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1页
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2页
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3页
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4页
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益阳医专基护教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益阳医专基护教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Infection1学习目标1、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预防及控制措施2、掌握消毒灭菌法的概念及方法3、掌握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那么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4、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学习目标1、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预防及控制措施2第一节医院内感染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与分类(nosocomialinfection)〔一〕医院内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HAI)指在任何人群在医院内活动期间,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的感染或疾病。广义:指病人、探视者、陪护者和医院职工等。狭义:住院患者。第一节医院内感染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与分类(nosoco3内涵:感染的获得是在医院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包括住院时在潜伏期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感染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的感染,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内涵:感染的获得是在医院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4〔二〕医院内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源于病人体外的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病人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人受自身携带的感染源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是人体内的定寄生的正常菌群,在病人抵抗力下降时,或可由于位移等原因导致感染。〔二〕医院内感染的类型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5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感染链易感宿主感染源传播途径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系时才发生感染。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易感宿主感染源传播特点:同时存在,相互联6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2、病人自身正常菌群3、医务人员4、医院环境5、其他:病人家属及探视者未彻底消毒的器械不合格血液制品、药物动物感染源〔一〕感染源1、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一〕感染源7〔二〕传播途径〔指外源性〕1、接触传播〔最常见〕直接接触:无媒介参与,如触摸、母婴传播间接接触:有媒介参与〔如医护人员的手、未严格灭菌的医疗仪器设备〕〔二〕传播途径〔指外源性〕1、接触传播〔最常见〕82、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如流感、肺结核3、生物媒介传播4、共同媒介传播:水源、饮食、注射、输液、输血等传播〔二〕传播途径〔指外源性〕2、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二〕传播途径〔9〔三〕易感宿主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包括:有严重影响或损伤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免疫功能疾病的病人接受侵入性治疗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长期大量用抗生素者老年人、小儿、产妇、营养不良者〔三〕易感宿主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10三、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一〕医院感染的管理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监测、消毒质控标准3、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布局设施合理清洁、消毒灭菌及效果检测无菌及预防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污水、污物的处理4、加强医院感染教育三、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一〕医院感染的管理11〔二〕医院感染研究展望新病体的出现与发现减少新耐药菌株的出现消毒灭菌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制医院感染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加强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检测〔二〕医院感染研究展望12院内感染的三级监控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院内感染的三级监控体系13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14一、概念清洁〔cleaning):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外表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处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过程.一、概念清洁〔cleaning):用物理的方法去除物体外表的15二、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16〔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3、微波消毒灭菌法4、电离辐射灭菌法5、过滤除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71、热力消毒灭菌法原理: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分类:

干热由空气传导、辐射加热,传热较慢。

湿热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1、热力消毒灭菌法原理: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18干热法:燃烧、干烤湿热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低温蒸汽消毒压力蒸汽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191〕燃烧法特点:简单、迅速、彻底分类:燃烧法、火焰烧灼法、酒精燃烧法适用于:无保存价值的污染物品:燃烧接种环:火焰烧灼急用的金属和搪瓷类物品:金属:火焰烧灼搪瓷:酒精燃烧〔1〕干热灭菌法1〕燃烧法〔1〕干热灭菌法20燃烧法:用于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张、病人尸体的处理。火焰烧灼法:微生物实验室接种环的消毒灭菌,烧灼20S。酒精燃烧法:某些金属器械、搪瓷类物品急用时。搪瓷类倒少量95~100%乙醇,转动容器,使乙醇均匀分布,点火燃烧至熄灭。燃烧法:用于污染的废弃物、病理标本、带脓性分泌物的敷料和纸21使用燃烧法时本卷须知:a.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乙醚、汽油、氧气等。b.酒精燃烧时,中途不得添加酒精。C.贵重器械和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使用燃烧法时本卷须知:22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对象:耐高温物品油剂、粉剂、玻璃、搪瓷、金属材料器械等灭菌时间:160℃2小时170℃1小时180℃半小时2〕干烤法:23〔2〕湿热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气消毒法低温蒸气消毒法压力蒸气灭菌法〔2〕湿热法煮沸消毒法241〕煮沸消毒法简便经济,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煮沸消毒锅1〕煮沸消毒法简便经济,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煮沸消毒锅25方法:洗刷干净→加热煮沸计时:水沸后开始计时,假设参加新物品,那么从第二次水沸时重新计时。煮沸时间:细菌繁殖体:5~10min芽孢:15min~3h参加1-2%NaHCO3:提高沸点、去污防锈方法:26本卷须知1、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刷洗干净;管腔注水。物品不易放置过多,一般不超过消毒容器容量的3/4。2、玻璃器皿用纱布包好,冷水或温水放入,水沸后计时10-15min3、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消毒时间5min,消毒后及时取出以免老化。本卷须知274、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翻开。大小形状相同容器不重叠。5、水沸后开始计时,中途参加物品从第二次水沸后开始计时。6、高山地区,延长消毒时间,海拔每增高300M,应延长煮沸时间两分钟。4、有轴节的器械和有盖的容器应先翻开。大小形状相同容器不重叠282〕流通蒸汽消毒法在常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汽消毒,用于食具、便器的消毒。从水沸产生蒸汽时开始,15~30min。2〕流通蒸汽消毒法在常压下用100℃左右的水蒸汽消毒,用于293〕低温蒸汽消毒法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控制其温度,用于不耐热器材消毒温度:73~80℃时间:10~15min3〕低温蒸汽消毒法将蒸汽输入预先抽空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控制304〕压力蒸汽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也是医院首选的方法。适用: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③工作参数:下排气式:温度:121~126℃,压力:102.97~137.30kpa,时间:15~30min

