶梯形斜向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2承重墙整体沿水平灰缝滑移,且滑移量大于5mm;3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承重墙体石块断裂或垫块压碎,或出现肉眼可见的竖向裂缝;4纵横墙交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缝,且宽大于2mm;5墙身出现多条非受力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或墙身出现裂缝宽度大于10mm的非受力裂缝;6石柱、石梁、石过梁或石楼板出现裂缝;7石拱沿母线开裂,或拱曲面明显变形、拱脚明显位移;8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立面面积大于总面积的20%,且有效截面削弱率大于15%。4.3.5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时,可1连接构造虽有局部的表面缺陷,但工作状态无异常;2墙体仅出现非受力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不大于5mm;3墙、柱水侧向移或倾斜的实测值未超过表4.3.5的限值,且无发展迹象。表4.3.5检查项目结构类别顶点位移层间位移结构平面内的水平位移单层建筑墙H≤7m≤H/250-H>7m≤H/300-柱H≤7m≤H/300-H>7m≤H/330-多层建筑墙H≤10m≤H/300≤Hi/300H>10m≤H/330柱H≤10m≤H/330≤Hi/330单层排架平面外侧倾≤H/350-注:1表中H为结构顶点高度;Hi为第i层层间高度;2墙包括带壁柱墙。4.3.6砌体结构或结构构件的1未见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未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2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本规程4.3.3条或4.3.4条规定的现象之一。3存在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但程度未超过本规程4.3.3条或4.3.4条的规定。4.4钢筋混凝土结构状况检查4.4.1本节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的4.4.2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的1
查明墙、柱、梁、板及屋架的受力裂缝和钢筋锈蚀状况;2
查明柱根和柱顶的裂缝状况;3
查明屋架倾斜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情况。4.4.3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为存在严重1
梁、板产生超过l0/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或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水平裂缝或斜裂缝,缝宽大于0.5mm,板产生宽度大于1.0mm的受拉裂缝;2
简支梁、连续梁跨中或中间支座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或向下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1.0mm,或在支座附近出现剪切斜裂缝;3梁、板主筋的钢筋截面锈损率超过15%,或混凝土保护层因钢筋锈蚀而严重脱落、露筋;4预应力梁、板产生竖向通长裂缝,或端部混凝土松散露筋,或预制板底部出现横向断裂缝或明显下挠变形;5现浇板面周边产生裂缝,或板底产生交叉裂缝;6压弯构件保护层剥落,主筋多处外露锈蚀;端节点连接松动,且伴有明显的裂缝;柱因受压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剥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0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7柱或墙产生相对于房屋整体的倾斜、位移,其倾斜率超过1%,或其侧向位移量大于h/300;8构件混凝土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或受力主筋截断超过10%;柱、墙因主筋锈蚀已导致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或受压区混凝土出现压碎迹象;9钢筋混凝土墙中部产生斜裂缝;10屋架产生大于l0/200的挠度,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1.0mm;11屋架的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率大于2%;12
梁、板有效搁置长度小于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值的70%;13
悬挑构件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0.5mm。4.4.4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时,可1连接构造虽有局部的表面缺陷,但工作状态无异常;2结构构件因温度、收缩等作用出现非受力裂缝,其裂缝宽度未超过表4.4.4-1的限值;表4.4.4-1混凝土构件不影响安全性能的非受力裂缝宽度限值环境构件类别裂缝宽度(mm)室内正常环境钢筋混凝土主要构件≤0.75一般构件≤1.05预应力混凝土主要构件≤0.30(0.45)一般构件≤0.45(0.75)高湿度环境钢筋混凝土任何构件≤0.60预应力混凝土≤0.15(0.30)注:1高湿度环境系指露天环境、开敞式房屋易遭飘雨部位、经常受蒸汽或冷凝水作用的场所(如厨房、浴室、寒冷地区不保暖屋盖等)以及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件等;2表中括号内的限值适用于热轧钢筋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3裂缝宽度以表面测量值为准。3钢筋混凝土柱侧向位移或倾斜的实测值未超过表4.4.4-2的限值,且无发展迹象。表4.4.4-2钢筋混凝土柱不影响安全性能的侧向位移限值检查项目结构类别顶点位移层间位移结构平面内的水平位移单层建筑≤H/150-多层建筑≤H/200≤Hi/150高层建筑框架≤H/250或≤300mm≤Hi/150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H/300或≤400mm≤Hi/250单层排架平面外侧倾>H/350-注:表中H为结构顶点高度;Hi为第i层层间高度。4.4.5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1未见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未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2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本规程4.4.3条规定的现象3存在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但程度未超过本规程4.44.5钢结构状况检查4.5.1本节适用于钢结构或结构构件的4.5.2钢结构或结构构件的1
