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_第1页
新课标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_第2页
新课标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_第3页
新课标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_第4页
新课标201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策略】本讲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间的关系。②重点把握地域分异规律。与气候类型图对比理解、有规律性分布的自然带。③充分利用所给信息,分析所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各要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不同地区之间特征的不同即是其差异性表现。结合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预计2013年高考考查重点:(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五大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2)以读图题的形式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地理环境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及迁移应用。1.读下图,完成(1)~(2)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的有(

)。A.abcC.aceB.defD.bd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答案

(1)B

(2)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下面的甲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现状图,乙图是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下列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示地区可能是亚欧大陆

②图示地区可能是美洲大陆③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图示反映了非地带性现象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2)当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变化时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针叶林的面积扩大

③海平面上升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A.①③C.①②B.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甲图中由南向北分布有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最典型的分布地区应为亚欧大陆。第

(2)题,自然带由甲图所示向乙图所示的变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荒漠面积扩大,自然带向北移动,海平面上升,高山雪线上升等。答案(1)C(2)A技巧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形成的

技巧。(2)分布的技巧。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区分:①名称的差异:有些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一致,如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而大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名称不一致,如热带荒漠带与热带沙漠气候,

带和温带的各种自然带与气候。②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2.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热带、

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2)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植被: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典型图表展示。(2)判读方法。①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②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③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④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读世界大洲分布图,回答(1)~(3)题。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1)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部且纬度值相近,则乙地年均温小于甲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C.洋流B.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2)丙、丁两大洲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的自然带是(B.

带常绿阔叶林带)。A.热带雨林带C.

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的自然景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景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林地、草地的成因是此地降水丰富林地、草地可能是附近高山冰雪融水所致林地、草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通过读图进行区域定位,再结合区域特征,比较差异并分析其成因。(1)根据“甲、乙两地均位于大陆东部且纬度值相近”,可以排除纬度与洋流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是局部的,所以应为地形地势的影响,由此可知,乙地可能位于高原,由于地势的影响,与甲地的气候类型不同,并且年平均气温小于甲地。(2)丙为南美洲,丁为大洋洲,选项中的四种自然带在两大洲都有分布,但热带雨林带在两大洲的成因不同。从自然带分布状况来看,大洋洲的热带雨林带分布的纬度位置要比南美洲高。从成因来看,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带的主要分布区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处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大洋洲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3)我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常常有绿洲分布,这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有大量的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和水,是非地带性因素影响造成的。答案

(1)B

(2)A

(3)C非地带性因素的分析方法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一部分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不很鲜明,这些因素称为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因素,它们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非地带性因素进行分析:的(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就是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在巴塔哥尼亚高成温带荒漠带。(2)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全部为海洋。(3)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如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距赤道远,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信风带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