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79-2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高清现行_第1页
DB34-T 579-2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高清现行_第2页
DB34-T 579-2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高清现行_第3页
DB34-T 579-2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高清现行_第4页
DB34-T 579-2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高清现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安徽省地方标准J10902 DB34/T579-2021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Standerfordesignandacceptanceofintelligentsystemengineeringforresidentialdistrict2021-06-08 发布 2021-12-08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StanderfordesignandacceptanceofintelligentsystemengineeringforresidentialdistrictDB34/T579-2021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1年12月082021 合肥安徽省地方标准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StanderfordesignandacceptanceofintelligentsystemengineeringforresidentialdistrictDB34/T579-2021*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合肥市紫云路996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邮编:230091)*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 字数:千字20**年9月第一版2021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册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公 告第8号80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服务规范”等80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6月15日34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号地方标编 号标准名称代 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4/T3942-202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2DB34/T3943-2021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DB34/T5044-20162021-06-082021-12-083DB34/T3944-2021静力触探应用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4DB34/T3945-2021地铁盾构衬砌管片预程2021-06-082021-12-085DB34/T3946-2021钢板桩基坑支护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6DB34/T3947-202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7DB34/T3948-202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8DB34/T3949-2021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工程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9DB34/T3950-2021建筑幕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021-06-082021-12-0810DB34/T3951-2021地铁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11DB34/T3952-2021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挂墙板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5续上表:序号地方标编 号标准名称代 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2DB34/T3953-2021装配式钢结构预制墙板应用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13DB34/T3954-202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21-06-082021-12-0814DB34/T3955-2021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15DB34/T3956-2021城市道路杆件综合设置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16DB34/T3957-2021建筑墙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17DB34/T3958-2021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18DB34/T3959-2021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价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19DB34/T3960-2021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20DB34/T1923-2021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DB34/T1923-20132021-06-082021-12-0821DB34/T1470-2021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DB34/T1470-20112021-06-082021-12-0822DB34/T579-2021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DB34/T579-20052021-06-082021-12-086前 言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10号)的要求,由编制组在原安徽省地方标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规范》DB34/T579-2005490-2005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在修编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标准,最后经审查定稿。一般规定;4信息设施系统;5公共安全系统;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7信息化智慧化应用;12系统验收。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的规定,对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面修订;5G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新增了“智慧化应用”和“系统验收”两章。