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但是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效药,大多数药物临床疗效有限,并且存在很多不良反响。灸法作为中医经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讨论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灸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肖丹.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9(66):88-89.

AdvancesinResearchonMechanismsRelatedtoMoxibustionforFunctionalDyspepsia

XIAODan

(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Yibin,YibinSichuan)

ABSTRACT:Functionaldyspepsiaisamonclinicaldiseasewithhighincidenceandseriousharm,butitspathogenesisisstillunclear.Functionaldyspepsiahasnospecificdrugs,mostdrugshavelimitedclinicalefficacy,andtherearemanyadversereactions.Asaclassictherap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oxibustioniseffectiveintreatingfunctionaldyspepsiaandhasnosideeffects.Ithasreceivedmoreandmoreattention.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explorethemechanismofmoxibustionforfunctionaldyspepsia.

KEYWORDS:Moxibustion;Functionaldyspepsia;Mechanism

0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病症,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说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病症者占19%~41%,而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F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及精神和社会因素有关【1】。

FD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无特效药,目前主要治疗包括抑制胃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一样,但疗效都令人不甚满意,容易复发,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故在临床的应用上较受限制【2】。相比之下,传统疗法,包括中药、刺法、灸法等因其确切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广受FD患者的青睐。尤其是灸法,虽然它的刺激量没有针刺法大,在某些病的治疗效果上没有后者好,但相比而言是它一种非侵入性操作,感染风险小,平安环保,几乎无痛,患者的承受度更高,且有研究显示它与针刺法相比在某些疾病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3】。本文以传统疗法中的灸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讨论灸法治疗FD的机制。

1灸法的作用机制

灸法是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研究说明,灸法的作用机制主要为温热刺激作用、光辐射刺激作用和其他作用。艾叶在燃烧时会对部分组织产生温热刺激作用,在这种刺激下,施灸部分的表皮及真皮下的温度和血浆浸透压得到了调整,部分血液循环会加快;同时这种刺激还能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使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量增加并长期维持,增强免疫功能。再者,艾叶燃烧时会产生红外线,这种光线具有波长短、能量强的特点,它的红外辐射可浸透到表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或直接浸透到深层组织,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颗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肉芽水肿,又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能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进一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艾灸的其他作用主要是其生成物颗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灸热由皮肤浸透进去,可能会起到某种治疗作用。

2FD的发病机制

FD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及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FD的主要因素。

2.1胃肠动力障碍对FD的影响及灸法对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胃肠动力障碍是指胃电节律紊乱、胃排空下降、胃窦动力指数降等系列表现的总称【4】,前述这些表现会影响胃肠的消化、蠕动功能,进而导致消化不良病症的出现。

脑肠轴那么是影响胃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5】。脑肠轴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通道,具有连接胃肠道与中枢情感认知的功能,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枢内分泌系统及中枢免疫系统,其中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及肠神经系统,以及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脑肠轴通过脑肠肽作用于胃肠道内的各种靶细胞起到调控胃肠道动力的作用【6】。有研究显示【7】,艾灸可进步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进而通过脑肠轴传导影响胃肠道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病症。杨一玲[8]等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可调节FD患者的异常胃肌电节律,从而改善FD的病症,有效率可高达97%。

韩永丽[9]等研究显示艾灸中脫穴可升高大鼠胃窦组织中的Cajal质细胞C-KIT表达量,可以有效促进胃排空,恢复FD模型大鼠胃动力和消化功能。同时,艾灸产生的近红外线可鼓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刺激脑-肠肽神经内分泌系统[10]。血清促胃液素(GAS)、血浆胃动素〔MTL〕等激素可影响胃肠动力。乌云格日乐等[11]运用蒙医灸疗对FD模型大鼠"胃穴";"火降穴";施灸,能促进FD模型大鼠胃排空及升高血清促胃液素(GAS)而到达治疗FD的目的。刘钺等[12]采用温和灸治疗90例脾气虚证FD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病症改善和GAS、胃动素(MTL)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52例空白对照比拟温和灸治疗能使FD脾气虚证的多项病症得到改善,并且能使血中GAS、MTL程度增高。王士源[13]等将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症评分及血浆胃动素的变化情况,比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82.1%,两组比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侯静,杨少军.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11(11):2524-2526.

【2】李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22,31(5):379-383

【3】张国山,刘密,邱冉冉,等.艾灸与针刺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比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2,27(11):2796-2798.

【4】MiwaH,WatariJ,etal.Currentunderstandingofpathogenesisoffunctionaldyspepsia[J].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2022,26(s3):53-60.

【5】汪龙德,毛兰芳,杜晓娟,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2,25(1):84-90.

【6】欧阳波.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22,27(01):50-52.

【7】肖靓宜,刘未艾,吴清明,等.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1(1):60-64.

[8]杨一玲,何晓玲,刘健华,等.艾灸不同穴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指数的即刻影响[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22,15(5):360-365.

[9]韩永丽,陈松,康朝霞,等.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Cajal间质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19(06):8-11.

[10]杨华元.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讨论[J].中国针灸,1996,(10):17-18.

[11]乌云格日乐,斯钦图.蒙医灸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血清促胃液素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22,30(3):195-198.

[12]刘钺,胡卡明,郭耀光,等.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22,29(11):115-117.

[13]王士源,徐亚莉,高原,等.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35(05):538-540.

[14]E.A.MAYER,B.D.NALIBOFF,A.CRAIG.Neuroimagingofthebrain-gutaxis:frombasicunderstandingtotreatmentoffunctionalGI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22,131(6),1925-1942.

[15]李丹,邹逸凡,刘灿,等.温和灸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的中枢即刻响应特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01):50-55.

[16]卢娅,刘露路,王珏,等.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及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2(16):2489-2492.

[17]何亚敏,刘未艾,刘密,等.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