预真空式

温度:132℃,压力:205.8kpa0,时间:15~30min4〕压力蒸汽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也是医院首选的方法31手提式卧式灭菌器分类:--下排气式

手提式卧式灭菌器分类:--下排气式32〖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33分类:--预真空式一次预真空三次脉动真空分类:--预真空式一次预真空三次脉动真空34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35本卷须知:①物品灭菌前必须洗净、擦干。②灭菌包体积不能太大③灭菌包放置合理:包之间保持适当间隔布类放于金属类物品上④贮槽或盒的通气孔翻开,消毒后关闭。⑤物品枯燥前方可取出备用⑥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⑦定期检查灭菌效果本卷须知:①物品灭菌前必须洗净、擦干。36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法37

物理监测法方法:

将150或200℃留点温度计放入包裹内灭菌后检视其读数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效果不可靠达到灭菌温度否则物理监测法方法:将150或200℃38化学指示胶带法:

化学监测法化学指示胶带法:化学监测法39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全部菌片无菌生长合格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生物测试法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指示剂401〕日光曝晒法2〕紫外线消毒法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2、光照消毒法1〕日光曝晒法2、光照消毒法411〕日光曝晒法利用热、枯燥、紫外线的作用曝晒6h翻动1次/2h1〕日光曝晒法利用热、枯燥、紫外线的作用42消毒波段:250~270nm〔254nm〕缺点: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物品外表、液体消毒常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消毒器2〕紫外线消毒法消毒波段:250~270nm〔254nm〕2〕紫外线消毒法43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灯。有效照射距离为≤2m,时间不少于30-60min。物品外表:紫外线灯管;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cm,时间20-30min。液体消毒:水内或水外照射消毒方法消毒方法44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45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紫外线外表消毒器紫外线消毒箱紫外线消毒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46每周2次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刺激眼睛及皮肤,使用时人离开房间或戴防护镜、被单遮盖穿透力弱,应翻动、挂起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为40%~60%。照射后病室应通风换气。灯亮5~7min后开始计时,关灯后需间歇3~4min再开定期检测:3-6月一次,灯管照射强度≥7OuW/cm2;灯管使用时间≤1000小时。⑦定期进行空气培养,监测效果。紫外线灯使用时本卷须知:每周2次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紫外线灯使用时本卷须知:473〕臭氧灭菌消毒臭氧灭菌灯臭氧发生器3〕臭氧灭菌消毒臭氧灭菌灯臭氧发生器48适用于:空气、污水、诊疗用水及物品外表消毒使用注意:对人有毒,空气消毒时人离开,消毒结束30分钟后再进入氧化性强,损坏物品适用于:493、微波消毒法