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合肥永信科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集团)有(369230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7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永信科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合肥三川博雅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起草人:万力王小向刘启源祝健谢军汪军章维扬陈万胜孟磊周芳王宗青李 保刘 庆胡乔石汪腾姚康朱全胜王新宇王跃主要审查人:管清宝李扬胡先锋刘 追胡少云陈奇梅王靖绚8目 次总 则 1术 语 2一般规定 4信息设施系统 6一般规定 6信息接入系统 6布线系统 7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7无线对讲系统 8信息网络系统 9有线电视系统 9公共广播系统 10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11公共安全系统 12一般规定 12入侵报警系统 1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4出入口控制系统 17电子巡查系统 18访客对讲系统 19停车(场管理系统 20商铺安防系统 21电梯对讲系统 21住户报警系统 2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24一般规定 249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4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26信息化应用系统 27一般规定 27公共服务系统 28智能卡应用系统 28物业管理系统 29统一身份识别系统 29住宅区健康服务系统 30物流快递服务系统 30机房工程 31一般规定 31信息接入机房 318.3其他 31智能化集成(平台)系统 33一般规定 33智能化信息集(平台系统 33集成信息应用系统 34智能家居系统 35一般规定 35家庭设备监控系统 35家庭安防系统 35智慧化应用 37一般规定 37公共信息平台 37智慧服务应用 38智慧管理应用 38智慧文化应用 39智慧物业管理应用 39可视化管理应用 4010系统验收 41一般规定 41项目验收 41系统检测 42本标准使用词说明 44规范性引用文件 45条文说明 4711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Terms 2GeneralRules 4InformationFacilitiesSystem 6GeneralRules 6InformationAccessSystem 6WiringSystem 7IndoorSignalCoverageA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 7WirelessIntercomSystem 8InformationNetworkSystem 9CATVSystem 9PublicAddressSystem 10InformationGuidanceandReleaseSystem PublicSecuritySystem 12GeneralRules 12IntrusionAlarmSystem 14VideoSecurityMonitoringSystem 14AccessControlSystem 17ElectronicPatrolSystem 18VisitorIntercomSystem 19ParkingManagementSystem 20ShopSecuritySystem 21ElevatorIntercomSystem 21HouseholdAlarmSystem 22Construction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 24GeneralRules 2412BuildingEquipmentMonitoringSystem 24BuildingEnergyEfficiencySupervisionSystem 26InformationApplicationSystem 27GeneralRules 27PublicServiceSystem 28SmartCardApplicationSystem 28RealtyManagementSystem 29UnifiedIdentitySystem 29HealthServiceSysteminResidentialArea 30LogisticsExpressServiceSystem 30ComputerRoomEngineering 31GeneralRules 31InformationAccessRoom 31Others 31IntelligentIntegrated(Platform)System 33GeneralRules 33IntelligentInformationIntegration(Platform)System 33IntegratedInformationApplicationSystem 34IntelligentHomeSystem 35GeneralRules 35HomeEquipmentMonitoringSystem 35HomeSecuritySystem 35IntelligentApplication 37GeneralRules 37PublicInformationPlatform 37SmartServiceApplication 38SmartManagementApplication 38SmartCultureApplication 39SmartRealtyManagementApplication 39VisualManagementApplication 4013SystemAcceptance 41GeneralRules 41ProjectAcceptance 41SystemTesting 4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44ListofQuotedStandards 45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7141总 则101保等性能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住宅区及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103功能的智能化系统。1.0.4住宅区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可采用基本型、提高型和先进型的其中一种类型或其组合实施,但不应低于基本型标准。1.0.5住宅区智能化系统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标准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0612术 语01住宅区智能化intelligentresidentialdistrict住宅区智能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显化手段。2.0.2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applicationsystem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各类专业化服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2.0.3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integratedsystem为实现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2.0.4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facilitysystem为满足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应用与管理,将各类具有接收、交和住宅建筑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2.0.5智能家居smarthome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建筑环境、网络通讯、信息家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2.0.