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4页
2013届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专用一轮复习课件选修1第4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国

府①政治:出现没有实权,幕府掌管国政,等级制度森严。②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发展受阻。,为③文化:洋学兴起,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准备了条件。学习西方④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⑤

:实行

政策,

逐渐

于世界。,沦(2)国际:民族

出现。1853年起,美英等西方国家为殖民地的

。2.过程和内容

(1)主要过程①形成以下级武士为主的派,公开

幕府。②确定

倒幕方针,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力量。

为中心的新。③建立了由农民和商人

组成的④

倒幕成功,建立了以明治⑤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3.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推动

走上了近代化道路①加强了

,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

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④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⑤使

改变了

面貌,走上了主义国家。(2)局限性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的对外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

。①②③议会的近代,人民没有获得

权利,形成了带有浓厚

色彩制。二、戊戌变法1.背景(1)民族:甲午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基础:民族资产初步发展。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

维新思潮的兴起。5.意义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①维新思想的

,起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②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新式书局、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④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

改良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6.历史教训资产

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

的中国,资产

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评论说:“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

殖产

的方式及原因。19世纪80年代,

殖产

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福岛核

事故以后,

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的原因。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人民……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可推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可断定原因之一是官营企业的弊端,从材料三中“

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可断定官营企业的阻碍也应为原因之一,从材料三 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断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是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何须 自身为之”可判断,经济学界对官营政策的不满也属原因之一。第(3)问应从 干预经济的角度考虑。【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变化:由官营转变为

扶植和保护私人

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

官营政策的不满。认识:

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

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明治维新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011年高考在本知识点命制了两道试题,分别是江苏单科第24题和福建文综第41题。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角度: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重点要知识角度:把握把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史观角度明治维新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走上了 道路,并迅速崛起为东方(1)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虑,行的实现富国的

使强国。(2)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虑,

明治维新在生活

方面的西化

对的国民生活影响深远。由此,可运用新材料,综合考查明治维新的影响。(2011·浙江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

”这样的大事, 也不知道, 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的计划太轻率了,太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对外关系史》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二中“

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问从戊戌变法的方式理解,维新派依靠光绪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地方 大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因此导致“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第(2)问要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不甘做 之君,力图变法自强,摆脱民族 ,因此说方向是正确的。而维新派不顾形势,仓促推动变法,并且急于求成,实行激进式 ,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使得变法昙花一现。【答案】

(1)普遍民众连戊戌

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

,结果适得其反。戊戌变法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011年浙江自选模块第9题、2009年福建文综第41题和山东文综第33题都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考查。备考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角度:知识角度:把握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康梁维新思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其中要重点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史观角度: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虑,中国的戊戌变法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