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习题库(附答案)_第1页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习题库(附答案)_第2页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习题库(附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习题库(附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二、教学大纲精要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4、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5、 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三)流行病学的应用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2、疾病监测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4、疾病自然史研究5、效果评价(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3、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5、社会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6、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五)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三、典型试题分析单项选择题(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答案:[E](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疾病的病因疾病的防治措施流行病研究方法以上均是答案:[E]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传染病地方病传染病和地方病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疾病和健康状况(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5)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6)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D.研究疾病的病因E.以上均是(7)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对比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8)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二)多项选择题(9)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10) 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描述疾病的分布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提出病因假设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11)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群体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对比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三)名词解释(1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四)论述题(1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五、参考答题(一)单项选择题(1)D(2)C(3)E(4)D(5)B(6)E(7)C(8)B(二)多项选择题(9)ABCD(10)ABCDE(11)ABCDE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2、熟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3、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二、教学大纲精要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可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3)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发病率可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2)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P-患病率,I-发病率,D-病程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3)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K=100%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也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5)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6)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潜在减寿年数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 ,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即可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及卫生政策的分析。(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用于计算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可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3、疾病流行强度(1)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是:1) 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2) 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3) 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4) 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2) 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3)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4)大流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 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3,疾病分布的形式(1)人群分布特征1) 年龄: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有效的预防接种。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后者可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横断面分析结果不能看出病因的作用和变化。2) 性别: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妇女较男性有更少的机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在对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比较时,亦应先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标化,再直接比较。3)职业: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4)民族: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疾病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此外,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等均与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关。(2)时间分布特征: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季节性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媒介昆虫的活动力及数量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3)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存有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易感者疾病便可迅速传播;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取决于下列几方面因素:前一次流行后所遗留下的易感者人数的多少;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4)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归为: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是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诊治条件和诊断能力的改变、医生诊断经验和诊断手段及方法技术的提高、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引进、普及与应用;登记报告及登记制度是否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是否发生改变;人口学资料的变化。(3)地区分布特征:1)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国内各地区的分布:2)疾病的城乡分布3)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可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可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4)地方性疾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4)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及移民国当地居民和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三、典型试题分析(1)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 ,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该病患病率减少B.该病患病率增加C.该病发病率增加D.该病发病率减少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答案:[B]。(2)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关节炎B.消化道溃疡C.流行性出血热D结核病E.心肌梗死答案:[CDE]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 ,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2)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3)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5)疾病分布是指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7) 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8) 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9) 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10)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A2型题](11) 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 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12)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以上均不对[A3]型题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13) 该县的总死亡率为A.300/10万B.60/1000C.60/10万D.1000/10万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14) 结核的病死率为A.60/300B.60/400C.60/700D.60/1000E.60/10万(15) 结核的发病率为300/10万B.400/10万C.700/10万D.300/1000E.400/1000[B]型题(16)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二)多项选择题(17) 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那些因素A暴露机会B劳动条件C民族D劳动强度E精神紧张强度(18)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A提供病因线索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C提出治疗方案D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E可以确定病因(19) 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时由于A气象条件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的劳动条件D风俗习惯E人们的文化水平(20) 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B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C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D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三)名词解释(21) 发病率(22) 患病率(23) 感染率(24) 死亡率(25) 病死率(26) PYLL,(27) DALY(28) 散发(29)爆发(30)流行移民流行病学论述题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五、参考答题单项选择题(1)A(2)B(3)C(4)A(5)B(6)EC(8)C(9)D(10)B(11)B(12)D(13)D(14)C(15)A(16)1B2C3A多项选择题(17)ABDE(18)ABD(19)ABCD(20)ABD第三章描述性研究一、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筛检的应用原则。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二、 教学大纲精要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发。㈠现况研究1.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2.目的: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⑵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⑶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⑷为疾病的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3.种类⑴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普查时必备的条件 2)普查的目的3)普查的优缺点⑵抽样调查: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的调查方法。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样本大小取决于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低②预期现患率或阳性率的高低样品大小的估计公式n=4s2/d2计量资料n-样本量S-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d-容许误差计数资料n=400*Q/pP-总体率的估计值 Q=1-P4.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5.