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equipmentmanagementsystem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成的综合管理系统。2207 公共安全系统publicsecurity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或由这些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系统。2.0.8 机房工程engineering ofelectronicequipment plant为智能化系统的控制设备和装置等提供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2.0.9 智慧化应用intelligentapplication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享管理模式的一种社区应用。010equipmentsharinginformationnetwork设备共用信息网络是住宅区设备智能化信息传输的承载工具,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场(库)化系统设备信息载体的网络。33一般规定01智能家居系统和智慧化应用。3.0.2新建住宅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验收,必须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同步建设。303捷的住宅区智能化业务与管理服务。3.0.4住宅区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应符合表3.0.4的规定。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及其子系统功能的配置应充分分析最终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中一级或其组合进行建设,但不宜低于表中的基本型标准。表3.0.4住宅区智能化系统设置表智能化系统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信息设施系统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4续表3.0.4智能化系统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公共安全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商铺安防系统△△○电梯对讲系统●●●住户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识别系统△○●住宅区健康服务系统△△○物流快递服务系统△△○机房工程信息接入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智能家居系统家庭设备监控系统△△△家庭安防系统△△○智慧化应用△△△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05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54信息设施系统4.1一般规定11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等子系统。412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GB/T502009174.2信息接入系统421 422 423 光纤到户工程中,通信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等级的住宅建筑形成的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数确定。424 住宅区通信用户接入点应设置在信息接入机房或光缆交接箱处。425 4.2.6 住宅区内应预留移动通信设备间和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设施安装条件,并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4.2.7 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容量用户接入点处预留的配线设备安装空间和信息接入间面积,应满足至少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64.3布线系统4.3.1住宅区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宜满足住宅区通信网络、公共信息设施、公共服务系统、智慧化应用和智能家居系统建设的基本布线需求,应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的传输。4.3.2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光配线架和光分路器应在光纤配线架内分区域安装,光纤配线架应安装在信息接入机房内。4.3.3 光缆交接箱宜设于室内的弱电间或信息接入机房内并采用挂墙或落地方式安装当因现场条件设置受限制时,可设置于室外。4.3.4 光缆分纤箱采用明装方式时,可安装于建筑物弱电井(间)内;采用暗装方式时,可安装于单元入口处、楼道、管线引入处等公共部位的侧墙上,上述场所均应预留配线设备的安装空间。光缆分纤箱不应安装于人行楼梯踏步的侧墙上。435 多层住宅的光缆分纤箱宜安装设置于单元楼梯间一层或地下一层。436 7且覆盖住户数不宜超过48户。4.3.7每套住宅室内应设置家居配线箱,有线电视、通信(宽带、电话)等入户管线应通过家居配线箱引出。438439独穿管或共槽盒敷设,共槽盒敷设时不同弱电系统线缆须有明显标4.4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441 7系统方式。442 室内分布系统宜设置在以下场所:(停车场等室内间隔较多的公共区域;无法满足网络覆盖要求或网络质量指标达不到业务需求的其他场所。4434445G求。445GB87024.4.6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及天馈线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92的相关要求。4.5无线对讲系统451452(场围应满足管理人员的通信联络需求。453巡更途中,可实时送回巡更人的位置信息。4.5.4无线对讲系统宜具备远程控制和集中管理功能,应满足无线电行政部门的管理规定。4.5.5无线对讲系统在建筑内部使用的频段应具有信号穿透能力,8保证通话质量,同时应避免天线辐射源对建筑群内部的其他系统造成干扰,并应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的有关规定。4.6信息网络系统461性质、应用功能、环境条件和安全需求,规划系统的组网架构。462463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场(库)信息。4644.6.5 设备共用信息网络的核心设备宜设置在安防监控中心或智能化设备机房内汇聚和接入设备宜设置在弱电(设备)间主干线传输应采用光纤布线,终端设备可采用有线、无线或混合方式连接。4.6.6 设备共用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架构应满足住宅区智慧化应用的功能需求、业务特征及信息传输的要求。467 先进型住宅区的设备共用信息网络还宜设置住宅区无线局域网,满足住宅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要求。47有线电视系统471 472 当有线电视接入分配网络采用光纤到楼(FTTB)和光纤到户9(FTTH)4896密集型(小户型)住宅楼每个光接点覆盖用户数不应大于144户。473 住宅区建筑用地红线内有线电视信息源接入住宅区时应具备两个不同方向的路由。474 1475 住宅区有线电视系统的接入和建设应符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技术要求。4.8公共广播系统481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482 场)等公共场所。483 室外广播扬声器应具有防潮和防腐的性能。