适用: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3、微波消毒法适用: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50微波消毒本卷须知对人有伤害不能穿透金属面湿环境可提高效果微波消毒本卷须知对人有伤害514、电离辐射灭菌法穿透力强,效果可靠。在常温下进行,又称“冷灭菌〞,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有氧环境、高湿度环境可增强效果对人有伤害,用机械传物4、电离辐射灭菌法穿透力强,效果可靠。525、过滤除菌法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其数量及引起感染时机。如:层流装置。除去的尘埃。5、过滤除菌法不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可减少其数量及引起感染时机53手术室层流手术室层流54〔二〕化学消毒灭菌1、定义: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二〕化学消毒灭菌1、定义:55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1〕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消失,如甲醛、碘酊2〕与菌体蛋白巯基、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如戊二醛3〕通过菌体蛋白质分子的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而且是杀灭微生物,如环氧乙烷4〕抑制细菌酶活性,破坏细胞代谢导致菌体死亡,如含氯消毒剂5〕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如乙醇6〕破坏细胞膜的酶活性,使胞浆膜破裂,如氯己定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1〕与菌体蛋白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563、化学消毒剂的分类1〕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2〕高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芽胞有显著杀灭作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3〕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芽胞的外的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他微生物。碘酊、乙醇、碘伏等4〕低效类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污染的物品及体表清洁卫生处理。如氯己定等3、化学消毒剂的分类57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那么根据物品性能及病原体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消毒物品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翻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花等,可吸附消毒剂,↓效力消毒后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刺激人体组织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那么585、化学消毒常用方法〔1〕浸泡法用于锐利器械、刀片、剪刀等5、化学消毒常用方法〔1〕浸泡法59〔2〕擦拭法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外表〔2〕擦拭法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外表60〔3〕喷雾法用喷雾器,消毒空气和物品外表。〔3〕喷雾法用喷雾器,消毒空气和物品外表。61〔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参加氧化剂,使之呈气体。适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精密贵重仪器熏蒸柜〔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参加氧化剂,使之呈气体。熏蒸柜626、常用化学消毒剂

药名效力使用范围注意事项37-40%甲醛灭40%甲醛用于物体表面及不耐湿、耐高温、高压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消毒100g/l,灭菌500g/l,3小时,箱温52-56℃,湿度70-90%1.可用自然挥发法2、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3、穿透性差:悬挂、抖散4、消毒后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和法5.致癌,不用空气消毒戊二醛灭2%碱性戊二醛用于不耐热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消毒:20-45min,灭菌:10h1.加0.5%亚硝酸钠防锈2.加盖,放通风处、检测浓度3.有刺激性,应戴手套、防入眼及吸入体内。4.灭菌后用前用蒸发量冲洗6、常用化学消毒剂药名效力使用范围注意事项37-40%甲醛63药名效力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环氧乙烷灭用于电子仪器、精密仪器、医疗器械、棉制品、化纤织物、塑料制品、书报、皮革类等。1、环氧乙烷的沸点为10℃,穿透性强,易燃易爆,有毒,须专人使用专用密闭柜消毒灭菌2、存于阴凉通风、无火源、无明火,40℃以下环境中3、灭菌后物品需放入解析器内除残药4、遇水形成有毒乙二醇,不用于食品灭菌过氧乙酸PAA+灭0.2%:皮肤消毒0.02%:粘膜冲洗0.2-1%:浸泡30-60min0.2-0.4%:环境喷洒1.易氧化,低于12%禁用2.需现配,忌与碱和有机物混合3.金属和织物泡后用清水洗4.对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溅入用清水洗5.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毒时间.药名效力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环氧乙烷灭用于电子仪器、精密仪器、医64过氧化氢高3%浸泡擦拭物品,时间30min1.置阴凉通风处,用前测有效含量2、现配现用,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混合3、有腐蚀金属及漂白作用4、有刺激性,溅入眼及皮肤、清水清洗。5.被血及浓液污染物应延长消毒时间.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氯胺T高1、浸泡擦拭:繁殖体:0.02%10min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芽胞:0.2%30min以上2、喷洒法:一般物:0.05%30min以上肝炎病毒、结核杆菌:0.1%60min以上3、干粉消毒法:粪便:消毒液1:5搅拌放置2-6h1.置阴凉、干燥、通风处密闭,减少有效氯丧失2.不稳定,现配现用3.有腐蚀及漂白作用,不易用于金属、衣物及油漆家具4.消毒餐具及时清水冲洗5.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应延长消毒时间.过氧化氢高3%浸泡擦拭物品,时间30min1.置阴凉通风处65乙醇中75%物品浸泡:加盖5-10min皮肤擦拭1.易挥发2.刺激性3.易燃性4、>80%消毒效力↓碘酊中2%:皮肤1min,脱碘1.过敏禁用2.禁用粘膜3.腐蚀金属4.加盖保存碘伏中1、浸泡:0.05%30min2、擦拭:0.25-0.5

%皮肤二次,2-3min3、冲洗法:0.025%冲洗粘膜、创面3-5min1.避光阴凉处保存2.不稳定:现配3.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3.消毒物上有大量有机物时应延长消毒时间.氯已定低1、4%:手术及注射部位二次,作用2min2、0.05-0.1%:粘膜冲洗1、忌与肥皂及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合或前后使用2、消毒皮肤必须清洁,带污垢物不能用此消毒剂乙醇中75%1.易挥发2.刺激性3.易燃性4、>866三、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那么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三、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那么67〔一〕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那么

