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_第1页
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_第2页
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_第3页
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_第4页
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1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2节城市地域

第3节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学习重点城市和城镇的概念;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市、镇建制标准;城乡的划分。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1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中国古代城市常有城墙。“内之为城,外之为郭”。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市井”之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或统治者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城市”引申为一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行政建制单元。一、城市和城镇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关于市与镇(1)相对于乡村而言(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4)市+镇=城镇/市镇(5)广义的城市=城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关于市与镇(1)相对于乡村而言(2)二、定义城镇的标准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农业活动非农活动产业构成人口规模密度指标景观物质构成职能价值观念…城镇的本质特征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二、定义城镇的标准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农城市景观(南京市):稠密的建筑群。城市景观(南京市):稠密的建筑群。深圳市深圳市兰州市(注意城市污染)兰州市(注意城市污染)上海南京路——稠密而庞大的人群上海南京路——稠密而庞大的人群巴黎市——注意: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巴黎市——注意: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城市:注意城市道路系统与街区城市:注意城市道路系统与街区乡村:绿色环境乡村:绿色环境乡村:绿色环境乡村:绿色环境北京俯瞰:城市用地分化北京俯瞰:城市用地分化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标准例子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埃及、蒙古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智利、马耳他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伊朗、肯尼亚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想结合瑞典、加拿大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巴拿马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荷兰取两个以上指标印度其他标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下限标准(人)国家和地区100乌干达200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400阿尔巴尼亚等500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000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00汤加等1500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等2000法国、德国、荷兰、阿富汗、阿根廷、南斯拉夫、古巴、埃塞俄比亚、希腊、以色列、捷克和斯洛伐克、加蓬等2500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泰国等3000英国等5000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比利时、奥地利、黎巴嫩、加纳、马里等10000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等20000尼日利亚、毛里求斯50000日本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下限标准(人)国家古代界线——城墙工业革命以后界线——城墙类的明显界线不复存在,但城市相对集中,似大饼般的一块。现代界线——城市变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内的城郊的复合体,以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古代界线——城墙为什么要划分城乡?

各国界定城镇的标准多样,导致城市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确定可比的城镇人口。

可见,进行城乡划分的目的是区分城市、乡村,统计准确的城镇人口。

为什么要划分城乡?各国界定城镇的标准多样,导致城市不可比城镇人口是一个难以具体确定的概念。因为,计算城镇人口的前提是界定城市的地域范围。而城市的地域范围没有一个不争的定义。那么,什么是城镇人口?什么是城市地域?城镇人口是一个难以具体确定的概念。北京市人口-7种不同的规模(1987年)1、988万人:城市总人口(包括辖县)2、670万人:市区总人口(4个城区,4个近郊区,2个远郊区)3、574万人:城区、近郊区总人口4、547万人:市区非农人口5、511万人:城区近郊区非农人口6、450万人:建成区(built-uparea)人口7、240万人:城区(Cityproper)人口

北京市人口-7种不同的规模(1987年)1、988万人:城市资料2002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半年的流动人口。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口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人口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十个远郊区县常住人口总数461万,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资料2002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其中1995年重庆上海地区总人口1512.41万1298.81万市区总人口309.71万953.04万

中国最大城市是重庆还是上海?1995年重庆上海地区总人口1512.41万1298.81万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又包括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但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

城镇人口的实质内涵——是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一、城市的行政地域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第二节

城市地域一、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行政区建成区城乡界线不一致统计口径问题第二节

城市地域二、城市的实体地域

即建成区,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行政区建成区城乡界线不一致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图一图二图三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图一图二图三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城镇人口由“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的全部人口组成。UrbanizedAreaPlace按照1990年普查的最新规定,一个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一般至少5万人。CentralPlace/CentralCity至少15000人UrbanFringe具体条件?第二节

城市地域城乡界线的划分,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它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美国的城市人口图示UA人口>5万>2500人的地方中心地方人口>1.5万外围密集区美国的城市人口图示UA人口>5万>2500人的地方中心地方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UA的局限:城市化地区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各国城市统计数据是基于行政地域展开的不能反映城市功能的影响范围。

UA的局限:城市化地区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的资料比较困难。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城市社会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第二节

城市地域三、城市的功能地域1、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MA、MSA)(1)概念: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力)和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

第二节

城市地域三、城市的功能地域1、都市区(Metrop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以美国为例,

SMA(1949)SMSA(1959)MSA(1980)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以美国为例,大都市统计区的含义:1、至少有一个5万人的中心城市或城市化地区,总人口10万以上。2、中心市所在县域为中心县3、邻接的县域至少有15%在中心县工作此外至少满足以下两条:

a外围县人口密度24人/平方公里或60人/平方英里

b至少有65%的居民从事非工作

c1970年的增长率至少在20%以上

d至少有5000人或10%的人住在城市化地区

大都市统计区的含义:1、至少有一个5万人的中心城市或城市化地MSA中心县——中心城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的县。外围县大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MSA中心县——中心城市所在的县或至少有50%以大都市区一定中心城市大都市区>10万人外围县中心城市大都市区>10万人外围县(2)大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区别与联系

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大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城郊发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而城市化地区是不包括乡村地域的。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随时间而有变化,大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合,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第二节

城市地域(2)大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区别与联系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UA与MSA的区别与联系区别UAMSA定义组成单元最小规模与外围的联系指标地域性质边界不同联系UA与MSA的区别与联系区别UAMSA定义组成单元最小规模与区别UAMSA定义中心地方与外围密集区中心县与外围县组成单元地方县最小规模5万10万与外围的联系不反映反映指标人口密度非农劳动力比重地域性质景观地域不包括乡村地域功能地域包括乡村地域边界不同不一定与行政边界一与县界吻合联系有UA才有MSA区别UAMSA定义中心地方与外围密集区中心县与外围县组成单元(3)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都市区是有中心市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市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地级市可作为都市区的中心市——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满足以下标准:a.全县(或县级市)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占75%以上b.与中心市直接毗邻或与划入都市区的县相毗邻c.全县社会劳动力总量中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占60%以上d.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归属的依据e.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第二节

城市地域(3)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都市区是有中心市和外围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2、大都市带(megalopolis):(1)概念: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第二节

城市地域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市;大都市带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2、大都市带(megalopolis):(1)概念:许多都市(2)大都市带的特点②交通走廊。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大都市区联结起来,没有间隔。③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均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间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⑤国家的核心区域。它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④规模庞大。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①多核心

区域内有若干个高密度的大城市核心,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都市区第二节

城市地域(2)大都市带的特点②交通走廊。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它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城市地理学总结课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2、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1、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2、1963、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4、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加入经济指标。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4亿元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3、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5、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人口。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5、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1955年(第一次人口普查)1963-1981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1955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城乡统计口径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委会人口。

设区市的总人口+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市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不设区市区街道人口镇人口:县及县以上政府所在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其他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设区市的市区人口+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