484 公共广播系统宜采用定压输出,输出电压宜采用70V或100V。485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放大器应满足以下要求:1.3用于紧急广播的广播功率放大器额定输出功率不应小于其所驱动的广播扬声器额定功率总和的1.5倍全部紧急广播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总容量,应满足所有广播分区同时发布紧急广播的要求。4.8.6 公共广播系统应设有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接口当火灾及其它紧急事件发生时,应能与消防中心联动切换至火灾报警播或紧急广播。487 10术规范》GB50526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4.9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491492493等多媒体发布功能。494端。95信息导引与发布系统应与住宅区智慧化应用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连接与共享。115公共安全系统5.1一般规定11 成。其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场)管理系统、商铺安防系统、电梯对讲系统、住户报警系统及安防监控中心等子系统。512 住宅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有关规定。5.1.3安全技术防范各个子系统宜采用网络(TCP/IP)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宜纳入住宅区公共信息网络系统。传输方式和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的相关规定。514现智慧化应用平台对系统数据的整合和处理。5.1.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应符合表5.1.5的规定。表5.1.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建设项目设置区域或功能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入侵报警系统住宅区的外围墙、围栏△●●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住宅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室外广场●●●周界围墙围栏、停车场△●●电梯内或首层电梯入口○●●会所、幼儿园、设备机房等公共监视部位△○●12续表5.1.5建设项目设置区域或功能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出入口控制系统住宅区人行通、非机动车通道●●●单元对室外通道、停车库进单元通道○●●电子巡查系统库、水池、设备机房等公共区域△●●访客对讲(可视)系统单元入口与住户之间●●●○●●(可视)△○●停车库(场)出入口道闸或电动门控制●●●车位显示△△○车牌和车型图像对比自动识别△●●商铺安防收银位置设置手动报警装置△△○门、窗设置入侵报警探测器△△○电梯对讲系统分机连接至电梯对讲管理总机●●●住户报警系统住宅卧室、客厅设置紧急求救按钮△●●住宅门窗设置入侵报警△○○厨房气体泄露探测器○●●安防监控中心图像、报警实时监控及显示记录●●●信息终端图形显示,电子地图●●●人脸识别、车辆识别、高清智能分析△○●与上一级安防监控管理平台联网●●●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135.2入侵报警系统521 522 523 入侵探测器宜根据环境场地和使用需求选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感应探测电缆、图像动态报警等类型。524 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位;测器时不应有影响探测的障碍物,并应避免受热源干扰;系统应具备防拆、短路和断路报警功能;5.2.5入侵报警系统应支持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通过联网向安防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526界照明灯联动,并能自动显示在监控中心的监视器上。5.2.7入侵报警系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和《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T3581等的有关规定。5.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5.3.1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5.3.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宜由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处理/控制设备、14记录/显示设备等组成。533 场、停车库(场)出入口、消防通道等位置实现监控覆盖;宜在电幼儿园、设备用房等公共建筑实现监控覆盖;其中住宅区出入口、非机动车出入口应选用人脸抓拍摄像机;住宅区的周界、电梯轿厢内、单元出入口、停车库(场)、非机动停车库(场)及出入口、首层电梯入口等公共活动区域实现监控覆盖;宜在住宅区会所、幼儿园及设备机房等公共建筑实现监控覆盖;其中单元出入口宜选用人脸抓拍摄像机;周界、室外广场等公共活动区域部分摄像机宜选用高清智能分析摄像机;宜选用高清智能分析摄像机。5.3.4室外摄像机的选型及安装应采取防水、防晒、防雷等措施。53541400.4规定的数据服务接口和采集设备接口与上一级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在线获取人脸图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GB/T35678GB/T31488、《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A/T1093等的相关15要求。536 摄像机设备应满足《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GA/T1127GB/T28181的规定,视频分辨率宜不低于1080P;应满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81815.3.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记录/显示应符合以下要求:GB/T740143先进型住宅区摄像机分辨率宜不小于1080P;提高型住宅区摄像机分辨率宜不小于720P或水平分辨率不小于600TVL;基本型住宅区摄像机系统显示水平分辨率应不小于400TVL,图像画面灰度836db;243090安防监控中心应综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的示图像,记录报警时间和预案处置;5.3.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供电电源除视频显示设备外,均应由UPS电源供电。5.3.9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接口协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16全技术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等的相关要求。5.4出入口控制系统541 542 出入口控制系统宜由前端识读装置与执行机构、传输单元、处理与控制设备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543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前端识读装置与执行机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且不应低于基本型住宅区标准: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置。5.4.4出入口控制系统宜符合以下要求:17理。545 GB50396GA/T1093等的相关规定。5.5电子巡查系统5515.5.2电子巡查系统可采用在线式或离线式。