1、首选物理方法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空气:过滤除菌;耐湿、耐热物:湿热消毒灭菌法;非致病性微生物轻度污染物及环境处理:湿式清扫、擦拭、清洗、自然通风净化等2、根据需消毒物品,采取适当消毒方法高度危险器材:灭菌法中度危险器材:高、中效消毒法低度危险器材:中、低效消毒或清洁〔一〕医院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那么

1、首选物理方法68致病性芽孢:灭菌法,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抵抗力强的细菌、病毒:高效、中效消毒法,如结核、乙肝病毒一般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中效或低效消毒,如肠道致病微生物3、根据微生物,采取适当消毒灭菌方法致病性芽孢:灭菌法,如炭疽杆菌3、根据微生物,采取适当消毒灭694、根据物品性质,采取消毒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法怕热、忌湿和贵重物:甲醛、环氧乙烷熏蒸金属器械:浸泡、腐蚀性小灭菌剂物体外表:光滑面-紫外线、液体消毒液,多孔面-喷雾法5、严格遵守消毒程序接触过感染性疾病病人的物品,应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灭菌〞顺序4、根据物品性质,采取消毒方法70〔二〕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Ⅰ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病房,空气净化,细菌菌落总数不超过10cfu/m2。层流通风。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细菌菌落总数不超过200cfu/m2。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Ⅲ类环境:儿科、妇产科检查室、注射、换药、供给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普通病房和诊室,细菌菌落总数不超过500cfu/m2。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熏蒸或喷雾〔二〕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71概念:使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尽量减少到无尘无菌的状态的方法。空气净化

概念:使室内空气中的含菌量尽量减少到无尘无菌的状态的方法。空722、预防性和疫原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疑受感染的场所、人体和物品进行消毒。疫原性消毒:是指对确实受感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分为:随时消毒;终末消毒2、预防性和疫原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733、被服类

一般可用日光曝晒法、高温消毒特殊感染时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感染患者的被服与普通患者分开工作人员的与患者的要分开3、被服类

一般可用日光曝晒法、高温消毒744、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皮肤:2%碘酊,75%酒精;%碘伏二次粘膜:%碘伏二次泌尿系:导尿,严格无菌操作。消化系:灌肠,清洁。4、皮肤和粘膜的消毒

皮肤:755、器械物品

高度危险的器材: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中度危险的器材:最好用热力消毒或选用性能良好的化学消毒剂。低度危险器材:只需清洗干净或选用低效消毒剂浸泡,不需灭菌处理。

5、器械物品

高度危险的器材: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76〔四〕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灭菌后的物品器械不得检出活微生物。消毒液:≤100个菌落/ml。接触血液、粘液、分泌物的医疗用品,消毒后不得查出HBsAg。接触粘膜、皮肤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四〕清洁、消毒、灭菌的监测与效果评价灭菌后的物品器械不得检77

第三节无菌技术

(aseptictechnique)第三节无菌技术78学习目标掌握无菌技术、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无菌区、非无菌区概念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原那么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的使用法、铺无菌盘法、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法学习目标掌握无菌技术、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无菌区、非79一、根本概念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或传播给他人的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根本措施。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或未被污染的物品。无菌区: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有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一、根本概念无菌技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80二、无菌技术操作原那么1、环境清洁、宽敞操作前30min通风,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戴帽子、口罩、洗手。3、物品保管有序⑴无菌物品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⑵无菌物品须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⑶包外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放置;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⑷取用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钳;⑸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放回;⑹无菌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重新更换或重新灭菌。二、无菌技术操作原那么1、环境清洁、宽敞操作前30min81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⑴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⑵取放无菌物时,面向无菌区;⑶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⑹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⑺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5、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

〖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82三、无菌技术根本操作法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无菌容器的使用

无菌包的使用铺无菌盘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三、无菌技术根本操作法无菌持物钳的使用83〔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目的]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1、种类:卵圆钳、三叉钳、镊子〔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目的]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1、种类:842存放无菌持物钳的方法:湿式保存:浸泡〔钳轴节上2-3cm/镊子的1/2〕1次/W,使用多1次/D干式保存:枯燥保存4-6h2存放无菌持物钳的方法:853、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就地使用不碰容器内壁及口沿不倒转不甩镊不夹取远处物品、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3、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就地使86〔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使之处于无菌状态。无菌容器有无菌盒、罐、盘及贮槽等〔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使之处于无菌状87〔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

