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1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2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3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4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教案四年级全册备课人:时间:东营市胜利第一小学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笃学善思教材简析:熟读精思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敏以求之教育学生要勤奋好学、尊师重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自我修养的捷径。专心致志,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每课包含读典明理、学文立志、忆事思辨、博学研思、学以致用五个模块。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书中的某些生字,学生并没有学过。另外,对于句意的理解,学生会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字音、字义,又要把句意解释清楚,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识汉字。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构想:结合课文,补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积累一定的知识,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时间:~~共八课时第一课时:熟读精思(一)第二课时:熟读静思(二)第三课时:敏以求之(一)第四课时:敏以求之(二)第五课时:见贤思齐(一)第六课时:见贤思齐(一)第七课时:专心致志(一)第八课时:专心致志(二)

教师姓名课题第1课熟读精思(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方以智的读书故事。2•学生能够理解“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古文的意思。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4•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只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

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学生自读《方以智好学勤记》,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方以智读书方法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中,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三、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板书设计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只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1课熟读精思(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郭沫若的读书故事。2.学生能够对《史记》有初步的了解。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4•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史记》的知识常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2•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法。3•教师总结。二、忆事思辨1•学生观察课本第四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小组父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三、博学研思学生自由朗读《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郭沫若读书方法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郭沫若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那些启发?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

(2)教师介绍《史记》。(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正。2•学生发言。3.教师总结。五、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史记》西汉司马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2课敏以求之(一)课时进度第3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两句古文的意思。2•学生能够复述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3•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4.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5•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1•学生自读《程门立雪》,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杨时尊师重道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怎样做才是真正尊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三、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外搜集更多关于古人勤学、尊师的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2课敏以求之(二)课时进度第4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贾思勰养羊的故事。2.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地位。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地位。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二、忆事思辨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勤学、尊师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九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小组父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贾思勰养羊》,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勤学好问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从贾思勰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4•资料卡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教师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历史地位。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学生齐读资料卡。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

四、学以致用1•学生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齐鲁历史名人风采录卡片。2•学生发言。3.教师总结。五、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桑辑要》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授时通考》清代官修的综合性农书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3课见贤思齐(二)课时进度第5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两句古文的意思。2•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3.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1•学生自读《展子虔与董伯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展子虔与董伯仁交往、以及前后态度对比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能找出展子虔与东董伯仁画技提升的原因吗?(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三、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板书设计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3课见贤思齐(二)课时进度第6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唐寅学画的故事,并能明白唐寅画技提升的原因。3•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二、忆事思辨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见贤思齐、扬长避短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十四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下列同学的行为对他们将产生哪些影响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唐寅学画,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唐寅学画态度转变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唐寅在房间里领悟了什么道理?他为什么会专心致志地学画画?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4•资料卡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教师介绍江南四大才子。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学生齐读资料卡。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根据唐寅学画的故事,创作一个剧本,一课本剧形式在班级表演。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剧本并排演。小组展示教师及时点评。五、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板书设计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4课专心致志(一)课时进度第7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5•学生能够了解老者捕蝉的读书故事。6.学生能够理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日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三句古文的意思。7•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专心致志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做事学习的习惯。8•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日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三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读书之法: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4)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5)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译文:下棋也是技艺的一种,而且浅显易懂。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晒它天,又冻它十天,它也不能生存卜去。

眼睛不能冋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6)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5)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学生练读(3)学生认真跟读。(4)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学生自读《老者捕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孔子和一位老者的对话,明了专心致志做事的道理。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中,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4)学生小组交流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6)教师总结。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总结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板书设计读书之法: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课题第4课专心致志(二)课时进度第8课时课型特点新二二主备人(「二)教学目标5•学生能够了解董仲舒的读书故事。6•学生能够对《春秋繁露》有初步的了解。7•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8•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记住关于《春秋繁露》的知识常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法。教师总结。二、忆事思辨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的一张图片,思考:他您知道的专心致志学习的好方法和故事?讲给同学听听。小组父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三、博学研思学生自由朗读《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董仲舒酷爱写字读书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董仲舒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

(2)教师介绍《春秋繁露》。(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学生组内父流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正。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春秋繁露》明正统六年董仲舒他是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课后反思或小结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博文约礼教材简析:三省吾身:孔子的学生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择善而从:教育学生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出自《论语》。勿施于人:意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这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与偕同之意;为:做;善:好事。原意指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每课包含读典明理、学文立志、忆事思辨、博学研思、学以致用五个模块。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书中的某些生字,学生并没有学过。另外,对于句意的理解,学生会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字音、字义,又要把句意解释清楚,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识汉字。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构想:结合课文,补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积累一定的知识,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时间:~~共八课时第一课时:三省吾身(一)第二课时:三省吾身(二)第三课时:择善而从()第四课时:择善而从(二)第五课时:勿施于人(一)第六课时:勿施于人(一)第七课时:与人为善(一)第八课时:与人为善(二)

教师姓名课题第5课三省吾身(一)课时进度第9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劝学》”两句古文的意思。学生能够复述成语“万斯同闭门苦读”的故事。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劝学》"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劝学》"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劝学》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4)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5)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6)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5.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因此他能有真知灼见,行为没有过错。)

•、、八-、•[-(5)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6.学生练读(3)学生认真跟读。(4)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三、课堂总结学生自读《万斯同闭门苦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万斯同如何苦读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怎样做才是真正闭门苦读?(4)学生小组交流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6)教师总结。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总结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外搜集更多关于古人勤学苦读的资料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先讲给父母听,到校板书设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劝学》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5课三省吾身(二)课时进度第10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柳公权谦虚学书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古代书法。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代书法反映思想、性格、趣味、学识。以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代书法反映思想、性格、趣味、学识。以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教学难点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了解。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二、忆事思辨三、博学研思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勤学、尊师的故事和帖。教师总结。学生观察课本第九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小组父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朗读《柳公权谦虚学书》,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勤学苦练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柳公权谦虚学书故事中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古代书法。(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