查明各连接节点的焊缝、螺栓、铆钉状况;2
查明钢柱与梁的连接形式以及支撑杆件、柱脚与基础连接部位的损坏情况;3
查明钢屋架杆件弯曲、截面扭曲、节点板弯折状况和钢屋架挠度、侧向倾斜等偏差状况。4.5.3钢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为存在严重1
构件或连接件有裂缝或锐角切口;焊缝、螺栓或铆接有拉开、变形、滑移、松动、剪坏等严重损坏;2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3受力构件因锈蚀导致截面锈损量大于原截面的10%;4梁、板等构件挠度大于l0/100;5实腹梁侧弯矢高大于l0/600,且有发展迹象;6受压构件的长细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中规定值的1.2倍;7
钢柱顶位移,平面内大于h/150,平面外大于h/500;或大于40mm;8屋架产生大于l0/100;屋架支撑系统松动失稳,导致屋架倾斜,倾斜量超过h/150。4.5.4钢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时,可评为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能,但应在安全评估周期内附加观察使用的限制:1连接构造虽有局部的表面缺陷,但工作状态无异常;2钢结构受弯构件的位移或变形符合下列规定:1)对桁架、屋架或托架的挠度,其实测值未超过计算跨度的1/400,且无发展迹象;2)对其他钢结构受弯构件,其实测值未超过表4.5.4-1的限值,且无发展迹象。表4.5.4-1钢结构受弯构件不影响安全性能的变形限值检查项目构件类别位移限值挠度主要构件网架屋盖(短向)≤ls/250楼盖(短向)≤ls/200主梁、托梁≤l0/200续表4.5.4-1检查项目构件类别位移限值挠度一般构件其它梁≤l0/150檩条梁≤l0/100侧向弯曲的矢高深梁≤l0/400一般实腹梁≤l0/350注:表中l0为构件计算跨度;ls为网架短向计算跨度。3钢柱侧向位移或倾斜的实测值未超过表4.5.4-2的限值,且无发展迹象。表4.5.4-2钢柱不影响安全性能的侧向位移限值检查项目结构类别顶点位移层间位移结构平面内的水平位移单层建筑≤H/150-多层建筑≤H/200≤Hi/150高层框架≤H/250或≤300mm≤Hi/150单层排架平面外侧倾>H/350-注:表中H为结构顶点高度;Hi为第i层层间高度。4.5.5钢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可按附录表A1未见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未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2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本规程4.5.3条规定的现象3存在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但程度未超过本规程4.54.6木结构状况检查4.6.1本节适用于木结构或结构构件的4.6.2木结构或结构构件的1
查明腐朽、虫蛀、木材缺陷、节点连接、构造缺陷、下挠变形及偏心失稳情况;2
查明木屋架端节点受剪面裂缝状况;3
查明屋架的平面外变形及屋盖支撑系统稳定性情况。4.6.3
木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为存在严重1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节点松动变形、滑移、沿剪切面开裂、剪坏或铁件严重锈蚀、松动致使连接失效等损坏;2主梁产生大于l0/150的挠度,或受拉区伴有较严重的材质缺陷;3屋架产生大于l0/120的挠度,或平面外倾斜量超过屋架高度的1/120,或顶部、端部节点产生腐朽或劈裂;4檩条、搁栅产生大于l0/100的挠度,或入墙木质部位腐朽、虫蛀;5木柱侧弯变形,其矢高大于h/150,或柱顶劈裂、柱身断裂、柱脚腐朽等受损面积大于原截面20%以上;6对受拉、受弯、偏心受压和轴心受压构件,其斜纹理或斜裂缝的斜率ρ分别大于7%、10%、15%和20%;7存在心腐缺陷的木质构件;8受压或受弯木构件干缩裂缝深度超过构件直径的1/2,且裂缝长度超过构件长度的2/3。4.6.4木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时,可1连接构造虽有局部的表面缺陷,但工作状态无异常;2封入墙、保护层内的木构件或其连接未受潮,其余木结构构件的腐朽或虫蛀符合表4.6.4的规定:表4.6.4木结构构件不影响安全性能的腐朽、虫蛀评定检查项目评定值表层腐朽上部承重结构构件截面上的腐朽面积未超过原截面面积的5%木桩截面上的腐朽面积未超过原截面面积的10%心腐任何构件未见心腐虫蛀未见蛀孔,且敲击无空鼓音4.6.5木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可按附录表A1未见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未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2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本规程4.6.3条规定的现象3存在安全性能隐患:当前技术状况检查发现影响安全性能的异常现象,但程度未超过本规程4.64.7围护结构状况检查4.74.7.2围护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应检查构造与连接、裂缝与变形或其他损伤等内容,以及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围护结构构件4.7.3围护结构构件的当前技术状况应根据其构件类型,按本规程第4.3节至4.6节的相关条款进行评定。4.8安全排查结论与处理要求4.8.1第一级安全排查时,同时符合下列规定的既有建筑,可判定为未见1根据使用史调查,该建筑未受结构性改变、修复或用途、或使用条件改变,且未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或第二级详细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2根据本规程第4.2节至第4.6节的规定进行检查,其当前技术状况未见安全性能隐患;根据本规程第4.7节的规定进行检查,其当前技术状况未见安全性能隐患,或该安全性能隐患与承重结构无关;3根据使用计划,该建筑在安全评估周期内所承受的作用和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不会发生显著变化。