无菌容器存放时容器上应有醒目标签,注明容器内的物品〔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

无菌容器存放时容器上应有醒目标签88实施:

检查名称、有效期、储槽的密封性〔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

实施:〔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

89翻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上,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持物钳取物时,注意持物钳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

翻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上,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90〔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防止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无菌容器关闭时,盖子应由侧面覆盖/近或向前整个容器口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容器底部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续〕防止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91〔三〕无菌包的使用

无菌物品应使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棉包布包扎[目的]保持无菌包内物品于无菌状态。〔三〕无菌包的使用

无菌物品应使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纯92无菌包包扎法:物品放中央→盖近侧角→左右两角→用带扎紧→灭菌备用无菌包包扎法:物品放中央→盖近侧角→左右两角→用带扎紧→灭菌93〔三〕无菌包的使用〔续〕盖上最后一角包布后用系带以“+〞字形扎妥无菌包外应附上包的名称及灭菌日期〔三〕无菌包的使用〔续〕盖上最后一角包布后用系带以“+〞字形94开包法:翻开前先检查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是否改变、包布有无潮湿、破损〔三〕无菌包的使用〔续〕开包法:〔三〕无菌包的使用〔续〕95将无菌包平搁在清洁、枯燥、平坦的操作台面上〔三〕无菌包的使用〔续〕将无菌包平搁在清洁、枯燥、平坦的操作台面上〔三〕无菌包的使用96〔三〕无菌包的使用〔续〕解开系带再用手指捏住包布角外面,依次揭开包布〔三〕无菌包的使用〔续〕解开系带97〔三〕无菌包的使用〔续〕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应按原折痕依次包盖,包布带横向绕捆固定。随即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可再使用〔三〕无菌包的使用〔续〕无菌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应按原折痕依次98〔四〕无菌溶液取用法清洁: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标签〔名称、生产日期等〕→检查密封瓶瓶口包装是否松动→摇动溶液瓶并倒转溶液瓶对光检查药液有无变质、沉淀[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四〕无菌溶液取用法清洁:擦净瓶外灰尘[目的]保持无菌溶液的99〔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开瓶塞: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食指或用双手拇指于标签侧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开瓶塞: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100〔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旋松瓶塞后再拉出瓶塞

〔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旋松瓶塞后再拉出瓶塞101〔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倒溶液: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冲洗后的瓶口处按需要量倒入无菌容器盖瓶塞:倒毕塞进瓶塞,消毒后盖好〔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倒溶液:102〔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翻开过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四〕无菌溶液取用法〔续〕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翻开过的溶液103〔五〕铺无菌盘法[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枯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用。检查:无菌包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等

开包:打开无菌包,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记录:注明铺盘时间(4h内有效),签名铺巾放入无菌物品覆盖〔五〕铺无菌盘法[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枯燥的治疗盘内,形104〔五〕铺无菌盘法〔续〕无菌盘是为了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无菌操作而设置的折盘后在4小时内使用分单层和双层底铺法〔五〕铺无菌盘法〔续〕无菌盘是为了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无菌105〔六〕戴无菌手套法[目的]在执行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无菌手套,以确保无菌,保护病人免受感染。〔六〕戴无菌手套法[目的]在执行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无106〔六〕戴无菌手套法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按翻开无菌包的方法翻开手套包捏住手套腕部翻折部位向前提出、对掌〔六〕戴无菌手套法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107〔六〕戴无菌手套法先带上一只手套将已戴上手套的手指插入未戴手套的翻折部位,小心戴好另一只手套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六〕戴无菌手套法先带上一只手套108本卷须知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好手套的双手应保持在腰以上、肩以下的范围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本卷须知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109操作程序评估〔用物、环境、护士〕→查对物品→单巾铺盘〔取包核对→夹巾翻开→夹物放入→履盖折好→注明时间〕→原折包好→注明时间→开盖容器→双巾铺盘〔取包核对→夹巾翻开→开包放物→倒溶液〔核对→开盖→消毒→倒液→盖瓶塞→记时间〕→夹纱布、钳子→夹巾翻开→履盖折好→注明时间→开盘→戴手套→翻开无菌盘→托物操作→脱下手套操作程序评估〔用物、环境、护士〕→查对物品→单巾铺110第四节隔离技术第四节隔离技术111学习目标:1.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消毒原那么。2.熟悉隔离区域的设置、各种隔离适宜的范围。3.掌握隔离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刷手法。学习目标:1.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消毒原那么。112内容一、隔离的概念二、隔离病区的管理三、隔离种类及措施四、隔离技术操作法

