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力的探讨(附41例报告)_第1页
对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力的探讨(附41例报告)_第2页
对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力的探讨(附41例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力的讨论(附41例报告)【摘要】目的讨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4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做纯音测听,然后行鼓膜穿刺抽液及咽鼓管吞咽吹气治疗,并分别测试穿刺及通气后的听阈。结果治疗前后的听阈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鼓室积液的听力图无一致性,积液造成的听力损失以4、1、2kHz者较重,积液对听力的影响与病程、液体性质与量无相关性,强调了穿刺后做连续通气的治疗意义。【关键词】鼓室积液;鼓膜穿刺;咽鼓管吞咽吹气法;听阈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的疾病,根据病情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3~6个月以上)2种。当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而迁延不愈,严重者可能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是目前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科自2022年5月—2022年5月搜集资料完好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1例(46耳)于治疗前后行听力检测,总结了治疗效果和穿刺后行连续通气治疗的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1例(4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男27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1.93:1;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7年。1周内就诊者占多数(60.98%)。患耳左、右侧各23耳(含双耳5例),病因多因感冒后发病(75.61%),局部为慢性鼻炎或鼻息肉的患者,3例病因较长而病因不明。主诉以耳闷堵感(78.05%)、听力下降(21.95%)、耳鸣(12.20%)为其主要病症或首发症而就诊。耳部检查,鼓膜内陷35耳,颜色改变34耳,楔形积液或有液平面者6耳。1.2方法凡确诊分泌性中耳炎或疑鼓室积液者均行纯音测听检查,局部患者行声导抗测试,结果证实鼓室积液或阈测试有进步者均行鼓膜穿刺,其方法是常规耳道消毒后,以7号长针头穿刺鼓膜,吸液后记录其滴数与性状,立即复测纯音听阈,发现全部患者听阈均有下降,继后于患者鼻腔喷1%麻黄素,嘱患者去除鼻腔内分泌物,再行咽鼓管吹张,如咽鼓管畅通,那么连续打气4~5次,再复测听阈。2结果2.1治疗前后听阈值结果见表1。表141例鼓室积液穿刺前后及咽鼓管吹张后听阈结果(dBHL,±s)注:治疗前后听阈值相比拟,P0.001从表1可见鼓室积液治疗前后听阈值相比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2.2抽液性状比拟本资料以抽液针滴下的速度分为:迅速滴下为清液(24耳),缓慢滴下为黏液,针尖不滴下为胶液,后二者合称为黏胶液(22耳),二组间经统计学t检验,发现穿刺后及吹张后听阈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较穿刺前或吹张前均有明显减小,抽液量少者仅1滴,量多者24滴,一般在10滴以内。2.3抽液量听阈变化将1~5滴的26耳及6滴以上20耳的听阈变化进展比拟,两组间听阈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2.4病程和听阈变化按病程1周内(24耳)及1周以上(22耳)其听阈变化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积液对听力的影响与液体的性状、数量、病程均无相关性。测试中还发现鼓室积液的听力图并无一致性,所致听力损失以4、1、2kHz者较重。3讨论3.1鼓室积液的听力图以鼓室积液为特征的分泌性中耳炎一般说来可导致典型的传导性耳聋,本资料41例(46耳)中,因年龄、病程、积液量与性状均不同,故听力图各有特征。仅21~30岁一样病程年龄组,曲线即有上升型、下降型,乃至无明显的气骨导间距等不同表现。转贴于论文联盟.ll.3.2鼓室积液对频率听阈的影响本组资料中治疗前的气骨导平均听阈以8kHz听阈值最高,可能与患者年龄偏大有关,穿刺抽液及咽鼓管吹张治疗以后4kHz听阈值变化最大。1、2kHz变化次之,说明积液主要影响1~4kHz的听力。影响声音在中耳传导的三因素(质量、劲度、摩擦力)中,如质量增加时可影响高频率声音之传导。因此传导性中耳病变伴有高频听力减退,不能单用典型传导性耳聋特征解释,而必须以声导抗的内涵来理解。3.3鼓室积液与听力下降程度的关系Fria曾对较多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婴儿和儿童测试其听力级,说明婴儿平均言语发觉阈为24.6dBHL,儿童为27dBHL,语言频率平均损失为24.5dB。汪吉宝引述a的资料,该病平均听阈为23dB,个别病例气导听阈可进步55~60dBHL[2]。本组资料中治疗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听阈分别为43.6dBHL和23.9dBHL,因此鼓室积液造成的听力损践约为19.7dB。3.4治疗后对听力改善的意义3.4.1穿刺抽液本组46耳均行该法治疗,尽管少数病例积液粘稠,负压大,抽液困难,常发现仅抽出1滴或针尖可见少量黏胶液但均能使听力有明显进步,按iederhld对猫行一侧咽鼓管结扎,致使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失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听力损失与液体的稀稠、粘滞度及积液时间无明显相关,而与积液量呈现明显正相关。本资料中,积液稀清者,一般量较多;粘稠者,量较少,后者病程亦较长,但听力损害与病程、积液量及其性状无相关性,而抽液后皆可明显改善听力。3.4.2咽鼓管吹张通气当鼓室积液时,因中耳腔缩小或消失,使声音传导受阻,中耳气腔积液愈多,其声顺和听骨链及耳蜗液体的流动愈少,即听力越差,本资料46耳均在穿刺抽液的根底上,立即行咽鼓管通气,虽有2例因鼻腔积液,未行吹张,凡咽鼓管通畅(除7耳不通畅外),经鼓气后促使液体排除的同时还可迅速恢复中耳空气腔,有利于声音传导,本资料表1说明,虽经通气后,患耳听力进步不如抽液明显,但通气后多数患者主观感觉良好,是与咽鼓管通气后使言语频率、听力进一步进步有关,对患者通气后听力有进一步进步者,可予以连续通气4天,其机制是保持中耳空气腔,维持穿刺针孔暂时不闭,以到达中耳通风促进液体吸收之目的。本资料病例经连续通气治疗后多数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防止了患者因反复积液而需要进一步做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