四、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神策军碑》柳公权宋拓帖《容庚金文》书法作品学生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现代名人书法风采卡片。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神策军碑》柳公权宋拓帖《容庚金文》书法作品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6课择善而从()课时进度第1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一十八年》”两句古文的意思。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一十八年》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已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间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

虚无样,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孔子听到魏献子推荐人才的事,认为合于道义,说:“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一、学文立志学生自读《不耻下问》,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孔子与孔文子的故事。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总结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板书设计有若丿无若丿虚,犯犯11」不校伯》;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6课择善而从(二)课时进度第1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2•学生能够了解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3.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交流讨论二、忆事思辨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学生观察课本第30页的二张图片,思考:下列同学的行为对他们将产生哪些影响小组父流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朗读《鲍叔牙荐管仲》,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鲍叔牙对管仲的欣赏态度转变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从鲍叔牙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资料卡

(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春秋五霸。(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根据本课内容,同学们懂得了什么?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1)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剧本并排演。(2)小组展示(3)教师及时点评。五、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作业设计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举贤不避亲的故事和诗词。板书设计了解《春秋》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勿施于人(一)课时进度第13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二、简介读典明理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五、学生练读原文◎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江南人事不获已③,须言阀阅④,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颜氏家训•风操》)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

六、故事链接:七、拓展活动:读一读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介子推与寒食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作业设计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板书设计《勿施于人》(一)读典明理、、广、亠、.t.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勿施于人》(二)课时进度第14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经典回放: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四、学生练读原文◎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江南人事不获已③,须言阀阅④,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颜氏家训•风操》)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故事链接:博学研思以邻为壑。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寒食节忆事思辨作业设计在阅读故事后你有了哪些收获?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宽容待人、为别人着想板书设计勿施于人博学研思忆事思辨寒食节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与人为善(一)课时进度第15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四、学生练读◎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

五、学文立志六、拓展活动:查一查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作业设计与父母起多形式诵读。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与人为善读典明理学文立志郑板桥教子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与人为善》(二)课时进度第16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经典回放:原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o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3自辱焉。”(《论语•颜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

五、故事链接:博学研思六、拓展活动:读一读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苏轼爱民的故事资料卡忆事思辨作业设计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呢?将你做到的与人为善的事情记录下来。板书设计与人为善博学研思忆事思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单元教学计划单兀主题:第三单元交友之道教材简析:交友之道,就是结交朋友的原则和方法,使友谊长久的原则和方法。第一、以德交友,患难与共:要如何交朋友呢?首先须问自己想交什么样的朋友。如果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就要拿出自己的真心,以道德、以义气、以慈悲来交往;如此得来的朋友,在最紧要关头时,大都能同甘共苦。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最困顿的时候,还能不变初衷的支助扶持,才是真正的朋友。第二、以诚交友,肝胆相照: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摈除利害关系,拥有手足般的义气情谊,能相知相惜,相互关爱,彼此扶助,就是真正的肝胆相照了。如战国时的隐士田光,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举荐荆轲,更为守秘而刎颈,田光之忠诚,可谓肝胆相照。第三、以知交友,见多识广:见识广博或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受到朋友的尊重与信赖。同样的,要结交有内涵的朋友,也要先充实自己的内涵;懂得随时吸取新知的人,智能容易开启,也会吸引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到身边来。刘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第四、以道交友,法乐融融:「道风德香传千里」,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无人不欣喜,不论远近,大家都会争相来亲近。和他交往的人,也都会依他自勉,而得到提升,此即所谓「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书中的某些生字,学生并没有学过。另外,对于句意的理解,学生会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字音、字义,又要把句意解释清楚,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识汉字。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教学构想:结合课文,补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积累一定的知识,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时间:共八课时第一课时:有德不孤(一)第二课时:有德不孤(二)第三课时:君子之交(一)第四课时:君子之交(二)第五课时:以友辅仁(一)第六课时:以友辅仁(一)第七课时:益者三友(一)第八课时:益者三友(二)

教师姓名课题有德不孤(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六、故事链接:学文立志:舜耕历山的故事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刘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善友父,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作业设计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板书设计读典明理、、广、亠、.t.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有德不孤》(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经典回放: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五、学生练读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要求:•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

六、故事链接:博学研思七、拓展活动:读一读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的故事资料卡红嫂精神忆事思辨作业设计组织一次“你是我的好同桌”书信比赛板书设计与人为善博学研思忆事思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10课君子之交(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四、学生练读原文:君子之父淡若水,小人之父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父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故事链接(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王戊生送酒六、拓展活动:读一读忆事思辨七、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总结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板书设计君子之父淡若水,小人之父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10课君子之交(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生死之谊》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资料卡并尝试理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博学研思学生自由朗读《生死之谊》,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学生画出体现友谊的句子。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二、分享交流搜集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起与同学们交流。三、内容链接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对联。(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事例也很多。写下来,配上精美的插图,做成一份精美的生日贺卡,在朋友生日时送给他吧!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教师总结

3.情感升华。作业设计课后继续搜集与朋友相处的故事。板书设计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课后反思或小结

教师姓名课题第11课以友辅仁(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读典明理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四、学生练读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责善,朋友之道也。(《孟子•离娄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大略》)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五、故事链接(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小组交流。指名读,师生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