内容一、隔离的概念113一、隔离的概念:隔离〔isolation〕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到达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中播散的目的。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传染性隔离:对传染病病人及携带者采取的隔离称为传染源隔离,保护性隔离:对易感人群采取的隔离一、隔离的概念:隔离〔isolation〕114二、隔离病区的管理食堂水源二、隔离病区的管理食堂水源115〔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患者的安置隔离单位的要求以患者为隔离单位

以病种为隔离单位

每个患者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与其他患者及不同病种间进行隔离同一病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隔离标志脚垫消毒手用物避污纸挂衣架隔离衣〔一〕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患者的隔离单位以患者为以病种116〔二〕隔离区域〔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清洁区〔cleanarea〕半污染区〔halfcontaminatedarea〕污染区〔contaminatedarea〕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二〕隔离区域〔工作区域〕的划分及隔离要求清洁区1171.清洁区

(cleanarea)凡未和病员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更衣室、配餐室、库房、值班室1.清洁区

(cleanarea)1182.半污染区

(halfcontaminatedarea)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物体;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区的走廊、化验室2.半污染区

(halfcontaminateda1193.污染区

(contaminatedarea)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对,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病室、厕所、浴室3.污染区

(contaminatedarea)患者直120〔三〕隔离消毒原那么一般隔离消毒终末消毒处理〔三〕隔离消毒原那么一般隔离消毒121一般隔离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穿隔离衣前,备齐所需的物品集中完成各种护理治疗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和刷手的次数

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患者的用物、信件、钱币等经消毒前方可送出室外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及各种引流液应按规定消毒后处理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消毒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应置污物袋内并做明显标记

病室空气每日消毒每日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患者及陪伴、探视者做好健康宣传传染性分泌物连续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解除隔离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隔离消毒患者的用物、信件、钱币等经消毒前方可送出122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disinfection〕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如患者已死亡,须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及敷料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更换伤口敷料后,用浸透消毒液的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放入不渗透的尸袋中,将袋口系紧,送传染科太平间。关闭病室门窗、翻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然后翻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及听诊器送熏蒸箱消毒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床垫、棉被和枕芯可用日光暴晒处理或送消毒室处理。

用物的终末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disinfe123三、隔离种类和措施

传染病隔离

保护性隔离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三、隔离种类和措施传染病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124严密隔离(strictisolation)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主要的隔离措施工作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戴好口罩和帽子,穿隔离衣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手套,消毒措施必须严格。设专门的隔离室。患者应住单间病室,通向过道的门窗关闭室内用具力求简单、耐消毒,室外挂有明显的标志。禁止患者出病室及家属的探视与陪护。室内空气及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燃烧处理。严密隔离(strictisolation)是为传染性强125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tractisolation)

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百日咳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需戴口罩并保持口罩枯燥必要时穿隔离衣同一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患者离开病室需戴口罩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洒消毒每天1次为患者准备专用痰杯口鼻分泌物需经消毒处理前方可丢弃。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tractisola126消化道隔离

(digestivetractisolation)

又称床旁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的食物或水源所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通过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主要隔离措施工作人员接触不同病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消毒双手不同病种患者最好能分室居住,如同居一室,须做好床边隔离床间距1m以上每一床单位应加隔离标记患者不得互相交换物品病室应有防蝇设备并做到无蟑螂、无鼠患者的食具、便器各自专用严格消毒,剩余的食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处理后才能倒掉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装袋,作好标记后送消毒或燃烧处理

消化道隔离

(digestivetract127接触隔离(contactisolation)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工作人员接触患者时需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防止接触患者,必要时戴手套患者应住单间病室不许接触他人凡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等均应先灭菌,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被患者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燃烧处理。接触隔离(contactisolation)适用于经128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liquidisolation)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隔离的主要措施有工作人员注意洗手,严防被注射针头等利器刺破,假设手被血液、体液污染或可能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护理另一个患者前也应洗手;为防止血溅,应戴口罩及护目镜;假设血液或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需穿隔离衣;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室隔离,假设患者卫生自理差或出血不能控制易造成环境污染者应单人隔离。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室内外表物品,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送消毒或燃烧患者用过的针头应放入防水、防刺破、有标记的容器内,直接送燃烧处理探视陪伴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liquidiso129昆虫隔离(insectisolation)

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伤寒等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疟疾及乙型脑炎主要由蚊子传播,所以病室应有蚊帐及其他防蚊设施;斑疹伤寒患者入院时应经灭虱处理后才能住进同种病室。昆虫隔离(insectisolation)适用于以昆130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isolation)