5.5.3电子巡查系统应按照预先编制的人员巡查程序,通过信息识读器或其他方式对人员巡查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管理。554识别等方式进行巡逻打卡登记。5.5.5电子巡查系统设计应具备以下功能:系统巡查路线、时间应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修改;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应能通过管理主机向各识读装置发出自检查询信号并显示正常或故障的设备编号或代码;息设置,并有校时功能;30185.6访客对讲系统56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应设置访客对讲系统。562 563 5.6.3表5.6.3访客对讲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表配置要求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系统设置单元出入口设置访客对讲电控防盗门及语音对讲装的开启●●●住户对讲分机(用户接收机)每户住宅●●●对讲主机(访客呼叫机)单元主出入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库(场与单元相通的出入口△○●管理副机住宅区出入口△○●管理主机安防监控中心(智能化设备机房)△●●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564 访客对讲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管理主机应能与小区出入口的管理副机、单元口的对讲主机、住户对讲分机之间进行双向选呼和通话;住宅区出入口管理副机应能与户内对讲分机进行选呼和双向通话;系统的通话语音应清晰,图像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面部特征,开锁功能应正常,提示信息应可靠、及时、准确;系统的对讲分机宜具有访客图像的记录、回放功能;19讲分机遥控等方式开启;心;火灾和紧急情况下应能自动开启单元门口的防盗门锁。565GA/T72GB/T31070等的有关规定。5.7停车库(场)管理系统57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应设置停车库(场)管理系统。572 (场573 库574 575 场576 场停车库(场)出入口应设置车牌识别摄像机及显示装置;180420求》GA/T1400.4规定的数据服务接口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GA/T833GB/T2864949777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宜符合以下功能要求:系统应设置手动控制装置,系统应能记录手动操作信息;系统宜具备计费自动结算管理功能,宜支持第三方支付功发票机,并可开具电子发票;系统应支持使用临时卡,可实行人工收费与管理功能。78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40396等的相关规定。5.8商铺安防系统581 582 583 商铺安防系统宜具备以下功能:在商铺的收银位置可设置摄像机,宜设置手动报警装置;商铺的大门、窗户宜设置入侵报警探测器;报警主机信号应与住宅区安防监控中心联网。9电梯对讲系统59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应设置电梯对讲系统。21592电梯对讲系统可由电梯对讲管理主机、电梯轿厢对讲分机、电梯轿厢顶对讲分机、电梯轿厢底对讲分机、电梯机房对讲分机及传输网络等组成。593电梯对讲系统应采用一对多的总机-分机呼叫模式。住宅区应接入管理总机。5.9.4电梯对讲系统可具备以下功能:行五方对讲;免提对讲功能:总机、分机可实现不摘机通话;态;分机故障检测功能;监听功能:可对电梯轿厢进行单个监听或循环监听。5955.9.6电梯与安防监控中心的联网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5.10住户报警系统5.10.1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宜设置住户报警系统。5.10.2住户报警系统可由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安防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和传输网络等组成。5.10.3住户报警系统前端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求助)装置,可在住宅门窗设置入侵探测器,宜在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泄漏22探测器;应在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探测器;宜在住宅通向公共走道的门、窗、住户阳台、客厅和厨房的门窗处设置入侵探测器。5.10.4报警防区的设置宜符合以下要求:每户的每个卧室、客厅(起居室)等区域可分别独立设置警防区;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可共用一个报警防区,串接数不应45.10.5住宅内入侵探测器报警信号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紧急报警信号宜采用有线方式传输。5.10.6住宅与安防监控中心的报警联网信号应采用专线方式传输。5.10.7住宅内防盗报警控制器应能通过操作键盘按时间、部位任意设防和撤防,紧急报警防区应设置为不可撤防模式,无线入侵探测器应有欠压报警指示功能。5.10.8当住宅内选用含有访客(可视)对讲设备的报警控制器操作键盘时,其报警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盗报警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的要求。109住户报警系统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的有关规定。236建筑设备管理系统6.1一般规定11 61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具有建筑设备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和共享的功能;宜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的功能;应实现对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的功能。6.1.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预留接入住宅区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公共信息平台的软硬件接口,实现智慧化应用平台对系统数据的整合和处理。6.1.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有关规定。6.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2.1先进型住宅区宜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基本型、提高型住宅区可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6226.2.224表6.2.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表监控对象监控功能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给排水系统超低液位进行报警●●●●●●电梯系统动态图形显示电梯的层站、运行方向及综合故障报警。