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寸口分部候脏腑_第1页
切诊寸口分部候脏腑_第2页
切诊寸口分部候脏腑_第3页
切诊寸口分部候脏腑_第4页
切诊寸口分部候脏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中医学第一页,共二十二页。第七章诊法宋璐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第二页,共二十二页。目录第七章诊法第四节切诊一、脉诊二、按诊第三页,共二十二页。学习目标1.掌握切诊的常见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2.熟悉切诊的诊察方法和根本内容。3.了解切诊诊断病证的原理及意义。4.能运用切诊的方法进行病情资料的收集。5.具备运用切诊收集的资料,为临床诊病辨证提供可靠依据的能力。第四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概述:切诊是医生用手对患者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主要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局部。一、脉诊:脉诊即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部位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身体状态、区分病证的诊察方法,也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之一。第五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1.切脉部位

目前临床常用寸口诊脉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以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第六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2.脉诊的根本原理人体的血脉贯穿全身,联系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故脉象是能够反映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状态的综合信息。寸口诊法的原理为:〔1〕寸口属手太阴肺经,为脉之大会;〔2〕脏腑之气血皆通过百脉朝向于肺,其生病理变化皆可反映于寸口脉象。第七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3.寸口分部候脏腑右手寸部候肺,关部候脾胃,尺部候命门〔肾〕;左手寸部候心,关部候肝,尺部候肾。第八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4.切脉方法〔1〕平息和体位①平息医者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率称之为平息。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检测病人脉动次数,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为一息〕。②体位病人取正坐,或仰卧位,前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坐位时屈肘〕,手掌向上,手腕向背侧下垂腕下垫脉枕。第九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2〕布指先以中指定关部,示指在关前定寸部,无名指在关后定尺部。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的身材高矮与医生手指的粗细来定。〔3〕常用诊脉指法切脉时三指平齐呈弓状,以指腹〔指端隆起螺纹处〕按脉。三指平布后以同样的指力切三部脉,称“总按〞;仅一指用力,重点辨某部脉,称“单按〞。第十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4〕指力常用的有举、按、寻三种。用指轻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指重按在筋骨间,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前后推寻,以寻找脉动最明显的特征,称为寻。〔5〕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为宜。一般情况下,让病人在安静环境中休息5~10分钟,诊脉时病人情绪应稳定。每次切脉时间至少不能少于1分钟。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5.正常脉象即健康人的脉象,又称平脉、常脉。〔1〕形态特征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沉着和缓,节律一致。〔2〕至数特点平脉至数因年龄不同而不同,3岁以下一息七八至,5~6岁一息六至,成人一息四五至〔60-90次/分〕。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3〕平脉的特征平脉具有有胃、有神、有根三个特点。有胃:即有胃气,是指脉象沉着和缓、不疾不徐;有神:即脉象脉律整齐,柔和有力;有根:即指尺脉沉取应指有力。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6.常见病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缺乏主表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缺乏,按之有余主里证。迟脉脉来缓慢,一息脉动缺乏四至〔脉搏每分钟60次以下〕,主寒证。数脉脉来急促,一息超过五至〔脉搏每分钟90次以上〕,主热证。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虚脉三部脉轻取重按均无力,无力脉的总称,主

虚证。实脉三部脉轻取重按均有力,有力脉的总称,主

实证。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

食积、实热,妊娠期妇女常见滑脉。涩脉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

精伤血少。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洪脉脉形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热盛。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诸虚劳损,气血亏

虚;又主湿证。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证、脾胃虚弱。濡脉浮而细软,应指少力,主诸虚证,亦主湿证。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

饮。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紧脉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主寒证、痛证。促脉脉来急促,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实邪阻滞。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一止,止有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癓瘕积聚。代脉脉来缓慢无力,时有一止,止有定数,间隔时长,主脏气衰微、痹病疼痛、跌打损伤、七情过极。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二、按诊

按诊是对患者的肌肤、手足、脘腹及腧穴等部位进行触、摸、按、叩,以测知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触,通过接触患者局部了解寒热、润燥等情况。摸,是以手抚摸局部,以探明局部的感觉及肿物的形态、大小等。按,是以手轻压局部,以了解肿块的界限、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等。叩,是以手叩击病变部位,同时听其声响,以了解相关惰况的诊察方法。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1.按肌肤肌肤灼热:热证。肌肤清冷:寒证。皮肤滋润:汗出或津液未伤。皮肤枯燥:汗尚未出或津液已伤。肌肤甲错:瘀血。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气肿。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第四节切诊2.按手足手足俱冷者,多属寒证;手足俱热者,多属热证。3.按脘腹按脘腹是指通过触按胃脘部及腹部,以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肿块及压痛等情况,以此推测有关脏腑的病变及证候之寒热虚实。4.按腧穴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在体表的反响点。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二页。内容总结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脉诊:脉诊即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2〕脏腑之气血皆通过百脉朝向于肺,其生病理变化皆可反映于寸口脉象。左手寸部候心,关部候肝,尺部候肾。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检测病人脉动次数,一息四至〔一呼一吸为一息〕。仅一指用力,重点辨某部脉,称“单按〞。用指轻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有胃:即有胃气,是指脉象沉着和缓、不疾不徐。病变在体表的反响点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养素过量与中毒维生素A可以促进生长、保护上皮组织,对防治皮肤干燥、眼干、夜盲症有一定的作用。超量摄入可导致中毒。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所引起中毒综合征,称维生素A中毒。最早报道于16世纪90年代,北极探险者食用了含有大量维生素A的北极熊肝后数小时发生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近年来,国内由于滥用维生素A浓缩剂,产生中毒症状者也时有报道,值得重视。病因成人多为食用含维生素A极高的食物,如鳕鱼、北极熊的肝等;儿童则多因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剂而引起。