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主要隔离措施凡进入病室内的人员应穿戴灭菌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及拖鞋;接触患者前、后及护理另一位患者前均应洗手设专用隔离室,患者住单间病室隔离病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区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凡患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均应防止接触患者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isolation131四、隔离技术操作法〔一〕口罩、帽子的使用〔二〕刷手及消毒手〔三〕避污纸的使用〔四〕穿、脱隔离衣四、隔离技术操作法〔一〕口罩、帽子的使用132〔一〕口罩、面罩、护目镜及帽子的使用1、口罩、面罩、护目镜是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防止互相传染,并防止污染工作人员眼、口、鼻及无菌物品或清洁物等;注意:盖住口鼻:戴上口罩后,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勤换洗:口罩潮湿立即更换,纱布口罩使用4~8h应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后应立即更换。口罩用后,不可悬挂在胸前,取下后污染面向内折叠。戴脱口罩前后,清洗双手。2、帽子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或头发被污染。〔一〕口罩、面罩、护目镜及帽子的使用1、口罩、面罩、护目镜是133四、隔离技术操作法〔续〕

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避污纸

四、隔离技术操作法〔续〕手的消毒134〔二〕、手的清洁与消毒目的去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防止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分洗手和手的消毒〔二〕、手的清洁与消毒目的去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1351、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无菌操作前后手上有污物或与微生物污染物或体液接触后接触伤口前手与病人接触后同一病人从污染部转为清洁部操作前戴手套前,脱手套后戴脱口罩前后上厕所前后1、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136医务人员什么情况下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伤口前护理患者后医务人员什么情况下洗手?进入和离开病房前137洗手技术:六步洗手法步骤:

1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洗手技术:六步洗手法步骤:

1湿润双手并取肥皂或洗手液涂抹138洗手技术〔续〕2手掌对手掌摩擦3手背对手掌摩擦洗手技术〔续〕2手掌对手掌摩擦139洗手技术〔续〕4两手指缝相对互擦5拇指在掌心旋转擦洗洗手技术〔续〕4两手指缝相对互擦140洗手技术〔续〕6双手并扣互擦指背7指尖对手掌擦洗洗手技术〔续〕6双手并扣互擦指背141洗手技术〔续〕8流水冲净注意:内科无菌洗手法冲水时双手须低于肘部;外科无菌洗手法,保持双手高于肘部〕洗手技术〔续〕8流水冲净1422、手的消毒以下情况要消毒手: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护理免疫力低下者或新生儿前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之后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被致病菌污染的物品后2、手的消毒以下情况要消毒手:143手的消毒:涂擦消毒浸泡消毒刷手法手的消毒:144〖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45〖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46〖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47〖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48〖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49〖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50刷手法:刷手法:151〖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52六步洗手法--1掌心对掌心搓擦六步洗手法--1掌153六步洗手法--2掌手心指对交手错背搓擦六步洗手法--2掌手154六步洗手法--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六步洗手法--3手指交错155六步洗手法--4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六步洗手法--4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156六步洗手法--5两手互握互搓指背六步洗手法--5两手互握互搓指背157六步洗手法--6指心在掌心中摩擦六步洗手法--6指心在掌心中摩擦158〔三〕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用于暂时接触污染物,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清洁或物品不被污染,或用污染的手拿取清洁的物品。取拿避污纸时只能从上面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的纸片或掀页撕取以保持干净。用后随即丢入污物筒中,集中燃烧处理。〔三〕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用于暂时接触159〔四〕穿脱隔离衣:1.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防止交叉感染。2.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隔离衣一件,刷手及泡手设备,操作物品。〔2〕环境准备清洁、宽敞。〔3〕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取下手表,洗手,卷袖过肘。〔四〕穿脱隔离衣:1.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止病原微生160