△○●保存电梯24小时内的详细历史信息△○●照明系统公共区域的照明(包括道路、景观、泛光、单元/楼层大厅照明)设备进行监控●●●监视航空障碍信号灯的状态○●●按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控制照明回路开/关●●●通风系统地下室、地下停车库(场)的通风设备进行监控○●●监视风机的运行状态、手/自动开关状态和故障报警○●●按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控制风机的启停●●●CO浓度监测装置与地下停车库(场)排风设备联动●●●冷热源系统监视住宅区集中供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故障状态,监测蒸力及能耗○●●热源设备与水泵进行节能方式的组合运行控制○●●25续表6.2.2监控对象监控功能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其它系统园林绿化浇灌实行自动控制△○●人工河、喷泉、循环水等景观设备进行监控△○●电动汽车充电桩、机械车库等特殊装置进行监控△○●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623 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等的有关规定。6.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6.3.1先进型住宅区宜设置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基本型、提高型住宅区可设置建筑能效监管系统。632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宜对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公共区域的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等进行分类和分项的计量。可对有计量需求的住户和商铺的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等进行分类和分项计量。63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宜实现对住宅区内公共部位能耗的分类用能设备的控制功能。34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的有关规定。267信息化应用系统7.1一般规定11流快递服务系统等子系统。712合和处理。7.1.3信息化应用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宜符合表7.1.3的规定。表7.1.3信息化应用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建设项目主要功能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公共服务系统康、养老、社团、物流、娱乐△○○智能卡应用系统出入口控制、楼宇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和发卡管理●●●管理中心、电子巡查、考勤管理△○○消费管理、物业缴费、电梯控制△△○物业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管理、物业管理及物业服务△○●统一身份识别系统采用二种以上的身份识别系统△○○住宅区健康服务系统基础健康检测系统△△△物流快递服务系统住宅区物流快递服务站△△○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277.2公共服务系统721 7.2.2 公共服务系统宜包括安全防范家政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健康、养老、社团、物流、娱乐等社区服务功能。7.2.3 公共服务宜实现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保障服务。724 公共服务系统的各种应用宜基于家庭信息网络和住宅区信息网。725 726 能;住宅区出入口及单元出入口宜具备面向居民的公共服务信息发布功能。727 公共服务信息发布功能应可通过网站、APP、电子信息屏、触摸一体机等多种形式操作并展示。728 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应能将数据传输至相关社会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业务系统。7.3智能卡应用系统7.3.1基本型住宅区可设置智能卡应用系统,提高型住宅区宜设置智能卡应用系统,先进型住宅区应设置智能卡应用系统。7.3.2智能卡应用系统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28物业缴费、电梯控制等功能。梯控制等功能。先进型在满足提高型住宅区配置要求基础上宜具备管理中心、电子巡查考勤管理、消费管理、物业缴费、电梯控制等功能。7.3.3 智能卡应包括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应具有识别身份门钥等功能。734 APP74物业管理系统7.4.1基本型住宅区可设置物业管理系统,提高型住宅区宜设置物业管理系统,先进型住宅区应设置物业管理系统。742理、住宅建筑工程图纸管理等功能。7.5统一身份识别系统751 752 统一身份识别系统宜具备以下功能:宜与人行出入口控制系统、单元门禁等实现联动;宜应用于在线缴物业费;可应用于社区消费、资料借阅、物品寄存等。297.6住宅区健康服务系统761服务设备实现对接,为住户提供健康服务。762能。77物流快递服务系统771 72 快递储物、寄存功能;物流信息通知查询功能;快递发件预约功能等。308机房工程81一般规定11 812 813 生标准》GB9175的有关规定。814 机房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8.2信息接入机房821入要求。822住宅区应设置信息接入机房或光缆交接箱。823建筑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34/T9178.3其他831 安防监控中心、消防中心和智能化设备机房宜采用合建方式。不同使用功能或分属不同管理职能的系统应有独立的操作区域,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832 机房供电应满足各系统正常运行最高负荷等级的需求。833 多层住宅智能化系统设备宜集中设置在一层或地下一层弱电间(井)内,弱电间(井)在利用通道作为检修面积时,弱电竖井的净31宽度不宜小于0.35m。834九层及以上的住宅智能化系统设备宜安装在弱电间(井)内,35329智能化集成(平台)系统9.1一般规定11 (平台912 913 9.1.3表9.1.3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等级与功能建设内容主要内容基本型提高型先进型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集成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各纳入集成管理的智能化设施系统与集成互为关联的各类信息通信接口等△○○集成信息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和机房工程等△○○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9.2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921(平台系统,基本型住宅区可设置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9.2.2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宜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各纳入集成管理的智能化设施系统与集成互为关联的各类信息通信接口等。339.3集成信息应用系统931工程等。932 系统应能实现各集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监测、数据分析、联动控制功能。933 934 集成信息应用应符合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和专业化的业务运行程序。935 3410智能家居系统10.1一般规定1011 智能家居系统宜包括家庭设备监控系统、家庭安防系统等子系统。1012 住宅内宜设置家居网关,前端设备可通过网络连接家居网关,并应采用标准的网络传输协议。1013 智能家居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并满足居民与外界传送及获取图像、语音、文字信息即时性要求。10.2家庭设备监控系统1021 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可设置家庭设备监控系统。1022 10.2.2/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