4.8.2第一级安全排查时,同时符合下列规定的既有建筑,可判定为1根据本规程第4.8.1条判定为未见2既有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与设防类别均未发生变化。4.8.3第一级安全排查的既有建筑评级标准,1同时符合本规程第4.8.1条和第4.8.2条的建筑,其等级可评为未见结构性安全隐患;2根据本规程第4.2节至第4.6节的规定进行检查,对当前技术状况存在严重安全性能隐患的既有建筑,其等级应评为存在严重结构性安全隐患;3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既有建筑,其等级应评为存在结构性安全隐患。4.8.4评级为未见结构性安全隐患4.8.5评级为存在1根据本规程第4.8.1条判定为未见安全性能隐患,但抗震设防烈度或2其他情况下,第二级详细鉴定应包括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4.8.6评级为存在严重1立即消除隐患,包括停止使用、临时支顶、拆除等;2立即进行第二级详细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并根据详细鉴定所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第二级详细鉴定5.1图纸核查与测绘5.1.1当既有建筑有设计资料时,应对现状建筑物与设计资料的符合性进行核查。当既有建筑的设计资料5.1.2根据图纸核查或测绘结果,结合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情况,应可确定既有建筑的结构体系、连接与构造、结构传力路径与荷载等既有建筑的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5.1.3现状建筑物与设计资料的符合性核查内容包括:1现状结构、建筑布置与设计资料的一致性;2现状使用功能、使用环境与设计资料的一致性;3装饰装修、广告牌等附属设施的荷载是否超过设计荷载;4对于工业建筑,尚应核查吊车吨位、楼面机器设备荷载是否超过设计荷载;其中楼面机器设备荷载的估算应考虑其振动影响等。5.1.1测绘内容应包括建筑平面图、层高和洞口尺寸,根据具体情况宜测绘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和细部大样;2建筑平面图应注明轴线的位置、轴线尺寸与细部尺寸、楼地面标高、填充墙体位置、填充墙体材质与墙厚、洞口位置与尺寸、各开间使用功能、栏杆(栏板)与女儿墙位置、栏杆(栏板)与女儿墙材质与墙厚、装饰装修情况等;3轴线尺寸与楼地面标高量测时,应采用总尺寸复核各分段尺寸;4工业建筑尚应调查机器设备、吊车等荷载及其作用位置、振动影响;5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规模、人员密集程度等情况调查,为确定抗震设防类别提供依据。5.1.1测绘内容应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截面形式与截面尺寸、构造措施、结构构件的连接等;2构件的截面尺寸宜全数量测,量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因损伤导致明显削弱时,应量测损伤深度与有效截面尺寸;3装配式结构应测绘结构构件的连接形式与构造尺寸,为分析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与节点抗力提供依据;4增层结构和扩建结构应查明与原有结构的连接情况,以及评价与原有结构的共同工作情况。5.2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5.2.1。5.2.2实体结构检测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制定检测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抽样数量、抽样位置、检测方法、评定方法等内容;检测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工作数据情况对检测方案作必要的调整;2实体结构检测的抽样数量、检测方法、评定方法应符合现行有关检测标准的规定,抽样位置应有代表性;当施工验收资料完整且不怀疑其有效性时,也可仅进行校核性检测;3对于有地方材料特点的检测项目,宜优先选用地方标准;4当采用局部破损方法检测时,应及时修复因检测取样造成的结构构件损伤。5.2.3地基基础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有关图纸资料,调查建筑实际使用荷载、沉降量和沉降稳定情况、沉降差、上部结构倾斜、扭曲、裂缝,地下室和管线情况;当地基资料不足时,可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是否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反应进行评定,还可对场地地基进行近位勘察或沉降观测;2当需通过调查确定地基的岩土性能标准值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应根据调查和补充勘察结果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及原设计所做的调整进行确定;3基础的种类和材料性能,可通过查阅图纸资料确定;当资料不足或资料虽然基本齐全但有怀疑时,可开挖个别基础检测,查明基础类型、尺寸、埋深;检验基础材料强度,并检测基础变位、开裂、腐蚀和损伤等情况。5.2.4上部结构的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应可为评价结构整体性、连接与构造、结构构件抗力提供依据,可根据既有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表5.2.4中的检测与检查内容。表5.2.4上部结构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的目标与内容评价目标实体结构检测与状况检查内容结构整体性结构平面与竖向布置,抗侧力体系或支撑系统,圈梁与构造柱,结构间的连系构造,结构动力特性等实体结构检测;结构顶点和层间位移状况检查。连接与构造保证构件承载力、稳定性、延性、抗裂性能、刚度等的有关构造措施实体检测;连接节点的裂缝、变形、损伤、腐蚀等状况检查。结构构件抗力结构构件材料强度,几何参数,钢筋配置等实体结构检测;制作与安装偏差,材料与施工缺陷,构件裂缝、变形、损伤、腐蚀等状况检查。