急性维生素A中毒多在食用后3-6小时发病。多发生于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成人膳食推荐摄入量(RNI)的100倍,或儿童大于其RNI的20倍。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呕吐、前囱膨隆、头围增大等。颅内压增高在急性中毒中较常见。

2.慢性中毒:早期出现烦躁、食欲减退、低热、多汗、脱发,以后有典型的骨痛症状,呈转移性疼痛,可伴有软组织肿胀,有压痛点而无红、热征象,以长骨及四肢骨多见,由于长骨受骨骺包埋,可导致身材矮小。孕妇维生素A中毒可导致胎儿畸形。

治疗: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预防:遵守医嘱,不可过量或过长时间摄入;积极宣传营养卫生常识,改变滥用维生素A制剂的现象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防止医源性维生素A中毒的发生。儿童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采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避免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D合剂;

孕妇要防止维生素A摄入过量。我国制定的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000μgRE。维生素D过量与中毒病因

短期内多次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病;维生素D预防剂量过大,每日摄入量过多,或在数月内反复肌注大剂量的维生素D;误将其他代谢性骨骼疾病或内分泌疾病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病而长期给予以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中毒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小儿每日服用2万-5万IU,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小儿每日服用4000IU,连续1-3个月即可中毒。临床表现患儿服用过量维生素D制剂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精神不振,多有低热。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或酸中毒。长期慢性中毒可致骨髓、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致死。治疗对维生素D中毒要积极治疗。第一,应立即停服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第二,避免晒太阳,采用低钙饮食。第三,重症患者需输液,服用利尿剂,以加速排出。第四,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有利于减弱维生素D的作用,服至血钙正常为止。凡维生素D中毒症,全部治疗必须在医师严格指导下进行。预防全面分析患儿佝偻病的轻重程度,不要仅因出汗多,或有出牙晚、走路迟、烦躁、枕秃、体弱中的一两项就误认为佝偻病而给予大剂量突击治疗。家长在给孩子服维生素D制剂时应按医生的嘱咐,严格掌握预防或治疗用量,服用维生素D期间应随时观察孩子服药后的表现,一般每3个月测定血钙一次,如出现中毒表现,立即去医院就诊。儿童保健工作者应宣传切勿滥用维生素D制剂,对佝偻病的防治应强调经常户外活动和接受日光照射,不能因缺钙而反复注射维生素D。氟过量与中毒氟的慢性中毒主要发生于高氟地区,称为地方性氟病,主要造成骨和牙的损害,即所谓氟骨病和氟斑牙,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宁夏、贵州等地均有流行。氟斑牙多见于儿童,随年龄增长而病‘情加重;氟骨症多侵犯成年人,并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病情加重,性别差异不显著。地方性氟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饮用高氟水:病区分布最广、患病人数最多的一型。2.燃煤污染:明火烧含氟高的煤3.食用高氟食品:如食盐、粮食、茶叶等高氟4.工业三废污染临床表现(一)氟斑牙受损害时间是恒齿生长期,到恒齿钙化后即不再受损害。临床上分为三型:1.白垩型——牙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似粉笔,触之有细沙感,可呈点状或线状,或为不规则小片;重者可波及牙的整个表面,非白墓区呈淡白浅黄色。

2.着色型——表面出现微黄色,逐年加重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3.缺损型——牙釉质损害脱落,呈点状或片状凹陷,或出现广泛的黑褐色斑块,有浅窝或斑样缺损。氟骨症早期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疼痛,无游走性,且不发热,抗风湿治疗亦无效,与天气无关。进而出现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三)神经系统表现常表现为四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压迫性截瘫和大小便失禁等。治疗无特效疗法,当前治疗的原则是补充钙,减少氟的吸收并增加氟的排出。供给合理平衡的膳食,适当地补充钙、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氟中毒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预防

地方性氟病应以预防为主:采用低氟水源、药物除氟、减少食物中含氟量以及限制含氟“三废”的排放。1.控制氟摄入量2.饮水除氟寻找低氟水源,加强水质勘测工作,健全用水管理,执行定期水质监测制度,使饮水保持在氟含量不高于0.05mmol/L。在没有条件改水的地区,鼓励收集雨水或雪水供饮用或烹饪使用。有条件的地区亦可采用药物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