(1)常见的偏倚)选择性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幸存者偏倚③无应答偏倚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⑵防止偏倚的措施:①抽样遵守随机化原则②提高受检率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服查工作㈡筛检1、 定义:是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2、 应用原则⑴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⑵筛检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⑶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⑷筛检试验充分考虑收益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⑵可靠性及其影响筛检结果可靠性的原因⑶联合试验:①串联②并联4.预测值⑴试验阳性预测值=A/A+B?OO%⑵试验阴性预测值=D/C+D?00%㈢生态学研究1.定义: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生态学研究方法:①生态比较研究,②生态趋势研究。生态研究的应用:①省时,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②可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 ,③可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④在疾病检测中常应用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①潜在的混杂因素的控制,②有生态学谬误存在。三、 典型试题分析(1) 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答案:[D](2)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现况研究D.生态学研究E.爆发调查答案:[C]四、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 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2)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 ,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3) 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A2]型题(4)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A.正确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A3]型题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5) 这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队列调查D.筛检E.发病率调查(6)该调查可计算发病率B.患病率C.罹患率D.发病专率E.存活率[B]型题(7)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1.抽样调查.普查.筛检(二) 多项选择题(8) 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A.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B.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C.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E.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9) 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那些不适宜采用:A.CTB.磁共振C.活组织病理检查D.胸透E.胸部X光摄影(10) 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那些说法正确:A.可计算出发病率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 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三) 名词解释(11) 描述性研究(12)现况研究(13)普查(14)抽样调查(15)系统抽样(16)分层抽样(17)筛检(18)灵敏度(19)特异度(20)试验阳性预测值(21)试验阴性预测值(22)生态学研究(23)串联试验(24)并联试验论述题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29)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 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五、答题要点单项选择题:.D(2)B(3).B(4)D(5)B(6)B(7)1B,2A,3C多项选择题:ADE(9)ABC(10)DE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二、 教学大纲精要(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 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5.一般情况下选择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但是新诊断疾病后带给病人的情绪冲击和精神打击可能会影响资料回忆的质量。如果疾病的病程与暴露没有联系,即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中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在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用现患病例。采用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对照与总体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在暴露的分布和其它主要混杂因素的分布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与产生病例的人群则相似。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因此,武断地认为医院对照没有人群对照好,或配偶作为对照比医院对照更优越等看法是肤浅的。7.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因此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8.对照所还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就是说在暴露的各个类别或暴露的各个水平上,对照疾病的发病率都一样。研究的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则对照病人不应是慢性病患者。9.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的比例,计算暴露的优势比,用以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有的书中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放在队列研究中讲,因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该研究设计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一方面收集暴露及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资料,一方面进行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以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之用。三、 典型试题分析(1)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总体O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 95%区间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答案:[B](2)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答案:[A]四、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 最可能发生A.饮酒者少报饮酒量B.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C.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D.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E.不饮酒者谎报饮酒2)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 5-1),其OR值为表5-1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病例对照合计暴露181230非暴露131932合计313162A.3.21B.2.33C.2.19D.0.5E.1.6(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A.80%B.40%C.20%D.100%E.无法计算(4)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5)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6) 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 OR值应为A.18B.16C.20D.10E.无法计算⑺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o,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 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A.13.7%B.0.89%C.92.7%D.87.5%E.0.49%(8)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A.10.67B.9.67C.2.24D.1.24E.4.47(9) 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E.以上均不对(10)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它病因因素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 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A.回忆偏倚大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 C.统计处理复杂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次智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名词解释(14)匹配过头(over-matching)(15)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16)比值比(oddsratio)(1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asedcasecontrolstudy)(18)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casecontrolstudy)(四)论述题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 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 ,请说出你的理由。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 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 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 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 请问: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 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3)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 (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唇癌皮肤癌吸烟、户外工作516吸烟户内工作2410不吸烟,户外工作158不吸烟,户内工作35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五、答题要点单项选择题B (2) C (3) E (4) E (5) C (6) B (7) CB(9)E(10)D多项选择题BD(12)ABCDE(13)AD论述题(19)1)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 ,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 ,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 ,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2)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 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 ,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场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引用情况人为地降低。(20)OR=1.6,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21)1)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2)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22)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23)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2)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8)结果[4)和6)]表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相对危险度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和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用做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第六章队列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二、学大纲精要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cohort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 follow-up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eestudy)。•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 。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 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 RR,RR的本质是比(rateratio)或危险比(risk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三类队列研究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