5.2.5砌体结构构件的实体结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结构整体性与连接、构造措施,包括圈梁布置与构造、构造柱布置及构造、墙体在平面内的砌筑方式、纵横墙连接情况、砌筑砂浆饱满度、砌体结构中混凝土挑梁内伸长度等;2砌体的材料强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宜采用贯入法进行检测,以同一品种、设计强度等级相同且不大于250m3的砌体作为一个检测批,抽样数量不应少于砌体总构件数的30%,且每个检测批不应少于6个构件;检测技术、数据处理等应符合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3-72的规定;2)普通粘土砖的抗压强度宜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以同一品种、设计强度等级相同且砌体体积不大于250m3的砖作为一个检测批,每个检测批中布置5~10个检测单元;检测技术、数据处理等应符合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回弹法检测砌体中普通粘土砖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3-73的规定;3)石材的抗压强度可采用钻芯法或切割立方体试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4)普通砖砌体的材料强度设计指标应根据本条第1)款、第2)款的检测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确定;石砌体的材料强度设计指标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确定。3对于考虑构造柱组合作用的组合墙,尚应检测构造柱配筋与混凝土强度。5.2.6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实体结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整体性与连接、构造措施,包括结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构件的支承长度、屋架支撑系统、钢筋保护层厚度等;2材料强度与配筋状况,其中材料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强度宜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以生产工艺和设计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作为一个检测批,检测批的抽样数量应符合表5.2.6-1的规定。当混凝土龄期超过回弹法的适用范围时应予修正,修正方法宜采用钻芯法;对于非仲裁性检验项目,也可采用表5.2.6-2的龄期修正系数进行修正。检测技术、数据处理等应符合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T13-71的规定,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进行检测批的推定区间计算。表5.2.6-1检测批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的最小抽样数量检测批总构件数最小抽样构件数检测批总构件数最小抽样构件数2~8251~90139~15391~1502016~255151~2803226~508281~50050表5.2.6-2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的龄期修正系数龄期d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50002000030000修正系数n1.000.980.960.940.930.920.890.860.822)当对结构中的钢筋力学性能有怀疑时,应采用现场取样试验等方法进行抽样检测。5.2.7钢结构构件的实体结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整体性与连接、构造措施,包括结构构件间的连接、节点布置、抗侧力体系与支撑系统布置等;2螺栓的性能等级、锚栓和构件钢材的牌号;3焊缝质量,包括焊缝的外观质量、角焊缝类型与焊脚高度、全熔透焊缝的内部缺陷。其中,全熔透焊缝的内部缺陷应采用超声波探伤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焊缝质量等级为一级、二级时,探伤比例分别为100%、20%,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4防腐涂层厚度、防火涂层厚度;5有怀疑时,尚应进行表面质量的磁粉检测、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检测。5.2.8木结构构件的实体结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整体性与连接、构造措施,包括结构构件间的连接、节点布置、抗侧力体系与支撑系统布置等;2防腐措施,包括木柱下柱墩设置、桁架和大梁支座下防潮层设置、木结构构件支承处的空隙留设与通风状况等;3木材的材质目测法检查,包括斜纹理的斜率、木节、髓心等;4木结构中的钢结构构件、杆件、连接件等,应按本规程第5.2.7条的规定进行检测;5当需要确定木材的强度等级时,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规定。5.2.9实体结构的状况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检查方法应符合现行有关检测标准的规定:1砌体结构构件包括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3钢结构构件包括位移或变形、锈蚀;4木结构构件包括位移或变形、裂缝、腐朽、虫蛀;5各类结构的顶点侧向位移或层间位移。5.2.5.2.11当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超过本规程附录C的失效标志时,宜对既有建筑的使用环境,以及结构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环境条件和作用等级等进行调查。5.3结构分析与校核5.3.1结构分析与校核所采用的实体结构相关数据应按本规程第5.1节和第5.2节的规定进行调查、检测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实体结构的几何尺寸、结构构件的钢筋间距与保护层厚度等施工偏差在施工验收规范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可按设计取值;当钢板、型钢、砌体块材等产品的尺寸偏差在相应的产品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可按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模数取值;2对于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当受损伤影响明显削弱时,结构构件抗力计算时应按有效截面尺寸考虑;3结构构件的材料性能指标不宜高于设计值,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5.3.2结构分析与校核时的荷载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恒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材料和构件的自重标准值,应根据构件和连接的实际尺寸,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的材料或构件单位自重标准值计算确定;2)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中尚未规定单位自重标准值的材料或构件,或有怀疑时,应通过现场抽样称量确定,现场抽样称量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2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其中对于住宅、宿舍、旅馆和办公楼等普通民用建筑,可再根据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乘以表5.3.2中所列的修正系数予以修正;表5.3.2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的修正系数ka目标使用年限T(年)10203050修正系数ka0.860.920.961.00注:对表中未列出的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值确定;当T<10年时,按T=10年确定ka。