手提衣领穿左手再穿右臂齐上抖系好领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曲肘穿隔离衣步骤手提衣领穿左手穿隔离衣步骤161松开腰带解袖口塞住袖子消毒手解开领带脱衣袖对好领子挂衣钩脱隔离衣步骤松开腰带解袖口脱隔离衣步骤162本卷须知与说明〔1〕隔离衣的长短要适宜,须全部遮盖工作服,隔离衣如有破洞,应补好后再穿。〔2〕系领子时污染的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3〕穿衣时后侧边缘须对齐,折叠处不能松散。本卷须知与说明163〔4〕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洁区,防止接触清洁物品。〔5〕刷手时不能弄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能污染水池。〔6〕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那么污染面向外。〔7〕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4〕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不得进入清164〖医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课件165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开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开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开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医学化验医学定义〔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根底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肺炎青霉素肝炎〕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管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方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康,一体多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疗法那么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到达人体生理增强,消灭疾病的目的。〔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医学研究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兴旺。〔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根底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根底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新中心法那么。〔肺炎青霉素肝炎〕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核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职能治疗学化学治疗学生物治疗学血液治疗学组织器官治疗学饮食治疗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物理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泌尿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医学传染病学皮肤医学神经医学精神病学肿瘤医学急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家庭医学性医学〔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临终关心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听力学。〔肺炎青霉素肝炎〕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

医学教材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开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立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开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两条完全不同的开展道路。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之前,就有?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根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奉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底。〔肺炎青霉素肝炎〕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兴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著述200余部著作,现存的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开展影响深远。中、西医学在张仲景和盖伦完全相悖的医学范式引导下,开始步入了分道扬镳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文化强调“中和〞的大背景下,学术界便有了“海纳百川〞的宽松气氛。出现了学术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争,经方时方之别等。中医学按张仲景的思维范式,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开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开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理论必须不断创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开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编辑本段魏晋隋唐时期〔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肺炎青霉素肝炎〕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开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刘完素倡导炽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地说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编辑本段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开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肺炎青霉素肝炎〕开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开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而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从13世纪开始,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开展。达·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1731年意大利摩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1855年德国魏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与此同时西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开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及对医学研究中的“经院哲学〞的彻底决裂、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培养了医学家们的科学意识,赋予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摆脱了思辩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下的实验科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但中医学相对于西医学的优势是从宏观入手,注重整体,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根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异。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开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开展趋势假设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假设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肺炎青霉素肝炎〕,互相借鉴、补充,防止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开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开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开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开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开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古代(经典)中医史〔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创造了〔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根底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别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那么在世界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肺炎青霉素肝炎〕轩辕黄帝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假设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那么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死终那么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秦国有名医医缓,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扁鹊创造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即“望、闻、问、切〞。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那么: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后世那么尊称他为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七本,〔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合成“七经〞。〔肺炎青霉素肝炎〕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那么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分。秦代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察报告。秦代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传染病医院——“疠迁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并制定了最早的治疗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据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记载:当时规定,凡经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后发现有鼻梁塌陷、手上无汗毛、声音沙哑、刺激鼻腔不打喷嚏等病症者,一律送至疠迁所隔离治疗。〔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这说明中国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很早就已经是得力有效的。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名医那么有太仓公淳于意和公乘阳庆。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著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最终流传下来的医书被并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采用辨证论治的根本原那么,在?伤寒论?中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经由这两种方法辨证论治后,再采用“八法〞〔汗、吐、下、〔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和、温、清、补、消〕治疗疾病。“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那么,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性质而归纳出来,“六经论治〞是整个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医学上的具体运用。东汉末年,华佗那么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华佗是世界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手术的人,他创造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物,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体操“五禽戏〞。可惜华佗所著医书的〔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青囊书?最后被付之一炬。在汉代,大量的医药和历算等书籍传入西藏〔?西藏王统记?记载〕。在汉代还出现了专门性的妇科医院,西汉时的“乳舍〞,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医院。〔肺炎青霉素肝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问世了世界上最早的两本儿科专著,即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和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太医令秦承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学院。到了公元6世纪,隋朝完善了这一医学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太医署〞,署内分医、药两部,太医令是最高官职,丞为之助理,下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在校师生最多时达580人之多。〔肿瘤癌症胃癌肠癌肺癌〕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药方多达5000多个,出版了?大医精诚?、〔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医学著作,后世尊称他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突厥、高句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到了在唐末宋初,儿科专著?颅囟经?问世流行,而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公元1032-1113年〕那么受此书启发,撰写了著名的儿科巨著?小儿药证直诀?,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即太医局,医学分科已经非常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穴位,出版?图经?。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洗冤集录?。〔肺炎青霉素肝炎〕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书,这本书不仅是药物学专着,还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矿物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本草纲目?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区,〔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另一方面,李时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大脑负责精神感觉、又发现胆结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热病人降温以及创造消毒技术的医学家。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肺血液血小板红血球白血球〕、王焘的?外台秘要?、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大量医学典籍问世。自明朝中医开展已经到达了顶峰,〔传染病丙肝乙肝甲肝〕出现了诸多的医学流派。同时在朝鲜研究中医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所谓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开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肺炎青霉素肝炎〕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