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章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②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能力目标:①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②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二、教学重点①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②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莺,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的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一一《怀疑与学问》。.文学常识顾颉刚:原名顾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椎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写作思路文章在开头借助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本文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着阐释提出此论点的缘由,之后又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总结“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分论点,并在最后一段提出另外一个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文章结构(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1一2自然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2)分论点:层层深入论证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自然段)第一层:(3-4自然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自然段)一层:(①句)提出分论点。二层:(②一⑤句)从道理上论证第1句的论点。其中②③句是从反面论证,④⑤句从正面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三层:(⑥一⑧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例子论证第1句的论点。其中第⑥句提出本段中的一个小论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俄炼出来的“,第⑦⑧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事例来证明第⑥句,从而也证明了第①句的论点。四层:(⑨一(11)句):⑨⑩先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都依赖怀疑精神做学问,对文化建设起的巨大作用。(11)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初读感知(1)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讨论并归纳:①事实论据: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LJ头的消息。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C.听说“腐草为萤”。D.戴段善问的例子。②道理论据: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2)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有哪些?讨论并归纳:①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②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3)课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有哪些?讨论并归纳:①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②第5自然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③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课文中所用的对比论证有哪些?讨论并归纳:①第4自然段中“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②第5自然段“因怀疑而思索,……。否则是盲从,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③第6自然段“对于别人的话,……。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④第6自然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而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合作探究(1)什么是怀疑的精神?为什么应有怀疑的精神?讨论并归纳:①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怀疑与学问》第5自然段中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拓展延伸(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怀疑与学问》最后一句话“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的理解。明确: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历史上很多的新学说、新发明都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精神可以促进和推动学术、科技的发展,从而使人类的文化不断向前进步。(2)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I可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请你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需自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课堂总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火灾应急预案论文(3篇)
- 2025年软件设计师综合测评试题及答案
- 获取高分2025年软考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的课程改革与试题及答案的适应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回顾与总结试题及答案
- 企业变革中的风险应对考题及答案
- VB考试技能训练试题及答案
- 2025【项目工程管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前瞻试题及答案
- 生产工作汇报
- GB∕T 12719-202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 法商小课堂传承保险法商课婚姻保险法商课32张幻灯片
- 《品牌策划与管理(第4版)》知识点与关键词解释
-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剧剧本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协议书
- 司法局PPT模板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部系列表格12张
- 五年级奥数《盈亏问题》(课堂PPT)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奖罚制度汇编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作业设计《21.古诗三首》(附答案)部编版
- FC西游记后传金手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