3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可根据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按本规程附录D确定;4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确定。5.3.1结构分析与结构或构件的校核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2当结构受到温度、变形等作用,且对其承载有显著影响时,应计入由之产生的附加内力;3安全性鉴定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用的组合、作用的分项系数及组合值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确定;2)结构或构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分析方法,按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结构的作用效应分析和结构构件的抗力校核;3)结构分析与校核结果与结构构件状况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偏差时,应查明原因。4抗震鉴定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A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计入构造影响进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验算;构造影响包括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确定;2)B类建筑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但其中地震作用、材料设计指标、内力调整系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当抗震措施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时,也可按A类建筑的方法并计入构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3)C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与变形验算,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5.3.4安全性鉴定时,对于承受竖向荷载的梁、板构件,其承载能力也可通过荷载试验进行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5.4构件的安全性鉴定评级(Ⅰ)砌体结构构件5.4.1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裂缝或其他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5.4.2。砌体结构倾覆、滑移、漂浮的验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表5.4.2按承载能力评定的砌体构件安全性等级构件类别au级bu级cu级du级主要构件及连接R/(oS)≥1.00R/(oS)≥0.95R/(oS)≥0.90R/(oS)<0.90一般构件R/(oS)≥1.00R/(oS)≥0.90R/(oS)≥0.85R/(oS)<0.855.4.3当按连接及构造评定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3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个检查项目的等级,其中较低等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表5.4.3按连接及构造评定的砌体结构安全性等级检查项目au级或bu级cu级或du级墙、柱的高厚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不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且已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规定限值的10%连接及构造连接及砌筑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连接及砌筑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构件或连接部位开裂、变形、位移或松动,或已造成其他损坏注:1构件支承长度的检查与评定应包含在“连接及构造”的项目中;2构造缺陷还包括施工遗留的缺陷。5.4.4当按不适于承载的位移和裂缝或其他损伤评定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的规定进行。(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5.4.5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并应5.4.6当按承载能力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6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一验算项目的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等级作为该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等级。