有效的控制。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暴露问题暴露的概念定义:暴露的概念定义越准确越好,可以保证匀质的暴露组。暴露的概念定义就是保证把真正暴露和无关暴露区分开来,把暴露本身与暴露的结果区分开来。暴露的概念定义要求考虑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 即没有满足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的病人, 不能算做已经暴露到研究因素,即该病人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无关。 从暴露的概念定义出发,随访不能从暴露到某因素的当天就开始。暴露的概念定义需要考虑暴露的累计影响。 常用的指标是暴露的期限。暴露的工作定义用来回答哪些暴露的个体可以考虑为已经暴露而纳入暴露组。暴露的工作定义受到研究的特殊性和可行性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分析原则: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 性别、种族和时间等因素而变化,因此通常计算的是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 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如果队列未服避孕药者1089108920合计2099009920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 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 50%未使用该药。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 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 50%(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A]一次队列研究的结果,城市和农村男性脑卒中发病率资料如下(表6-2,表6-3):研究是用一般人群死亡率与暴露组做比较, 通常得到的是标准化死亡比(SMR)。人时的计算度的指标。三、典型试题分析(1)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结果如下(表6-1):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及暴露与疾病关联强表6-2某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发病率资料发农村城市表6-1避孕药与中风关系中风病例?服避孕药者10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人群随访口脑卒中病例的队列研究发病率者(%。)99010年,10005292445.39374143.83农村和城市男性各年龄组脑卒中发病率 (%。)村城市例发病率危险人口病例发病率16.8436613.8334.5188737.2430.11951366.716100.010315145.60——150——2445.39374143.8该研究实施周密,诊断标准经仔细标化,样本有充分代表性,很少失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根据该资料判断下述结论:A•该样本中,农村男性发病率较高表明尚存在与农村环境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因素。B•该样本中,因为每个年龄组内城市发病率均高于农村,所以还存在着与城市生活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有关因素(除年龄因素外)。这些资料不能进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率的比较,因为城市的危险人口几乎是农村的2倍。D•该研究在抽取样本时,分配年龄方面犯有错误。因为尽管总率显示农村男性较高,但按年龄组分别统计时,城市中各年龄组的率度比农村的高。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评析】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分析思路。A是不正确的,每个年龄别的发病率农村均低于城市, 所以不同年龄分布可以解释农村男性总的发病率较高。 C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是对率进行比较。 D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存在偏倚。只有B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城市还应有其它增加危险的因素。四、习题单项选择题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在队列研究中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C.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的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7)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A.RRB.ARC.PARD.AR%E.死亡比例(8)用人年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可信的一个前提是A.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B.追踪观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C.相对危险度必须足够大D.观察期相对危险度变异小E.暴露因素在人群中比例高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较易控制混杂因子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多项选择题(11)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观察时间长,费用高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用多因素疾病研究准备工作繁重,设计要求高下表为对职业男性工人进行的一次队列研究结果:表6-4重度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105/年)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A.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肺癌的工人多于不患冠心病的工人。B.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冠心病的工人多于不患肺癌的工人。C.重度吸烟对肺癌带来的相对危险比冠心病高。D.重度吸烟对冠心病带来的相对危险比肺癌高。所给数据难以区分重度吸烟与肺癌和冠心病的关系的大小。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A.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B.观察时间长,费用高。C.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D.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E.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名词解释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risk)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study)累计发病率CI(cumulativeincidence)标化死亡比SMR(standardmortalityratio)(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ttributableriskpercent)论述题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 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表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I960〜1970年)Framingham37.427.0PuertoRico15.55.2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A.Framingham比PuertoRico高B.PuertoRico比Framingham高C.Framingham与PuertoRico同样高(21)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22)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D ( 2) D (3) C(4) A (5)BB ( 7) C (8) D(9) C (10)C(二)多项选择题(11)BCDE(12)BC(13)BCDE(三)名词解释(1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15)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一般意义上的前瞻性研究, 即从研究开始纵向地随访观察研究队列的所有成员,观察一定时间后,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借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16)累计发病率为,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17)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18)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fraction),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五) 论述题(19)SMR=1107/531=208%。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20)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21)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 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 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22)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①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②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实验设计要点和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二、教学大纲精要(一) 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二) 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根据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如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是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可以随机抽样,但不能随机分组。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够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比任何分析性研究都强得多,其往往可以作为一系列假设检验的最终手段而作出较肯定性的结论。(三) 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现场试验(fieldtrial)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communitytrial)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在于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社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如疫苗的效果评价可用现场试验来进行,因为疫苗可以分配给个人,而食盐中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将碘统一加入到食盐中,使整个研究地区的人群食用,而不是分别授与每一个体,因此,食盐中加碘的效果评价不能用常规的现场试验,而只能用社区试验。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优点: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到了各组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随访将每个研究对象的反应和结局自始至终观察到底,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最终能作出肯定性的结论。缺点: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较大;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研究人群数量较大,实验计划实施要求严格,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有时可涉及医德问题。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要点明确实验研究目的进行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都必须事先制订一个比较完善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病因,或是为了考核某项防治措施的效果。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对某病易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在临床试验中,选择病例要有统一的、公认的诊断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若干预对其有害,不应选作研究对象;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确定实验现场通常选择实验现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等;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估计样本含量为保证实验质量,在设计时就应对研究所需的样本量加以适当估计,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获得。随机化分组在实验研究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即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设立对照实验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对照。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使研究者有可能作出正确评价。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盲法根据盲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单盲(singleblind)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双盲(doubleblind)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三盲(tripleblind)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流行病学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研究的预期目的,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偏倚的产生。要制定明确的排除和退出标准:排除(exclusions)在随机分配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以及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则应排除。经过排除后,其结果可减少偏倚,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extrapolationoftheresult),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推广的面愈小。退出(withdrawal)指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从实验组或对照组退出。这不仅会造成原定的样本量不足,使研究工作效力降低,且易产生偏倚。退出的原因可能有不合格(ineligibility)、不依从(noncompliance)、失访(losstofollow-up)。在资料分析时,应考虑两组失访率的差异,若失访率不同,则资料分析结果可能产生偏倚,即使两组失访率相同,但失访原因或失访者的特征不同,则两组预后也可能不同。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具体指标如下:1)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2)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三、典型试题分析A1型题: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须随机化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必须有干预措施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答案:[B]A2型题: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该药有效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答案:[E]A3型题: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 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组别接种人数病例组接种组500人1对照组500人10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0.9B.1C.10D.5答案:[C]【评析】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B1型题:.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罹患率、患病率B.病死率、死亡率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D.有效率、治愈率E.抗体阳转率、保护率答案:[E]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答案:[D]【评析】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四、习题单项选择题A1型题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安全性B.种后反应率C.临床表现D.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