混凝土结构倾覆、滑移、疲劳的验算,应按表5.4.6按承载能力评定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构件类别au级bu级cu级du级主要构件及节点、连接R/(oS)≥1.00R/(oS)≥0.95R/(oS)≥0.90R/(oS)<0.90一般构件R/(oS)≥1.00R/(oS)≥0.90R/(oS)≥0.85R/(oS)<0.855.4.7当按构造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7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个检查项目的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表5.4.7按构造评定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检查项目au级或bu级cu级或du级结构构造结构、构件的构造合理,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结构、构件的构造不当,或有明显缺陷,不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连接或节点构造连接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要求,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明显缺陷,已导致焊缝或螺栓等发生变形、滑移、局部拉脱、剪坏或裂缝受力预埋件构造合理,受力可靠,无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损坏构造有明显缺陷,已导致预埋件发生变形、滑移、松动或其它损坏5.4.8当按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Ⅲ)钢结构构件5.4.5.4.10当按承载能力评定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10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一验算项目的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等级作为该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等级。钢结构倾覆、滑移、疲劳、脆断的验算,应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表5.4.10按承载能力评定的钢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构件类别au级bu级cu级du级主要构件及节点、连接域R/(oS)≥1.00R/(oS)≥0.95R/(oS)≥0.90R/(oS)<0.90一般构件R/(oS)≥1.00R/(oS)≥0.90R/(oS)≥0.85R/(oS)<0.85注:当构件或连接出现脆性断裂、疲劳开裂或局部失稳变形迹象时,应直接定为du级。5.4.11当按构造评定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11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个检查项目的等级,并应取其中最低表5.4.11按构造评定的钢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检查项目au级或bu级cu级或du级构件构造构件组成形式、长细比或高跨比、宽厚比或高厚比等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无缺陷,或仅有局部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构件组成形式、长细比或高跨比、宽厚比或高厚比等不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已影响或显著影响正常工作节点、连接构造节点构造、连接方式正确,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构造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节点构造、连接方式不当,不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构造有明显缺陷,已影响或显著影响正常工作注:1构造缺陷还包括施工遗留的缺陷:对焊缝系指夹渣、气泡、咬边、烧穿、漏焊、少焊、未焊透以及焊脚尺寸不足等;对铆钉或螺栓系指漏铆、漏栓、错位、错排及掉头等;其他施工遗留的缺陷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节点、连接构造的局部表面缺陷包括焊缝表面质量稍差、焊缝尺寸稍有不足、连接板位置稍有偏差等;节点、连接构造的明显缺陷包括焊接部位有裂纹,部分螺栓或铆钉有松动、变形、断裂、脱落或节点板、连接板、铸件有裂纹或显著变形等。5.4.12当按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不适于承载的锈蚀等评定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Ⅳ)木结构构件5.4.13木结构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5.4.14当按承载能力评定木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14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一验算项目的等级,并应取表5.4.14按承载能力评定的木结构构件及其连接安全性等级构件类别au级bu级cu级du级主要构件及连接R/(oS)≥1.00R/(oS)≥0.95R/(oS)≥0.90R/(oS)<0.90一般构件R/(oS)≥1.00R/(oS)≥0.90R/(oS)≥0.85R/(oS)<0.855.4.15当按构造评定木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时,应按表5.4.15的规定分别评定每个检查项目的等级,并应表5.4.15按构造评定的木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检查项目au级或bu级cu级或du级构件构造构件长细比或高跨比、截面高宽比等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无缺陷、损伤,或仅有局部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构件长细比或高跨比、截面高宽比等不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或损伤;已影响或显著影响正常工作节点、连接构造节点、连接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通风良好;工作无异常节点、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明显缺陷、通风不良,已导致连接松弛变形、滑移、沿剪面开裂或其它损坏注:构件支承长度检查结果不参加评定,当存在问题时,需在鉴定报告中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5.4.16当按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以及危险性的腐朽和虫蛀等评定木结构构件的安全性等级5.5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Ⅰ)地基基础子单元5.5.1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根据地基变形或地基承载力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对建在斜坡场地的建筑物,还应按边坡场地稳定性的评定结果进行确定;并应5.5.21一般情况下,宜根据地基、桩基沉降观测资料,以及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反应的检查结果进行鉴定评级;2当需对地基、桩基的承载力进行鉴定评级时,应以岩土工程勘察档案和有关检测资料为依据进行评定;若档案、资料不全时,还应补充近位勘探点,进一步查明土层分布情况,并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进行核算和评价;3对建造在斜坡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根据历史资料和实地勘察结果,对边坡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级。5.51Au级,不均匀沉降小于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建筑物无沉降裂缝、变形或位移。2Bu级,不均匀沉降不大于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且连续100天的沉降速率对于桩基小于0.01mm/d,对于浅基小于0.04mm/d;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虽有轻微裂缝,但无发展迹象。3Cu级,不均匀沉降大于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或连续100天的沉降速率对于桩基大于0.01mm/d,对于浅基大于0.04mm/d;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5mm的沉降裂缝,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可能出现宽度大于1mm的沉降裂缝,且沉降裂缝短期内无终止趋势。4Du级,不均匀沉降远大于现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规定的允许沉降差;连续100天的沉降速率对于桩基大于0.01mm/d,对于浅基大于0.04mm/d,且尚有变快趋势;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显著;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裂缝宽度大于3mm;现浇结构个别部分也已开始出现沉降裂缝。5.5.4当地基基础子单元的安全性按地基承载力、(Ⅱ)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5.55.51各个结构层中主要构件集和一般构件集的安全性等级评定,评定方法应分别符合表5.5.6-1和表5.5.6-2的规定;2各个结构层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应按该结构层中各主要构件集间的最低等级确定;当结构层中一般构件集的最低等级比主要构件集最低等级低二级或三级时,该结构层所评的安全性等级应降一级或降二级;3上部结构承载功能的安全性等级评定,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Au级,不含Cu级和Du级结构层;可含Bu级,但含量不多于30%;2Bu级,不含Du级结构层;可含Cu级,但含量不多于15%;3Cu级,可含Cu级和Du级结构层;若仅含Cu级,其含量不多于50%;若仅含Du级,其含量不多于10%;若同时含有Cu级和Du级,其Cu级含量不应多于25%,Du级含量不多于5%;4Du级,其Cu级或Du级结构层的含量多于Cu级的规定数。表5.5.6-1主要构件集安全性等级的评定等级多层及高层房屋单层房屋Au该构件集内,不含cu级和du级,可含bu级,但含量不多于25%该构件集内,不含cu级和du级,可含bu级,但含量不多于30%Bu该构件集内,不含du级;可含cu级,但含量不应多于15%该构件集内,不含du级,可含cu级,但含量不应多于20%Cu该构件集内,可含cu级和du级;若仅含cu级,其含量不应多于40%;若仅含du级,其含量不应多于10%;若同时含有cu级和du级,cu级含量不应多于25%;du级含量不应多于3%该构件集内,可含cu级和du级;若仅含cu级,其含量不应多于50%;若仅含du级,其含量不应多于15%;若同时含有cu级和du级,cu级含量不应多于30%;du级含量不应多于5%
Du该构件集内,cu级或du级含量多于Cu级的规定数该构件集内,cu级和du级含量多于Cu级的规定数表5.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730-2-6:2025 EN-FR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 Part 2-6: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electrical pressure sensing controls including mechanical requiremen
- JJF(石化)063-2023汽油辛烷值机(研究法)校准规范
- JJF(石化)066-2023石油产品库仑测硫仪校准规范
- 新解读《GB-T 30587-2014钢丝绳吊索 环索》
- 重庆消防设施操作员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4 section A
- 暑假培优练:静电场中的能量 -2025人教版新高二物理暑假专项提升
- 椭圆的概念及基本性质(附答案解析)-全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提高版)
- 新解读《GB-T 5223-201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 新解读《GB 16280-2014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
- 2024小红书无货源精细化铺货实战课程
- 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应对与处置策略
- 新译林版高一必修三单词表全套
- 现代智力七巧板课件
- 采购急料追踪流程课件
- 2024年2024年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红楼梦》中的家族兴衰与社会变革
- 综合能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说明书
- 工程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清单
- 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